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嫡醫

第425回 營救

第425回營救

第425回營救

作品:

作者:李敘樺

最強,最快更新!

皇帝看了太子妃一眼,目光深邃如同星河一般,叫人摸不著頭腦,也絲毫猜測不出皇帝此時的想法,靜和快速瞥了一眼便趕緊垂下視線去,想必這就是九重天子的威儀罷,她沒想到皇帝的城府居然如此之深,楚啟在皇帝面前也只算是個小兄弟罷。

她不由暗暗嘀咕自己布的迷陣在皇帝面前會不會很容易戳穿,皇帝會不會看透她的小聰明,而她又會不會連累楚啟。

她又看了一眼畏縮在一旁,像個受了驚地松鼠一般的封氏,封氏顯然被嚇傻了,只是不斷低聲咕噥著同樣幾句話,卻也是將罪責都攬在自己身上,說都是自己嫉妒之下的挑撥,封氏為何翻供,她百思不得其解。

正在這時皇帝開口打斷了她的深思,皇帝的聲音洪亮而沉重,卻是對太子妃說的,“你知道進退,便是極好。太子是你的夫婿,事關太子安危,便不止是家事而是國事,你來求朕做主,將此事稟告朕知,很是應該,”皇帝似乎是想起文德皇后,語氣中多了幾分悵然,又說道:“你回去好生照料太子,開了春國務繁重,諸事龐雜,朕還要太子從旁襄助。聽東宮侍講學士說文兒窗課做的不錯,也是你這個做母親的教養的好,今后自當更加勉勵。”

這寥寥數句話,其中的重量卻不一般,一則是警告靜和,太子乃是儲君,身體康健攸關國運,任何人都不應耍小心思,另一重也是警告太子妃,好好相夫教子,不要總摻和外頭的事,當然皇上也表達了對皇太孫的看重,至于其他幾重意思,靜和一時參不透。

太子妃卻似乎領悟更多,卻也是一副心悅誠服的樣子,應了一聲是。

梁夫人還有些不服氣,可皇帝已下逐客令,梁夫人只好應一聲遵旨謝恩,由太子妃陪著走了出來。

兩道宮墻血紅,來往的宮人紛紛避過臉去行禮,梁夫人幾乎耐不住等到東宮,路上便小聲問:“怎么封氏會臨場翻供,真真氣煞人也。”

太子妃嘆道:“外頭如今有許多傳言,有的說當年徐老夫人謀害老侯爺前妻的兩位嫡子,徐靜和是徐家二房的孫女,因此就與徐家三房所出的濟王妃是仇敵。還有的說徐靜和處心積慮要為弟弟奪回爵位,才會送徐筠行去習武。女兒查了查源頭,有些是從京郊的臥蓮庵傳出來的,有些甚至是從濟王府傳出來的,女兒便知她們有所應對,才急著發作,并暗中將濟王府放消息丑化她們姐妹情分的事傳到了皇上耳中,皇上如今只怕也是將信將疑,這一局也只能算是各有勝負,打成平手罷。”

想起算計這么久,就打成平手,梁夫人有些不服氣,憤然道:“又叫那徐靜和得意一場。”

“女兒上回脫簪請罪,與賢妃撇清關系,固然保全了東宮,卻也讓皇上對我起了戒心,”太子妃油然一嘆,立住了腳,視線落在大紅宮墻上那一抹衰草上,淡淡道:“娘不必急,有件事女兒尚在追查,只要查清那件事,她徐靜和就跑不掉了。”

此刻乾清宮的戲還沒有唱完,靜和已然退下,可惠妃,淑妃和貴妃還在。

英國公夫人是否與濟王府有勾結,皇帝都要有所提防,他道:“這陣子辛勞貴妃操持宮務,”又對淑妃兩個道:“倒叫你們躲了閑。”

貴妃聞言似乎有所察覺,只是輕輕一笑道:“臣妾得皇上信重,理應竭力而為。”

淑妃便道:“貴妃姐姐這樣一說,倒叫臣妾有些無地自容了,咱們受皇上寵愛,也理應為皇上分憂才是。”

惠妃也笑道:“可不是,宮里人都說姐姐你攬權獨為,有所圖謀呢,到底坐在這個位置上會惹人非議,也真是難為姐姐你了。”

貴妃輕輕一笑,卻是一派大方凜然,“若是那些人指出我處理宮務哪處不當,賬目有幾處對不上,本宮自然二話不說,向皇上請辭,若只是一些‘莫須有’的猜疑,本宮卻不能茍同的。”

一句‘莫須有’引得皇帝側目,淑妃也是心中一顫,皇上自詡明君,自然不會因猜忌而枉殺枉縱,貴妃真是高明,簡簡單單一句話,就把自己從不利位置中解救出來。

她自然也聽說各種流言,其中大有濟王妃與英國公夫人不和的,皇上向來在民間有安插密探,聽到這些情報再正常不過。

但是濟王府里派人去散播與英國公夫人不和的傳言,太過刻意,這一點淑妃打賭皇帝不會絲毫不疑,所以皇上多半會讓她們三人互相牽制,這樣已是較好的結果了。

果然聽皇帝打圓場道:“誒……貴妃這話就言重了,惠妃也不過是怕你操勞,想跟你分憂罷了。你身子也不十分結實,到了冬日痼疾就難免發作一回,年下事情又多,我看不如讓惠妃淑妃為你分擔一些宮務,”說罷又看了一眼淑妃,“你是最年輕的,要多做一些,可也要多跟貴妃和惠妃學習的是。”

這就是變著法子分權了,貴妃太了解皇帝的性子了,可縱觀古今,沒有一個君主是不疑心人的,她又不是文德皇后,跟皇帝有結發的情分,反正她也沒有奢望過,談不上奢望,也罷,她也該學一學靜和說的‘太極之道’,隨世事變動,不改初心,卻也不以己悲罷,有那兩個幫著干活,她正好抽出空來看看英國公府的二小子,她一直忙著過年的事,到底不比正哥兒那會子關照了,貴妃輕輕一笑,應一聲遵旨。

淑妃的眼睛卻亮了亮,應一聲遵旨,又對貴妃道:“還請姐姐多多指點妹妹才是。”

貴妃微微一笑,道:“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咱們姐妹自然應相互幫襯。”

眾人陸續告退,乾清宮便余下皇帝,錦衣衛僉事薛湜以及總管太監秦路。

皇帝招手示意秦路退下,銳利的視線掃了薛湜一眼,說道:“說罷,你去押解隋封氏的路上,做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