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嫡醫

第246回 根源

第246回根源

第246回根源

殿內鴉雀無聲,百官神色各異,英國公楚啟開口或許他們不奇怪,但是楚啟這樣肯定的反對募兵制就讓他們十分震撼,畢竟作為武將出身的他來說,即便不支持也不當是反對的。

宋閣老出列稟道:“啟奏陛下,臣以為英國公所奏之事在理,理應遵循。”

宋閣老的地位有目共睹,若是有他加上英國公,皇上再拍了板兒,這事就沒有轉機了,濟王心中有些著急,他暗地里給自己的幾位心腹使眼色。

左側又有一名大臣出班稟奏道:“啟稟陛下,若果真不推行募兵,不僅會使我大唐軍兵廢弛,也無法給軍中將士一個交代,若是造成軍中嘩變,又當如何是好?”

沈閣老與太子一脈相連,雖然英國公與他們證件相同并不是與他們商量好的,但是也不妨礙他們抓住這個機會,他連忙出言附議英國公,“老臣以為,英國公手中的萬言陳情表已經能說明,我大周的將士們都是識大體、顧大局的,不推行募兵制,也斷不會有那等兇事發生!”

話音落下,濟王那派又有武將出言反對,兩派混戰正歡之時,裕王出班道:“啟奏父皇,兒臣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皇帝也為方才兩個陣營而頭疼,他望向裕王,這個原本只知道鉆讀經史的書呆兒子開口,卻不知道會說些什么,于是他道:“既然說了直抒胸臆,就不當有所遮掩,直說便是!”

裕王方才謙虛恭遜地行了一禮,說道:“兒臣以為,眾位臣工所言俱都有理。朝廷連年征戰,府庫空虛顯是實情,眼下若貿然推行募兵制,糧草軍餉卻跟不上,朝廷為了兌現給出的承諾,便要額外增加稅賦,這無疑會讓百姓雪上加霜,增加逃避稅賦的流民數量,而朝廷允許募兵,各地藩鎮便可打著這個由頭廣為招募壯丁,并借募兵軍餉的名義截留田賦稅收,如此一來,惡惡相循,只怕才是真正的禍事。”

這話一出,眾人都眼前一亮,更多的是驚呆了,沒驚呆的那部分人也都不敢再輕易開口,照著裕王的思路,如果他們支持募兵,那他們就有陷大周王朝于分崩離析之疑。

只有徐兆寬暗中蹙眉,這個書呆子裕王幾時有了如此見識?他們只是盯著太子,倒沒注意裕王身邊是不是有了什么能人。

皇帝捻須頷首,看向裕王的目光中多了兩分贊賞,他少不得說兩句收買人心的話道:“雖是這樣說,但前線戰士勞苦功高,就這樣遣散,豈不是置朕于不義么!”。

宋閣老眼皮子跳了跳,他與皇帝君臣多年,自然聽得出皇帝這已經是拿定主意不推行募兵制了,其他人卻竊竊私語。

裕王又說道:“啟稟父皇,募兵制茲事體大,兒臣身為皇子,不敢不關心朝政社稷,于是趁著前些日子修書閑暇,去民間詢問,方知士兵們之所以建議推行募兵制,是因軍戶們早已無軍田可耕,無處謀生,而有些新的軍戶更是被許下空口諾言,無處兌現所致,故而兒臣以為,當下的緊要不是推行募兵制,而是要改良府兵制!”

此言一出,皇帝微微瞇了眼睛,楚啟沉默不言,殿內人也都換了個思路,對啊,讓遣散的士兵過得好,不一定非要募兵。

皇帝環顧殿內一圈,視線落在裕王身上,對他說道:“你詳細說來。”

“兒臣領命,”裕王又是一揖,說道:“府兵制起自北魏,即‘兵農合一’,士兵發給不必繳納賦稅的軍田,戰時自己攜帶糧食衣裳行軍打仗,無戰便回家耕種謀生,可自我朝開始,土地兼并日趨嚴重,軍戶們繁衍生子,軍田卻無法相應增加更換,而且往往有軍官侵吞軍田之事發生,以至于軍戶們無田可種,方才會堅持推行募兵,讓朝廷出銀子供養他們。”

這話里面的真知灼見一下子將裕王的形象拔高許多,大臣們再看向裕王的眼光也有所變化。

裕王正了正身軀,朗聲說道:“兒臣以為,由此種種可見,當下軍士們議論紛紛的源頭并不在于是否推行募兵制,而在于是否能重新公平公正地分割軍田,懲處一批貪占軍田的污吏,改良府兵制方才是釜底抽薪之策!”

皇帝忍不住點頭道:“不錯,你這陣子跟著翰林先生修史,看來的確是大受裨益!”

皇帝的夸贊讓太子和濟王雙雙虎軀一震,他們似乎從來沒有把這個書生意氣,身體也不太好的柔弱兄弟放在眼里過,眼下裕王的出挑讓他們提起了警惕。

皇帝說道:“裕王所言有理,看來這募兵制一時間不可推行。倒是重新勘定軍田,照戶頭劃撥的事是當務之急,眾卿家中誰愿擔此差事啊!”

軍田兼并,無田者眾,這些軍田到底是被什么人貪占了,大臣們心里明鏡兒似的,能巧取豪奪,貪占軍田的,即便不是勛貴權爵,也是他們的家仆親友。

現在誰擔這個欽差的差事,誰自然就會得罪這些勛貴們,這不就是給自己找麻煩么?因此大殿內誰都不吱聲。

裕王看看左右,方才又下跪階前稟道:“啟稟父皇,兒臣雖力微,卻愿為父皇為我大周江山鞠躬盡瘁,愿自薦擔任此差事。”

皇帝自然也知道這個差事的難度,他點頭又把裕王夸贊了一番,同時注意著百官們的動靜,方才又對著鴉雀無聲的群臣說道:“這差事嘛,也不急在這一時半刻,既然是大事,就不能著急,眾臣回去好好想想,務必舉薦能人賢才出來!”

既然皇帝已經發表了看法,眾臣即便還頗有微詞,也不足道,齊齊應了遵旨后,皇帝才退朝回宮。

楚啟先行出了文華門,直接去了燕溪居,先到了包間等候徐兆寬。

他四下看了一眼,突然想起靜和愛吃這燕溪居的飯菜,倒不如順道帶些飯菜回去給靜和吃,于是拍手叫了伙計進來送上菜單,他正看著菜單,有跑堂的伙計為徐兆寬引路到了雅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