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的吃瓜影帝日/夜全屏字體:AAA第313章:電影行業的失職2/2(1/1)火星,古稱“熒惑”。
在拿到《火星救援》這個劇本之前,這其實就是江哲對火星僅有的了解。
不過在經過張教授的解釋之后,江哲總算是對這個劇本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
是的,江哲遇到了電影生涯最大的挑戰。
他雖然看了原著和劇本,但卻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對于一般的演員來說這種程度或許已經夠用了,但江哲不行。
他不僅僅是男主角,還是這部電影的導演。
而一個導演對劇本的認知,往往其實就已經代表了這部作品的上限。
因為一個導演是表達不出他認知之外的東西的!
故此即便江哲對那些天書一般的科學知識感覺頭疼,但還是誠懇的向幾位科學家請教,試圖了解劇本、吃透劇本,最后駕馭劇本!
當然了,想要做到這一點自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畢竟從文科轉到理科,腦子不燒上幾回那都不算合格。
幸好,航天局支援過來的幾位科學家都是貨真價實的大神。
即便是劇本中沒有寫到的科學知識點,他們講解的時候依舊信手拈來。
比如關于在火星上種土豆的問題,張教授就全面的為江哲解釋了一番:
“根據前蘇聯當年的探測數據,火星的土壤中含有足夠的鈉,鎂,鋁,磷,鈣,鐵等化學元素,唯獨缺乏氮,而這正是人類糞便中的豐富成分。所以添加了糞便的火星土壤是可以種植植物的。”
說到這里,張教授又拿起桌面上的土豆介紹道:
“我不知道作者最初的動機是什么,但土豆確實是一個頗為理想的選擇,因為它差不多是地球上畝產淀粉最高的作物,并且對生長環境的要求相對簡單。”
不過張教授雖然是一個好老師,但江哲卻不是一個好學生。
在聽了一會兒之后他忽然突發奇想的問道:
“不是說金星離地球最近嘛?那能不能拍成《金星救援》呢?”
說句老實話,如果換做的一般的老師估計最討厭的就是江哲這種不走尋常路的學生。
畢竟老師備案的時候準備的再充分,往往也預測不到這些刺頭的腦洞。
也就是張教授的段位高,才能輕松駕馭這種場面。
只見他甚至連想都不用想便笑著點頭道:
“你這個聯想很好,實際上在前蘇聯的探測器進入火星之前,科學界一度認為金星才是最適合人類移居的星球。因為金星的距離地球最近,其質量、密度和半徑都與地球相近,很多科學家最初都提出過改造金星的設想!”
說到這里,張教授有些可惜的搖了搖頭道:
“不過后來的探測數據顯示,金星的表面的溫度為447攝氏度,氣壓為90個大氣壓,大氣層密度大約為地球的100倍!”
“唉高溫、高壓、缺乏液態水、頻繁的酸雨,還有大量的火山活動,金星的自然條件實在太惡劣了,完全沒有任何改造的余地,至少現在的科學理論不支持。”
對了,有意思的是第一個探測金星的國家還是前蘇聯。
在1961年發射了第一個金星探測器之后,后續15年間前蘇聯又相繼發射了9個金星號探測器,傳回來大量的探測數據。
最牛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前蘇聯還在同步進行火星探測工程,十年時間足足發射了7顆火星探測器。
可以說正是前蘇聯的一系列的太空探索,才讓科學界將太空移民的重點關注對象改成了火星!畢竟相比于金星而言,火星的自然條件就好太多了,南北極有著干冰和水冰組成的極冠不說,地表還有著動輒從數百上千公里長的干涸河床。
所以張教授在做火星探測工程規劃論證的時候,就曾經提出過一個設想,那就是在條件成熟的時候,直接以天宮空間站為出發點在火星北半球的地表溶洞中建立火星基地。
