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嫡醫

第446回 貓膩

都市言情第446回貓膩

第446回貓膩

這封信雖然不厚,但其中還有一塊硬硬的東西,因為反復封了好幾層,他也摸不出其中具體放了什么。

靜和將這封信封的這么嚴實,就說明這封信的內容十分重要,她是不想叫別人看到吧,他不由擔心起妻子來,難道家里出了什么事?

想到這里,他便將輿圖放在一旁,將那封信細細打開,從中掏出另一個信封,打開又是一個信封,反復開了兩三次,才拿出一張紙和一塊玉佩。

他仔細看了兩遍信,眉頭皺成一個大大的川字。

玉,音同裕王的裕,靜和是在暗示,裕王找上了她,還是通過隋念莪的路子,他反復讀了幾遍,見心中的語氣尚且平靜,以他對靜和的了解,這說明京城的事情還在靜和能控制的范圍內。

想到這里,他稍稍松了一口氣。

他楚啟只想報效大周,為百姓做點事,不愧男兒立于世。他不愿參與到奪嫡大事,從皇上和隱太子當年奪位的時候就是如此。

如今遇到靜和,夫妻心意相通,志趣相投,都只想獨善其身,營造他們的‘無諍居’,可還是有些人想將他們摻和其中,他們雖然不想得罪人,但若旁人來犯,也不是那任人揉扁搓圓的。

拿定了這個主意,他不由吃驚,這哪里還是曾經那個不動如山的楚啟,以前的自己只會對裕王之類的拉攏默然視之,又怎么會當一回事還想辦法去還擊?

究其原因不過是因為自己現在有了靜和,有了孩子,所以更害怕失去。

他唇角漸漸浮上一絲笑紋,妻子兒子到底是一個男人的牽絆,是靜和補全了他的人生。

他抽了一張信紙,提筆寫道:“此處一切安好,夫人勿憂。至于玉佩,等為夫回京再送還原主即可。”

楚啟將那信紙折了兩折,裝入信封之中,仔細封好蓋上隨身的小印。

隨后又抽出一張小小的信紙,簡單寫了兩句話,卷成卷兒塞入一個小竹筒中,兩封信都交到魏老五手上,說道:“給夫人的家書交給隨軍的刀筆吏,隨塘報五百里加急送回京城,這封信飛鴿傳書回去給鄭總管。”

他們此行出來有單獨帶府中的信鴿,這些信鴿訓練有素,飛行又快又隱蔽。

魏老五應一聲是,看了看手中的竹筒。

又見楚啟起先面色憤怒,如今又恢復胸有成竹的從容,還讓他去問問執事官朝廷的邸報到了沒有,他要看著,他越發覺得好奇,忍了又忍,問道:“大帥,可是有什么好消息?”

楚啟隨手將夫人那封家書扔進火盆里,看著那紙張被火舌席卷,淡淡說道:“對濟王殿下而言,的確是好消息。”

魏老五更是摸不著頭腦了。

而此時的濟王卻無比清楚,他甚至帶著幾分復仇在望的痛快,在屋內來回踱步,問肖瑯道:“此話當真?”

肖瑯蟄伏這許久,就是為了暗中尋找東宮的致命把柄,他十分肯定地說道:“絕對屬實,那人是下官在書院讀書時的同窗,家中父輩是做生意的,資財十分豐厚,本人卻是個榆木腦袋,屢試不第,到處尋找路子,還曾找到下官這里,可下官顧及他天資愚笨,婉言拒絕,誰知這回下官回鄉祭祖,卻見他換了個人似的,四處宣揚很快就要做官了,下官用了些手段,才知道他尋到了科舉的路徑,福州知州手下的經歷劉成器,下官已經摸清楚這個劉成器雖然官職不高,卻是沈閣老手下的人。于是下官曉以大義,他也決定投靠王爺,暫時按兵不動,只等王爺差遣。”

濟王知道沈閣老分管著鴻臚寺,就涉及海運外貿這一塊,他祖籍福建,福建便是他發跡之地,之所以能官運亨通,銀子用的流水一般,也是因為掌握著海運這個金脈,濟王更加確定此事的肯定性,當然在肖瑯去查察此事的時候,利用到許多他的人,有些過程他也是知道的。

肖瑯繼續說道:“下官又仔細調查過,原來這個劉成器是沈閣老家的姻親,說是姻親,其實也算不上,沈閣老家的大公子有個十分得寵的相好,是安徽鹽政權有榮的妻妹,聽說他這個妻妹美貌無雙,卻年紀輕輕守了望門寡依附著姐姐姐夫生活,在權家的家廟中做了個帶發修行的姑子,權有榮為了討好沈大爺便把這個妻妹送給了沈大爺,誰知沈大爺卻十分喜歡,雖然沒有納進門做姨娘,卻時常去幽會。而劉成器則與這個女子分屬表親,故而搭上了沈府。因中間拐了幾個彎故,其中做的又著實隱蔽,故而沒有人知道其中的底細。”

多年朝廷的風雨歷練讓濟王很敏銳地感覺到這個權有榮不簡單,既然能賄賂一個京官,只怕還能再賄賂第二個,說不定從這個為突破口可以拉出一大片,而這些肖瑯這個初入職場又被濟王賞識的愣頭青還沒有發現,濟王暫時沒有去糾結這些,而是看向肖瑯緩緩點了點頭,示意肖瑯繼續說下去。

“據我這個同門說沈閣老就是通過自己在各州府的門生在科舉中做手腳,據說那些孝敬銀子都是以‘孝敬太子’為名送的,”肖瑯說道:“為國輪才是大事,而太子殿下竟然摻和其中,這可是大大的過失,一旦事發,太子殿下便是大大的失德!”

濟王皺了皺眉,說道:“你可知具體是怎么操作的,莫非沈閣老是透漏了試題出去?”

肖瑯搖了搖頭道:“這倒不是,沈閣老到底是老狐貍,只是與那些有關系的考生約定,在試卷的策論中首段和倒數第二段均有特定的典故,并且要習特定的館閣體,這種字體下官也見過,與沈閣老的字體十分相似,閱卷的官員便是通過這些線索判斷出哪些是自己人,從而評為上等卷,從府試到春闈都是這個套路。”

這心思雖十分機巧,但其中也包括太多環節,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都會讓沈閣老陷入萬劫不復之境地,看來沈閣老是花費了不少力氣,已經把每個關節都打通,才營造了這么個復雜宏達的網絡,平衡各方的利益關系,這其中雖然有太子的名頭,但也絕少不了薛閶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