永徽迷局

第四十八章 至親至疏

洛陽城同一片雨幕之下,李弘冒雨來到囿苑,紫衫袍背后被雨水濡濕一片,前襟卻較為干爽,可見步履匆匆跑得急切。

一處涼亭中,李治身著燕居常服,面色雖仍虛弱,笑容卻很慈愛:“怎的不讓張順跟著,也不打傘,若是著了風寒可怎么好?”

李弘含笑接過李治遞來的絹帕,拭去面頰上的雨水,平素里他一向老成沉定,此時在父親面前,卻只是個無憂無慮的孩子,粲然一笑道:“來與父皇相聚,不想帶外人。這是……新炙的鹿肉嗎?”

“知道你愛吃,一直命人留著,”天家父子,尊貴顯赫,但親情與凡間百姓別無二致,李治遞上一盞溫酒與李弘,“先喝一口暖暖身子,慢慢吃,為父在這里陪著你。”

無論朝堂之事多么忙碌,只要得閑,李治便會特意安排,在這囿苑里與李弘見面,如尋常父子般吃飯談天,這也是李弘與二圣尤為親近的原因。

最喜歡的吃食就在眼前,李弘卻沒有動筷,而是細細端詳著李治,擔心問道:“父皇近來身子如何?頭風可還發作得緊嗎?”

“為父無事,用了司藥新開的方子,整個人舒緩多了。倒是你,如此年輕,怎的前幾日還昏厥了?萬勿不當回事,平素里多召疾醫,好生調養,切記不要大意。”

“是,皆是兒臣之過,前陣子還因為一己私事,與周國公沖突,身為太子,非但不能為國分憂,反而令父皇母后動怒,實在是不該……”

先前李弘沖冠一怒為紅蓮,將賀蘭敏之好一頓打,雖說占理,到底也在朝堂掀起了不小的風浪,自然應當向李治請罪。

“此事怪不得你,”許久未與李弘相見,李治很是開懷,身子舒朗輕快了許多,但還是用手撐頭,以防備突如其來的眩暈不適,“是敏之那孩子,也太不像話了。朕與你母后先前不知,他在外面竟是那樣的瘋,做了多少荒唐事,甚至太平去你姨母家做客時,他竟連哄帶騙,將太平的十幾個侍婢悉數淫污……那日你打了他,也多少算是個教訓,否則還不知會生出什么樣的禍亂。你母后將你姨母請到宮里來,還未說什么,你姨母便先跪地請罪。待過了這兩日,朕即刻恢復你的監國之權,朝堂上的諸多事,你可要為為父多操些心了。”

“是,”李治與武后未怪罪,李弘的神色輕松了,流露出兩分赧色,彳亍道,“父皇可還記得,三年前兒臣十五歲生辰時,亦是在此處,父皇曾說過,若是兒臣有了心愛之人……可以告訴父皇。”

難怪方才李弘提起毆打賀蘭敏之之事,原來是另有所求。父子連心,看到李弘這般,李治便知他對那姑娘著實上了心。三年前,李弘方滿十五歲時,李治告訴他,他日若有了心悅之人,一定要告訴他這個做父親的。不必說,李治這半生為君、為夫皆無什么憾事,唯獨想起自己的父親太宗之時,心頭總會泛起絲縷的惆悵來。

當年還是太子的他,并沒有勇氣告訴父皇,自己愛上了武媚娘。待太宗過世,武媚娘被充入感業寺,他又沒有立場與魄力去即刻將她接出,令她在感業寺受了數年苦楚。這也是這些年無論武后做什么,只要不傷及國本,李治皆不會與她計較的原因。他不希望自己的兒子與自己一樣,因為身份地位等重重掣肘,獨自輾轉反側,黯然神傷。今夕聽李弘如是說,李治既有身為父親被子女信賴的開懷,亦有兩分釋然,蒼白的面龐上掛著笑,云淡風輕道:“弘兒所說的,是那個名為紅蓮的姑娘罷?你這孩子倒是個實心眼,東宮里那么多文職武將,你隨便選一個,讓那姑娘掛名在他家中,納進來就是了,怎的一直放在外面,倒是比放在宮里惹眼多了。”

“父皇說的是,”李弘笑得溫和靦腆,他的容貌取了李治與武后之長,既有男兒的舒朗,又不失精巧俊秀,“先前是我癡了,怕她會不習慣宮中生活,拘束難受,如今看來,許多事并非克制就能解決的,一旦太過壓抑自己,事到臨頭反倒會喪失理智。只是,母后那邊……”

“你也不小了,也當有人陪著,不然寒來暑往,連個暖心之人都沒有。為父在你這個年紀,可是已經做父親了,近來朕與你母后也一直在為你物色太子妃。娶妻娶賢,這道理你是懂的,喜歡的人放在身側,也要有個人為你管理東宮。這兩日便是吉期,你喜歡那姑娘,便先納進來罷,至于你母后那邊,為父替你言語一聲就是了。”

“多謝父皇!”李弘欣喜不已,起身跪地叩首。

惹得李治邊笑邊咳:“行了,快起來罷,難怪方才拿著筷子攪來攪去,這鹿肉卻一直沒有下口,眼下安心了,快好好吃罷。”

李弘靦腆一笑,端起酒盞,喝下去歲新釀的葡萄酒,品起了鹿肉來。李治含笑看著他用飯,自己在旁品著茗茶,遲疑問道:“弘兒,那個孩子……這些年一直住在觀星觀嗎?”

