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歷四年

第二十八章 善后

搜索留言:

第二十八章善后第二十八章善后→:八三看書83ks,永歷四年!

凌遲尚耿二藩,廣州城東可謂是萬人空巷。場面之熱烈,陳文并非沒有見識過,甚至可以說是已經見過太多次了。

永歷六年,陳文回師平叛之際在金華府城凌遲殘虐當地多年的金華總兵馬進寶;永歷八年,于廣信府同樣以凌遲之刑罰處置大漢奸洪承疇及其部下;到了今時今日的永歷十年,廣州城下他再度祭出了這一酷刑,而施之以刑罰的對象更是制造了一系列屠戮的平南、靖南二藩。

每隔一年都會有這么一遭,而且每一次都是如此的場面。乍一看去,似乎殘忍二字充斥其間然則,真正殘忍的并不是陳文,更不是那些滿眼仇恨以至恨不得飲其血食其肉的百姓。作為現代人,陳文對于凌遲這樣的刑罰從骨子里是深惡痛絕的,而那些百姓,他更是在浙江、在江西、在南直隸、在他涉足過的每一個角落都曾看到過他們的良善。

造成如此之巨大的反差,其實正是那些在臺上忍受著千刀萬剮的大奸大惡之徒們的因果報應!

馬進寶參與金華之屠,坐鎮金華府期間搶奪民財、甚至琢磨出了將人倒立往鼻子里灌醋的刑罰。

洪承疇在崇禎年間降清,乃是當時降清官員中級別最高的,造成影響之惡劣尤甚。入關后更是滿清鎮壓抗清運動的急先鋒,招撫東南,以及后來無論是歷史上的經略西南還是此間的經略東南,洪承疇為我大清立下了汗馬功勞,開清第一功,當之無愧。

而尚耿二藩,東江軍出身,未能如大多東江武將那般戰死于遼東戰場,反倒是為虎作倀,尤其是尚可喜,其父尚學禮就是力戰殉國,其人竟能轉而主動投入殺父仇人懷抱,再兼廣州大屠殺,其人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嘴臉躍然于史書之上。用后世著名史學家顧誠先生的話說:廣州之屠,“尚可喜、耿繼茂以漢族同胞的鮮血在清朝功勞簿上記下了名垂青史的一筆。”

面對這等敗類,恰如陳文當年在大蘭山下的孫家小院里所言的那般,天道好還,中國有必伸之理,人心效順,匹夫無不報之仇。唯有以最酷烈之刑罰,方可慰藉那些枉死者的冤魂!

祭奠結束,對新占領區的整合也已然開始。福建那邊陳文本就有三個府的地盤,從浙江抽調官員、駐軍,配合出征時隨行的部分駐軍也留在了那里,總能穩定住那里的局勢。而廣東這邊,潮州、惠州、韶州借以入手,廣州也很順利,甚至肇慶府、羅定州乃至高廉雷瓊也只是時間的問題,信使已經返回江西,人員早已準備妥當,只等著陳文收復廣東的消息一到就可以啟程出。

根據軍情司和福建、廣東人士的報告和反饋,這兩個省的總體情況都比較復雜。

福建那邊的海貿徹底為鄭家所控制,閩海航道的通行權握在手里,想要通過的要不走靠近澎湖和臺灣那邊的航道去面對荷蘭人,要不就規規矩矩的交錢。至于內陸各府縣則無非是劉清泰所部清軍和前平南王府的盤剝、劫掠,花樣是有的,但卻也就那個意思,沒有什么太新鮮的東西。

相較之下,廣東這邊的情況就有些不同了。鄭成功的水師縱橫東南沿海不假,但是廣東這邊的力度一如浙江那般,遠遠無法與福建相比。廣州在明時號稱天子之南庫,海船往來不絕,貿易極其繁盛,若非幾年前的那場大屠殺,陳文看到的廣州絕非是現在這個樣子的。除此之外,還有澳門的葡萄牙人和沿海的各路明軍、義軍和海盜,粵海形勢之復雜遠在鄭氏集團一家獨大的閩海之上。

