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引春歸

第一八七章 慣孩子的家長

渭東城果然如蕭永夜所說,氣候宜人,因為在路上走走停停,等到的時候已是盛夏。但渭東城卻依舊如春天一般,約是二十來度的樣子,微風一吹帶來些花果的香氣,令人覺得無比舒適。

弘璋和弘琨也喜歡這里,一下了車就滿處撒著歡兒。渭東城因面海,海上貿易十分翻盛,因為這里的城池顯得干凈而整齊,從這方面來說,比京城也差不到哪兒去,卻又因為氣候好,養出來的人都透著溫潤柔和的底子。

來前,蕭永夜就安排人到這里準備好了宅,只等著他們到了入住就是。

“娘親,你看這是什么,好大一個呀。”弘璋和弘琨兩人研究起樹上接著的一個老大果子,看上去有點刺刺的感覺,碰一下又不扎手,兩兄弟非常感興趣。

旁邊有人建兩個孩子長得可愛,不禁出聲說:“這叫菠蘿蜜,可好吃了,等熟了小公子可以來嘗嘗。”

顧雁歌本來還朕在顧著懷里的小碧溶,沒想到抬眼向后側一看,全是長滿了菠蘿蜜的樹。不僅有菠蘿蜜,還有芒果、荔枝樹也在路邊生長著,這般景象倒是讓她看著倍感親切。這生生就是現代的海南啊!

她成年后工作、生活在海南,對水果算是后天養成的喜歡。渭東的水果樹種得滿大街都是,荔枝眼下是過季了,不過樹上還有零星的果子,但再過上個把月,這菠蘿蜜肯定要熟了,到時候肯定是處處生香,有水果的地方就是好呀!

“這玩意兒也能吃?這么大個東西,是煮著吃還是蒸著吃。”顧次莊這玩笑話愣把當街的幾個小姑娘逗樂了,他卻猶裝作一本正經地盯著看。

“哥哥啊,你就別鬧了,我可不信你沒吃過。”如顧次莊這樣的王公子弟,什么是沒嘗過沒見過的,他啊也就愛賣個玩笑勁兒。

幾個大人正說著話,就聽見兩孩子叫了聲:“三叔……”

三人回頭一看,顧次莊臉色最是不好,喃了一句:“蕭奉申怎么也來了,這小子好好地不在京城待著,怎么跑渭東來了。”

蕭奉申在那頭先給恪親王請了安,才領著兩孩子走過來:“見過大公主,恒王爺,見過敏郡王。”

他的到來,反應最大的是顧次莊,防備地看了一眼說:“你還是別見過我吧,就當我是天上的云,風一吹也就那么飄遠了。”

蕭奉申笑著說:“敏郡王您說笑了,您若是希望這樣,自也惟命是從的。”

“嗯,很好,那就這么辦吧。這地方好,背山面海,父王再來我就駕帆出海,讓他找都沒地兒找去。”顧次莊看了一眼不遠處的海面,猛然間一想,好像這樣也挺不錯的。

蕭奉申回說;“如果這時敏郡王要轉遞給瑞王爺的話,那么,一定轉告。”

至于蕭永夜,對此好像是早有預料似的,只點了頭說:“貧易施恩,富難布道,奉申,渭東是出了名的好管,也是有名的難治。渭東一帶,海上盜匪橫行,處處小心。”

“是,我一定小心應對。”說完話,蕭奉申又領著他們去宅子里。

在這里置下的宅子,是一處依山面海的,更兼著自有一片大大的沙灘,看著那碧藍的海浪與清澈無云的天空,令人覺得自己的心瞬間寬度無限。沙灘上還停著三艘船,有大有小,看起來也是準備好的。

兩孩子簡直就歡喜瘋了,有沙子有水,愛怎么玩怎么玩,這里的宅子也沒圍墻,可以撒著歡的滿處跑去,對孩子來說,這就是天堂了。

“找個人遠遠跟著他們倆,讓他們玩去吧,孩子就該是玩大的,在京城里也悶著他們了。”恪親王如是說,旁人自然聽完,然后就著手去辦了。

顧雁歌頭前走,蕭永夜和敏郡王把恪親王抬進了宅子里,蕭奉申在門外便告退了,說是不打擾休息。在她看來,這也是在變相地保持距離,畢竟他們來這不想泄露了身份,既然要過普通人的生活,再拿個王侯的聲勢出來,總是沒趣的。

其實她也知道,蕭永夜要來渭東,也絕對不知是因為她要找個有花有果的地方,這樣的地方雖然少,卻也不止渭東一處,何況這里海上盜匪猖獗,絕對稱不上民風淳樸。他啊,還是放不下這守護的責任,就算是遠離京城,說不再過問朝中事,也壓不住她那位皇兄的一句:海患不除,海防難安。

