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嫡醫

第56回 提藥膳慢說諸難處

第56回提藥膳慢說諸難處

第56回提藥膳慢說諸難處

作者:李敘樺

書名:

一旁的隋念莪卻大是不以為然,朝靜和投過一瞥玩味的眼神,口中的話卻是對隋子峰說的:“我瞧和姐姐這個法子不錯,治病的法子或許行不通,可用藥膳養生總可以。”

靜和附和地用力點頭。

隋子峰依舊大搖其頭,哈哈笑道:“若只是人參雞湯、燕窩甜粥這等尋常養生的飯食,有錢人家自己做不得?還非要光顧你們的生意?”

這一句話讓兩個小女孩啞口無言,靜和是侯府嫡女,如今常常替母親操持府里的中饋事宜,自然知道府中那幾個很不錯的拿手養生菜,而且只是燕窩粥、蓮子羹的話,就連靜和自己都會選擇在家里燉,畢竟自家做的原材料能保障。再者說,砂鍋老母雞湯之類簡單的藥膳,不光藥膳酒樓,京城里很多大酒樓就都能做,而且做得不錯。

隋子峰見兩個女孩兒都蔫頭耷腦,忍不住打趣她們道:“你們兩個小丫頭,是不是著急備嫁妝了呀,賺錢的買賣多得是,快別想這不著邊際的了……”說著就憋不住笑出聲來,氣的隋念莪暗暗磨牙,若非是別人府里,只怕就要撲上去咬長兄兩口。

三人正笑鬧了會子,時候也就不早了,周太太一再挽留隋大太太在家用些晚飯,都被隋大太太婉言推辭了,說還要去鋪子上看看,明日就要開張了。

周太太便也沒再過多客氣,與周氏一家四口圍坐在一個桌上吃飯,靜和端著飯碗,卻頻頻沖外祖父眨眼睛。

周定芳收到信號,咳嗽一聲清了清嗓子,對周氏說道:“時候差不多你們就回去罷,我和你外祖母待會子還有事。”

周太太心里好奇,他們有什么事自己怎么不知,女兒好容易回來一趟,這個老東西搞什么鬼,正要開口詢問,便覺得袖口被什么墜了一下,她下意識地垂下頭去,見外孫女偷偷拉扯自己的衣角,又朝周定芳的方向努努嘴,周太太便稀罕起來,這一老一小一以往見面就沒完沒了討論醫術,不到天黑靜和都不肯走,這會子丈夫趕女兒一家子走,怕也是聽了外孫女的話才這樣做。

也罷,既然靜和這么著急想回去,想必有她的用意,若不依著這兩個祖宗罷,靜和那小丫頭又鬧的她頭痛,故而周太太也配合說了兩句。

周氏原本還想在家里待幾日,見父親母親都說有事,也只好先告辭上了暖轎。

如今周氏一家出門乘坐的是一頂雙轅平頭車,外頭圍著厚厚的毛氈,涂著朱漆,轎頂還裝飾著瓔珞流蘇,很是華貴漂亮。

紫瑛攙扶自家姑娘上了車,才與那穿著羊皮大襖的車夫低聲吩咐幾句,回了后頭下人們的車子。

馬車轆轆前行,車廂外俱都是些來往拜年的人,穿著簇新衣衫,臉上也洋溢著喜色。筠哥兒跟著姐姐背了一會兒千字文,便伸著手去抓小幾上的茶點果子。

靜和就要罰他再背一遍,周氏在中間笑著說道:“罷了罷了,這樣小的年紀,背得這么多已算不容易了。”

靜和撇了撇嘴,母女之情來之不易,即便周氏傻白甜了點,她也不想再同上一世那樣,動不動便和母親大吵一架了,還是等母親不在的時候再收拾這個小屁孩兒罷。

靜和拿定了主意,聽見車廂外紫瑛叫了一聲小姐,便稍稍掀開窗簾向外望去,只見街道旁立著一座氣派的二層門面樓,裝修的十分豪華,牌匾上龍飛鳳舞寫著三個大字——鹿鳴樓。

靜和透過車簾的縫隙,望著那座宏偉氣派的酒樓漸漸消失不見,才放下車簾,靠在車廂壁上閉目養神。

自從那日見了張總管,她就已經開始著手收回食野樓的事,少不得把兩個酒樓的掌柜叫到府中見上一見。

沒想到的是,食野樓與鹿鳴樓兩家的掌柜居然是叔伯兄弟,兩位常有來往,又都是姓吳,便被人稱吳大掌柜、吳二掌柜,用來區分。

因是見外頭的人,依著規矩,靜和以徐二老爺的名義在隆福居的前廳里傳見二人,靜和便藏在一旁一面紫檀邊嵌象牙五百羅漢插屏后,借著屏風的孔隙朝外看。

鹿鳴樓的吳大掌柜名喚吳德,身量不高,白團團一張臉十分富態,加之衣著得體,十分隨和可親,食野樓的掌柜吳信就大不同了,精瘦的如同猴子似的,說話時雙眼四處亂瞄,眼下還有兩團沒睡飽似的烏青,多半有些腎虛氣血不足之證。

因靜和這一回只是旁觀不便開口說話,徐二老爺也沒問什么特別的,聽著吳德吳信二位掌柜述職后,略問兩句就讓他們出去了。

主觀上來說,靜和非常不喜吳信這副刁滑模樣,可他那一番辯解說辭,自己也聽不出破綻來。

據他的話說,食野樓就是個無底洞,實在干不下去了,鹿鳴樓地處暴發戶居多的東城,百姓手里有銀子,鹿鳴樓的菜與侯府的菜一脈相承,在那些士紳新貴眼里自然又精致又別具特色,回頭客很多,慢慢成了談天會友的高雅之地,一盤子嫩筍賣到三十兩銀子也有人笑瞇瞇地買單。

因那里地價相對便宜,吳大掌柜用流水的銀子兼并了相鄰的幾處店面,規模越發大了,在整個東南角都數一數二。

而食野樓就不同了,地處城西權貴云集之處,這酒樓鋪面原本就小,裝修又老舊,比起其他權爵諸如榮國公府的鶴樽樓、誠郡王府的翔慶居等幾家酒樓就寒酸的多,而食野樓四周圍寸土寸金,根本沒那么多銀子買的起鋪面,就算拿得出銀子,可這食野樓左鄰右舍的商鋪大多都是盤根錯節,牽藤掛蔓的,說不清背后有什么背景,這些年食野樓不被別人兼并已是謝天謝地,更遑論去兼并旁人。

食野樓不僅環境不敞亮氣派,就連與侯府同出一系的菜色也沒了競爭優勢,故而勛貴人家們不大愿意來,城東城南的客人也不會大老遠跑來,吳信也想了許多法子,還曾派人往鶴福樓偷師學藝,可根本摸不著人家秘方,故而多年一直虧損。

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