畢竟種種跡象表明干燥的火星曾經有過大量的水,火星南北極的冰蓋就是最好證明。
而一旦發現適合的地表溶洞,那么將大大降低火星基地的建立時間。
并且最關鍵的是即便溶洞中沒有發現水也可以就地向下鉆井,以獲取深層地下水。
只要有了水,那么建立火星永久基地的成功性將大大提高。
不得不說,科學家的腦洞有時候也是挺大的,比家敢想多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火星救援》也不是完美無瑕的。
畢竟安迪·威爾的本質工作是給魔獸爭霸2寫代碼,對天文學只是業余愛好。
即便為了寫這部《火星救援》他自學了大量的航天知識,但業務終究比不過專業。
張教授甚至沒有出手,同行的幾位年輕科學家就在閱讀劇本的時候發現了一些瑕疵。
于是在一場場交流之中,《火星救援》項目開始正式啟動。
對了,說句題外話,出于對航天局的感謝江哲想要給一筆報酬。
但是沒想到的時候航天局那邊卻婉拒了,反而囑咐江哲千萬要好好拍,感覺比他自己對這部電影還要上心。
一開始江哲還不懂,后面還是身在體制內的張校長解釋他才明白原來航天局把《火星救援》當做是一部大型的科教宣傳片了。
別看電影是假的,但有些天才科學家幼時的啟蒙往往就來自一本或電影。
故此在科學援助這一塊,華夏航天局這回簡直是自帶干糧也要幫場子。
畢竟早期的科學啟蒙還是要的,總不能讓未來中國的小朋友腦子里只有當明星、當網紅這種夢想吧?
“唉我這回算是明白了,太空題材的電影有時候真不需要百轉千回的劇情,或者深刻崇高的內核,因為太空本身就是偉大與驚險并存的最佳背景!”
4月10日,再次結束了一場內部討論會之后江哲坐在寧皓面前由衷的感慨道:
“細節,無窮的細節,只要能滿足這一點太空電影就能成功一半了!”
聞聽此言,寧皓頓時忍不住好奇道:
“一半?那另一半呢?”
“另一半?呵呵那就不是我們電影人能控制的了!”
沒有強大的航天實力和國力,太空電影拍的再好也沒有說服力。
從這個角度來說,太空電影也算是綜合國力的象征之一。
實際上如果不是中國已經擁有世界上第三座空間站,并且探月工程已經進行到第二期了,江哲壓根不會動拍攝《火星救援》的心思。
但現在不一樣了,國家需要這樣的一部電影存在,電影行業就不應該拉胯!
e(o`)))唉好吧,實際上華夏的電影行業已經拖后腿了。
神舟飛船系列都已經出到“神舟八號”,天宮空間站甚至都已經上天了,可是作為航天大國的中國卻依舊沒有一部像樣的硬科幻電影,這無疑是整個電影行業的失職!
要知道科幻電影往往都是走在現實世界前面,否則也不會冠以“科學幻想”一詞了。
但中國電影人整天沉浸在幻想中無法自拔,科學那部分硬骨頭是一點都不喜歡啃!
關于這一點,即便是身為中國電影人一份子的江哲都沒辦法洗。
不過無法洗白整個行業,不代表不能洗白自己。
別看江哲喜歡吃軟飯,但他同時擁有一副好牙口,也喜歡啃硬骨頭。
于是隨著一場又一場會議的進行,短短兩個月的功夫,本來七百多人的劇組逐漸擴張到四千多人,西郊的廠房更是租了一間又一間,最后江哲干脆把整個工廠都買下了,就地改成花果山影業的拍攝基地。
隨著時間流逝,一張又一張的概念設計圖、一件又一件的道具就這樣緩緩增加著。
中國電影工業化,從沒有像現在這么清晰的展現在眾人面前。
清晰到過來探班的韓三品最后就自帶干糧的免費當起了制片人,幫著解決各種問題。
至于本來閑著的寧皓看看看著也忍不住加入其中,給江哲當起了助手。
而隨著這樣一位位對中國電影抱有著赤誠之心的電影人的加入,國產重工業硬科幻電影終于按下了加速啟動的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