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賬號:熱門:第二百一十五章進京夜間馭君墜歡可拾:、、、、、
考票果然如一方良藥,鄔母立時便能起臥,吃下一碗肉粥,頭重腳輕地下了地,要為鄔瑾收拾行囊。
鄔瑾安撫著鄔母休息,自己只帶三兩件衣裳,幾樣李一貼處買的膏藥,帶足銀兩,背上三年前所用的竹箱,不必任何人相送,出了家門,先去莫府牽馬。
夜漸深,他騎馬又趕去了程府。
程府大紅燈籠高掛,大門之上貼著福字,值更的門子也穿的喜氣洋洋,聽到鄔瑾要見程廷后,立刻進去請了在家里作威作福的三爺出來。
程廷因戰勝了父親,得以隨行前往濟州,受到了母親盛贊,如今在家中耀武揚威,搭著胖大海的手,宛如三太子似的登了場。
見到鄔瑾帶著行李,背后竹箱上插著趕考的小旗,他撒開胖大海,大為驚奇:“這個時候進京?”
鄔瑾點頭:“特來和你告別。”
程廷不問緣由,因為知道鄔瑾行事,自主張,絕不會任性而為,連忙回身從胖大海手里接過鶴氅穿上,又叉了個燈籠下來提著:“我送你一程。”
胖大海伶俐地上前,從鄔瑾手中接過轡頭,替他牽馬,走在兩人身后。
“我出了元宵再走,”程廷打了個噴嚏,揉了揉鼻子,“濟州離的近,幾天就能到,我倒是能常常往返,你恐怕得好幾個月才能回來吧。”
鄔瑾搖頭:“這一去,歸期不定。”一住s://mw
程廷手中燈籠一晃,火光往鄔瑾臉上一照,隨后又移開,半晌之后,他悶悶道:“也是。”
他緊接著道:“咱們年紀越大,就越難聚,現在你去了京都,我也去了濟州,獨留下聆風一個人在這里,她——”
“她一定很孤單。”
鄔瑾低聲道:“是。”
她一直很孤單,從年幼時起,她便在闊大的宅院里游蕩,沒有同伴、沒有朋友,親人也少的可憐。
屈指算來,她的快樂和熱鬧,也只有那么幾年。
程廷老氣橫秋的嘆氣,隨后又心寬道:“放心,有我在,我們總能見上。”
鄔瑾一笑:“我并非一去不復返,時日尚多,也不是隔著天南海北,再者人生際遇,誰能料定,得意與失意,也就在轉瞬之間。”
程廷點頭,一直將鄔瑾送至城門外,放下燈籠,伸手抱住鄔瑾,用力在他后背拍了兩下:“珍重!”
鄔瑾也用力在他后背摟了摟:“珍重。”
隨后,他從胖大海手中接過轡頭,安放好行囊在馬上,翻身上馬,抽出馬鞭,看向程廷:“回去吧。”
他調轉馬頭,借著微光辨認道路,用力一夾馬腹,“駕”的一聲,馳騁而去。
夜色之下,除去風雪,便只剩下他單槍匹馬,身赴另一個深不可測的戰場,無人可以為之援手,沒有前人鋪路,單憑他一雙手,兩只腳,去為自己、為莫聆風,踏出一條大道。
冷月西沉,旭日東升,他在道旁腳店喂馬、吃飯、修整,不過一個時辰,再次翻身而上,沿著官道,一路向京都而去。
沿途風光,盡數是冰雪、嚴寒,遠不如三年前去趕考時的秋景秀美壯麗,然而上一次他是浮光掠影,這一次,卻是將這一片冰封的長河、雪蓋的青山,全都收入了眼中。
櫛風沐雨,一日不停,他裸露在外的耳朵、雙掌先是紅腫灼痛,之后破皮痛癢,他每到一處歇腳之地,便先烤熱雙手,搓熱耳朵,以免凍壞。
正月二十五,鄔瑾趕至京都,先于京都外云臺縣云羊道觀落腳,道觀依舊,三位道長依舊,見了他,便像是見了老友一般,讓他住下,連同他騎來的馬,也一并招待了。
鄔瑾于第二日進城,買考試所用的筆墨等物。
這一次的京都,毫無保留地映入了他眼中。
八街九陌,飛甍鱗次櫛比,他在卯時入城,城中便已經是人潮濟濟,車如流水,馬如游龍,晨光是一片耀目金光,穿透晨霧,緩緩落在這繁華之景上。
鋪子爭先恐后開門,販夫走卒喊著調子,身姿矯健地鉆來鉆去,筐子里所累的柿餅、干棗、蜜餞,都是從各地而來,還未過時的蜜桔在竹編的籮筐里滾動,和日頭一樣發出金光,清甜的香氣自寒風中散開,格外誘人。
富貴子弟打馬插花而過,時有女子成群結隊出游,大多都戴帷帽,言笑晏晏。
其中也有女子做男子裝扮,腰間帶刀,言辭之間,故作豪放——因天子贊賞娘子軍,京都中亦以此風為榮,只是不曾見過真正的娘子軍是何模樣,只好照貓畫虎。
從各地趕來的學子從賃的屋子里走出來,受到京都繁華之氣熏陶,也都打扮的煥然一新,昂首挺胸地前去求學。
鄔瑾去書坊買好筆墨,又去藥鋪買了治凍瘡的膏藥,元宵燈籠還掛在茶坊酒肆之中,街上行人越來越多,他懷抱著東西,不能急走,只能緩緩前往貢院。
在這途中,他一眼便可以仰見禁宮。
巍峨高聳的瓊樓巨闕,沖出淡如薄紗的晨霧,高峻崢嶸,金頂接天。
這里面裝著波詭云譎的朝堂,挾勢弄權的朝臣,重術輕道的天子。
同時也裝著天下讀書人的氣節、風骨、抱負——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無道,以身殉道。
他的目光并未在其上逗留太久,到貢院之外查看一番,見并未有變化,道路也都通暢,便轉身回了道觀。
在他離開貢院時,貢院附近一間小屋中,祁暢縮著肩膀躬著腰鉆了出來,看著不遠處一個背影似乎是鄔瑾,又疑心是自己眼花,揉眼再看時,已經不見了人影。
他想自己是看書看花了眼睛,便閉上眼睛休息片刻,也嗅一嗅這外頭的空氣。
一刻鐘后,他回到了屋子里。
屋子只有窄窄一間,屋中無窗,貼墻放著一張床,床邊放著一張方桌,方桌饒是只配了一把椅子,那椅子抽出來放時,也緊貼著門了。
他在來時的路上,聽聞賃屋子一定要賃在貢院附近,如此才能不錯過消息,也能和其他學子結交——誰又能說的清楚他們中會不會出一個位極人臣之人。
他身上有衙門領的三十兩路銀,還有莫府賞的一百兩路銀,但他日后不會再回莫府去做奴仆,一切都要做長遠計,他既舍不得花銀子,又不想錯過機會,只好賃下這一間一貫一個月的逼仄屋子。
若是鄔瑾在就好了,他想。
鄔瑾就像是一座大山,在他身后的人,眼里永遠是太平盛世。
《》是墜歡可拾傾才力獻的一部情節蕩氣回腸,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