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花散盡似曾歸

第三百七十回:姨娘

藺秩的事兒,在京城中鬧了一個多月才結束,最后還是以藺秩和國子監的監生們全都被放了出來而告終。

期間各種流言已經漫天飛遍,朝中人也是各種軟磨硬泡,卻遲遲不見賀霄做決斷。

如今兩邊都牟足了勁兒,到處查實,都想尋出來個能讓賀霄啞口無言地做決斷的證據。

這么一拖,就拖到連捷的家小上京來了。

連捷家中一妻兩妾,卻沒有兒子,只有一個出嫁女。女兒嫁的太遠,已經尋不著了。

朝廷的本意是,將這一家子可憐的女子接近京城中來,由朝廷給連捷的遺孀養老。

可當時欽差過來接連捷的夫人時,她竟然轉眼就上吊,隨著自家夫君去了,只留下那兩個妾來。

辦差的人不知道該怎么辦了,趕忙上報朝廷,很快就傳回話來了,說讓連捷那兩個姨娘自己選。

其中一個年紀輕些,扭捏了半天,與辦差的人說,自個兒年紀還小,要是給連大人守著,那后半輩子就都搭進去了,想再嫁。

于是那辦差的好言寬慰了一番,給了些銀子做嫁妝,讓她再嫁去了。

可是另一個,卻說要給連大人守節,守一輩子也心甘情愿。這婦人姓趙,原是浙江一讀書人的長女,后來家道中落,獨自養育弟妹,又過了婚嫁的年紀,無奈才與連捷做了妾。

那辦差的又稟了朝廷,意思便是既然這連捷的夫人已經去了,給了一品的誥命,那這女子便送入京城去,給個五品宜人的誥命,由朝廷養老便是了。

所以說是連捷的家小上京,其實不過就是這個趙姨娘上京來了罷了。

這日正是要讓中宮接見這個趙姨娘,順帶著藺太后也要在場,這天家婆媳兩個也只好貌合神離地坐在一起。

本來賀霄是不該來的,但藺太后與人說了幾句,這趙姨娘到底是英烈未亡人,如今朝中對連捷這樣重視,光見了中宮還是不夠重視,得見了皇上才成。

于是這一群人當中,又添了個賀霄進去。

余知葳扁了扁嘴,添個賀霄,就得掛珠簾,平日里都是給娘娘掛個珠簾隔起來,這回給皇爺掛珠簾嗎?況且平日里最講禮儀禮教的便是你們,如今卻要讓皇爺去見一個姨娘了,雖說身上帶著五品宜人的封誥,那也是不成體統啊。

可賀霄竟然答應了。

這余知葳除了報以冷笑,還能說甚么,只能讓賀霄來便罷了。

余知葳好些日子不帶翟冠,如今一戴上,頓覺自己的脖子矮了三寸,只好在椅子上端坐,才勉勉強強沒被頭上的冠給壓斷了脖子。

那趙姨娘封完了誥命,便往余知葳處去謝恩,禮節繁瑣,好半天才將人宣進來。

等那趙姨娘行完了禮,從地上站起來,余知葳上下打量了人一番,瞧這氣度,果真是個書香門第出來的姑娘家,進退也有氣度,不枉領了這個誥命。不過從官家小姐,到給人家做妾,再到了如今的五品誥命宜人,這說出來也夠傳奇的了。

余知葳指使宮人去將她攙起來,趕緊賜座兒。

待那趙姨娘坐下,余知葳和賀霄各說了些寬慰的場面話,藺太后便又開口道:“如今到了京中,便如當初在家中一般,若有甚么缺的,只管與朝廷說便是,不會有人短了你的。”

這趙姨娘眼眶紅紅,拿著帕子擦眼淚,口中道:“謝娘娘好意。妾身不過飄萍之身,蒙了連大人厚愛,才茍活至今,如今自然也要為連大人守節,朝廷給了妾身這樣大的恩賞,又是養老,又是誥命,妾身惶恐,不敢再求其他。”

“你是個重情義的人。”藺太后沖著趙姨娘笑得和藹,“哀家心里疼你,還有甚么心愿沒有了的嗎,朝廷盡量滿足你。”

這趙姨娘款款朝著屋中幾人一拜,口中道:“連大人既是妾身的恩人,又是妾身的夫君,不知連大人有沒有留下甚么物件兒來,今后便是妾身一人過活了”

藺秩的事兒,在京城中鬧了一個多月才結束,最后還是以藺秩和國子監的監生們全都被放了出來而告終。

期間各種流言已經漫天飛遍,朝中人也是各種軟磨硬泡,卻遲遲不見賀霄做決斷。

如今兩邊都牟足了勁兒,到處查實,都想尋出來個能讓賀霄啞口無言地做決斷的證據。

這么一拖,就拖到連捷的家小上京來了。

連捷家中一妻兩妾,卻沒有兒子,只有一個出嫁女。女兒嫁的太遠,已經尋不著了。

朝廷的本意是,將這一家子可憐的女子接近京城中來,由朝廷給連捷的遺孀養老。

可當時欽差過來接連捷的夫人時,她竟然轉眼就上吊,隨著自家夫君去了,只留下那兩個妾來。

辦差的人不知道該怎么辦了,趕忙上報朝廷,很快就傳回話來了,說讓連捷那兩個姨娘自己選。

其中一個年紀輕些,扭捏了半天,與辦差的人說,自個兒年紀還小,要是給連大人守著,那后半輩子就都搭進去了,想再嫁。

于是那辦差的好言寬慰了一番,給了些銀子做嫁妝,讓她再嫁去了。

可是另一個,卻說要給連大人守節,守一輩子也心甘情愿。這婦人姓趙,原是浙江一讀書人的長女,后來家道中落,獨自養育弟妹,又過了婚嫁的年紀,無奈才與連捷做了妾。

那辦差的又稟了朝廷,意思便是既然這連捷的夫人已經去了,給了一品的誥命,那這女子便送入京城去,給個五品宜人的誥命,由朝廷養老便是了。

所以說是連捷的家小上京,其實不過就是這個趙姨娘上京來了罷了。

這日正是要讓中宮接見這個趙姨娘,順帶著藺太后也要在場,這天家婆媳兩個也只好貌合神離地坐在一起。

本來賀霄是不該來的,但藺太后與人說了幾句,這趙姨娘到底是英烈未亡人,如今朝中對連捷這樣重視,光見了中宮還是不夠重視,得見了皇上才成。

于是這一群人當中,又添了個賀霄進去。

余知葳扁了扁嘴,添個賀霄,就得掛珠簾,平日里都是給娘娘掛個珠簾隔起來,這回給皇爺掛珠簾嗎?況且平日里最講禮儀禮教的便是你們,如今卻要讓皇爺去見一個姨娘了,雖說身上帶著五品宜人的封誥,那也是不成體統啊。

可賀霄竟然答應了。

這余知葳除了報以冷笑,還能說甚么,只能讓賀霄來便罷了。

余知葳好些日子不帶翟冠,如今一戴上,頓覺自己的脖子矮了三寸,只好在椅子上端坐,才勉勉強強沒被頭上的冠給壓斷了脖子。

請記住本書域名:。小說中文網手機版閱讀網址:.xsz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