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妝

第一百三十一章 點天籠

先上的是天雷滾滾的《將相和》,然后才是《采紅蓮》,站得久了便累得慌,兩姐妹看了一會兒,便找了個干凈地方坐下來聽。

這唱詞跟平日里說話是有些不同的,好在圓圓把《將相和》的劇情講了一遍,阿黛還是面前率知道上面的人在做什么。

但是阿黛還是看得津津有味,畢竟,穿越也有兩個多月時間了,她好久都沒有見過這么熱鬧了。

戲唱到一半的時候,村里的青壯年們忽然搬出許多桌子來,拼在一起,拼成了一個長條,就擺在戲臺子下面。然后那些不知道何時離去的婦女們,一人端著一盆菜,絡繹不絕的擺滿了一長條的桌子,烤玉米、煮玉米、烤紅薯、烤乳豬、炒青菜……還有白花花的米飯。

在大家開始擺桌子的時候,阿墨就跟阿黛說了一聲,然后回家去了。阿黛也想要跟著回去,被阿墨阻止了。

阿墨是不能參加龍神節的,這倒不完全是因為大家嫌棄她是災星,寡婦,都是不能參加這種喜慶的節日的,害怕開罪了神明。

更何況,凡是參加龍神節的村民,每家每戶都是出了菜品的,阿墨和阿黛什么都沒有出,阿黛還好,因為她負責修臉盤頭,本來就用不著出。至于阿墨,就算不是寡婦,也不好吃這一頓飯的。

而羊角村的村民們,來的時候,都是拎著米糧菜肉的。放在了村長家,跟楊柳村的人一起,做出了這些菜來。

戲臺子上演得正精彩。鑼鼓聲應和著人們的喧嘩聲,大家你拉我我拉你,搶著去盛飯。然后也不必坐在凳子上,端著碗,守在那長條桌前,村長一句話,大家開始歡呼著動筷子。

圓圓也不知道是什么時候看到阿黛的。忽然就鉆出來遞給阿黛一碗飯一雙筷子,拉著人擠到了桌子前。

也不知道是不是村民們的情緒影響到了戲臺子上的表演者們。阿黛覺得,就在大家歡呼的那一瞬間,戲臺子上表演得更賣力了,大家不由自主的跟著喊了好幾聲“好”。

這便是所謂的“吃龍神!”

吃龍神別的不講究。菜品一定要多,長條桌一定要擺得夠長,氣氛一定要最熱烈。阿黛還從來沒有一下子見過這么多品種的肉,豬肉、雞肉、鴨肉、羊肉、野兔子肉、野豬肉、鹿肉、鶴肉、鴿子肉、鵪鶉肉、黃鱔肉、鯽魚肉、草魚肉、野雞肉、蛇肉……要不是因為古代人不輕易吃牛肉,只怕還要多一樣牛肉!

農村人做菜也沒有別的講究,就講究一個實在,一個菜,分量是很足的,保證兩個村子的人每一種菜都能夠嘗到至少一口。也沒有什么成文不成文的規矩。大家都非常默契的,每一種菜只吃一口。喜歡的話,吃一口大的。不喜歡的話,吃一口小的。保證沒一個人都能沾到一份完整的福氣。

阿黛不是土生土長的古代人,甚至,她來這里才兩個多月,這種這么多人拿著筷子夾一個碗里的菜的行為,她前世的時候是很反感的。畢竟沾了那么多人的口水。但是,現在被氣氛一感染。也沒想到那些衛生不衛生的理論了,興奮度一點也不比大家低。

戲臺子上還在唱,大家一邊聽一遍喝彩,有哪個菜做得特別特別好吃喝彩,有哪個武生翻了一個跟斗喝彩,有哪個漢子一口干掉一大碗高粱酒喝彩,甚至,羊角村的人在大家說到阿黛給大家修臉盤頭的時候,也喝彩。

眼見著天色越來越暗,村長大喊一聲:“強子哎!”

強子把手里的酒碗往旁邊人手上一塞:“好咧!”

然后跑出去,不知道從哪里弄來了一個火把,繞著打谷場跑了一圈,整個場子明亮了起來,是大家早就準備好的火盆子,一個接一個的,全讓強子給點了。

花香重疊撿秋去,宮閣沉沉早月明,相爺……

戲臺子上的花旦甩了一把袖子,引得火光中一陣叫好聲。

阿黛心想,其實這出戲也沒有想象中那么惡俗,就是《西廂記》也不過是一個惡俗的私奔故事嗎,喜歡看的人還不是多得不行。

因為戲班子來的時間比預計的要晚了點,所以《將相和》唱完了以后,并沒有像大家以為的那樣上演《采紅蓮》。戲班子也并沒有留下來吃飯,村長把紅繩穿著的銅錢給了戲班子的人,然后他們坐上牛車,接著去趕下一個場子。

那最后一句戲詞,阿黛是聽懂了:一朝出云泥,作別青梅酒,我飲一壺女兒紅,你喝半壇韶關醉,為了錦上一朵雪,打碎兩只夜光杯,何苦來!

