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回布局
小說:作者:李敘樺
百度求有求必應!///read/129273.html全文閱讀!求,有求必應!
靜和見時機差不多了,于是說道:“聽說陸大人那日微服私訪,走訪了當地一位大人家中。”
陸時雨不由苦笑,說道:“郡主真是……耳聽六路眼觀八方啊。”
“不敢當,”靜和笑道:“只因那包同知家中老母病重,暈倒在街上,我一是路過巧施援手,后來不過是派婢子去詢問包老夫人的病情,正好碰見了大人罷了。”
安王有些聽不懂他們的對話,陸時雨則道:“王爺,這位包同知很有些見識,回頭下官為您引薦。”
“這感情好,”安王道:“如今衢州知州的缺兒空著,若他當真有德有才,倒是可以舉薦之。”
靜和不動聲色,示意丫鬟去為安王添茶,說道:“適才王爺也提到衢州吏治污濁,這絕非一人之力可為,本郡主猜測……這其后嘛……”
安王到底是年輕血氣方剛,聞言便接了句,“郡主是說其后有一只手?”
三人對視一眼,卻都是心照不宣。
陸時雨道:“若是如此,咱們動了人家的錢袋子,只怕后頭的人要坐不住嘍。”
靜和淡笑道:“所以只要盯準了這只錢袋子,就不難找到背后的那只手!”
三人對視一笑,安王不由贊道:“郡主,您可真是高明。”
靜和自從猜到安王今后的發展,就不敢在其面前尊大,忙擺著手道:“不敢不敢,我這呀,也不過是小聰明,還是王爺有智慧,我不也成了王爺的馬前卒了么?”
靜和一路走來所查到的消息,安王和陸時雨都有關注,她的確起到了掃雷的作用。
靜和雖然知道,但是卻甘心掃雷,只要能洗雪楚啟的罪名,她就算把全天下都得罪了又如何,更何況壞人終究是有限的。
就比如這衢州,雖然從衢州知州領頭就壞,不還是有包大人這樣的人,還有許多善良的老百姓,給她提供了幫助,還有那么多的俠士在她一路上仗義相助,幫完忙就走,連姓名都不留。
“既然郡主也覺得您、王爺和我是一伙的,”陸時雨道:“那咱們便直言相告,如何?”
“求之不得,”靜和淡淡一笑,回了一句,當然楚啟給她送信,查吏部舊檔的事就免了。
因邱浩是私下里去查,又謄抄過來的,檔案嚴重不齊,不過如今有了這兩位大神,靜和還愁日后再想查什么東西受阻嗎?
三人各懷各的目的,又因相同的部分組成一個戰隊。
前衢州知州王敏章這會子的日子這會子別提多難過,他有一大堆妻妾,還有庶子庶女,關鍵是她的妻子更是奢侈慣了的,怎么住得慣烏突突的小房子,每日打雞罵狗。
他不勝其擾,趁著眾人不注意,討價還價地雇了輛車從京郊莊子去了城中,卻沒有發現身后一直尾隨的身影。
衢州驛館安王下榻的紫云臺內,陸時雨匆匆趕來。
安王與誠陽郡主已經坐在了屋內。
三人論過禮數坐下,安王才對一旁站著的徐筠行道:“大公子說罷。”
徐筠行抱拳行了個禮,方才說道:“那王敏章一路到了城中一家銀樓,我趁機跟了進去,卻見他上來二樓,伙計們說那是東家的屋子,不允旁人去。于是在下便上了房頂,聽到王敏章與另一個青衣人提起,要進京給‘老大人’報信兒,因沒說人名,在下只好一路尾隨,誰知報信的人竟進了京城的沛國公府。”
“沛國公府?”陸時雨顯然有些訝異。
安王更是吃了一驚,低聲念了句,“舅祖父的宅子?”
徐筠行顯然有些摸不清狀況,靜和緩緩解釋道:“沛國公是當今皇上的親舅舅,也就是太祖高皇后的親弟弟,當年太祖高皇后為支持太祖起事,一家都慘被滅門,只留下這個一個幼弟,鉆進水缸里才逃過一劫,故而太祖夫妻一直十分寵溺這個幼弟,皇上也對這個唯一的舅舅很是親厚,不僅封了沛國公,還給了幾百座封邑,每年過年都會請他進宮去坐坐,說說話,他的圣眷,可以說在所有勛貴宗親是獨一份兒的。”
她沒有說的是,若是沛國公這一支沒了,太祖高皇后一門的香火便斷了。
她不由看向安王,若這件事真的是沛國公的手筆,那事情會比出在濟王或裕王身上難辦百倍。
她與陸時雨對視一眼,許多事還是得先讓安王冷靜地考慮清楚。
不過對于她來說,不管對方是沛國公還是沛國候,如果皇上不能秉公處置,給楚啟一個公道,他們夫妻就再沒有意義留下了。
天高海闊,真不行還有塞外海外,他們走便是。
若說安王成為皇帝心中第一太子人選之后太子面臨的第一大難關和考驗,莫過于眼前的抉擇。
有時候最難的關卡不是恐嚇不是重刑,而是來自親情的柔軟和難舍。
糖衣炮彈比炮彈更是炮彈。
或許年輕的安王,也只有經受過這樣的考驗,才足以在不久的將來負荷起整個王國。
在安王沒有動靜的同時,靜和派去代州的人回來了。
被派去的家仆回稟說:“小的們找到記得當年事情的人,都對韓大人十分夸贊,說韓大人清正廉明,很是重義氣,很多次舍身為大義,當地老百姓知道他陷入謀反案都是不敢相信的。”
靜和現在終于明白,為何楚啟費力見到了韓明紀,韓明紀只是暗中托妻獻子,卻沒有將自己的冤屈對楚啟訴說,而是自己承認了這個罪名。
他必然是知道皇帝對于沛國公這唯一在世的舅舅的親情和愧疚,楚啟若是知道事情真相,是無論如何也會拼盡力氣為他洗雪沉冤,但是以楚啟在皇帝心中的信重,還是無法匹敵沛國公。
以皇帝的性格,多半會勸說楚啟自動放棄平息此事,楚啟若是不愿意放棄,皇帝更會忌憚楚啟的軍功和在軍中的威望,生怕他有二心危機皇帝的地位穩固,這樣楚啟就會遭到殺身之禍也未可知。
所以……所以……重情重義的韓明紀就這樣忍住了冤屈,沒有連累楚啟。
百度求有求必應!//i.qiuxiaoshuo/read/129273.html,歡迎收藏!求,有求必應!
Copyright©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