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的欲擒故縱,早已被江寒猜透。江寒知道太子的目的,也知道若沒有太子暗中幫助,她一時半刻是難以擺脫困局的,但她不會因為這些小恩小惠,就讓整個王府投入到奪嫡的火坑里去。
太子想搭把手,是他自己愿意,與靖邊王府無關,江寒這樣想著。
正當事情將要成為定局的時候,負責傳遞戰報的士兵出現在了金殿門口。
大榮朝的規矩,若在戰時,但有戰報,可不經通稟、不分時機,直接面圣上奏。
皇帝被截斷了話,卻沒時間表露不滿,他說:“戰事已了,怎么還會有戰報?”
傳信士兵戰戰兢兢走進來,將一封信高高舉過頭頂,說:“回稟陛下,末將奉晉王殿下命令,來傳戰報。晉王殿下吩咐,一定要把戰報直接給陛下看!”
越說越神秘,越說越讓人好奇。戰報在所有人的注視下,通過大太監的手,傳到了皇帝手中。
僅僅幾行字,已經讓皇帝坐立不安。
容敬之硬著頭皮問:“父皇,發生了什么事?”
皇帝環視了一下在場的所有朝臣,終于嘆息一聲,吩咐身旁的大太監,說:“把奏報拿下去,給各位愛卿家看看吧。”
太子先看到了那封奏報,驚訝得話都說不完整了:“怎么……怎么可能?晉王不會相信這件事的!父皇,父皇,這是……這是偏局,是一場陰謀!”
皇帝沒說話,只示意容敬之,把奏報傳給其他人看。
一場傳遞像一場凌遲之刑,漫長又折磨人,等到了江寒和江宏手上的時候,江寒已經滿頭冷汗,頭暈目眩了。她斷定,這是一次針對靖邊王府的催命符。
果然。
這不是一封一般意義上的奏報,這是一封信。信不是容慕之給皇帝的,而是以江寒的名義寫給北狄捷都小可汗的。江寒自己是沒有寫過這封信的,信是偽造的,但要命的是,落款處蓋有一方大印,是靖邊王府的王印。
信上是這樣說的:
捷都可汗:
可汗上次來信,希望與在下結盟,除掉合也赤大可汗,在下十分贊賞可汗的遠見卓識。可汗信中提到,曾與我朝風將軍結怨,耿耿于懷,在下愿將其性命奉于可汗,聊表在下結盟誠意。至于行動的細節,在下會在合適的時機與可汗商議。
落款為江寒,時間是三月二十一,是風晴色被刺殺的六天之前。
對于西北野戰軍是如何在一線天消滅北狄人的,江寒對皇帝和晉王解釋過,她借用了幾位北狄老百姓,謊稱是捷都小可汗派去中原販賣貨物的軍士,故意被駐守在一線天的將軍抓獲,最后里應外合,才將一線天燒了個干凈。而從這封信上看,倒成了江寒勾結捷都的有利證據,而風晴色,便成了犧牲品。
風晴色與捷都是否有仇,江寒是不知道的,畢竟這對“文武雙璧”從沒有碰頭的機會,各自為戰,想來風晴色抗擊北狄這么多年,與捷都在戰場上有過結也是理所當然。但如此一來,江寒的嫌隙就洗刷不清了。
江寒與江宏一同跪在大殿中央,說:“陛下明察!這封信不是臣寫的,臣也沒有與捷都有過任何合作,這是歹人的誣陷!”
這下子,反倒沒人說話了,朝堂上安靜得嚇人。
原本朝臣們的發言,幾乎都是受了太子的指使,只有讓太子容敬之全力回護靖邊王府,才能讓靖邊王府心存感激,進而成為支持太子的絕有力的軍方勢力。可現在倒好了,晉王殿下有了“證據”,足以讓靖邊王府乃至整個西北野戰軍身敗名裂,還有利用的價值嗎?
更加焦急不安的是蘇淮嬰。大殿上沒了指責的聲音,自然也就無從反駁。他的身份實在尷尬,不可能主動站出來為江寒辯護,若真站出來,白白惹人笑話不說,還有一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反面影響。
只能祈禱江寒和江宏運氣好了。
半晌之后,恢復了理智的皇帝垂著眼瞼,說:“寒郡主,你說這封信是偽造的,那你如何解釋信件上的王印?你如何證明這封信不是出自你的手?”
江寒的思緒飛快地轉動著,解釋說:“陛下容稟:三月二十一,臣與弟弟帶兵出京僅僅一日,對戰局一無所知,怎么可能事先與北狄小可汗取得聯系并制定計劃呢?臣與北狄人交手多年,但從來沒有與這位小可汗打過交道,對這個人的脾氣秉性一無所知。試想一下,臣和一個素未謀面的敵軍首領合作,難道不怕其中有詐嗎?按照書信上所說,臣必定是刺殺晉王妃在先、攻打一線天在后,若換做是在場的任何一位大人,你們難道不會懷疑敵軍出爾反爾怎么辦?”
“可是……”人群中冒出一聲并不響亮的質問,“郡主利用北狄人里應外合也是事實啊。”
朝臣低聲附議。
江寒說:“臣派出的北狄人,曾經是北狄邊境的百姓。當初北狄軍隊為了邀功,肆意屠殺百姓、搶掠財物。我方騎兵巡查邊防,偶然將他們救下。宏兒年少心善,可憐他們家破人亡、身受重傷,才將他們安置在王府之中。這些人感念恩德,愿意為我軍做內應,這才喬裝改扮,冒充是捷都的屬下,進入一線天,并為此犧牲生命。他們的身份,王府之內很多將軍都知道,陛下可以讓兵部、刑部和大理寺調查。”
江宏也說:“陛下,臣以為這封信的來源也需要核實。陛下細想,捷都小可汗和合也赤大可汗雖為叔侄,但水火不容。現在把持北狄朝政的是合也赤,與晉王殿下談判的也是合也赤,可為什么一封所謂的靖邊王府與捷都小可汗的密信,會被晉王殿下發現呢?更何況,密信這種東西,為了顯示其私密性,一般蓋的印章不是官方印章,而是私章。誰會在這么絕密的信件上蓋一個大大的王印呢?這又不是上呈陛下的奏折?”
皇帝一時有些為難,他問來傳信的士兵:“晉王……是怎么想的?”
請記住本書域名:。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biqud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