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上墳

第二百三十九章 酒神 (丑)

第二百三十九章酒神(丑)

對小趙的問題,小雷并沒有直接回答,反而緩緩地把話題引開。“小趙,我們警校呂教授的課你還記得嗎?”

“記得,呂教授所有的學生對他都崇拜的不行,不但理論知識深厚,辦案經歷傳奇,還是個書畫大師,好像是全國警界唯一一個進全國美協的。”

小雷點了點頭,“是啊,我也上過呂老師的課,記得他給我們講過,功夫在詩外的道理。上學時理解的不深,現在案子參與的多了,越來越覺得他說的是真理。他讓我們選修心理學、歷史學、民俗學,當時真不明白和辦案有什么關系,現在想,所有的案件都與人有關系,有受害人,有行兇者,也有目擊者,但他們都脫離不開特定的時代背景,特定的社會環境,特定的人際關系,特定的風俗習慣,有時候縷清了這些脈絡,真相就在不遠的地方了。”

“抱歉,江隊長,我扯遠了,我只是想,這案子跨度有幾十年,江隊的故事都能講一個小時,那我們就不能簡單的對現有的線索做判斷,而應該把案子放到那些特定的歷史環境中去思考。”小雷歉意地看了看大江。

“小雷說的非常好,我們總說要多走訪多排查,但訪什么?查什么?又怎么訪,怎么查?小趙,我看你警校的課學得不過關啊。”大江向小雷笑了笑,心里卻想著,以后找個機會還得去進修回下爐,這有理論高度就是不一樣啊。

一旁的老薛也興奮起來,似乎看到了破案的曙光,緊跟著說道:“小雷,你雖然剛來,對案子還沒有全面的了解,但你可以先從目前的狀況分析一下,我們有時候是當局者謎,就需要你這樣的外腦。”

小雷又笑了笑,說道:“其實江隊剛剛講的故事,已經證明他心里有了成型的判斷,不然何苦化那么大力氣。”

大江拿起茶杯,茶有些涼了,但他忽然覺得自己這幾十塊一斤的花茶還不錯,清香撲鼻。咂了一口,笑著罵了句:“小雷,你各方面都不錯,但在曹成勇那,有一點你千萬別學,就是賣關子,假深沉。讓你說你就說,少來捧我的臭腳。”

小雷撓了撓頭,有點不好意思的說了起來。“江隊,薛隊,要按我們現在掌握的情況,至少可以做四個判斷,第一,死者應該就是這一片傳的神乎其神的酒神,也就是那個偷了二十幾年酒的偷酒賊,而他可以神不知鬼不覺的入室盜竊,靠的就是自己做的那把萬能鑰匙。”

“第二,死者的身份也許并不神秘,周圍住戶里的老人很可能認識他,也了解他嗜酒如命的習慣,所以編了個酒神的傳說,某種意義上是在保護他,從這個角度也可以證明,這個偷酒賊對周圍的社區是無害的,甚至老人們對他還頗有同情。”

“第三,死者應該和五環啤酒廠有很深的淵源,但并不是偷酒喝這么簡單,而他的死因很可能就藏在這個淵源里,這恐怕并不是個兇殺案。”

“第四,死者應該是非常孤僻,獨來獨往。從釀酒罐里發現的證物看,他的年齡至少在六十歲以上,而且應該是個不錯的技術工人。但這人行為非常的古怪,好像不是這個時代的人,或者說是一個活在二十年前的人。”

活在二十年前的人?小雷的這句話,再次對大江產生了巨大的觸動,他能感覺到自己和真相就隔了一層紗,只是這層紗忽遠忽近,依舊觸碰不到。

小雷一口氣說完,老薛已經迫不及待地問了出來,“小雷,如果死者就是偷酒賊,他又藏身在哪里?這么多年,怎么沒被人發現?他不和外界接觸,又是怎么生存的?你覺得下一步要怎么查?”

“薛隊,你的問題太多了,我一下沒法回答。但有一點我可以確認,一定有人知道其中的真相,這也就是酒神傳說的源頭。我覺得圍繞前面四個推論,應該重點查一下周邊社區的老住戶,從死者身上的東西看,他應該是經歷過文革那段歷史,重點走訪離退休職工。還有那個鐵釘的出處,畢竟材料和尺寸太特殊了,應該會有突破。這些調查至少能讓我們搞清死者的身份。”小雷說的依舊從容不迫。

大江在回憶桌上重重的拍了一下,“好,那我們做個分工,明天我帶著小雷去做走訪,我們運氣好,只去找一個人就能弄清。”

“誰?”大家都很驚訝的望向大江。

“我了解到了這片兒第一個擺酒瓶祭酒神的,叫李永水,是附近老汽車三廠的職工。那老薛,辛苦你負責查鐵釘的來歷,這可有點兒大海撈針了。”大江的話音剛落,小雷忽然探過身子,若有所思的看著桌上的鐵釘,打斷了大江,“江隊,你剛才說李永水是哪個廠的?”

