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花樹下之雪兒

第一百四十三章 端午應邀

櫻花樹下之雪兒第一百四十三章端午應邀_sjwx

第一百四十三章端午應邀

第一百四十三章端午應邀

等到兩個孩子的身影離開,呂姑姑問云氏“主母,不知小姐教給小公子的兒歌是誰編的?”

“我也不知,雪兒看的書多,或許是在哪本書上看到的吧,我也沒聽過。”云氏識字,但是她讀的書并不多,丈夫收藏的那些書,很多她都沒有讀過。

“不是董家村本地的兒歌嗎?”呂姑姑又問。

“不是,這十里八鄉都沒有這樣的兒歌。”

“哦。”呂姑姑若有所思,她書讀的也不多,但她伺候過的主子也沒有讀過這樣的書,所以她敢肯定這絕對不是哪本書里的。

第一次見小姐的時候,她就說了這樣的話,可見不是什么兒歌。她心道有時間一定要問問小姐。

雪兒會背《三字經》跟《弟子規》等這樣的啟蒙讀物。

但是她有個缺點,就是經常會忘記作者跟年代,所以她忘記了在這個時期,《三字經》還沒有問世。

為了應對弟弟學兒歌的愿望,她才想起《三字經》這部膾炙人口的兒童讀物。

她忘記了董長河的書房沒有《三字經》不說,就連董秀才考教他們學習的時候,也從未考過《三字經》。

等到雪兒教到“……梁滅之,國乃改”的時候,她才想起自己犯了錯誤,無奈已經教了弟弟,也不能不讓他學下去,她只好自己簡單改了改,才作罷。

不過這都是之后的事情了。

日子一晃而過,轉眼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今年有幽王一行在,節前董家準備的更加充分豐富。

因幽王以想看看當地的風土人情為借口,端午節那日董長河應幽王之請,也帶上了雪兒跟董成澤兩個與他一起去長海縣城觀看賽龍舟。

這是雪兒來到這里后第一次看賽龍舟,剛到那一年因為云氏懷孕,未能成行。

去年是因為董成澤太小,亦是未能去成,今年借了幽王的光,算是第一次在古代參加這么熱鬧的場合。

軒轅澈也是因為經常聽雪兒操琴,對雪兒越來越好奇,越來越感興趣。怎奈卻不能時常見到,這才想了這么一個辦法,邀請他們一家觀看賽龍舟。

他覺得只要是小孩子就沒有不愛看熱鬧的,哪怕是他小時候也是喜歡看熱鬧的。

于是想到這個了解雪兒的辦法。

貫穿長海縣縣城東西的回頭河很深很寬,并排行駛十幾條小舟是沒有問題的。

賽龍舟就是在回頭河上舉行的,由民間的富商聯合舉辦,由府衙的支持,參加的都是由各個鄉鎮的里長集合的百姓參賽。

勝出的團隊由富商提供獎品,如百姓生活所需的油鹽醬醋茶,或者是布帛跟銀子這樣的實用物品。

官府也會拿出一部分銀兩獎賞給勝出的前三名,因而賽龍舟競爭也是很激烈的,很有看頭。

賽龍舟之前,縣令和富商以及鄉紳的代表會上臺講話,請龍、祭神。

由馮縣令點雞血與龍頭之上,然后祭祀,祈求長海縣之后會風調雨順。

隨后才是真正的比賽。

今年有貴客,雖然馮縣令沒有公開幽王的身份,但是他與董長河一家還是應邀坐在主席位之上。

時隔兩年,雪兒再次見到馮俊山姐弟。

時間并未沖淡馮靈兒對雪兒的喜愛,也未沖淡馮俊山的心思。

只不過在這兩年里雪兒足不出戶,在家學習,且馮縣令有意不再提起雪兒。

馮靈兒還好說,每年都會收到雪兒送給她的繡品,而馮俊山則是思念佳人,卻是始終不得見。

只隔著幾個座位,馮俊山的心是七上八下的,再次相見,他覺得董雪兒是越來越漂亮,越來越可人了,他很想捏捏她的小臉!

怎奈只打了招呼,想要說幾句話都說不上。

他不時地看向雪兒的方向,見長姐與雪兒兩個有說有笑,他心里泛著酸,五味雜陳的。恨不得取而代之。

軒轅澈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馮俊山的異樣很快就被坐在其邊上的他發現了,他有些不高興。

“俊山在看什么?”軒轅澈挑眉故意的問。

馮俊山并未覺察出軒轅澈的不快,因為軒轅澈這個人越是生氣,笑的就越發的燦爛。

他那俊美的笑顏差點讓馮俊山繃不住,吶吶的回道“沒,沒什么。就是好久不見雪兒,覺得她變了很多。”

馮俊山不敢在這位大神面前撒謊,慌亂之下在心底呼喚過千遍的那個名字“雪兒”就脫口而出了,快的他自己都沒有發現有什么不妥。

“哦?你們之前見過,關系很好?我見家姐與‘董小姐’相談甚歡啊!”軒轅澈不動聲色的問道。

他將“董小姐”三個字咬的很重,心底有個聲音告訴他不要生氣。

馮俊山知道自己有點口無遮攔了,他倒是沒有想過高高在上的幽王殿下會看上雪兒這個小丫頭。

他也不想壞了董雪兒的閨譽,趕忙解釋“也不是,學生也只見過董小姐兩次而已,只不過每年董管事都會給父親送些節禮,董小姐捎帶會給家姐送些自己繡的繡品。

她的繡品都很有創意,很有意思,家姐幾次相邀董小姐來縣衙玩,董小姐都婉拒了,說是在家學習。

不過家姐的確很喜歡董小姐,也很欣賞她的才華。”

在這個時代沒有女子不會女紅的,畢竟無論是貧民百姓,還是達官貴人,都需要穿衣蓋被。

自己家人身上穿的衣裳,不是全部都可以讓外人或者下人做的,里面穿的衣裳就要家里的婦人做。

因此不管是貧民家的女子,還是官宦人家的小姐,都必須會些女紅。

自然有擅長女紅的,就有不擅長的,因此繡出來的繡品也就是參差不齊,高低立現了。

無論是百姓家,還是官家,婦人們見面說的也都是這些,男人們出門,別人也會看他身上穿的衣裳。

面料是其次,繡工的好壞也說明了這個男人娶得妻子是個什么樣的人。

因而馮俊山才會用“才華”二字來形容董雪兒。

每次雪兒送給自己姐姐的繡品,他都會仔細弟弟欣賞。那架“圓滿”的桌屏也被他賴皮的要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