于是乎,蕭永夜同志,又把自己賣了一回,而且還迫使心甘情愿。心里想想,或許這就是蕭永夜,他永遠不可能真的放下他的責任,所以他讓人覺得那樣可以信賴,乃至依賴。

“你沒生氣吧。”蕭永夜悄悄地走到顧雁歌身后,她的沉默,讓他有些不踏實,原先說好了遠離京城,沒想到京城是離了,還是沒全放下這些事務。

“沒有,生什么氣呢,氣你太有責任感,氣你這人太執著,還是氣你為人看起來硬,實際上心腸軟和得很?犯不上,從認識你那天起,我就知道你是這么個人,要是會生氣,就不陪伴你左右了。”顧雁歌任由他把自己抱在懷里,連同他們的小女兒一塊抱在懷中,看著她吱吱呀呀地那哼著話,真讓人覺得生活美好而寧靜。

蕭奉申就此在渭東待了三年,三年的時光,讓蕭奉申成為一個在景朝都得上號的人物。除海患,建海防,在蕭永夜指導下,建立了一支精于水,擅于海上作防衛的軍隊,支持,景朝再無隱患。

“爹爹,娘親……哥哥他們又打架了。”一個小女孩兒跑到沙灘上的男人身邊,嬌嫩的嗓音就像是不遠處的貝殼風鈴一樣,被海風一吹,竟如同天籟之聲一般。

這小姑娘正是蕭碧溶,如今已經三歲半了,真是小女兒愛漂亮賣乖的時候,天天就愛粘著父母撒嬌、告狀。兩個哥哥是極不耐煩她這點,可又拿她沒辦法,誰讓她是家里的唯一的小珍珠呢。

“又跟誰打架去了?”蕭永夜有時候想想頭疼,這時候如果兩孩子是在京城,估摸著早上宗學里去了,現在正是被約束得最狠的時候。在渭東,這兩孩子真是得了大便宜了,天天玩得瘋不說,打架、搗蛋、惹禍的事從來不少干。

“朱……朱……朱可渭……”

這名字聽著旁邊的顧雁歌忍不住笑出聲,拍著胸口喘平了氣兒,說:“這叫什么名字,豬可喂,他們家大人可真缺心眼兒。”

“雁兒,這幾個孩子全是讓你放縱得,說什么孩子應該有童年,我看這兩孩子就是欠管教。不成,我得把他們倆找回來,天天跟人打架,像個什么事兒。”蕭永夜只是搖頭無奈,再一想弘璋和弘琨,其實也算寬慰,這倆孩子腦瓜子聰明得沒幾個人能趕得上。不是沒找過夫子管束,是這兩孩子正經起來,讓夫子都說是倆好孩子,將來科榜上肯定要點頭名狀元的。可一旦這倆孩子撒起瘋來,也照樣是狀元的料,瘋狀元。

“算了,那個小男孩兒小時候不打架呀,你還不是一樣,小時候沒少跟人鬧過。”男孩子嘛,總是要這樣的,他們一幫小孩,經常打打鬧鬧的。倒是弘璋和弘琨兩個孩子極有分寸,那“打”人也不過是玩玩,不會傷著人,也不會傷了自己。真有時候做錯了事,也是敢作敢當的,都這樣了還要求什么,畢竟也不過六歲多的孩子。

“是,公主殿下您說得在理兒,微臣這就做那慣孩子的家長去。”說著蕭永夜便朝著有打鬧聲的那邊走去,只見一群孩子在那兒打得不可開交,有一個算一個,滿身的泥沙,一個個都跟剛從泥漿里滾出來的一樣,就差再曬曬晾干成泥人了。

蕭永夜也不說話,直接往那一站,等這幫孩子主動來現他。

孩子們打著打著覺得不對勁了,怎么感覺涼颼颼的,再松開手一看,頓時一通忙亂,有孩子說:“顧三回,你不說你爹不在家嘛,怎么搞的,你爹不在家,我們才能解決私人恩怨,現在怎么解決。要知道,孩子的事,大人是不需要懂的,再說他們也不懂。”

這話說得蕭永夜差點就忍不住笑了,但現在他是在扮“冷面爹爹”,要嚴肅,要不然以后這幫孩子就真是連怕的都沒有了。

“那下回再說唄,反正青山不改,細水長流,咱們有得是時間。”顧三回同學,眼下已經徹底長歪了,小時候多么有貴族氣的一孩子,現在這時候就徹底像個流氓,哪還有半點貴族氣。

“朱可渭……”后頭不遠處又來一慣孩子的家長,聽著話有怒火燎原之勢。

孩子堆里的其中一個,一聽就跟貓兒下了水似的,一聲尖叫然后就要跑,可還沒跑呢就被逮住了:“打架,你還有沒有點出息,天天跟這些野小子調皮搗蛋。八歲的人了,還沒點定性,朱可方比你還小半個月,都通曉《政論》了,你還在跟人打架。”

蕭永夜搖頭,心說:原來這不是個慣孩子的家長,八歲就通曉《政論》,這樣的出息,不要也罷。八歲的時候,當朝的皇帝還是太子,太子都在跟他們一起打架呢!得了,領自個兒孩子回去吧,有出息沒出息的,就像顧雁歌說的,他只要自己的孩子開心。

正領著倆蔫了的孩子往回走,就有侍從上前來傳話說:“爺……闊科旗汗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