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花樹下之雪兒

第二百零一章 戎馬一生

櫻花樹下之雪兒第二百零一章戎馬一生_sjwx

第二百零一章戎馬一生

第二百零一章戎馬一生

雖然見雪兒沒有多少拘謹的樣子,軒轅澈還是囑咐兩句:“那現在就出發吧!皇祖父跟皇祖母都是好說話的,你只要像對待普通老人那樣對待他們就行。”

雪兒感激的看了他一眼:“謝謝!”

太上皇與太上皇后兩個人是住在皇城的太極宮中的,其東面是太子跟眾皇子居住的東宮,西面是宮女跟內侍居住的掖庭宮。

一行人坐著轎輿繞了大半個大明宮,從太極宮北面的玄武門進入太極宮。

前朝后期雖經過了戰亂,但并未波及到這座皇城。

雪兒這些年無事的時候也會讀這里的歷史書籍,尤其是拐了彎的前朝。

考證再三她發現并非是出現了穿越人士,才改變了前朝的歷史,而是這里就是一個平行的時空,在這里出現的人物都是歷史的選擇,而非人為。

所以這也是為什么她肯用一些現代的知識教授弟弟,而不怕自己暴露的原因。

玄武門在自己熟知的那段歷史中具有傳奇的色彩,如今親眼目睹,雪兒只感到深深的震撼與滄桑。

古老的城門用它獨特的方式訴說著自己的故事與經歷,或許沒有人會在意曾經發生在這里的故事,唯獨雪兒這個異鄉之客在心里為之感嘆吧!

太上皇軒轅老祖是大熙朝最為傳奇的人物。

軒轅家并非了不得的世家大族,在歷史的長河中差一點就被淹沒了。

不是當年軒轅老祖揭竿起義,聯絡了一眾世家追隨其左右,歷時二三十年的時間推翻前朝,也就沒有今日的大熙朝。

沒有軒轅老祖或許這段歷史也會像另一個時空那樣,經歷相當長的一段分列時期。

其戎馬一生,打下這片土地,隨后就將帝位傳給自己的長子,如今的軒轅帝,之后便在太極宮中頤養天年,這份心胸與氣度也不是誰都有的。

雪兒對這個傳奇中的太上皇也是好奇的很,能見到這樣的英雄人物,她內心的激動之情可想而知。

經過大禮參拜后,雪兒方抬起頭看向坐在上首的這對大熙朝最為尊貴的夫妻倆。

“來走進些讓我看看。”太上皇后笑著朝雪兒招收。

“這人老了,不服老是不行的,眼神跟不上了,小丫頭站的遠我還真的看不清。”太上皇后對其邊上的太上皇笑著說。

“是啊,人老了還很嘮叨。”太上皇有些嫌棄的言道。

“怎么,郎君這是嫌棄我這個糟糠之妻了?”太上皇后揶揄著太上皇,臉上故意露出不高興的表情來。

太上皇攥拳摸了鼻子一下:“沒有,我這是說自己呢!”

太上皇后輕哼一聲。

雪兒覺得這兩人就像老頑童,他們之間的氣氛很和諧,或許是共同走過那段最為艱苦的歲月吧,那種相濡以沫的感情讓人心生向往。

太上皇一生只娶了太上皇后一人,并未用聯姻為自己增加砝碼。至今坊間還有其二人的愛情故事在流傳。

軒轅澈只是笑著看著祖母與祖父間的互動,眼中滿是孺慕之情。

或許這樣的場景他見多了,雪兒也發現了他在自己的祖父母面前不像在父母面前那么拘謹,反而放松很多。

“永豐這個封號很適合你這丫頭,人長得標志不說,一看就是一個有福氣的孩子!”太上皇后拉著雪兒的手夸贊。

雪兒剛剛的緊張在如此平和的氛圍內盡數消散。

太上皇后不等雪兒謙虛道謝就抬起頭對軒轅澈道:“永豐不遠千里只身來到長安,舉目無親,又人生地不熟的,不容易啊。如此好的孩子,澈兒可要好好照顧人家!”

“皇祖母,孫兒曉得的。”軒轅澈笑著應答。

“來永豐坐下來說話。”太上皇后吩咐一邊的老公公給雪兒看座。

老公公將一把椅子搬到雪兒后邊,雪兒謝座后挨著太上皇后坐下。

太上皇后雖然滿頭華發,身上也刻上了歲月的痕跡,但整個人看上去并不顯得蒼老,反而是滿面紅光。

沒有滿身的珠光寶氣,戴著簡單大氣的玉質頭面,不像皇后那樣給人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

那是一種歲月的沉淀。

雪兒可以看出來其年輕的時候肯定是一位樣貌不俗的女子。

細長的丹鳳眼稍顯伶俐,高挺的鼻梁與棱角分明的嘴巴有著異域的風情,天庭飽滿地閣方圓,大而飽滿的耳垂上墜著一副白玉的耳珰。

太上皇穿著簡樸,簡單的月白色常服,三千華發只用龍形的玉簪綰著,與太上皇后很有夫妻相,白白的長長的胡須給其增色不少。目光雖然平和,但偶爾露出的帝王霸氣盡顯無疑。

他看向雪兒的目光先是探究,其后就是贊賞。

雪兒雖然沒有多說話,但是她卻并未因見到上位者而怯懦,優雅有度的舉止看在他的眼里,讓這個看遍人情世故的帝王深感贊嘆。

“永豐今年多大了?”太上皇開口問道。

“回太上皇,永豐今年剛好到金釵之年。”雪兒笑道。

“嗯,年紀小了些,不過氣質培養的不錯。平時都讀些什么書?”太上皇又問。

“平時看農書多些,其它的亦有涉獵,不過都是走馬觀花,只稍微了解一些!”雪兒誠實的回答。

“農是根本,多了解一些沒有壞處。也難為你小小年紀就會找出那樣的高產作物!”太上皇點頭肯定:“你的祖上是宰相董XX

,永豐可了解他?”

“聽長輩曾經提起,只是知道的也不多。”他是董家的驕傲,董秀才跟董長河幾位兄弟經常會說起,她了解的也都是道聽途說。

“他很了不起,雖出身江南士族,但從小就失去雙親,由其祖父撫養長大。

本可以靠祖輩的福蔭入仕,但他沒有,而是憑借自己的本事與才華考取功名,三元及第后步入翰林院,一步步在朝堂上嶄露頭角。

他是個難得的清官,一路做到了宰相。身為顧命大臣又輔佐幼帝,可惜被外戚打壓,無法得到幼帝的信任跟重用。后來歸隱應亦是出于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