阿黛內心一直處于一種抽搐吐槽的狀態,誰能告訴她,這《將相和》真的不是一個搞基的故事么,這公主,分明是炮灰啊,完成自己撥云見月的使命,最后嫁給一個出場就三句唱詞的狀元郎。還被人家當成是好看無用的“錦上一朵雪”。

瞅了一眼旁邊的陳圓圓,阿黛咬了咬筷子,沒敢問。

戲班子撤走了,大家龍神也吃得差不多了,碗筷自然有人來收拾,有那些放碗筷放得早的,此時此刻已經回家拿了早讓陸秀才寫好的天籠,就著火盆子里的火,放了。

圓圓也是要放天籠的,不能一直跟著阿黛,阿黛想了想,站在一棵柚子樹的陰影里,看著大家放天籠。之前的歡聲笑語,這下子早已消失殆盡,剩下的全是虔誠,祈禱無病無災,祈禱明年有個好收成,祈禱過世的親人們在另外一個世界過得安詳,甚至祈禱過世的親人們保佑財源滾滾。

羊角村的人是帶著天籠過來的,這上百個天籠同時上天的壯景,阿黛還是第一次看到。被這一種肅穆和虔誠給震驚了。

一直到子時(23點到1點)前,打谷場上的人才走得差不多了,不少年幼的孩子,早在父母的臂彎里面睡著了。而羊角村的人,走得更早一點,畢竟他們回去還有一段路。看到人走得差不多了,阿黛才抬腳往自己家走,她剛剛就一直蹲在柚子樹的陰影里。

阿墨在家挺著急的,天籠還放在家里,阿黛又不曾回來拿,這個時候,大家已經開始放天籠了,她又不能把天籠送過去。萬一被人看到了,又是一場糾紛。

一直等到現在,好不容易看到有人推開院子門進來了,月光下,阿墨還沒來得及問責阿黛幾句,便聽到阿黛帶著幾分雀躍的語氣跟阿墨講:“阿姐,快,咱們現在去放天籠啊!”

阿墨看著阿黛不說話。

阿黛卻道:“現在還沒有過子時吧,就不算是明天,咱們現在去放,又不會有人說沖撞了他們,又能跟爹娘說幾句話。”

阿黛想的是,雖然她不認為就這樣說的話能傳達給死人,但是,如果能借著天籠跟爹娘說幾句話,不管那邊聽不聽得到,阿墨應該都會很開心的。她不會忘記自己只是一個占了人家妹妹身體的外來者,放天籠這種事,還是親人來比較好吧!

阿墨果然很高興,兩姐妹拿著天籠出門,阿黛又想到打谷場上的火盆子里的火可能熄得差不多了,于是又折回去拿火折子。今天的月色很好,就是沒有火把,也不用擔心看不到路。兩姐妹順順利利的來到了打谷場,然后順順利利的把天籠放上了天。

陰影里,忽然有人咦了一聲:“怎么這個時候還有人放天籠!”

這個聲音聽著有點耳熟,但兩姐妹沒敢細想,反正天籠已經上天了,該說的話已經說完了,兩姐妹趕緊借著月色回家了。

等洗漱完畢躺在床上的時候,阿黛才想起那聲音怎么那么像喬子晉啊!扭頭想問一下阿墨,又才想起阿墨跟喬子晉也沒見幾面,只好作罷。

第二天阿黛依然早起給大家修臉盤頭,只是今天大家不用再給米和玉米了。羊角村的人也依舊過來這邊了,男人們在一起玩一些角力游戲,小孩子們在一起躲貓貓什么的,女人們則在一起繡花,是的,聚在一起繡花!今天正好是陰天,所有的女人們都聚在打谷場里做女工,時不時的交談,討論別人的花樣子和自己的花樣子。

這些人中就包括被圓圓拉來的陸阿黛。照圓圓的說法,過不了多久阿黛就滿十一歲了,女子十三歲就可以說親了,阿黛也是時候學女工了。

也沒多久的功夫,按說算得上是心靈手巧的阿黛,十根手指已經被繡花針扎了一個遍了。陳圓圓看得心驚膽戰的。

秦小葉也看到阿黛拿針的笨拙模樣了,比她還不如,有心要嘲笑兩句,又想到自己這兩天在討好這個人,便把那不屑的模樣憋了回去,換了副討好的表情沖著阿黛笑了兩聲。

阿黛挺想撂下不干的,可偏偏不少人來指點她技巧,弄得心里要多郁悶有多郁悶。整個打谷場,除了阿黛,還有一個人也很郁悶。

便是花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