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嫡醫

第242回 商談

第242回商談

第242回商談

一秒記住中文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好,真是個姑奶奶,”周氏說著出了門,去了廚房。

靜和則靠回大炕上的迎枕,想著分家的事。

大伯母那邊好說,只要多給她點利益,讓她今后能生活就成;四房的話,姚氏是個糊涂的,倒不如跟傅氏商議,傅氏是個有見地的,于是也不難辦。

關鍵是三房!如何讓三房同意分家,這是一場硬仗。

為了表面上讓人覺得濟王和英國公的連襟,徐兆寬只怕也不會答應分家,若是自己過于爭執,只怕外人還會覺得自己不知好歹。

想到這里她有些焦躁,決定先去傅氏那里。

她站了起來,整理了下發髻對碧竹說道:“你跟太太說一聲,我給大嫂子帶了些阿膠,現在給送過去,過會子回來吃飯。”

說罷帶著紫瑛錦心去了勵行和傅氏的院子。

靜和去的時候,傅氏正坐在炕上和陪房的管事媽媽翻看挑揀小孩衣裳的花樣子,見她來笑盈盈地站起身來迎過來,笑道:“真是說曹操曹操就到了,妹妹的手巧,快看看什么花樣好?”

靜和笑著拿了一個麒麟送子的花樣子,對比著看了看,說道:“這個不錯,”又挑了個魚戲蓮花的。

傅氏接在手里,便單獨另放一處,說道:“還是妹妹眼光好,”說罷不由抬手掩口打了一個哈欠,話語中透著一絲疲倦。

夾在三房和四房之間,上面還有個老太太要進孝道,傅氏也不輕松罷,靜和悄悄打量著他,接過玉蕭遞過的香茶,沖紫瑛擺了擺手,紫瑛領命退到門簾外去。

傅氏聞音知雅,便給玉蕭使了個眼色,玉蕭也領著屋內服侍的退了下去,屋內只有妯娌二人。

“妹妹有話直說便是,”傅氏扶著后腰拿了個軟墊在身后,換了個稍稍舒坦些的坐姿。

靜和把自己的想法又過了一遍,緩緩說道:“嫂嫂說我眼光好,其實有件事我也拿不準,想問問嫂嫂的意思,聽聽嫂子的建議。”

傅氏聽得出這話中有話,她突然很感興趣,笑著從果盤里拿了一只青橘剝著,說道:“三妹請說便是。”

“妹妹有個相識,她家老太太有三個兒子,一個是繼子,一個是庶子,一個是嫡子,”靜和邊說邊打量著傅氏,果然見傅氏面上現出一絲波瀾,她繼續說道:“后來這三個孩子長大了,嫡子想要全部的家產,還想要操縱其他兩個兄弟,三兄弟之間便有了矛盾,這個相識的小姐妹便來問我的意思,這樣的難題,我也不知如何是好,不知嫂嫂可有良方?”

傅氏停下手中的動作,與靜和對視。

三個兒子,一個繼子,一個庶子,一個嫡子,三兄弟間有了矛盾,這個比喻已經很清楚了,她望著靜和那雙烏亮無波的眸子,她沒有直接說出來,是不想將來沒有個退步,但是靜和想要分家,她明白的很。

靜和也望著傅氏,她知道傅氏看懂了自己的心思,也看出傅氏還在猶豫。這么大的事當然要考慮,靜和沒有催她,只是笑道:“這是個難題,嫂嫂不急回答,等改日妹妹再來請教,”說著告了辭。

傅氏笑著從炕上站了起來,她本就豐腴,懷著孕又胖了一圈,行動更是不便,靜和便上前一步攙扶了她一把。

傅氏沒有拒絕,把著她的手臂親自送靜和到門口,說道:“家務事是難料理些,做嫂子的想,大家都想把日子過好,也就是了。”

靜和點頭道:“嫂子說的是,”說著站住了身。

紫瑛送了鵝羽緞的大氅過來為靜和披上,靜和便對傅氏說一聲‘外頭天冷,嫂嫂懷著身子就別出來了。’

傅氏推讓一二,方才留在屋內。

玉蕭見靜和主仆出了門,才上前來扶著傅氏回了此間,又遞了手爐給她,為她蓋好膝頭的碎花綢面軟褥,說道:“奶奶,三姑奶奶是為了……”

傅氏悠悠道:“她也是為了那事。”

玉蕭便笑道:“沒成想三姑奶奶竟和奶奶您想到一處去了,先前您還擔心三姑奶奶為了讓五爺襲爵,或是顧及英國公的體面,不肯同意呢。”

“這其中必然有什么讓她非分不可的緣由,只是咱們不知道,”傅氏細細一想,又笑著搖頭說道:“不過知不知道也不打緊,三姑奶奶的人品還是不錯的,總好過那兩位。”

“對啊,那人真真兒是陰險,竟然算計奶奶您的身孕,不就是怕您生出長子長孫來么,可她也不想想,珺少爺才幾歲,怎么可能生下徐府的長孫!”玉蕭說著神色間頗為嫌棄。

傅氏輕輕撫著小腹,說道:“有些人心的險惡是無法估量的,我倒有心與她爭一爭長短,又不得不避忌她的女兒。

玉簫自然知道,楊氏再不好,只要她女兒一天是濟王妃,旁人就得給幾分顏面,她遞上一杯暖茶,說道:“聽說濟王妃又把一個妾室的孩子弄掉了,她們母女這樣奸險,遲早要遭報應。”

傅氏接在手里,轉開頭問:“大爺還在書房讀書嗎?”

“正是呢,”玉蕭答道:“玉琴在跟前服侍著,大爺如今真是收心多了,從松山書院回來,人正派了不少,跟著去的小廝都是咱們自己人,每每送信回來,都說大爺只知認真讀書,先生也幾次夸獎咱們大爺,說大爺只要繼續好好攻讀,明年秋闈一定能得個功名。”

傅氏稍稍解頤,只要相公肯聽話用功就好了,“上回爹娘來看我,爹爹說如今朝局中形勢不大好,三伯父是一定會保著濟王爺。

到時候,我們四房就甚是雞肋,若是三伯父成了事,一展拳腳,遲早也會拔出二房、四房這兩根眼中刺;若是濟王爺的事兒不成,四房反倒受連累,倒不如看看能否分家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