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女不歸

第三十五章 小皇子

昭陽帝姬被處死了,她的兒子葉易安卻活了下來。一者,那孩子無論如何都流著宋家的血,二者,這孩子還小,或許時間長了,也能說出一些有用的東西來。

不過吧,這么多年過去了,也沒得到任何關于周哀帝和忠武衛的準確消息,看樣子,那個當年只有六歲的小娃娃,也有點能耐。

那個“有能耐”的小娃娃,一度成為天下人的焦點,因為他的身上,背負著太多條性命。

傳說宋詡在葉易安的身上花了不少心思,甚至用過刑,可是那小孩兒自從被帶進皇宮,就再也沒發出過任何聲音,人們都說,這孩子是個啞巴。

可他畢竟是宋詡的兒子,宋詡不能親手殺掉他,思考再三,他想了個折中的辦法,將葉易安囚禁在冷宮、也就是新月宮中。

“新月曲如眉,未有團圓意。”可見宋詡對昭陽帝姬,沒有存半點情誼。

對于帝王的薄情,多數人是不敢有什么異議的,但這并不代表所有人都沒有。

時任禮部侍郎的姬恒當時六十八歲,當年在周朝的時候,被周惠帝欽點為頭名狀元,換句話說,他是親眼看著周哀帝和昭陽帝姬長大的,也是親眼看著周朝滅亡、翊朝建立的。

周朝王室對他有知遇之恩,所以對于昭陽帝姬的兒子,他自認為不能袖手旁觀。

于是姬恒接連上了三封奏折,說皇子隨母姓不合禮法,希望宋詡能善待葉易安。

在幾位名宿大儒的力保之下,宋詡表現了他的“善待”:他更改了葉易安的姓氏,讓他做七皇子“宋易安”,居住新月宮。禮部侍郎姬恒,因感念前朝皇帝恩德,自愿在新月宮中教授皇子讀書,特賜他終身陪侍七皇子,永不得踏出新月宮半步。

姬恒在同僚們或嘆惋或擔憂或引以為戒的目光中,收拾了簡單的行裝,搬入了新月宮,除此之外,他還把自己自小就沒了父母照顧的年僅七歲的小孫女姬姝帶了進去。

這一晃就是十年。

這些久遠的事,原本跟周眉語沒有什么關系的,只是偶然聽到宮人們的閑言碎語,才忽然想起江夏王曾透露過的零星故事。江夏王曾感慨地說,陛下雖胸有四海,但手段嘛,還是狠絕了些。

太子宋元吉,學會了他父皇的狠絕,卻沒有那么大的心胸。

陛下膝下子嗣不多,加上宋易安,一共有八個兒子,卻只活下來了四個。太子排行第二。其余還有三皇子齊王宋元德和五皇子蜀王宋元杰。

齊王跋扈,小時候不顧勸阻在假山上亂跑,摔斷了左腿,現在還是個跛子,于是更加喜怒無常。蜀王倒是個正常的,可惜是個沒有家世背景的早逝的嬪妃所生,自小就沒什么存在感,不過是個會出氣的木頭人罷了。

周眉語將嘴里的狗尾巴草吐出去,感嘆說:“嘖嘖,翊朝怕是要黃啊……”

只能說周眉語不是個合格的聽墻角的人,她這一聲感嘆,把耳朵尖的小太監嚇了一跳:“誰?誰在說話?!”

周眉語這才知道自己多嘴,趕緊用層層的假山蓋住了自己的身體。

“哪里有人?”心大的小宮女說,“小易哥你聽錯了吧。”

小太監四下看了看,確實沒找到人,好一會兒才逐漸放下心來,真的以為自己只是聽錯了,將小宮女拉得更貼近自己,壓低了聲音說:“總之我提醒你了,說話做事一定小心,不要到時候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是是是,小易哥,我知道了!”小宮女忙不迭地說。

小太監得到了保證,臉色逐漸緩和,正準備要走,又被小宮女拉住了。

“做什么?”小太監說。

小宮女答:“小易哥,聽說陛下前些日子做了個夢,夢見薨逝多年的皇太后說自己寂寞,想讓陛下將仙逝的幾位嬪妃的牌位移送到太廟陪她,還點明讓昭陽帝姬陪侍?”

小太監小眼一瞪,說:“喂!這個夢把陛下嚇了一跳,陛下正左右為難呢,你怎么還敢提?剛提醒了你,你怎么就沒個記性?!”

小宮女忙說:“小易哥你別生氣嘛,這不都是領班嬤嬤悄悄告訴我們的嘛。你也知道,若是真要請牌位進太廟,這些大大小小的活計都要落到我們這些人身上,我們得早做準備啊。”

小宮女說的倒也在理,小太監不再責備了,他四下看了看,低聲說:“那我就跟你說了,你別張揚出去。陛下確實想按照皇太后的囑托,將昭陽帝姬在內的幾個妃嬪的牌位請入太廟,只是他知會了禮部,讓他們在昭陽帝姬的牌位上蒙上一塊白色的緞子,表示不承認她嬪妃的身份。”

嚯,還有這種操作啊!長見識了。

假山外面有宮女叫了一聲“小紅”,那小宮女趕緊回應了一聲,她對小太監說:“小易哥,我不能跟你聊了,得走了。這次曲江宴不比往日,聽說那個‘哪吒’要來,禮部的大人們不知道該如何安排她。我得過去了。”

周眉語探出個頭來,她好奇,誰是“哪吒?”

小太監代替周眉語問了出來:“什么‘哪吒’?誰是‘哪吒’?”

“咦?你不知道嗎?”小宮女解釋說,“宮內宮外都傳遍了,江夏王的義女可是個三頭六臂的人,不是哪吒又是什么?聽說她今天要來,我們姐妹們都興奮得不得了呢!”

啊?哪吒?這個綽號……

又多了一個綽號,周眉語掰著手指頭數:“母老虎,白無常,鬼王爺,屠夫,再加上這個‘哪吒’,嗯,一只手夠了。再加上那些我不知道的綽號,哎,我怎么還有點難過呢……”

小太監和小宮女離開了,周眉語瞧瞧時辰,也準備要走。她又拔了一根狗尾巴草叼在嘴里,一口氣從假山上跳下來,拍拍身上的土,一步一顛地往曲江亭走去。

假山后面鉆出來一個人,雖是戎裝,卻白白凈凈的,沒有半點武藝的樣子。這是江夏王派給周眉語的兩個文官中的一個,在軍中做副軍師,名叫白樂山。聽說他的名字還出自什么文章,周眉語并不理會,卻知道他做事妥帖,聰明有學問,是個牛人。

“將軍,”白樂山說,“剛才的話您也聽到了,宮里的事復雜的很,咱們可得謹慎些。”

“知道啦,知道啦,”周眉語不耐煩地應著,“李姜楠呢?”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