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水春來

第五十四章 崔家人

正廳里有說笑聲傳來,于小靈理了理身上的萬字不斷頭團花鵝黃長襖,帶著于小露,信步進了正廳。

當先便瞧見,緊挨著廖氏的下首,坐了一個三十多歲,一張圓圓的臉上滿是笑意的婦人。

這約莫就是崔大太太了吧,于小靈琢磨著。眼光轉過,又瞧見坐在崔氏下首的一位八九歲大的小姑娘。這娘倆長得不大像,不過神色卻十分相似,都是滿臉堆笑,一雙眼睛明亮有神。

崔大太太雖然是大伯母崔氏的娘家人,卻也只是堂嫂。崔氏只有一個親弟弟,沒什么大本事,考了個秀才也就罷了,倒是跟著叔伯打理些庶物。

這位崔大太太的夫君,也就是崔氏大伯家的大哥崔向勇了。崔向勇讀書三十載,年近不惑,才一舉登科,中了進士,正和于清松同年。

可惜他并不如于清松文章寫得好,卯足了勁,才考了個同進士。

為如夫人洗腳,賜同進士出身。

中了同進士,正如做了小妾一般尷尬,在京城這個進士云集的地方,完全立不住腳。

于小靈不大曉得,自兩年前中了同進士,就沒在京里待得一日的崔向勇,怎地今日竟將妻女送到了京里呢?還是于秉祖幫著捎進來的?

“喲,這是二姑娘和三姑娘吧,端地是一對兒姐妹花,絲毫不比霏兒遜色呢!”不等于小靈開口,那崔大太太便當先朝著她和于小露招呼起來。

于小靈在心里翻了個白眼。

聽她這話的意思,她們姐妹二人,就合該比于小霏遜色?

不過這里是崔氏廖氏的場子,她自然不能多說什么,只笑著朝崔大太太行了禮。

崔大太太受了她的禮,從袖子里摸出兩塊玉牌賞給于小靈和于小露作見面禮,又道:“那是你崔家表姐,莫要生份才好。”

于小靈方才已經迅速打聽了一下這兩位不速之客的事體,知道這位崔家表姐雖然行六,卻是崔向勇唯一的女兒,正和于小霏是同齡人,只不過比她大上半歲。

崔家表姐全名崔樂苑,她當下聽到她母親與她介紹于家的姑娘,也走過來和于小靈及于小露見禮。

“靈表妹,露表妹。”崔樂苑行禮道。

她雖聲音如笑容般甜絲絲的,不過一雙亂轉亂看的眼睛,卻惹得于小靈先瞧不上她兩分了。

同樣算是鄉下來的,于小露可不似她這般不規矩。虧的廖氏還在上頭道:“樂苑一看就懂事知禮,親家太太教的好呢。”

崔大太太聽見廖氏抬舉她,很是高興,不過還是有些分寸地道:“哪里,哪里。夫人太抬舉她了。這番進京,正是想讓樂苑漲漲見識呢。聽說貴府請了先生授課?不知樂苑有沒有機會和她幾位表妹一道進學呀?”

于小靈迅速掃了廖氏一眼,見她一絲猶豫也無,直接爽快應了:“那是自然了。只怕樂苑還瞧不上咱們這個小學堂呢。”

“夫人真是說笑了,樂苑,還不快謝謝夫人……”

廖氏崔氏和崔大太太說的歡天喜地,于小霏也和這個沒見過幾回的表姐頗為投緣,兩人嘀嘀咕咕也是話頭不斷,最后只剩下程氏和于小靈、于小露大眼瞪小眼。

得虧程氏房里的小丫鬟過來傳話,說四少爺睡醒了,哭鬧著找娘,程氏在這借著此事,和廖氏三人告了罪,走了。

于小靈當然不會多留,當下不動聲色地跟著程氏身后離了去,順帶著,還將于小露解救了出來。

當日晚上,暖橘將崔家母女的事體打聽了一清二楚,過來向于小靈回稟。

“姑娘,奴婢都打聽清楚了。崔家大太太此番,是隨著崔家大舅爺進京的。聽說崔家舅爺搭上安親候府孫家的路子,得了侯爺的賞識,這才把他帶進京里來了。”

于小靈思索了一下,問道:“安親侯?聽著有些耳熟。”

暖橘回道:“怪不得姑娘覺得耳熟。皇后娘娘為太子殿下定下的太子妃,正是安親候府的姑娘。”

于小靈恍然,瞬間又覺得頗為驚訝,沒想到這崔家時來運轉,竟攀上了這么大一條船。

“那他們怎地借住咱家了?怎地沒去投靠孫家?”于小靈不解。

“說是在京城也找了房子,沒修整好呢。他們過來住,好似也是老爺相請的吧。”

于小靈又問些話,暖橘知道的,也是不多了,便打發了她下去。

于秉祖雖不至于在官場里東竄西竄,可能捏在手里的關系,他卻也不會向外推。

文官清流一向和侯伯世家相交不深,多少人都看的孫家眼熱,卻又無力攀附,或舍不下顏面同流,如今于秉祖能因此和孫家結個善緣,指不定哪日就能用上了。于秉祖混跡官場這么多年,這個道理還是懂的。

因而,以程氏娘家的身份地位,雖看不上崔家,可架不住人家攀了個好主家,所以她還專門囑咐了于小靈一句,讓她對崔樂苑和氣些,相安無事就好。

于小靈當然不是那種沒事找事的人,自是連聲答應,此事按下不提。

第二日,崔樂苑過來思炳堂,同他們一道進學了。

這日是竇先生講解《增廣賢文》。

這本書也講了多半,于小靈覺得書中所言,雖然很有道理,可架不住都是道理和道理肩并肩羅列,竇先生更是以道理說道理,全無趣味,還不如偶爾聽于霽講兩句引經據典的話,來的有意思。

于小霏因著剛啟蒙那年多災多病地,也沒正經上了幾個月學,慢慢地,便被于小靈追了上來。于小露和于霜年幼,與她們錯開了兩刻鐘,先生與他二人分別開個小灶,這會兒坐著,也就是拿了筆桿子練字。

崔樂苑新來,自是先與竇先生行了拜師禮,才進入學業。然而讓于小靈訝然的是,崔樂苑作為他們幾個里,年齡最長的一個,竟然只是將《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剛學了一遍,還沒讀過旁的書。

忽地想起廖氏和崔大太太相互謙虛的話了,看樣廖氏是真的謙虛,這崔大太太說的卻是實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