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歷大帝

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老實 殺你全家

打造網絡人自己的小說基地!

第一百一十二章:不老實殺你全家《永歷大帝

樓主大大

“楊大人但問無妨。下官們知無不答。”郡守們紛紛起身拱手。強擠出笑容附和。

楊景文面無表情的翻閱案宗。抬眸道:“景泰郡守土渾何在?”

“下官是景泰郡守土渾。大人有何要問的?”一名臃腫的緬官離座而出。媚笑道。

楊景文臉色一變。拍案道:“七年前景泰郡修建堤壩。你貪污了多少銀子?四年前一場緬人與豪強的訴訟。那緬人明顯占理。你反而讓人將他當堂毆打。新始一年。吾皇奉天監國。為教化萬方。傳旨各郡建學宮使民習孔孟正道。戶部調撥了八千兩銀子給你。你貪墨了多少?”

一連貫的問題將那土渾的緬官問的發懵。這些雖只是他任景泰郡守以來的冰山一角。卻也是隱秘的不能再隱秘的事。大理寺如何會偵知的?他不知道的是。自新始帝監國以來。便有各的錦衣衛密探分赴各郡。藏匿于郡城四處搜集資料。雖然這一年中只有二、三件查有實據。也足夠這些緬官嚇破膽了。

“啟稟大人。下官知錯了。”面如土色的土渾慌忙跪下。道:“從前先王主政時修堤壩貪墨了些銀兩是有的。收受了豪強賄賂胡亂判案也是有的。只是這學宮乃是天朝皇帝陛下主政以來下發的第一道諭旨。下官是絕不敢貿然貪墨的。天子監國以來。各郡沐浴皇恩浩蕩。下官更是洗心革面。如何還會做出這樣的事來請大人明察。”

楊景文心里冷笑。緬官與大明的官員倒都是機靈的很。都懂的避重就輕的道理。從前貪墨的銀兩認了無所謂。畢竟那時候當政的緬王。屎盆子大可以往那斷子絕孫的家伙頭上扣。君王無道。咱們這些做臣下的做點缺德事還情有可原。但修建學宮之事乃是新始帝攝政以來詔諭各郡要辦的第一件大事。就算是打死也是不能認的。

楊景文端起文案上的茶杯吹著茶沫。臉上已冷如寒霜一般。悠悠道:“既然土渾大人不認罪。那么本官便給你點提示好了。”他拿起桌案上一張卷宗。念道:“新始二年三月。陛下詔諭各郡修建學宮。乃調戶部紋銀八千兩分發至景泰郡。景泰郡守土渾偷工減料。從中克扣工匠銀錢不算。乃用青竹充巨木。山泥混雜石料。獲利三千五百兩。土渾大人。本官可沒有說錯吧?”

“有…不。沒有。下官自新皇監國以來。早已洗心革面。請大人明察。”土渾不知道大理寺少卿是如何詳細的的知自己底細的。但克扣學宮建造銀兩的事是絕對不能認的。心里已經打定了主意。說話反而利落起來。他抬頭肅容道:“大人。下官從前雖有不法之事。但學宮乃是皇上教諭萬方的恩德。別說偷工減料。就算是貪墨了一文銅錢。那也是斷子絕孫爛屁眼的事。”

楊景文哈哈一笑。撫案道:“看來你是不見棺材不掉淚了。”他正容向審判肅立的皂吏喝道:“來啊。去取景泰郡的賬冊來。”

片刻功夫。便有一個皂吏捧來一部半新的賬冊。楊景文將賬冊拋到土渾腳下。道:“土渾大人。你睜開眼看看。這里面記著你建學宮的所有用度。可有什么遺漏的嗎?”

土渾哆嗦著翻開賬冊。只看到其中每一筆采購。每一次工薪花費結余都記的清清楚楚明白白。可這賬簿與自己私藏的賬簿又略有不同。他轉念一想。難道是府里的主簿賣了自己?否則大理寺卿如何能夠知道的這么多?土渾驚懼交加。早知道如此。這罪認了也就是了。如今被人抓了個現形。還多落上了個瞞報上差的罪名。

“大人。下官知錯。下官豬油蒙了心。請大人責罰。”土渾拜伏余的。連聲求饒。身畔的郡守們再也坐不住了。心里已經認定大理寺掌握了他們貪贓枉法的證據。紛紛離座伏拜道:“下官也有罪。請大人責罰。”

“來啊。剝去土渾這廝的官服翅帽。他既然貪墨了一文銅錢就是斷子絕孫。本官便成全了他。”楊文景大喝一聲。丟下案上的簽牌:“帶人去景泰郡捉拿他的親族。一并治罪。”

七八個皂吏提著水火棍、鎖鏈呼喝一聲制住土渾將其抬走。廳內只回蕩著土渾凄厲的慘叫聲。郡守兔死狐悲。心驚膽顫的低著頭各自想著從前劣跡斑斑的事跡。有人不由的瞄了一眼大理寺少卿桌案上厚厚的卷宗。心里更是沒有了僥幸。想來在場的一個也別想跑了。

楊景文長身而起。語氣放緩道:“諸位不必驚懼。土渾這廝有錯不認。本官才給他判個砍頭抄家的小罪。大家都是聰明人。接下來該如何做。諸位想必都不愿步土渾的后塵吧?”

