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嫡醫

第12回 得線索巧婦布毒局

掃描或點擊二維碼

進入手機版網站

切換背景色:

切換文字顏色:

切換:

第12回得線索巧婦布毒局

周太太道:“我是和兒的外祖母,不比你知道?只是我前兒見了峰哥兒,出落得一表人才,談吐言語也穩重,且這些年,他家的生意越做越大,連四川湖廣一帶都有他家的生意,那隋家二爺又是個藥簍子,和兒嫁過去吃不著虧,故而我也未一口回絕,”她見女兒不以為然,又道:“大戶人家十一二歲開始相看的不在少數,你且瞧瞧那孩子的人品,若果然不合心意再說便是。”

周氏方點了點頭,二人說著話,各個思量心事,也忘了跟在身后的靜和了。

卻說靜和方才把祖父昨日教的陰陽五行幾個藥理背誦清楚,一抬眼不見了外祖母和母親,索性先去書房背給外祖父聽。

她上了臺階,脆生生叫了一聲:“外祖父,”心情頗好地邁過黃銅門檻,笑道:“我會背了。”

周定芳呵呵笑著招手喚小孫女過去,開口說道:“今日有遠客,便不考校你了。”

靜和這才注意到當地立著的一個少年郎,不過十四五歲年紀,身材瘦長,眉目秀朗,穿著件蟹殼青凈面杭綢直裰,發髻上簪一枚羊脂玉的簪子,好一個臨風玉樹般的謙謙君子。

周定芳少不得介紹介紹:“這是我的外孫女,靜和,”又對靜和道:“這是你隋家大哥哥,還記得不,小時候還幫你捉螞蚱呢。”

靜和自然記得,還記得無比清楚,是因為另外一個人,姚鈴兒,四嬸娘的侄女。

隋子峰見面前的女孩一身輕羅衣衫,皮膚白膩,眉目溫柔,尤其那一對杏子眼,仿佛清水里養著的,水汪汪,十分討人喜歡,上前一步做了一揖道:“妹妹。”

很尋常的招呼,靜和也依著禮數上前福了一福,道:“峰哥哥好。”

隋子峰又道:“祖母和母親也時常提起妹妹,這回從南邊回來,給妹妹帶了些南邊時興的吃食和小玩意,不知妹妹是否喜歡。”

靜和只覺得有些別扭,只含糊應了句,便向祖父告了辭。

周定芳似乎瞧出她的拘謹,又帶笑叮囑了句:“去告訴你外祖母,子峰留在家里用晚飯,多加個菜。”

靜和應了一聲,自去告知周太太加菜的事,好在周定芳夫婦顧忌著男女大妨,周太太、周氏和靜和單開一桌。

都說伸手不打笑臉人,原本還怨責隋家打自己小女兒主意的周氏,在見了數匹上好的金線閃緞、云錦、蜀錦之后,也夸贊一句,隋家是個懂禮的。

周太太笑道:“隋老太太上回來時,還要將一枚上好的羊脂玉長命鎖托我轉交給和丫頭,我瞧著太過貴重便沒有收。聽老爺的意思,峰哥兒學習勤奮、醫術精湛,這回參加太醫拔擢,應當是問題不大。”

周氏便猶豫起來,畢竟是件大事,她自己嫁的不好,又唯獨這一個閨女,更是看重女兒的婚事。

周太太見她神色中透出輕愁,只又道:“你也莫急,和丫頭是我的親外孫,我自然拿她眼珠子般疼。上回隋家的也說了,峰哥兒正是努力奔前程的時候,男孩子拖幾年再定婚事也不遲,且等著和丫頭再大兩歲再說不遲,另外,我拖人給蘇州你大姐送信,想著她在南邊,幫著打聽打聽隋家的事,畢竟也有五六年沒見了。”

周氏聽見母親想的周到,方才放了心。

在周家的日子過得飛快,一眨眼便到了中秋佳節。

徐家二房一早返回侯府,換了簇新衣衫,周氏許是在周家受到母親的激勵,打扮的十分精神,還特意戴了一枝赤金累絲丹鳳口銜四顆明珠的寶結。

今年是四太太掌理中饋,自然由她來安排團圓飯,老夫人怕她忙不過來,又叫大太太從旁協助。

徐四太太首次著手料理中秋節的事宜,自然往喜慶氣派上來,侯府里張燈結彩,張紅掛幔,紅火一片。

而此次與往常另一處不同,便是侯府二房也一道赴家宴。

正堂里幾個丫頭一面干活,一面說著閑話。“二房老爺太太原來都還好好活著呀,怎么總也瞧不見,只做沒有這號人似的?”

另一個丫鬟道:“呸,主子的事你也敢說,小心好一頓鞭子。”

又有一個丫鬟說:“怕什么,二房又不受寵,如今府里是老太太說了算的。”

“那可不一定,如今二房四口人幾乎日日向老太太請安,簡直比老太太嫡親的兒子兒媳還孝順呢。”

正說著熱鬧,突聽一聲訓斥傳來:“不好生的干活,嚼什么舌根!”

眾丫鬟一回頭,見是四太太跟前兒的翠芹,連忙俯首道:“咱們知錯了。”

翠芹冷哼一聲,說道:“四太太不放心,打發我來檢點一二,你們快些把桌子布好,待會兒老太太、老爺太太們就要來用飯。”

眾丫鬟齊齊應一聲是。

翠芹方抬手扶了扶發髻上的金釵,要回喜春苑去,方轉過抄手游廊,忽見一個黑影閃過,嚇得她一個激靈,正要怒叱,卻又見一個熟悉的身影,正是三太太身邊的丫鬟碧桃。

她是四太太的心腹,這陣子四太太正抱怨梁媽媽不中用的事兒,這會子卻見碧桃鬼鬼祟祟,她心中疑慮,便躡腳跟了上去。

鐘鳴鼎食之家,一飲一啄皆有時辰定制,管事張三白瞧了瞧時辰,申正時分即打發人分頭去請老爺太太們入宴,丫鬟們也魚貫上菜。

去喜春苑的丫鬟一路行至院門,早有門上的人問:“是誰?”

那丫鬟便答:“張管事打發我來請太太姑娘們入席。”

門上的答應一聲‘知道了’,便回了正堂,稟告青杏兒。

青杏兒已穿戴一新,應了一聲,復又回了暖閣。

姚氏正對翠芹道:“既如此,何不把人拿住,這會子來個人贓并獲?”

翠芹答:“我的太太,奴才單只是瞧見碧桃引了個男人出門,又沒有證據是從隆福居里出來的,即便拿住了,碧桃但凡有個托詞,又能奈二房那位何?只怕還要打草驚蛇。”

姚氏凝眉思索著,這話也有道理,她抬眼瞧見青杏進來。

看《》的網友還看

請記住171,171是你永遠的朋友!

聲明:171所有小說勻為轉載,171所有小說章節全由網友上傳

轉至171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171如侵犯到你的權益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