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歷大帝

第五百一十三章 :盛京城下

永歷大帝第五百一十三章:盛京城下

了密旨,張勇先是一頭霧水,隨后逐漸似乎明白了

王繼貞完了旨意,帳內一干隴右軍的將高呼萬歲之后曲腿起來,王繼貞將密旨攤開,交由張勇查驗,張勇細細一看,果然看到了下角朱紅的印璽,這份密旨自然是真的,而密旨的內容與王繼貞所念的一樣,都是細數了王輔臣假降南明,將隴右騎兵與平涼騎一道留在西北,時機一到,甘肅、青海提督張勇的隴右騎兵由王輔臣節制,立即起兵入中原勤王。

王繼貞背著手,悠然道:“張提督,今形勢緊急,大戰已然觸發,皇上的密旨你也看清楚,既然此,你速速做好準備,明日便隨我平涼軍東進吧。”

張勇冷哼了聲,皇上讓他聽從王輔臣的節制,原本就讓他心中不喜,再加上這一次皇上下密旨予王輔臣,卻始終瞞著自己,顯然在皇上心目中,王輔臣的分量要比他張勇高了幾分,今這個乳臭未干的‘王公子’仗著密旨,似笑非笑的跟他說話,讓他更是氣,若不是皇上這份密旨在這里,恐怕張勇將這小子直接拖下去砍了。

“來啊,送王公子回去。”張勇毫不客氣的下了逐客令,現如今旨意已經下了,這個家伙在這里礙眼的很,反正皇上的密旨他張勇受王輔臣節制,眼前這個王公子,他還真不放在眼里。

“既如此,那么王某告辭了,明日自有家父的將令傳來,張提督,早做準備吧。”王繼貞也不多說,張勇與家父王輔臣關系不好的事整個西北都知道,因此也客套,大大咧咧的走了。

張勇了密旨又看了看,理了理思緒,這才想到了皇上的主意,先利用王輔臣投降來麻痹明軍,他們以為西北已經無兵可出,屆時再作為一支奇兵東進,舉插入明軍腹背,這個戰略倒是可行的,只是想起皇上下密旨給王輔臣,對自己連聲招呼都不打,明顯是皇上對自己不太信任,這圣眷比不上人家王輔臣呢,張勇咬了咬牙,不愿意多想下去,對帳下十幾個一道借旨的將軍道:“還楞著做什么,連夜準備,明日拔營。”

“喳。”

第二日清晨,平涼城早早的打開,在外頭早已收拾好行裝的隴右騎兵蜿蜒入城,王輔臣笑嘻嘻的撥馬迎上臉色不善的張勇,二人在道旁駐馬,王輔臣:“張提督,這一次了,不過圣意難拒,王某也是有苦自,這些天來貴部的人馬折損了多少,撫恤的銀子就讓王某來出吧,今國難當頭,正是你我圖報君恩之時,望張提督能拋棄嫌隙,一道立下奇功,屆時建功封侯是跑不了的。”

王輔臣臉微笑,這一次他占了極大的便宜,不說皇上發了密旨給他,顯示了在皇上眼里,他王輔臣更得信任,再加上康熙已密旨敕自己為平涼王,這功還未建,便已經有了封賞,反觀這個張勇,就算東進也是受自己轄制,就算立下了這不世之功,多半也輪不到是他的首功,兩相對比,王輔臣自然壓了頭,因此顯外熱絡,倒有些嘲諷的意味。

張勇看到王輔臣穿著繡五爪行龍的朝服,頭頂的頂戴上鑲嵌著東珠、貓眼,立即就想到皇上竟敕封王輔臣為郡王了,冷哼一聲,朝著王輔臣拱了拱手:“王提督……不,恐怕該叫您郡王爺了吧末將已率部入城,郡王爺下令吧。”

王輔臣聽到張勇中帶刺,遂也不客氣,二人都是武人,相互忌,一個忌對方功高,另一個忌對方爵大,王輔臣現在既是郡王爵,又有轄制隴右騎兵的實權,自然不甘被張勇奚落,怒道:“怎么張提督似乎隱有不滿嗎”他正要說呵斥幾句,陡然想起還有大事要辦,可不能把對方逼得急了,遂強壓住火氣,揮揮手:“好拉,本王不和你嗦,立即帶你的部眾為先鋒,具體的安排,本王會傳令你。”

“那么告辭了。”張勇不愿意糾纏,朝著王輔臣拱了拱手,縱馬帶著一隊親兵趕上穿梭過街巷的隴右騎兵后隊,絕塵而去。

王輔臣望著張勇的背影,不由哼一聲,低聲道:“不知尊卑的東西。”

“父親!”不知什么時候,一副戎裝的王繼貞出現在了王輔臣的身側,他勒著馬,身為平涼王的王子,穿著一身甲,神采奕奕的開口道:“張勇向與父親不合,此戰乃是決勝關鍵,父親如何能讓張勇做先鋒若是他立下了大功,恐怕……”

王輔臣輕輕瞥了兒子一眼,微微一笑:“讓隴右騎兵在前面拼命吧,為父雖說現在襲承了王爵,可是這西北,是不能受制于隴右騎兵了。”

