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vlog全家穿越給始皇種田

第四九九章 荀況

最新網址:yingsx第四九九章荀況第四九九章荀況←→:

姜安饒跟王昀回到墨家會館的時候,就見到了鄒衍。

這位如今五十有三的陰陽學大家十分尊敬鬼谷,不然也不能親自往返秦楚多次為二人婚事奔波。之后接觸幾次,他也十分喜愛王昀與姜安饒,當做自家后輩看待。

此時見到姜安饒回來,笑著招呼,言語熟稔,一點也不拘泥身份。

姜安饒跟王昀也很尊敬他,自然以禮相待,見過鄒衍以后,鄒衍才笑著對他們介紹他身旁的一位中年文士模樣的人。

這人留著短須相貌普通,四十多歲的模樣,從一進門就看到他了,不過剛剛忙著跟鄒衍打招呼,又不認識這人,所以并沒有招呼什么。

“這位是新任稷下學宮祭酒,荀況先生。”

姜安饒動作一頓,跟著也沒忍住驚訝的看了看那人,然后連忙恭敬施禮招呼:

“原是荀子親至!有失遠迎!久聞荀子大名,今日能得一見,姜饒三生有幸!”

這個可是真的名人了,雖說,如今他的名氣還沒有到最鼎盛之時,但是已經做了稷下學宮祭酒,不日聲望會更隆。

觀眾們也很是興奮,大家也沒想到這個其貌不揚的中年大叔就是荀子。

這種人物都是史書看見的,誰能想到姜安饒一到家這么個大人物就等在那了!

“姜饒巨子。”荀子看到姜安饒這么客氣的招呼,有些意外,然后也十分客氣的回禮,“久仰大名。”

姜安饒連忙引兩人坐下,然后這才又開始說話。

鄒衍跟雙方都熟悉,自然先開口,詢問姜安饒回來的這么急,是不是他們讓人送信去叫她,耽擱了她的事情。

姜安饒搖頭:“非但沒有,我還要多謝鄒先生救我于水火。今日是赴了相國魏齊的辯會。這些人當真口若懸河,我是聽得坐立難安。還好先生來了,讓人送信給我,我這才借機離開那是非之地。”

“哈哈哈,我們才到大梁也聽聞姜饒你辯才無礙了,何以竟會覺得這樣的辯會是苦差了?”

姜安饒苦笑搖頭:

“我不喜在這些事上浪費時間,辯一場,便是贏了,也不過是名聲大了些。我又不用出名,原本也是想看看墨家之外的各家人才,但是這幾次辯會以來,我還沒遇到真正的有才之人。為了辯而辯,這事我不敢茍同。”

這話聽完,鄒衍哈哈哈哈的笑出聲。

姜安饒有些莫名奇妙,看著鄒衍:

“鄒先生因何發笑?”

鄒衍道:“姜饒可知我與荀卿此次是從齊地先去了秦,走時聽聞你在大梁,這才轉道過來的。”

“哦?”

姜安饒一聽,驚訝的看倆人,自己離開秦也不過十來日功夫,到大梁也才幾日,他們竟然去了秦國?

“田駢逝去后,荀卿擔任祭酒,聽聞齊地多有墨家弟子,也聽聞了不少墨經,是以我說要去秦游歷一番,他便說要與我同往,想與墨家巨子一悟呢!”

姜安饒一聽,心中立刻有了不好的預感!

這是,又要辯?

相對于魏齊府上那些個名不見經傳的門客,若是荀子也來找她辯論一番,那她壓力可太大了。

“在下確實是拜讀了新墨的《新墨經》,發現有許多同過去的墨經不同之處,是以一直想同巨子討論一番。”

荀子道。

姜安饒面上不動聲色,但是心里苦,嘴上也只能道:

“荀子有什么指教,但講無妨。”

荀子看姜安饒態度很謙遜,也沒有如過去的墨家子弟一般,不修邊幅,不講禮儀,其實還是比較順眼的,所以出口的言語也就比較和氣:

“我觀新墨經有言:有光就有影,有正就有負,有生就有死,有得就有失,一切所存之事物皆由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的一對矛盾組合而成;又有提及,質與量是事物兩面屬性,有互變之規律;這幾點說法很好,在下也十分贊同。

這與昔日墨經的思想有些出入,不知巨子是如何想的。”

姜安饒道:

“只因在我看來,天道,天命,皆是有其規律,是自然的,客觀的。‘列星隨旋,日月遞照,四時代御,陰陽大化,風雨博施,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天為自然,沒有理性、意志、善惡好惡之心。

一切不過是自然規律,萬物運動之結果。

是以,萬事萬物之間,有聯系是必然,有規律也是必然,聯系,規律,矛盾,這些都是客觀的,又永恒存在的。”

“嗯,如此一說,倒真與荀某一些想法,不謀而合。”

說到這兒,他話語一頓。姜安饒一見,心說,通常這個時候就要來一句但是,只是了吧?

“天下一家,四海一統,這一點也深得我心。”

“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我以為此乃大勢所趨。”姜安饒道。

果然,那頭荀子點頭,表示同意這句,但頓了頓之后道:

“只是,《新墨經》荀某通讀后,已然發現巨子意在強調:華夏一家的概念,同時又提及天下大同。然我觀全書,未曾提及禮樂一事。

昔日《墨經》便有非樂一說,今我觀《新墨經》未有提及,不知是否同舊時墨子一般,也認為‘世之相爭斗也,其故有二。一則以物力不足供所求,于是以飲食之微,致有攘奪之事。’是以認為禮樂無用?

荀某認為,天下大齊,中和之紀,人情之所不免也,圣人之所樂也,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故先王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禮樂之事,不當非也。

巨子以為呢?”

大齊和中和是指社會和諧,風俗淳厚,荀子這意思是這都是音樂的感化作用,就不該禁止禮樂。

果然說起圣人論來了。

等他講完,姜安饒才道:

“禮樂者,善民心,但民心善,并非只為禮樂之功,禮樂使民和睦,然民和睦,也絕非僅是禮樂使之然也。

我明白荀子所言,禮樂或可為生存之調劑,但不可宣揚太過。

墨子昔年提倡‘節用’‘非樂’,意在保百姓少受困苦,免百姓多受盤剝。墨子沒錯。

荀子所言,禮樂娛人,娛己,陶冶情操,性情,荀子你也沒錯。

只是,凡事皆該有度!

拋開度談弊益,皆為無意義之事。”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