下午在書房時,李治雖沒有表態,但樊寧的年紀、樣貌皆符合,令他如何能不掛心。李弘明白父親的心思,將自己所了解的樊寧之事和盤托出:“是,聽慎言說,李局丞稱樊寧是永徽五年發大水時,他在街邊撿的遺孤,一直教養在身側,情同祖孫。樊寧身子不好,李局丞便要她從小練武。也多虧是從小練武,否則前幾次的危機只怕便渡不過去……”

“身子不好?”李治的憂心直難掩飾,追問李弘道,“是先天不足,還是……”

“兒臣不大清楚,只是聽慎言提起,如今已經無礙了。”

“那孩子與薛仁貴家的小子,是打小便相識嗎?”

“是,”今日在書房里,是個人都能看出樊寧與薛訥親近非比尋常,李弘便也不加掩飾,“父皇應當知道,兒臣自小便與慎言要好。自從認識他那天起,兒臣便知道他喜歡樊寧,只是這兩年才與她相識……兒臣不知母后年輕時相貌,初見之時只是覺得她眼熟,并未覺得她可能會是安定。但那日在京兆尹府受審時,她被人冤枉,起身對那歹人便是一腳,不知怎的,兒臣忽然覺得她與母后有些相像……”

那樣年紀小小的一個姑娘,受到那樣的冤枉,應當很害怕罷,但她分毫未顯出畏懼,氣魄心性,倒當真像極了武后。李治無聲嗟嘆,驀地想起十余年前,自己欲立武則天為后,遭到長孫無忌與褚遂良等大臣的反對。彼時褚遂良口出狂言,竟說出“武昭儀曾侍奉先帝”這等侮辱性說辭,氣得李治臉色漲紅,正不知如何申斥之際,身后的屏風后傳來一個冷冷的女聲:“何不撲殺此獠!”

或許從那一刻起,長孫無忌與褚遂良才明白,他們面對的是個何等心性的女子,只恨為時已晚,其后抄家流放,人頭落地皆是意料之中了。

李弘見李治扶額發怔,以為他身體不適,忙問道:“父皇頭昏嗎?可要喚疾醫來?”

“為父沒事,”李治收回思緒,依舊溫和笑望著李弘,“看你吃得這般狼吞虎咽,可是著急回去與那姑娘說?”

李弘被父親看穿了心事,撓頭沉默著,俊秀的面頰隱隱發熱。李治是過來人,怎會看不明白,拍拍李弘的肩,笑道:“朕再命御廚做一份,弘兒帶回東宮去,與那姑娘一道吃罷。”

“多謝父皇。”李弘不勝欣忭,與李治閑話片刻后,接過宮人準備的食籃,匆匆向東宮趕去。

李治看著李弘的背影,嘴角彎出一抹笑,仿佛看到了十余年前的自己。那種與心愛之人相會的喜悅,他依然記在心頭,回味起來有種淡淡的甘甜。此情猶在,那人……依然如故嗎?李治的眸中喜憂參半,撐著身子站起,徐徐穿過廡門。

夜已深了,四下里鴉黑一片,唯有大業殿側的書房仍燈火通明。李治推門而入,對那書案前模糊的身影喚道:“媚娘。”

武則天站起身,忙迎上了前來:“陛下怎還未歇息?頭風初愈,不可太勞神……”

“方與弘兒見了面,問了問他前幾日昏厥之事,應當無礙。”李治頭風愈篤,已影響到了視力,近來看萬事皆朦朧,眼下望著武后,倒覺得她像是十余年前初見時的模樣,明明是那樣嬌媚的一張臉兒,眼神里透出的卻是男子皆無法比擬的篤定強大,李治說不清自己是如何被她吸引,回過神時便已一發不可收拾。

“臣妾瞧著弘兒好似又長高了些,”武則天扶李治至桌邊坐下,提起李弘,她褪去了平日高高在上的冷絕,滿是人母的溫和,“先前臣妾與陛下說,衛尉少卿楊思儉的女兒模樣品性都十分出挑,可堪為太子妃之選,陛下以為如何?”