王繼貞眸間放光,不由深看了父親一眼,方才父親

話雖說很是平常,卻讓王繼貞看到了當年平西王吳,王輔臣說的沒有,他是藩王,手掌著平涼騎鎮守西北,而這些隴右騎兵無疑是西北的障礙,既然此,不如趁著這一仗削弱他們,這平涼王,恐怕早晚要變成西北王了。

“貞兒,你不是鎮守平涼的嗎怎么瞧你這身模樣,似乎也是要隨軍”王輔臣這才開始打量起兒子來,對于王繼貞最近的表現,作為一個父親,他是極為滿意的,因此臉上的冷意不由始轉暖。

“請父親成全。”王繼貞直勾勾的望著王輔臣,滿是希翼,原本王輔臣是希望王繼貞留在平涼的,王繼貞當時并沒有說什么,可是驟然想起了件事,便急匆匆的披甲策馬而來。

王繼貞可是個明白人,他是父親的長子,今搖身一變,成了涼王的王世子,早晚有一天要繼承王爵的,待父親撒手人寰,這支平涼騎怎么辦單憑一個藩王的爵位要想鎮住這群丘八簡直就是笑話,唯一的辦法只有法融入進去,培養一批親信,這才是王繼貞的主因,王繼貞自幼跟著父親轉戰千里,接著又被送去了北京城,明里朝廷要照顧‘功勛子弟’,說到底,不過是個質子的身份,這樣尷尬的處境,早已將王繼貞磨礪的很是圓滑,做起事來面面俱到,心里玲瓏之極。

王輔臣略略想了想,隨后頜首捋須:“讓你見見血也好,你暫時編入親軍營吧。

西北、江北一帶厲兵秣馬,在遼東,卻是翻江倒海,整個遼東已全然了鍋粥,尤其是盛京城下,緊閉的城門外,一支騎兵陡然自地平線上出來,隨后越來越近,城頭的清軍不需要細看,便明白,察哈爾人已經殺來了。這幾天來,驍騎營、健營的敗兵紛紛入城,已經讓盛京的清軍明白,在盛京與叛軍之間已經沒有了任何障礙,只要叛軍與倭人愿意,可是隨時在一日夜的功夫內進抵盛京城下,因此,整個盛京除了人心惶惶之外,守軍開始進入了戰備狀態,四座大門紛紛緊閉,任何人不許進出,城內少的可憐的清兵自然是不夠守城的,杰書又下令在城內征募滿人,畢竟這些人與盛京城休戚與共,只要叛軍攻來,誰也別想幸免,因此被編入守軍的健壯滿人倒是不少,足足有七千余人,再加上清軍,勉強湊夠了萬五千人分守在四座城墻上。

“鐺鐺…鐺鐺……”城樓上的鐘鼓聲響起,城內原本緊張的氣氛顯得更加緊張起來,就連親自穿著鎧甲巡城的杰書,也立即帶著一干家和親兵匆匆的往東城城樓趕,驍騎營幾乎全軍覆沒、銳健營大敗而歸,裕親王福全生死未明,這一切的一切,都已經讓杰書感到了前途無望,在這種情緒之下,面對城內數十萬惶惶然的滿人,杰書只能硬著頭皮守城,到了這個時候,就算要逃也來不及了,城內的滿人百太多,若是向關內,這一路上的婦孺不知有什么,只要蒙古人輕騎追擊,恐怕不用到關內,所有的人都別想活。

杰登上了城樓,立即看到城下烏壓壓的騎兵來回縱橫,馬蹄揚起的雪泥四濺,旗號上,正是察哈爾的標志,他無力的扶著墻垛,在漫天飄雪中竟不覺得冷,而后長嘆了口氣,該來的總算是來了,既然此,他杰書已經沒有了退路,要想活下去,只能硬著頭皮一戰。

“王爺,這只察哈爾人的先鋒,人數不多五千,是否開城讓將士們沖殺一陣”一名佐領始終隨扈在康親王身側,他原本是驍騎營的佐領,倒不是有閑工夫,而是他的部下早已戰死的七七八八,好的一個佐領成了光頭司令,好不容易得了性命,杰書又不能免了他的職,只能在身畔隨時聽用。

杰搖了搖頭:“不可,傳令,死守城,一只蒼蠅也不許放出來。”杰書的信心早已崩潰了,是以不再冒險,寧愿死守。

佐不由些可惜,城內可戰的騎兵還有八千余人,若是一鼓作氣殺出,一個時辰就將這些長途跋涉而來筋疲力盡的察哈爾人先鋒騎兵掃個干凈,勝了第一仗,至少能挽救些局勢,更能鼓舞些城內的士氣。

杰剝下附在墻垛上的一塊冰坨,攥了攥手,不再說話,只望著人沉思,身邊的近衛親兵都是大氣不敢出,此時天氣冷的,城墻上結著不知多少冰坨,覆蓋著多少積雪,就連滿人們的心,也是冷的。

