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瑾言在船上的時候,一開始倒是挺開心的,畢竟看看沒有被污染過的河道,青山綠水的,是件多愜意的事兒啊。
不過,時間長了,便感覺有些不舒服了。
活動的范圍畢竟只有狹小的那么一塊兒,最多每天晚上要補充淡水的時候,可以到碼頭去閑晃晃。
可由于在船上待了一天了,到了岸上的時候,整個人還是有種在船上的感覺,飄飄浮浮,很不踏實的感覺。
再加上沈瑾言年紀小,沈維安又怕她被人拐騙了去,因此,雖然有福貴二嬤跟著,不過,還是只許她在碼頭的附近逛逛。
絕對不能離開沈維安的視線范圍。
每次停靠的地方,也不是很繁華,畢竟,碼頭哪兒雖然熱鬧,畢竟不會是每個城市的中心地帶,因此,沈瑾言倒確實很乖,也就下船活動活動,并不會亂跑。
是人都知道,這年頭被拐賣后的后果,因此,沈瑾言那叫一個乖巧和循規蹈矩。
由于船上的休閑比較少,沈瑾言和沈維安的感情那可謂是更加深厚了。
沈維安一般是上午的時候,和新請的幕僚品茶聊天,到了下午,便教導女兒看書習字。
沈維安雖然只是同進士出身,不過,教導沈瑾言的功課還是沒有問題的。
而由于許氏一直暈船,沈瑾言上午便在許氏的指導下開始打理起家務來,基本也只是一些尋常的事兒,再加上有福貴二嬤在身邊,沈瑾言倒也是上手得很快。
一路上都挺風平浪靜的,倒是到了松江的時候,便碰到了大伯派來的人。
大伯分家和,便帶著妻子女兒來了松江上任。
雖然說說是二伯搬出去,不過,實際上卻是大伯一家搬出去。
那時候沈瑾行還說過,估計是老宅子是歸大伯的,只不過,一來,大伯要來松江,大伯母不愿意和東府老太太相處,二來二房的人又想占便宜,所以,實際上其實是大伯家搬出來。
那時候沈瑾言是覺得,反正東西二府早分家了,也沒必要太去管別人家的事兒,因此,也沒怎么聽。
而現在看來,好像還有些怪怪的,畢竟,父親居然答應去赴約了。
母親由于身體還是不舒服,便留在船上,沈瑾言便打算和父親一起去。
雖然大伯和父親是親兄弟,不過,本來就是嫡出和庶出,再加上東西府一系列的矛盾,還是必須得防著他們的。
自己解決不了的,到時候寫信給沈瑾行,怎么著他也是重生人士,哪怕解決不了,可至少可以做些防范措施。
接風宴擺在松江府給大伯安排的客院,不算很大,但大伯此來,只帶了正妻,把小妾庶子庶女全留在了京城,因此,他們一家四口也夠住了。
招呼沈瑾言的是大伯母黃氏和她的嫡三女沈瑾琳。
由于嫡二女沈瑾珊都十六訂了親,夫家又在江南,因此,大伯夫妻也把她給帶來了。
只不過,沒有出現在接風宴上。
由于是一家人,大伯便建議大家圍在一起用餐吧,省得開分兩桌,沈維安倒也同意了。
沈瑾言和沈瑾琳一向沒共同語言,互相見了禮,打了招呼后,便各自在父母的身邊坐下吃起了飯。
沈瑾言對大伯沈伯安的話,總結了下,就是兩點,第一,他和沈維安年少時讀書時的情景,第二便是以后在江南只有他們兩兄弟了,雖然分了家,不過,還是得守望相助。
沈維安一向是憨厚的性子,只是點頭應是,不過,沈瑾言總是感覺怪怪的,因此便記在了下來,回去打算和福貴二嬤商討商討。
她們二人畢竟是是看著大伯長大的,對大伯的心態和心境總是會了解一二。
“二小姐是怎么看,怎么想的?”福貴二嬤現在也學黎嬤嬤,讓沈瑾言先說說她的想法,到時候,她們再補充加指點。
“從表層的看,大伯是真想和我爹守望相助,畢竟多一個朋友總比多一個敵人好,更何況,一朝天子還一朝臣呢,祖父離開也有一年了,影響力肯定低很多。”
而有一點,沈瑾言沒說,那就是大伯他們分家的鬧事估計還沒傳到江南來。
大伯之所以現在示好,估計是希望自己一家不要提起這個事,畢竟,這有可能會影響到他們家兩個女兒的婚嫁的,要不然,就大伯那高傲的性子,未必會開這個口。
嫡子永遠看不起庶子,哪怕庶子再有成就,嫡子天生就有股骨子里帶來的傲氣,更何況,沈維安的官職還不如沈伯安呢。
沈伯安愿意這么客氣的叫聲兄弟,還不是為了兩個女兒么。
沈瑾言另外又說了幾點,然后便不語了。
福嬤嬤便道,“二小姐能想到這兒也不容易了,不過,有的時候,最好多聽聽,有件事,二小姐恐怕還不知道吧。”
“啥?”
“曾有鐵面御史之稱的于文琇大人,調來江南做布政使了。”
“布政使?于文琇和祖父有仇?”
一看福嬤嬤的樣子,便感覺于文琇不像和祖父是有恩或者在裙帶關系的人。
“那會不會影響到父親啊?”沈瑾言不由得擔心起來。
要知道,松江雖然也屬于江南,不過,人家的直屬上司可是在金陵,至于山陰縣,真不好意思,還真是人家于文琇管的。
“肯定會,他曾經參過那不孝子。”福嬤嬤對東府老太爺很是看不眼,便很不客氣的說道。
同時,又為沈維安擔心起來。
“參過伯祖父?為啥?因為科舉的事兒?”當學政的,估計除了這事兒,沒別的可參了吧?
“不錯,只可惜,那不孝子是寧王一派的人,曾經幫著寧王在江南挑了不少美女,據說,現在宮里有幾位貴人,也是江南出身的呢。”福嬤嬤撇撇嘴說道。
“啊?不是說宮里沒有來自民間的美人嗎?”
自己穿越過來的這個朝代,每五年都會選秀,選的都是官員的女兒,只要父親是七品以上的官職,姑娘年紀從十十到十八都可以報名,當然了,這主要看官員是否愿意為女兒報名參選。
這個不像清朝,說是強制性的,絕對屬于自愿意參加。
但從來沒有民間女子可以入宮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