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守節一世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阿貓威尼書名:
趙梁亦是諂笑:“主人聰慧,又豈是尋常人可比的?”
少年顯然對如此稱贊很是習以為常,笑意更深,滿腹傲然。
“東方九夷部族甚多,且個個能征善戰,而蒙山有施氏便是其中最強的一支,致使整個東夷都聽其號令。蒙山又頗為富庶,他若要反,確實是有些許勝算的。不過我大夏作了四百多年的九州共主,倒也不是他想勝就能勝得了的。”
趙梁又是點頭附和:
“主人說的是。單憑蒙山和其統領的東夷還算不得我大夏的對手,這勝敗的關鍵還是要看有施易莫能否拉攏到其他方國與之共反。”
話至此處,他抬頭看向少年,問道:
“不知主人方才在宮城之內打探有施易莫與哪國私下聯絡之事可否順利?”
一提到這事,少年不自覺的將端正的坐姿松了松,垂了眼皮一聲輕嘆:
“宮城內部的防范較為嚴密,我好容易甩開幾個盯著我的人,卻不料被一個迷糊的小子撞到。他鬧得很,竟又招來了一堆巡城的小卒,我好容易又將這些人甩了,什么也沒來得及打探,便直接回來了。”
趙梁蹙眉,這可并非小事。
“如此壞事之人,主人為何沒有果斷殺了?也便不會招致后來的麻煩了。”在他看來,這并不是他主人的一貫作風。
“原本我已遏住他的頸要將他殺了的,但余光瞥見他穿的衣料是極上等的織錦,便知他定是有施氏的貴胄。隨意殺之,唯恐會惹來更大的麻煩。”
少年稍作解釋,看似淡然的托起案上的爵杯淺啜了一口,實則腦中已再次浮現出了那個矮小漂亮又易羞臊的小模樣。
而趙梁只顧著思慮大局,并未留意到少年唇邊那一絲若有似無的笑意。
“真是可惜,我們今晚將蒙山的眼線甩開,他們明日定會增派人手,往后再想甩開他們查到什么就怕是更難了。”
少年回神,放下爵杯輕松一笑:
“倒也無妨,有施氏這邊防的嚴不好查,我們便從其余列國入手。無論是哪一國,都是以利為先,給他們更高的利益,讓他們不與蒙山國為伍便是……哦不……”
忽的,他深眸一轉,唇角挑得狡黠:
“應該是,讓他們先應下蒙山國的提議,令有施易莫以為自己勝券在握,莽撞起兵,待到正式開戰,再撤了援兵,使他孤立無援、一敗涂地……”
趙梁一喜,拱手贊道:“主人真是好計策!”
少年笑眸幽深。
九州眾人皆高看蒙山有施氏……然而這在他面前,又何以為懼?
喜好容易跑回到了自己的住處,還沒進院子就聽到了隱隱的泣音。
她心底有不好的預感升騰,趕去辛奴的房舍時,果然見得她淚流滿面、痛不欲生的哭抱著付沫一動不動的身子。
“公主……”在外圍觀的幾個奴見到喜來了,連忙跪拜施禮,可辛奴卻仍是恍若未見,在榻上緊擁著付沫不放。
喜心里已經猜到了大概,卻仍低聲問道:“這是怎么了?”
一旁的長鈴面露哀色。“公主,付沫他……方才已經斷氣了……”
喜的心狠狠一沉。
付沫終還是死了,而其正是被她和伊牽連而死的。
想不到,她明明什么也沒做,竟也能憑白將一個好端端的人害死,還拆散了一段本該完好的情緣……
這一晚辛奴不顧任何人的勸阻,哭了很久很久,直到哭得沒了氣力,暈倒在付沫的尸體旁。
再醒來時已是第二日清晨,付沫的尸身早已被按例收走掩埋。她失魂落魄,再也不復曾經的機靈活潑。
喜雙手將叩拜在自己腳邊的辛奴扶起,柔聲道:
“辛奴,付沫雖然不在了,但你年紀還輕,你的路還長得很,往后也定能再遇到同他一樣好的男子的。”
辛奴雙眸無焦,語間無力:“公主不必再勸了,付沫如此離去,辛奴實難放下……”
“辛奴,你可是在怨伊?紫葵?抑或是我?”見她變成如此樣子,喜的心里說不出的難受,付沫之死他們三人都難逃干系。
“奴生來命賤,是生是死,不過就是貴主的一句話罷了,辛奴能怨誰?至于伊,他既是……”
辛奴一頓,想說“他既是公主心上之人”,可此時喜的身邊還有其余的奴正在左右侍奉,如此之事她終是沒法說出來,只得改口道:
“他既是也深陷牢中,每日遭受鞭笞之苦,整整兩月,亦非常人所能忍,辛奴又怎會再怪他?”
言畢,辛奴微弱的嘆出一口氣,稍稍抬了頭,渙散的眼神中竟是隱現了一分堅定。
“公主……辛奴心意已決,終生不會再嫁他人,為付沫守節一世。”
喜一驚。“辛奴,這種話可不能亂講!”
女子的一生何其重要,誰不是渴求能有人呵護的?豈能隨意便下這般決定?
辛奴神色凄然,苦苦看向喜。“辛奴并非沖動。付沫走得太過突然,連最后一句話也未能留下,辛奴心中酸楚,怕是此生再也忘不掉他了,又如何還能接受得了旁人?”
“辛奴……”喜望著她,眉目凝愁,喃喃低念。
“情”這條路好走之時順風順水,坎坷起來卻是有著覆車之危。
辛奴與付沫門當戶對、情投意合,尚且都會有如此結果,那她與伊呢?又會有怎樣的結局……
“長鈴。”喜悵然吐氣:“為我更衣吧。”
且先不想將來……此刻兄長正在正殿行即位大典,列國來賓都在觀禮,惟她一人被留在住處沒被允許前去。
而禮畢之后就是國宴,那便是唯一能救出伊的機會!……
“迎有緡國使節入殿!——”
“迎有溫國使節入殿!——”
“迎彭國使節入殿!——”
“迎岷山國使節入殿!——”
伴隨著輕快又不乏莊重的禮樂之音,舞樂殿的門口,遒人正在為入內的每一國使節高聲唱名。
宴席還未正式開始,有許多蒙山之臣和已入座的列國來賓仗著樂音陣陣,能掩去大半私語,便低聲議論起遠坐于自己對面的別國使節來,亦有更為精明者佯裝無意、暗自悉聽著旁人閑話。
而在這短短不足半個時辰的時間里,被議的最多的竟是一位女子。
“瞧見沒?眾方國中只有有莘國是國君親自前來的,且還帶了一位公主。”坐席右側,一個續著山羊須的人將一對三角小眼暗瞄向對面的一老一少,話中有話。
一旁之人不禁偷笑:
“聽聞這公主年方十八尚且還未婚配,有莘侯如此可是想借此機會在這蒙山大宴四方之際尋得一位良婿,將閑置家中的女兒給嫁出去?”
另一人卻覺他們見識鄙陋,斜了眼嫌隙道:
“你們難道不知?那是最受有莘侯嬖寵的小女兒月桐公主。據說其兩歲能歌,六歲能文,八歲能詩,天資之高可比大多男子。有莘侯惜她之才,許她言及政事,且多年來對她幾乎是言聽計從。豈同一般?”
d看就來子網
手打更更穩定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