沒有救了,整個盛京城差不多成了空城,五大營的兵力被打殘了兩個,還有三個,其中兩個還在千里之外的山海關,一個在數百里的鴨綠江一帶,被朝鮮人糾纏著,恐怕,能活下去的日子不多了。

疲憊,士氣卻是極高,許多人呼喝著騎著快馬繞到策馬狂奔,一邊取出弓向城上漫射,這樣的射法自然是命中率極低的,而且仰射過去甚至連數丈高的城頭都不一定上的去,只不過是察哈爾人明顯不是想要射殺城墻上的清軍只不過挑釁罷了,射一箭,立即便傳來一陣哄笑聲,有人用蒙古語指著城頭大喊:“滿狗,下來與察哈爾的勇決戰。”

杰立即被幾個親兵拉離了城垛,可是城上架設的火炮和弓手并沒有回擊,這是杰書倉促之間下的命令,城內的火藥和剪支并不充足,如無必要,不是叛軍真正攻城,杰并不想浪費。

曾幾何時,意氣風發的滿人策馬揚鞭,號稱以十三副鎧甲、部眾三十人起兵,逐鹿遼東,降服蒙古各部,踏破山海關舉踏平天下,何等的雄壯,可是如今,卻只能龜縮在城墻里,眼睜睜的看著人肆意挑釁,就如當年駐守遼東一線的明軍一樣,只不過物是人非,滿人被無情的命運調換了一下位置罷了。

察哈爾人見城頭上的清軍仍然沒有動靜,愈發大膽起來,有人甚至策馬在城墻之下狂奔,杰書這才下令放箭,隨著一陣箭雨落下,疾奔的蒙古人倒是沒有人中箭落馬,畢竟要射中一個快速移動的目標是極難的,不過也讓察哈爾人不由起了挑釁之心,逐漸開始撤離城下。

風雪中,城頭上的清兵們似乎頗有些悲壯,飄揚的鵝毛大雪中,一個個滿人的眼眸中露出的盡是悲涼之意,當年滿人不過萬,過萬無人敵的滿人不見了,他們的后代,仿佛并不比其他人更加彪勇,短幾十年的功夫,在美酒佳肴、錦衣玉的催腐下,他們或許只記得如何吹噓祖宗的功績,卻忘了祖先們的功績是用血肉和戰刀拼殺出來的。

“傳令,調其余各城墻的人馬過來,加固東城,讓大家吃飽喝足,做好準備吧。”杰書一臉頹然,他并非是懦弱的人,可是事情到了這個步,他已經明白,現如今,他已無力回天了,他是親王,不管漢人還是倭人、察哈爾人都不會放過他的,就算是逃得了性命,他受皇上之托,固遼東祖地,今卻全數落入了賊手,五大營折損了半,這個罪,他也擔當不起,所有的路都已經封死,唯一的法子便是在這盛京城內殉國而死,至少人死之后,這憂心煩惱的事就過眼云煙了,因此,雖然他沒有了信心,可是卻已打定了堅守的決心,至少在臨死之前,盡上一份心力,就算是死了,也可以闔眼了。

“喳!”先頭說話的佐領打了個,立即去了。

身邊的幾個親兵將杰書圍攏,不但給他搬來了張梨木椅,還給他送了個爐,就在這城樓上,杰書又陷入了沉思。

“快看!”城墻上有清兵不知發現了什么,大叫一聲,驚起了許多惴惴不安的人引頸往城外看,杰書坐在城樓里,距離城垛和女墻太遠,自然是看不到的,立即拉回心思,莊肅的道:“又怎么了”他強自定,握住暖爐的手卻不由得抖了抖,不用說,肯定不是什么消息。

“回稟王爺,察哈爾的后隊人馬到了。”一個清兵匆匆過來見禮回稟。

“知道了,下去吧。”杰書擺了擺手,這個消息還不算太壞,察哈爾人的先鋒到了,后隊自然也是早晚要到的,關于這一點,他早有準備,只不過微不可聞的松了口氣,若是方才聽了那個佐領的建議出擊,察哈爾人的后隊就在路途上,離盛京并不遠,打到了半,突然掩殺而來,那可就真真萬劫不復了。

“你們都不要站在這里,守城去吧。”杰書看著環繞在自己四周的戈什哈,眉宇間有些不喜,察哈爾人的后隊一到,該是攻城的時候了嗎想到這里,他不由擻了精神。

可等了晌,人似乎并沒有攻城的意思,甚至在數理之外,這些人紛紛下馬,開始扎起營來,說實在的,剛剛抵達的額哲汗還真沒有攻城的興趣,他的身后便是正在步行趕來的倭人,還有拉著火炮的明兵,用騎兵去攻城,除非沒有辦法,他才沒有用的興趣呢。

額哲的舉動讓杰書更加憂心起來,他原本還想仗著城墻的優勢與察哈爾人打一仗,可誰知人家并不讓他如愿,而且察哈爾人并不心急的動向表明,他們還留著后手,這個后手杰書不難想到,自然是那人數恐怖的倭人以及擁有大量火器的明軍了。

今天又是五千字一章,沒有分兩章發,主要是最近有點事,不好意思了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