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女不歸

第七十六章 自告奮勇

當天晚上,典客署再發命案,死者是高麗使者崔成明。人們發現他尸體的時候,就看見他平躺在地板上,胸口插著一把鋼刀,而鋼刀的刀柄,握在龍圖閣大學士甄綺源之子甄昱卿手上。

據高麗人描述,當天下午,崔成明一直待在自己的屋里練字,傍晚的時候,甄昱卿不請自來,與崔成明聊了很久。侍者覺察時辰晚了,想送些晚膳進去,推門時發現,崔成明已經死了,甄昱卿背對著大門跪坐在地上,手里握著刀柄,他們的身邊,放著一塊白色的絹帛,上面用鮮血寫了一個“忠”字。

其他的高麗人聽到侍者的叫喊聲,一擁而入,將神志不清的甄昱卿綁了起來。

據說鴻臚寺卿聽了這個消息,當場就昏了過去。

長安城一夜無眠,朝野上下,都沉浸在憤怒和恐懼之中。

次日一早,趙王府,一向勤快的姬姝沒有起床,縮在自己的屋子里。侍女請她去用早膳,她也沒搭理。

絕食?宋易安覺得好笑,好整以暇地踱步走到姬姝屋子門口。

不是心情極其不好,姬姝是不會絕食抗議的。

宋易安記得,姬姝剛進新月宮的時候,懷里藏了一個做工非常細致的小布娃娃,那是她新喪的母親留給她的遺物,她視若珍寶,每天都要把玩,哪怕一年之后布娃娃掉了一只手、兩年之后丟了腦袋,她也時常撫摸,看著它發愣。

宋易安是沒有布娃娃的,當然,她也沒有母親。在她看來,摸一摸布娃娃,就能摸到母親的關懷。

某天,宋易安趁著姬姝曬藥材的時候,偷偷摸了摸布娃娃的腳,被姬姝逮了正著。氣急敗壞的姬姝不僅生平唯一一次吼了宋易安,還鬧了絕食,一連兩頓飯都沒有吃,只躺在床上吧嗒吧嗒掉眼淚。宋易安朝著她賠了好久的不是,這才罷休。

今天,姬姝又在鬧絕食,其原因,宋易安是知道的。

宋易安走進姬姝的房間,坐在她的床沿上,對著面朝內側的姬姝說:“你那天問我,那些使臣是不是我命人殺的,我說不是,看來你不相信啊。”

姬姝沒說話。她現在聽見宋易安的聲音、看見宋易安的身影就委屈。雖不像宋易安讀書聰明勤勉,但姬姝自認是明理的人,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她有自己的原則。她陪了宋易安十年也幫了宋易安十年,絕對不希望到頭來自己傾心付出的人甚至不配為人。

宋詡對不住她,整個翊朝對不住她,她要復仇,這些姬姝都能理解,但為此就要殺那么多無辜的人,姬姝決不能認同。

姬姝的眼淚滑落下來,很快浸濕了枕頭。她忍著鼻音說:“宋易安,你若是做出什么傷天害理的事情來,你覺得我爺爺會原諒你嗎?”

“你果然在懷疑我。人不是我殺的,也不是我舅舅殺的,你不是幫兇。”宋易安說。

姬姝猛地坐起來,目視著宋易安的眼睛,說:“不是你?好,那我問你:你說要結交赫連衣對嗎?”

“是。”

“昨天晚上在案發現場的不是別人,偏偏是赫連衣的表哥,你能給我一個解釋嗎?”

宋易安微微一笑,說:“我承認,把甄昱卿引過去的人是我,只有讓甄昱卿涉案,赫連衣才有可能與我一起調查這件事。不過,人不是我殺的。我已經向朝廷遞了奏折,馬上去宮里走一趟,不出意外的話,這個案子很快就會讓我接手,赫連衣也會自告奮勇地幫我查案。”

“你知道崔成明會被殺?”

“起初還不能完全確定,只是猜測。”

“你要進宮?”

“是。這件事看似是飛來橫禍,其實對于我來說是意外之喜。你放心,我已經安排妥當了,誰要在我頭上扣屎盆子,我馬上就會知道了。”

看宋易安信心滿滿,姬姝說:“你確定皇帝會讓你查案?你確定赫連衣會幫你?”

宋易安狡黠一笑,說:“你拭目以待吧。”

今天的早朝,完全換了一個風格,踴躍代替了安靜,辯論代替了懷疑。

除了薛璧賀,幾乎每一位老臣都請求宋詡將宋易安定為嫌犯,拘捕于大理寺,并在整個京城大肆搜捕忠武衛余孽。薛璧賀雖秉持著“沒有證據,不可對皇子隨意加刑”的觀點,但被其他老臣質疑,給他定了個“枉顧事實、徇親偏私”的罪名。

龍圖閣大學士甄大人為兒子甄昱卿鳴冤,說甄昱卿與崔成明無冤無仇,不可能殺人,乃是被人陷害,請皇帝開恩,還甄昱卿清白。

隨即就有刑部官員站出來說,在事情尚未水落石出之前,甄昱卿不能推卸罪責,否則無法給高麗人一個交代。

于是甄大人斥責刑部辦事沒有效率,刑部控訴大理寺畏首畏尾、不知變通,大理寺責怪刑部推諉責任、消極怠工,禮部和鴻臚寺哭訴典客署的局面無法控制,請朝廷明示解決辦法。

解決辦法?宋詡心里立時就有了。宋詡有氣無力地說:“不用吵了,朕就遂了你們的意:抓捕趙王宋易安入獄;限刑部和大理寺三日之內破案,如若不然,逐一問責。”

這算什么?能站在大殿上的人沒有一個是傻子。

宋詡的決定非常明確,只要刑部和大理寺能找出哪怕一條宋易安指使忠武衛殺人的證據,宋易安必死。在宋詡的心里,一直沒有把宋易安當成自己的兒子,而是恥辱,是敵人。

不過這對于各部官員來說,未嘗不是好事,至少事情容易解決,就算是糊涂案,也是皇帝親自認定的糊涂案。宋易安若是委屈,也只能怪自己命不好。

正當大多數人松了一口氣的時候,門外當值的小太監邁著碎步進來,交給宋詡身邊的大太監俞采一封奏折,耳語幾句,悄悄退出去。俞采將奏折交給了宋詡。

正是上朝的時候,大臣們都在大殿上,用不著半路遞個奏折上來,但有必要遞奏折的那幾位,都不是可以輕視的小角色:被禁足的太子殿下、齊王殿下,和從不上朝、從不說話的趙王宋易安。

宋詡打開奏折。他看得很快,但臉上的表情難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