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楸枰之冷子

第十一章:大明(2)

第十一章:大明(2)→查看,請,在中即可享受實時查看。

失蹤的小小朱

老朱帶著戀戀不舍離開了人世,把他的大明王朝交給了小小朱!

老朱絕對是自學成才,天下知識都學得精明。老朱問過劉伯溫,大明王朝可以延續香火多少年,劉伯溫很委婉,說了《燒餅歌》,其中一句萬子萬孫,說是指大明的統治,萬世偉業足矣!這讓老朱龍顏大悅,固然大明必定會滅亡,但千秋萬代之后,就不是他所能考慮的。他頒布了《皇明朱訓》,甚至頗費心機地給子孫后代規定了名字,每個兒子都有自己子孫后代的輩分排列順序,永遠不會和平民百姓沖突,老朱確實是愛民如子,他的子孫后代按照金木水火土的順序起名,五行相生,這樣,名字好起,子孫長。同時,世間百姓一目了然,再起名字不會犯皇家忌諱。比如,老朱的兒子朱棣,孫子朱高熾,重孫子朱瞻基,分別使用了木、火、土。

同時,老朱希望通過自己不斷的殺戮,留給子孫一個太平世界。他把所有的兒子都分封出去,希望他們屯守各地,拱衛京師,卻不知劉伯溫早說過,燕子過城郭,金陵王氣黯然收。擁有重兵的叔王們如何會輔佐毛孩子一樣的小小朱,特別是小小朱看了太多《漢書》,在幾個書生的慫恿下,開始強硬削藩。開始很順利,幾個叔叔都選擇同意,不甘心被削藩的朱老四造反了,從燕地攻入南京,史稱靖難之役。

小小朱做為帝王最致命的缺點,就是心存婦人之仁。他給領兵打仗的將軍們下了一道最要命的圣旨:不許傷害四叔,只許活捉!可惜了征討的大軍,眼睜睜看著朱老四逃走,換來的卻是對方有恃無恐對自己軍隊的屠戮。小小朱的優柔寡斷,葬送了自己的王朝,許多忠于他的臣子,被朱老四刻意殺害,特別是可憐的方孝孺被誅殺了千古唯一的十族。

小小朱不見了,南京皇宮里一場大火,就再無蹤跡。有人說老朱早有安排,給他留了密旨,按照密旨,以及指引的密道,小小朱逃了出去,當了和尚!

能干的朱老四

朱老四是明白人,小小朱做的事其實是對的。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就算是親兄弟,對不起,你也去別的地方睡吧。削藩,削藩!有著靖難之役鍛煉出來強大的軍隊做后盾,無論你周王、寧王統統消減護衛,離我遠點,走吧。

小小朱沒影了,那就找找。鄭和是個好太監,能文能武,七次下西洋,一則在荒島上查人,萬一找到小小朱呢?二則來宣揚我大明王朝,永樂皇帝即位合情合理。經過幾年折騰,煙波浩渺,固然沒找到小小朱,但多國前來進貢還是做到了。

南京太熱,蒙古騎兵還騷擾著北方,朱老四領著大軍親自出征,殺得北元逃之夭夭。朱老四夢里都是四季分明的北京,遷都北京!這樣天子可以守國門!這是冠冕堂皇的理由,更重要的一點,是朱老四的皇位得來不干凈,南方人私下里瞧不起他。朱老四在南京,時不時的夢見老朱訓斥自己,還有自己的大哥,那位有才有德的朱標,常常嘆息著看著自己。他皇位待得越久,心里越不踏實。走吧,回到自己昔日的藩城,那里才是自己該住的地方。

但朱老四要面子,不能輕易放掉南京,干脆把北京設為行在,南京依舊是國都。直到自己重孫子登上皇位,才正式把北京定為國都。

大丈夫能文能武方是真英雄,朱老四遷都,又開始算盡讀書人,開始編撰《永樂大典》,不但除去自己殘殺方孝孺的惡名,同時還成就自己千古英名!

朱老四其實是累死的,要不按照他的身體,活個百八十年不成問題。叔侄之間的戰爭,好聽的是靖難,不好聽的是篡位,造就了他的多心,他太喜歡專權,恨不得天下事都有他自己一個人來完成。朱老四很聰明,大事我管著就可以,小事情交由別人來做吧。成立內閣,完善監察制度,他們天天看奏章,遇事還是找我解決吧。

雖然如此,但老朱家的通病就是多疑,萬一這些官員們串通起來,不向朱老四匯報怎么辦?朱老四想了許久,覺得還是老爸的招數靈驗,恢復錦衣衛,恢復東廠!

你們可以不告訴我,但萬一我知道了,你們的后果會嚴重!