“尚賊在廣東一省圈占土地建立王莊,控制江河湖泊以至沿海漁業,組織總店以操縱全省市貿。至于霸占民房、誣良為盜、勒索巨款、加征稅收等不勝枚舉。根據金先生提供的賬冊顯示,尚賊每年收入皆在一百余萬兩白銀以上。”

一如耿繼茂在福建作威作福,我大清在北方跑馬圈地,杭州滿城的營債臭名昭著,尚可喜在廣東也是如此。劫掠是滿清的本性,從在遼東開始就是這樣,入關之后亦是如此,甚至到了清末還要操縱股市、匯市以劫民濟“公”。

當然,一旦想到溥儀的那句“'我不管日本人在東北殺多少人,運走多少糧食和煤,只要不讓我當大清的皇帝我就不會心甘”的名言,陳文也就徹底無言語對了——順治、康熙的后代子孫既然連他們口口聲聲的所謂“關外祖宗龍興之地”都能如此,那么在關內怎么禍禍也都沒什么不正常的了。

“一百多萬兩?”

“回稟大王,每年皆有不同,永歷八年之后便有所下降,不過百來萬卻還是有的。”

一年就是這個數字,耿繼茂從永歷四年攻陷廣州,到永歷六年被迫提前移鎮福建,在福建更是呆了足足四年之久也才百萬兩白銀的家私。相較之下,尚可喜在廣東可謂是身在天堂一般。更可怕的是,這個數字還只是平南王府僅限于本地的收入,另外還有滿清每年輸送的錢糧,到永歷八年陳文大敗洪承疇之前始終都有。

“金樽美酒千人血,玉盤佳肴萬姓膏。燭淚落時民淚落,歌聲高處怨聲高。”

昨天到平南王府視察對王府財產的清算工作,陳文看著那些琳瑯滿目的珠寶玉器、金銀字畫以及那些根本沒有價值標準的奢侈品,不由得念出了這句詩詞。

“怪不得一省之地不堪二藩呢,尚耿二賊還不如大明的那些藩王呢。藩王們有人看著,多少還是要收斂些,山西、河南、湖廣、山西等地哪一省不是一堆藩王就藩,尤其是湖廣和河南,高達九個親王就藩當地,也沒見玩得有尚耿二藩那么兇的。”

這話,在場的文武官員誰也不敢去接。陳文對明廷的藩王如此不說,現在他自己也是親王的身份,尤其是此間陳文剛剛抗旨的情況下,就更沒人敢在這個時候亂說話了。

別人不敢說,不代表金光不敢。他是有功降人,家族里在江浙明軍是有關系的,更重要的在于他并非是明廷提拔起來的文臣,如今轉投到陳文幕中,自也是與旁人大有不同的。

“如今華夏將亡于韃虜,若非大王力挽狂瀾,學生這輩子也沒有機會再換上這漢家衣冠了。”

表明了站在陳文立場的態度,金光繼而說道:“學生早年曾游歷各地,見過各處太多的不公。官府盤剝、士紳欺壓、王府更是橫行無忌,朝中的閣臣、宦官乃至錦衣衛大肆插手厚利行當,欺行霸市,出了闖賊、獻逆也是應有之義。”

王朝末年,并非沒有人看到這些,甚至王朝中期便有有識之士看到隱憂的存在而力圖通過改良的方式來排除隱憂,但結果往往不是觸及到了既得利益集團而事敗,以致身死族滅,就是改良造成了更大更多的問題反而加速了王朝的毀滅,即便是在當時真的成功了,也常常會生人亡政息的事情。

自古變法者,失敗者不勝枚舉,出現了成效卻人亡政息的也不少,王安石、張居正就是例子,而那些加速王朝毀滅的,別的不提,李自成是怎么跳出來的就是個很簡單的例子。算來算去,大抵也就秦國變法是真的成功了,并且造就了那個可怕的暴秦,但是商鞅卻也沒有落到一個好下場,所以任何改良都是高度危險性的。

“學生在廣東聽聞大王在江浙整頓王府、衛所和各級官府,稱得上卓有成效。軍功授田、司法與行政分離,王府和衛所產業重新整合,江浙王師之強大絕非只是在攻城、野戰之上。”

