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華

第二十三章 貴人

張走出了糧長家里,想起方才灶間沒看到和王氏,不知道是不是回了家,也就朝家的方向走去。

她邊走邊想著事兒,今天發生的一幕幕都在她腦海里過了一遍,想來想去不由得有點意興闌珊。雖然自己剛才狠狠出了惡氣,但是同樣她也不太明白,為何岳氏在對待自己時如此有失偏頗。

難道就因為端哥兒和自己走得近,岳氏就如此不忿——張倒是對端哥兒十分同情起來,這樣一個媽寶男居然還沒有長歪,真的難得。同樣她也十分同情端哥兒以后娶進門來的媳婦,看樣子就是做得再好,只要稍微和端哥兒親近繾綣一下,就會被岳氏橫加斥責吧。

從前世街道大媽那里聽來的許多故事和如今親眼看到的加在一起,張就發現自己似是有一點恐婚的感覺了,雖然她的婚事還早,但是能不能遇到一個好的婆婆和這個卻沒有關系,如果她將來遇到的婆婆和岳氏一般無二,那她還有什么盼頭,像這樣爭吵的情形每天都來一兩發,就算自己占上風頭,就算丈夫偏幫自己,那也沒什么快活日子過。

上一輩子的張有幸還沒體驗過頭上頂座山的感覺,她大學出來找了工作,甚至還連戀愛的滋味都沒嘗過呢,就莫名其妙地來到了這個時代。

在這個時代是不是就可以隨心所欲了呢,開玩笑,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觀下,她是什么選擇似乎不重要。

張其實夜深人靜的時候想過很多,自己的父母疼愛自己,不想讓她遠嫁,她最大的可能是嫁到旁邊的李家村或是丁家村去,離得不遠就能照應。

為什么不可能嫁到本村——因為自古同姓不婚。

《大明律》有規定同姓、同宗者皆禁止通婚的條款,他們張家村就是姓張的聚集在一起,雖說都是流徙來的,可是祖籍在這里卻沒錯,而且還在糧長的引導下序了輩分,那就是正兒八經地同姓同宗了。

所以嫁到本村是不可能了,他們張家村的女娃都要嫁出去才行。說來也奇怪,他們這個張家村人數挺多,但是女娃卻少。像張這一輩的女娃,也就鄰家的芳芳、藍藍和張叔爺家的兩個孫女,一個叫招娣一個叫引娣的,張叔爺就是那天告知張升欺負藍藍的老頭,他三個兒子,最小的那個兒子一連得了兩個閨女,招娣七歲,引娣四歲。

所以張是從沒有生出能和端哥兒做親的想法的,雖然他們確實可以稱得上是青梅竹馬了——可惜張麒和王氏卻不是這么想。

他們是存著跟端哥兒結親的想法的,要知道,雖然糧長是他們村里的人,但是糧長籍貫卻寫著永城縣城人,而不是縣城西南張廠,嚴格來算糧長和他們是同姓但不同宗。

況且此時雖然律令表面規定兩者皆禁止通婚,實際同姓而不同宗也可以結婚,就像山西張和山東張,為什么就不能結婚呢;同理,籍貫不同的永城張和張廠張,怎么就不能通婚呢?

所以只要有心,端哥兒和張的這門親也做得。

說真的,如果張真的嫁給了端哥兒,那張麒和王氏真是做夢也要笑醒了,畢竟端哥兒是仕宦人家,而他們張家這兩輩下來是出不了讀書人的。

如果沒有岳氏,張仔細想來,她也是真的愿意嫁給端哥兒的。她嫁過去就不用勞作,張家同時經營著商鋪,還有偌大的田產,一輩子躺著吃都吃不完,她嫁過去難道不享福嗎?

前提就是有個岳氏啊,她就算是嫁過去了,怕也一輩子不舒坦呢。

張這么胡思亂想著,忽然又想到方才那一幕,只因對方穿的漂亮、騎著馬,是個公子,就算是個小娃娃,也讓一般人畏忌,端哥兒也算出身富貴了,可是顯然卻也不如……等一會,灶下那個仆婦說什么來著?

她說她是看到了這個娃娃從馬背上下來的,張忽然頓住腳步,糧長家只有一個大門,這廚婦又沒有走到前院,是怎么看到馬的呢,而且前院也有幾個甲長支應招呼人,他們見到貴客,哪里有把人往后廚領的道理呢?

張再一想,忽然想到若說門,糧長家里是還有一扇門的,因為糧長你現在所看的《》第二十三章貴人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請百度搜:(冰雷中文)進去后再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