仁宣那些事兒

朱老四死了,廟號太宗。只是沒有人想到,一百年后,這位永樂皇帝,差點被一位少年天子請出太廟,不能不說,他在后代心目中,就那么回事吧。但大明的江山,在他手里得到了鞏固和發展。

朱老四肥胖的大兒子做了皇帝,是為洪熙皇帝。當初,漢王朱高煦最為勇猛,幫著父親和自己的堂兄爭奪天下。曾經有一次朱棣遇險,若不是朱高煦拼命來救,這靖難之役怕是要提前結束。經歷過生死,感激之心就算是父子,亦覺珍貴。朱老四噓唏不已,人生在世,沒有點武功,真是不敢想象。感嘆之余,拍拍二兒子的肩膀,說朱高煦像他,并且說世子腿瘸,好生努力。言外之意,你要好好干,說不定將來你不僅僅是個藩王。有時候說坑爹的都是兒子,其實坑起兒子來,爹也不差啥。

朱老四的一句話,也許是有感而發,并沒有深思熟慮,漢王卻當真了,父親武功厲害,可以和堂兄爭奪天下,自己同樣也可以呀,何況父親親口說出,漢王有種李世民附體的感覺。只是大臣們不干,太子仁厚,二十年的世子身份,仁義而且穩重,乃是天下英主,不知道多少人希望他早日當政。漢王像他爹,像的地方恰恰是缺點——暴虐,大臣們說啥有生之年也不能再弄來一個殘暴的主子。天下大定,需要的是文治。也許是大臣們出奇的意見一致,堅決擁護太子,也許是朱老四晚年醒悟了,他沒有立漢王,而且讓漢王馬上離開京城。

當永樂皇帝歸西,仁宗即位。雖然只有十個月的時間,卻開啟了大明王朝的仁宣之治。朱老四是有名的暴君,暴政比他爹都厲害。文治武功的背后是成千上萬人的尸體堆積起來的。寬松養民,息兵治國。浩浩蕩蕩的鄭和寶船不再出航,宮廷采購停止,減免賦稅,廢除肉體刑罰,一系列的政策,很快形成大明空前的社會發展,國力強盛起來。

漢王一直想造反,學他父親當皇上,別說機會還真出現了,仁宗只當了十個月皇帝就走了,那時太子在南京替父祭祖,漢王卻在北京附近,他覺得這是個機會,可以直接進入北京稱帝。結果當他望見北京城城樓時,他也看見了宣宗皇帝的欽使,他的侄子稱帝了!這是一個歷史之謎,沒有人知曉太子如何在千里之外得知他爹去世的消息,卻能及時趕回來稱帝。有人說,其實是錦衣衛的眼線及時把京城情況告訴了太子。

漢王不干了,終于造了反,他以為會和當年他爹靖難之役一樣取得成功,只可以低估了他侄兒的實力,未等他從封地樂安蹦出來,皇帝大軍就到了城下,投降吧,雖然你是我叔叔,但你得投降,雖然你造反,但我不殺你,因為你是我叔叔。宣宗很厚道,給漢王一個機會活下去。

若是尋常人,就坡下驢也就頤養天年,偏偏遇到兩個倔強的叔侄。宣宗小時候,叔侄關系融洽,祖父信口開河,導致父輩心生隔閡,雖然叔叔造反了,畢竟投降了,自家親戚,就這么地吧。一日宣宗心血來潮去看望囚禁的叔叔,說是囚禁,既沒有刑具,也沒有虧待,軟禁而已。宣宗甚至放棄了皇帝見臣子的禮節,而是和漢王行了家庭之禮,陪著叔叔四處走走,說些陳年往事,偏偏這位叔叔一時激動伸出不該伸的腿,絆倒了宣宗,在一群左擁右護的錦衣衛面前,堂堂大明皇帝摔了一個狗啃屎,宣宗怒了,你陰謀造反,大臣們的奏章雪片一樣,我賞賜你財物,希望你改過;你造反了,我不殺你,同樣希望你改過自新,朱家殺戮太深!我拿你當叔叔,你卻拿我當孩童,烤了他!漢王就在銅缸里變成了烤全羊!而且一狠心,把自己的堂兄弟們殺個精光!

宣宗是有作為的皇帝,雖然喜歡斗蟋蟀,但他繼承了仁宗的治國理念,大明的社會空前繁榮。與民休養生息政策,任賢納諫,君臣關系融洽。他是個太平天子,這個世界因為他而變得太平!他可以把時間放在斗蛐蛐上面,可以做些好的宣德爐,但社會依舊平穩發展!

如果不是,請,在中即可實時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