“以前的北京市汽車三廠,前幾年并入了北汽集團,遷走了,老廠離五環啤酒廠不遠。”大江一下沒反應過來小雷的意思。

“薛隊,也許你也不用大海撈針了,這可能不是鐵釘,以前我自己修過車,我說看這東西有點兒眼熟,是車上的承重螺栓拍扁了磨出來的,死者很可能和汽車廠有關。”小雷興奮的說道。

大江心頭一陣狂喜,看來運氣來了擋不住啊,案子辦完一定請曹成勇喝頓酒。

“好,要真是這樣可就省了事了,我明天就去查。”老薛一把拿起裝著鐵釘的塑料袋,就要起身。坐在一邊的小趙終于忍不住了,忙不迭的問道:“江師傅,那我呢?”

大江心滿意足的又喝了口涼茶,說道:“小趙,你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明天去查一查啤酒廠那口深水井。”

“深水井?”快走到門口的老薛又轉了回來,和小趙一起,瞪大眼睛瞅著大江。

“直覺吧,這玩意兒你有時候不得不信。你們想,故事最早的開頭是大楊二楊因為有這口井建了廠。大楊投了井,但沒有尸體,后來井水變混,就把井封了。再往后就有了酒神的說法,而游蕩在廠區的鬼很多人都看到它坐在井臺上。劉廠長為了釀高端啤酒,重啟了那口井,沒多久就出現了釀酒罐里的尸體。也許井里什么都沒有,但小趙你去查查看,我心里踏實。”

第二天一早,大江帶著小雷,直奔居委會大媽說的那個李永水家。三繞兩繞,小雷發現他們并沒有去棉套胡同,倒是在四友居附近停了下來。大江也不說話,只是愣愣地看著飯館的門臉。

“江隊,我們不是去李永水家嗎?”小雷在旁邊低聲問了一句。

大江皺著眉,想了半天才緩緩地說道:“附近街坊都說李永水腦子糊涂了,我們這么去他家,就得亮明身份。老住戶都在潛意識里保護那個酒神,估計跟之前的走訪一樣,問不出什么有用的。”

“那您打算怎么辦?”

“我琢磨著得暗度陳倉,老人們寂寞,又都好喝兩口,只要喝高興了,就不怕問不出來。”大江見小雷還是不明所以,索性拽著他進了四友居。

再次進了四友居,大江搖身一變,把自己包裝成了個文化人,沒一會兒功夫就把鹵煮鍋后頭的曾大廚忽悠的又轉了出來,陪著他們坐在小方桌前,好煙好茶伺候著。

小雷這下才聽明白,大江告訴曾廚子,自己受啤酒廠的委托,準備把合而盛品牌的前生今世好好整理整理,再結合廣安門外這片兒最有老北京風貌的老城區文化,寫一本民俗方面的書。書的名字就叫《廣安門外九十年》,從合而盛建廠開始寫。當然,四友居是北京鹵煮文化的代表,也要大書特書。怪不得曾廚子聽得容光煥發,精神抖擻,話匣子打開就停不下來。大江更是配合,拿出小本子認真的記著,看得小雷在一邊直想笑。

聽曾廚子白霍兒了快一個小時,大江見時機成熟,又告訴他,之前曾廚子講過的酒神,他覺得很有意思,也想寫進書里,聽居委會大媽說,最早祭酒神的是李永水家,曾廚子是這片的老人兒,一定也和李永水熟,能不能把李永水請到飯館來,大家一起聊聊,增加點素材。

一聽這話,曾廚子拍著胸脯告訴大江,沒問題,那李永水是快四十年的老街坊了,熟的不能再熟了,經常在曾廚子這里蹭酒。

見曾廚子答應下來,大江心里的石頭落了下來,從包里拿出一百塊錢塞給曾廚子,請他備桌好菜好酒,中午大家一起喝兩杯,說完也不管曾大廚推辭,拉著小雷出來了。

小雷陪著大江在附近公園曬了曬太陽,逛了一圈兒菜市場,聽街坊大媽聊了聊家長里短兒,見時候差不多了,才又回到四友居。

(儉于聽可以養虛,儉于視可以養神,儉于言可以養氣,儉于私可以護富,儉于公可以保貴,儉于門闥可以無盜賊,儉于環衛可以無叛亂,儉于職官可以無奸佞,儉于嬪嬙可以保壽命,儉于心可以出生死。是知儉可以為萬化之柄。《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