“孩子們都大了,”李治的話仿佛別有所指,望著身側人的眼神也多了幾絲不易察覺的猶疑,“楊氏不錯,過幾日可令有司算算八字……媚娘,今日那孩子,是我們的晴雪嗎?”

安定公主出生于永徽五年元月十八,那日大雪初霽,碧空如洗,乃是瑞雪豐年大吉之兆,故而公主乳名“晴雪”。武則天聽李治如是問,悄然撤了手,面色清冷了兩分,回道:“陛下,臣妾去有司查驗過,今日你的藥方里調了兩位草藥,不似從前那般溫補,藥性剛猛使得陛下蘇醒。臣妾敢問,究竟是陛下授意,命刑部主事帶了乳母與那姑娘來,還是有人刻意設局?”

“朕不想與你論那些,”李治的神色終于疏冷下來,不過眨眼的功夫,兩人便從溫情脈脈的夫妻變作了爭鋒帝后,“媚娘,永徽五年何其兇險,朕心里有數,我們能一道攜手走過來,實屬不易,所以朕不會怪你。但朕希望你據實相告,那孩子,到底是不是我們的晴雪?”

人人皆道天皇病弱,天后擅權,但武則天心知肚明,這個龐大帝國的掌控權一直牢牢握在這個儒雅溫和的男人手中,先前魏國夫人等事,他雖生氣,卻遠不足以撼動她在他心中的地位,唯有事關他們的孩子與社稷江山,方是他一觸必怒的逆鱗。

武則天脫去鳳簪,屈身拜道:“十日之內,真假分明,若臣妾真有失當,但憑陛下責罰!”

從弘文館別院案發至今,薛訥一直夙興夜寐,他以為自己是因為案情才這般掛心,但今日懸案壓頂,他卻還是沉沉睡了個好覺,方知原來所有的輾轉反側都是因為樊寧。

是日一早,薛訥精神抖擻,召小廝端了茶水銅盆,打算收拾罷便去德業寺查案。哪知才涑了茶,凈了手,便見樊寧氣沖沖從門外走來,一叉柳腰,嗔道:“出了這么大的事,你還在這打扮!”

“出何事了?”

只消看到樊寧,薛訥便忍不住嘴角勾笑,氣得樊寧掐了他兩把,卻舍不得用什么氣力:“你還笑?你阿爺就要還朝了,你可知道?”

“先前在刑部大牢時,便聽薛旺說了。高麗已平,天皇召我父親回洛陽來,怎的了?有何不妥嗎?”

“街上都傳遍了,你爹納了個鐵勒美女做妾室,據說那女子特別漂亮,你爹看到人家,連道都不會走了……我說你爹長得屠戶一樣,起初還以為他是個老實漢子,怎的你娘給他守著家,他出去打仗還能胡來!”

“原來是這等事啊,”薛訥本擔心是宮里又出事,此時松了口氣,不以為意道,“父親自然有他的盤算,我打算一會子去德業寺看看,你要不要……”

“你覺得這是小事嗎?”樊寧想不通薛訥為何這般事不關己,眼底寫滿彷徨疑竇,櫻唇一噘,紅了桃花眼,好似此時要納妾的不是薛仁貴,而是薛訥本人。

薛訥看樊寧如是神色,陡然醒悟,忙解釋道:“不是不是,你千萬別誤會。納妾這件事,母親是知道的。此一番能夠平定高麗,于我們薛家而言是莫大榮光,但凡事福禍相依,你絕頂聰明,一定知道自古武將最忌諱的是什么……”

樊寧一怔,旋即明白了薛訥所指。自古武將最忌諱功高震主,當年太宗御駕親征打高麗,鎩羽而還,不久便駕崩離世。薛仁貴大勝而回,于國而言自然是大喜,但于薛家來說,尊貴之極的同時亦是微妙至極,危險至極。就像漢朝驃騎將軍冠軍侯霍去病大勝后奢靡浪費一般,薛仁貴給自己冠上好色之名,納鐵勒美女為妾,也是為了破除在百姓心中的光輝形象,令主上放心。

樊寧悟到這一層,心情更加復雜,向薛訥致歉道:“對不起,我不當那般說你爹的……”

“無妨,你是心疼我母親,我明白。”薛訥牽住樊寧的小手,兩人又不約而同地紅了臉,心底同時升起了一個疑惑,便是先前的十余年間他們為何能那般毫不避諱地牽手,現下怎的就這般羞呢。薛訥忍著赧意,繼續說道,“你不必擔心,即便我將來真的有出息,如我父親一樣立威沙場,報效大唐,功成名就那日,我就帶你歸隱山林,或者回絳州老家開個胡餅鋪子,若是賣不出去,便都給你吃……總之,我不負你。”