砍頭抄家也算是小罪?楊景文的一番漫不經心的話鉆入郡守們耳中感覺有些不太對味。不過這個時候誰還敢有什么異議。紛紛如小雞啄米一般點頭稱是。

楊景文又道:“吾皇圣明。只是想查實一些罪狀。卻也并非是想要諸位難堪。皇上曾經說過。你們這些人從前不管犯多大的罪。都可以的到赦免。”

赦免兩個字讓郡守們臉上一喜。這楊景文的意思已經很明白了。有罪沒有關系。只要愿意認罪。那就既往不咎。看來那個土渾是撞到了刀口上。活該倒霉。

“但是。”楊景文聲音話鋒一轉。又讓郡守們放下的心又提了上來:“這幾年來你們貪贓枉法的銀子不少了吧?既然如此。若是再敢貪污一兩銀子。便是誅滅九族的大罪。你們可都明白嗎?”

“明白。明白。”郡守們又松了口氣。他們這群人中最差的也撈到了幾千兩銀子的身家。放在緬甸。足夠一大家人吃了兩、三代了。以后不貪就不貪。以后不用提心吊膽。領點薪俸。威風的官老爺也蠻好。

“圣旨到!”驛站外一個尖銳的嗓音傳來。緊接著外堂已是吾皇萬歲聲連成了一片。楊景文似乎早料到有旨意過來。對周圍皂吏道:“撤掉桌椅。擺上香案。接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緬國有郡六十三。每郡人丁不過兩萬。全國人丁共一百五十余萬口。官吏卻占其十之一、二。每月耗餉糜多。長此以往。國將不國。朕夙夜難眠。自即日起。裁撤緬國六十三郡。裁撤暹羅國四十九郡。將兩國領土并為九省。其中緬北并為定北省、緬南并為定南省、緬東并未定東省、緬西并為定西省。暹羅東部所有郡縣并為平東省、暹羅西部郡縣并為平西省、暹羅南部郡縣并為平南省、暹羅北部郡縣并為平北省。海都周圍五百里獨自劃分。為中書省。九省長官由大理寺、吏部聯名推舉。朕親自朱批方可上任。原有郡守等官吏一并由大理寺卿、吏部聯合考核。或分派官職、或貶為庶民。欽此。”香案前的小太監在煙霧繚繞中念出了旨意。接著由大理寺少卿楊景文跪步上前接旨。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郡守們不知這道圣旨是福是禍。在山呼萬歲聲中。不斷的回想著自己的前程。

暹羅、緬甸都是小國。所劃分的郡縣卻是細之又細。若是按大明的郡縣來換算的話。大明一個縣所轄的土的恐怕就要比這兩國三、四個郡縣加起來還要多。因此。裁撤瀣員已是勢在必行。但是對于這些郡守們來說卻不是好消息。畢竟如今官少肉少。說不定要裁撤的就是你。只是如今他們已成了魚肉。只能任由皇帝宰割。別說反對。恐怕連個屁都不敢放出來。

“諸位。方才的圣旨可都聽明白了嗎?是否要本官再復述一遍?”這個時候楊景文已站起了身。向著郡守們詢問。

“下官們都聽明白了。這是朝廷的法度。到底如何決斷。都由皇上說了算。”一個郡守強笑著道。

楊景文道:“既是如此。你們明日便各自上一道折子到內閣去。要細數自己從前的劣跡。若是有人意圖欺瞞。可要當心大明的律法。你們從前的那些臟事大理寺可都有檔案。若與事實不符。土渾就是榜樣。好了。你們各自回去歇息吧。所有人不許離開驛站半步。”

楊景文說話。跨步走出驛站大廳。身后的皂吏尾隨而去。只剩下廳內一干目瞪口呆的郡守。

郡守們不敢相互議論。紛紛回到自己的屋中。很快。隨從便進來稟告。說驛站外已站了一隊官兵鎮守。聲言不放任何人出去。一連竄的動作讓郡守們又是害怕。又是摸不著頭腦。先是六部來問話。那個時候倒還和氣。問了些無關緊要的問題便打發他們走了。接著是大理寺的官員揪住他們的罪狀。并且還為此砍了景泰郡的郡守。等其他人嚇的半死不活時。大理寺少卿又揚言既往不咎。這個時候圣旨傳來。說要裁撤郡縣。并郡為省。郡守們還未回過味來。突然卻發現自己已置身于驛站被軟禁起來。

新始帝到底打的是什么主意?郡守們百思不解。但是如今一件事卻定然是要做的。那就是老老實實找來紙筆。將以往的貪贓枉法的事跡一一寫上。所貪墨的銀兩也不敢有任何隱瞞。景泰郡郡守的前車之鑒才是幾個時辰前發生的。誰還敢刻意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