金光的贊許,在場眾人多是面有得色,江浙明軍與舊式明軍已經是截然不同的存在,江浙地區的行政組織也與其他地區不同,但是在新政之下,卻煥出了更為生機勃勃的力量,這也正是江浙明軍強大的基礎所在。

但是,其中的一些人,包括陳文在內卻都陷入到了深思之中。改良觸及既得利益集團,陳文這些年得罪的王府、衛所和士紳簡直無以計數。相應的,衛隊不斷的擴編和監察司的成立就是最明白無誤的表現。

現在是戰爭期間,一切以服務戰爭為目的,很多事情還能說得通,哪怕是以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為名的抗旨不尊也沒什么大不了的。但是一旦天下太平了,到時候觸及到了那么多方面的利益,政治斗爭只會更加殘酷起來。

“金先生所見非虛,新政的效果甚佳,軍隊的戰斗欲望也很是高漲,大軍揮師北伐,光復漢家舊地也已經不再是奢望。本王在此只說一句,諸君好做,勿憂不富貴。”

陳文所言模棱兩可,各人自有他們各自的理解。有些事情,陳文還沒有徹底想明白,更別提準備什么了。只是抗旨之后,內部免不了為此憂心之人,與其等著他們自行酵以致耽誤到工作的進展,陳文還是選擇了暫且將其先行壓下去。

大軍向著各個方向出擊,侯國遠沒用多長時間就收復了北部的連山三縣,從而實現了廣州北部、韶州到南贛與湖廣南部的對峙;張自盛南下廣州、肇慶南部及高廉雷瓊四府,進展神速,只是路途過于遙遠,一時間還沒能盡收其功;馬信那邊,大軍一路向西,肇慶府、羅定州不在話下,梧州更是指日可待。

廣東一省即將全面收復,對于新占領區,陳文的政策還是老一套。善后大借款解決王府、官府、綠營盤剝士紳百姓問題;廣東和福建沒有王府就藩,只有韶州以前有個淮王在那里就藩幾年,很快就被遷到江西去了;而衛所方面,閩粵兩省沿海,多是沿海備倭衛所,整頓上早有一定之規,自不待提。

行政和司法方面好說,江浙明軍是有著較為成熟的文官集團依附,乃至是共生的,都是有著一定之規,只要把組織建立起來就可以展開施政。

唯獨是稅賦收入方面,陳文不是尚可喜,尚可喜那每年一百多萬兩的銀子他肯定要吐出去不少,重新恢復到江浙那般的狀態的。不過平南王府和尚之孝別院的財貨卻著實讓陳文了一筆洋財,掏出其中一部分用以恢復廣東民生的事業上面,其他的就可以收入庫房,以便于應對江浙地面上經濟結構轉型的問題。

當然,其中有一部分可能還是要在廣東的,并非是恢復民生,而是用以安撫、收買兩廣的那些永歷朝廷的文武官員。

這是廣東收復之后最大的問題,因此此間也曾長期為永歷朝廷所有,并非是徹底淪入滿清之手。這些文武官員,陳文不可能像對待那些清廷官員一樣,總要顧及一下朝廷與越王府這雙方的顏面。

督師郭之奇、兩廣總督連城璧、四府巡撫張孝起等高級文官,陳文當著宣詔使者的面斥其為無能之臣。彈劾是免不了的,尚可喜此前將他們軟禁了起來,陳文一樣沒打算讓他們換地方,免得他們在接下來整合兩廣明軍的工作中添亂。

亂世之中,文官好欺,武將手里有兵,卻是草頭王。說來,打仗是陳文如今最不愁的事情,但是兩廣明軍多是依靠山川守御,在此間耽擱太久并不符合江浙明軍的利益所在。尤其是耽誤到后續的計劃,更是得不償失的。

為此,陳文決定先行試探陳奇策和李常榮這二人,他們是廣州攻城戰的參戰友軍,協助攻克東莞、增城二縣,在陳文進攻廣州期間也控制了珠江水道,再加上此前他還把二人拉去向宣詔使者示威,從這二人開始可謂是不二的選擇。

“凌海將軍與李帥俱是水師良將,本王有意重建廣東水師,命名為海軍旗下直屬的南海艦隊,不知二位可愿屈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