“我哪吃得了那么多,”樊寧心里說不出的感動,長睫一顫,嘴上卻說著,“再者說,誰要跟你回老家。”

“昨晚你都答應了,”薛訥明知樊寧是在刻意慪他,卻還是當了真,“你若不跟我走,我便跟你走,橫豎你去哪兒,我的胡餅鋪子就開去哪兒,別想抵賴。”

小廝候在門外,不知是否聽見了門里的對話,露出來的半張側臉弧度像在偷笑。樊寧極羞,瞪了那小廝兩眼,不再與薛訥爭論,轉言道:“你不是要去德業寺嗎?我陪你一起去罷。”

“好,我們先用早飯,待會子武后派來保護我們的人也當到了,屆時再出發。”

說罷,薛訥牽著樊寧往前廳走去。樊寧不習慣與他這般親近,總覺得那幾個下人在暗暗偷笑,便悄悄將小手抽了出來。薛訥什么也沒說,略帶稚氣的英俊面龐上閃過了兩點藏不住的失落。

早餐不過是些時令新菜與湯餅,兩人邊用邊閑話,未幾便聽下人通報,稱天后派遣的人來了,今日起便陪著薛訥在神都查案。

薛訥趕忙起身,欲去前堂相迎,哪知李媛嬡連蹦帶跳地走了進來,身后還跟著幾個龍虎軍士兵。

樊寧看得張口結舌,方夾起的湯餅復掉入湯碗里,激蕩得清湯濺起半尺:“天后派的人是你?不是在逗我們玩吧?”

“說什么呢你,”李媛嬡翻了樊寧一眼,對她看不起自己表示不滿,“天后當然指派的是我阿爺,但天皇有事尋我阿爺,今日便是我來了。”

不單樊寧,連薛訥都悄悄松了口氣,怕她們兩個拌嘴耽誤工夫,忙道:“時辰不早了,我們即刻出發去現場看看罷。”

一行人打從薛府乘馬車駛向德業寺,因為丟了公主遺骸,此地的守衛比先前多了近一倍。進入德業寺后,薛訥在住持的帶領下前去查驗公主棺槨,樊寧則與李媛嬡一道等在前院的小亭子里。

“感覺很復雜吧?”李媛嬡打量著身著襦裙的樊寧,雖然不服氣,卻不得不承認這丫頭真的很漂亮,“看到可能是自己的墳冢,心里是什么感覺?”

“我不是安定公主,”樊寧莞爾一笑,回得干脆利落,“師父說我是發洪水時他在街邊撿的,薛郎也說此案另有隱情,我相信他們。”

“聽你這話的言下之意,你兩個好上了?”李媛嬡知道這一日遲早會來,但心里還是忍不住發酸,她纏了纏長劍上的纓穗,盡量不顯露情緒,“我真是想不明白,你與天后那般相像,年紀也對的上,若換了旁人,巴不得上趕著去認,怎的你就瘋了似的躲……要知道,你若是公主,不單與薛郎的婚事便宜得多,往后還能對他的仕途大有裨益,這些事你們到底想過沒有?可莫要一時昏了頭,逞什么英雄豪俠,到時候后悔都來不及。”

“我不是公主,為什么要亂認爹?”樊寧知道李媛嬡的話有兩分歪道理,但偏生她與薛訥的性子與這道理不合,“薛郎一直想靠真本事建功立業,連平陽郡公的爵位都不想要,又哪里會靠什么公主上位?”

樊寧這話倒是不錯,李媛嬡一直以為薛訥年少,不懂朝堂事,但現下他已到了及冠之年,沒想到還是這般執拗。現下遇上這樊寧,也是一樣的性子,從這角度看,他們倆當真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這等事若是攤在他們英國公府頭上,是絕對不會拱手推卻的,真不知孰對孰錯,誰傻誰精,李媛嬡又道:“這話是不假,但你們可想明白了,無論你是否是安定公主,都會得罪天后。畢竟此事對她的影響太大了,她隨時會擔心有人再拿著你來說事,很可能會對你不利。你還不若認下公主的身份,好歹有地位,有天皇護佑,起碼可保性命無虞。”

李媛嬡所說樊寧并非沒有想過,但她寧愿父母親的位置空缺,也不愿意不明不白糊里糊涂地過一生。更何況她生性愛自由,大明宮、紫微宮再奢華,對于她而言也不過是座囚籠。既然薛訥說,待塵埃落定會辭官帶她離開,她便深信不疑,只要有了這種信念,哪怕即刻死了也別無遺憾。

李媛嬡見樊寧不言語,臉上卻帶著淺淺的笑意,猜測她與薛訥早有打算,暗罵自己不過咸吃蘿卜淡操心,一句“罷了”方要脫口,便聽公主停靈之處傳來一聲巨響,驚得她與樊寧一道沖了出去,異口同聲喚道:“薛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