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回密助
第514回密助
類別:
作者:李敘樺書名:
第514回密助(第1/1頁)
楚啟忙又行了個大禮,道:“罪臣多謝皇上圣恩。”
皇帝似乎點了點頭,站起身來,由宋閣老一道出了牢房。
雖然這大理寺的牢房不是刑部那樣陰戾之氣沉重,到底是幽暗不見天日之地,牢房間的小路逼仄又潮濕。
內衛們執著火把將前方的路照亮,皇帝與宋閣老說著閑話。
“聽說楚啟回京后一直兢兢業業料理九邊和東北的防務,”皇帝問道。
宋閣老道:“正是,起先臣也怕英國公功高蓋主,會做出糊涂事,難免多盯著他些,誰知他見了不少舊部,卻都是再三叮囑他們忠君愛國,以及未來十年的防守韜略,”他微微轉眼瞥了眼皇帝,皇帝的神色晦暗不明,看不出是什么情緒,宋閣老頓了頓,又道:“他這樣急著安排軍務交割,倒好像是預感到今日之事,怕軍務生變。”
皇帝嘆道:“他莊子上那個姨娘出事時,估摸著他已經有了預感。”
“哦?”宋閣老有些不解,問道。
“楚啟與他夫人徐氏鶼鰈情深,可他卻提前去順天府立下和離文書,若說他沒有一點預感,你相信嗎?”皇帝淡淡道。
“臣的確聽說,錦衣衛抓拿楚啟歸案時,楚啟并沒有絲毫反抗,”宋閣老道:“這臣有些不明白,為何楚啟明明有了預感,卻沒有計劃逃走,卻還是安排九邊防務呢?”
皇帝頗為感慨,嘆道:“楚啟夫妻都是聰明人,不過又都有些一根筋,他們是太正直的人,骨子里就沒有反的種子,雖有大才,卻都沒有野心啊。”
“皇上是說他們有造反的能力,卻沒有造反的野心?”宋閣老順著皇帝的話試探著說了句。
皇帝微微駐足看了他一眼,沒有說話,徑直朝前走去。
宋閣老心底那個地方松了一口氣,卻也不敢表現出來,只是跟在皇帝身后道:“皇上圣明,才能使英國公這等虎將甘愿效死,虔心投誠。”
皇帝不置可否,想起一件事來,又道:“誠陽郡主徐氏果然去了衢州,輔卿,依你看,這個女子會不會比安王更先查出事實真相?”
宋閣老道:“此事微臣不知,倒是賤內曾說,誠陽郡主是個對感情極真極純之人,又幸運地遇到了楚啟,二人傾心相戀,為了楚啟,想必誠陽郡主也會拼盡全力,若果真不能證明英國公的清白,郡主只怕也難以獨活,這樣想來,誠陽郡主也很有勝算。”
皇帝不置可否。
等皇帝乘御輦離開大理寺衙門之后,在大牢門口下跪恭送的獄卒方才起身回了牢房,見楚啟背著身立在牢房之內,若有所思一般,忙上前行了禮道:“國公爺,皇上走了。”
楚啟轉過身來,對他道:“如今我已被停職待審,這會子不是什么國公爺,不過一階下囚而已。你這樣稱呼落在旁人耳中,只怕會招來橫禍。”
那獄卒又道:“那小的便稱呼您為楚老爺吧,”他說著開了牢門,將原本收起來的干凈的棉被子重新在床上鋪好,說道:“當年若非夫人……哦不……是郡主,若非郡主贈粥施藥,小的一家早就沒命了,小的人微言輕,不能為您洗刷冤屈,只能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這床被褥是小人婆娘連夜套出來的,想著牢里濕氣重,您蓋著也免得受涼,”說著話,又換了一大壺熱水供楚啟洗漱。
楚啟方知為何這獄卒會待自己如此恭敬,想不到是因為靜和當時的善念,他身為大將,多年浴血沙場,一把大刀不知收割過多少人命,想來有今日牢獄之災亦是出于因果。
而靜和身為醫者,救死扶傷,又多年施粥,活人性命,到頭來,還是靜和的福蔭幫了他。
楚啟輕嘆一聲,道:“多謝你,只是這牢中耳目紛雜,我多年戎馬倥傯,什么樣的環境都過得,莫要連累你才好。”
那獄卒憨憨一笑,說道:“您就別客氣了,我們這個大牢里的人都知道郡主和您的恩德,今兒跟我換班的那個,他兄弟原本是軍戶,家里的軍田都被有錢人貪占了,若非國公爺您主持公道,他們哪有如今的好日子,如今他兩個大胖兒子都抱上了,咱們幾個都商量好了,只要您在這大牢里一日,就絕不讓您受半點委屈。”
多年磨練,楚啟心腸早已硬如磐石,不是輕易感動之人,可見到這些最底層的獄卒做這些事,不由感慨,心想他如若從這里出去,要做更多好事才對。
在他想這些的時候,獄卒已經手腳麻利地收拾好牢房退了出去,留下他獨自一人休息。
楚啟走回桌案旁,揭開那一大沓紙,露出一張潔白的宣紙,半晌提筆蘸墨,寫下兩個字‘衢州’!
畢竟是十年前的老案子,很多人證物證早都已經查無可查,徐靜和心里思量著。
張泰安頓好馬車和行李之后,來向靜和復命,他先行了個禮,才恭敬道:“郡主,咱們已經到臺州,明日就能到衢州了,這個客棧雖小,卻也是方圓十里唯一營業的小客店了。”
“還沒出正月,開張做生意的買賣不多,倒是難為你了”靜和點了點頭,又示意白梅搬把凳子與他,“出門在外,哪里有這么多講究,因現在形勢所迫,國公府那邊的人一時間用不得,我才臨時叫你跟著來安排,倒是我有些對不住你了。”
張泰忙道:“郡主這么說就是折煞奴才了,您對奴才夫婦恩同再造,奴才怎么也報答不完的,更何況是如今郡主需要奴才效力。”
靜和見他心誠意誠,也沒有再與他客氣,道:“既然明日還要趕路,那你且回房歇息罷。”
張泰應一聲是,退了出去。
白梅、墨梅忙著將她起坐用的行李安頓好,又去店家那里要熱水來服侍她梳洗。
靜和下榻的小客店位于官道不遠處,周圍雖有幾家茶肆飯莊,卻都關著門,想必是店家回鄉過年尚未歸來。
搜狗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