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做個小縣官

第78章:孟思行其人

孟長青帶著小姑娘走在面前,一路掃聽過去。

楚沐風聽她問,一會兒問騾子多少錢,一會兒問人家騾車賣不賣。

“孟大人,您要買騾子?”楚沐風問。

“不買。”孟長青說,“來都來了,順道看看。”

“我以為您是來買牛的。”

“是想來問問牛價,也想看看涼州的牲口市場,這地方看來是買不到好牛,我去府衙問問。”孟長青打算順道去問衙門撥款的事。

結果到了府衙,衛方耘卻不在。

李亭聽到通報,快速迎上孟長青,“孟大人,府臺大人去巍山縣了,一時半會兒回不來,您到后衙等等吧。”

“可有說什么時辰回來?”孟長青問。

“這倒沒說,但我想大人順道要去軍營看看,不會早回來,您要有急事,我這就派人去尋大人回來。”

“不用,不是什么急事。”孟長青托著馬上的孩子下來,“府衙里大人不在,誰管事?”

“這得看您想辦什么事了。”李亭說。

“我想問問我建衙撥款的事。”

“這事府臺大人已經跟孫通判說過,您直接找他就行。”李亭帶著孟長青往里走,“他就在衙內,我帶您過去。”

孩子快速倒騰著腳步跟在孟長青身后,懵懂的看著周邊的一切。

“通判。”李亭站在外面敲了敲門才往里走,“孟大人來問建衙撥款的事。”

“孟大人來了!”孫祥從書桌后站起,“快請進。”

他來到門前,迎上孟長青,“建衙所需的款項已經準備好,孟大人要是不來,過兩天我正要派人送過去。”

“那我來的巧了。”

“正是。”孫祥翻找出衛方耘的批示,“一共是二百兩。還請孟大人理解,涼州不比京城什么都貴,這里人工、磚料便宜很多,二百兩完全能把縣衙建好,您若是覺得后衙需要添置些什么,那您就得自己花費銀兩了。”

“這個我知道。”

“還有一點。”孫祥說,“雖說是這條子上是批了二百兩,可府衙外支銀子早先就定了下來,一時還真挪不出這些銀兩,所以分兩月,每月給你一些。”

“每月給?”上她這兒來還月供了。

“是,我今天先給您五十兩銀子,您拿回去采辦磚料,先支付一部分工錢。等四月有人來買種換種,衙門能收上一部分錢,到時候再把剩下的一百五十兩給你。”

這是府衙定的給錢方式,不是在跟孟長青商量,她也只好同意。

“那我現在就給您去取銀兩,你們在這兒稍等片刻。”

孫祥走后,李亭端著茶水進來,見里面的椅子不夠,還從別的屋里搬來幾把,“各位都坐著等吧,進銀庫手續繁雜,孫通判一時半會兒出不來。”

“多謝提醒。”孟長青等了半個多時辰,孫祥才在衙役的護送下捧著銀子出來。

“這是五十兩。”孫祥掀開蓋著的紅布,露出里面五個大銀餅,“還請孟大人驗看。”

衙役手上拿著小稱,要孟長青當場稱重。

“官府拿出來的官銀,不會有少。”孟長青嘴上這樣說,但手上稱重的動作非常順滑,確認好重量后又道:“果然不會有錯。”

孟長青把錢塞給八方,又跟孫祥客氣了兩句,然后繞到正題,“孫通判,跟您打聽個事,我縣里要買幾頭牛,要上哪里去買?”

“牛。”孫祥想了想,“上羅江縣說不定能買到好牛,但現在眼看春種在即,不會有多少人家賣牛的,我讓人幫您打聽著。”

“多謝孫通判了,您在涼州城畢竟比我認識的人多,還請您多多費心了。”孟長青又強調,“我買牛也是為了春種。”

“那我這就派人過去問。”孫通判到門口找來衙役,讓他們即刻去往羅江縣打聽誰家有賣牛的。

這種打聽,一時半會兒不會有結果,孟長青便借口天色不早回了北山縣。

到地方后,八方去放銀兩,孟長青則把這孩子交給文氏。

文氏伸手摸了摸那孩子的頭發,“早就聽說這孩子不會說話,實在是個可憐人。既然我們還要在北山縣生活一段時間,肯定要雇傭人手,這孩子就養在身邊,等以后長大了給你幫忙。”

“也好。”孟長青把人丟給文氏就要走,卻被文氏叫住,“還不知道她叫什么。”

“胡大夫喊她啞巴。”

“這哪里是什么正經名字。”文氏蹲下,對那孩子問:“你叫什么?”

那孩子沒有反應,只呆愣愣的看著文氏。

“不如給她取個名字吧。”梁啾啾提議,“看她這樣,以前即便有名字,現在只怕也忘了。”

“行啊,母親取一個吧。”

文氏說,“既然是你帶回來的孩子,那自然應該你起名。像八方來財的名字,就是你父親起的。”

“是父親起的?”孟長青驚訝,她只能從別人口中了解孟思行。

聽旁人說他威猛神勇,用計多變,就以為這個人應該城府頗深,這樣一個人,居然會以八方來財做名字。

“你也替這個孩子起一個吧。”

孟長青想了想,“眼下開完荒地便要春種,如此就取一個好兆頭吧。”

“叫什么?”

“滿倉,怎么樣?”孟長青說,“希望秋收時糧食滿倉。”

“好。”文氏說,“你比你父親好多了。”

“父親或是一時興起,又或是隨口一說。”

“你不了解他。”文氏說起孟思行,眼光看向遠處,像是在她眼中,那個人的模樣還能再現。“他就是喜歡錢,當初拼了命的在戰場上殺敵,就是因為當初一個燕軍人頭能換一兩銀子。”

“一個燕軍換一兩銀子?”

“如今是沒有這樣的規定了,就是你父親殺敵太多,朝廷給不起了,干脆給他升了官,也取消了這個規定。”文氏說,“他那個人愛財的很,任何錢進了他的口袋別想拿出來,便是在街邊花一文錢買上個肉包,都要想半天。

生平花銷最大的一件事,就是鑄了五把劍。

跟著他那種人啊,就等著受累吧,萬幸啾啾進府時,他已經不怎么管家里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