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華

第一百零一章 防火墻與避雷針

第一百零一章防火墻與避雷針

作者:驚年渡分類:

“她日子過得怎么樣?”張就道:“駙馬待她好不好?”

“那肯定好啊,”朱瞻基喝了一碗酸梅湯,忽然“撲哧”一笑道:“永平姑母看到了趙輝,回去似乎家宅不寧了許久呢。”

張哈哈大笑起來,她也不管朱瞻基這樣的調侃有沒有禮貌,因為他確實說了個實話——因為從寶慶開始,皇帝決心不管是駙馬還是儀賓,或是王妃、郡王妃,一律不從公卿勛貴門第之中挑選,而是切切實實要從民間選秀,之前高皇帝也這么做了,但是并不徹底。所以皇帝給寶慶挑選的是千戶趙輝,他鎮守金川門,二十有余,被都督府的幾名勛貴之家一同推薦上來,皇帝看到了非常滿意,就欽定了他做寶慶的駙馬。

張也見了趙輝一面,這人相貌英俊非凡,一表人才,當真是無愧美男子的稱號,張見了,那幾個公主也都見了,常寧、安成幾個無非是打趣一下,說寶慶的確是有福氣,然而永平似乎就飽含嫉妒不平之意了,在寶慶面前故意提說趙輝出身低如何如何,其實因為她的駙馬李讓,容貌其實不怎么修整,只能說是平平無奇,跟趙輝站在一起,簡直更襯出趙輝風姿了。

永平跟李讓的感情也就這樣了,誰也不會喜歡永平這樣尖酸刻薄的性子,特別是李讓還要容忍她打夫罵夫,況且永平自己喜歡長的好看的小宦官,卻不許李讓親近使女,一旦被她發現了,這個使女定是要遭殃的,能毫發未損地被發賣出去的,已經是下場好的了。

“還要告訴您一個消息呢,”朱瞻基道:“我來的時候,皇爺爺正派了人,特旨申斥了永平公主一番。”

張不由得一震道:“為甚?”

朱瞻基露出了一個得意的笑容來。

他其實就是坐在皇帝的身側,做出一副不太高興而又不想叫人瞧見他不高興的模樣,皇帝向來疼愛他,每天都要詳細問起居,自然一眼就看出他不高興了,當然要發問。

他就道:“皇爺爺準備要給我選妃了,我還不想被人拘著。”

皇帝大奇道:“你才十四歲,誰說要給你選妃了?”

太孫不說話,皇帝就讓太孫身邊的金英回話,金英就道:“是聽永平公主家的小縣主說的,今兒太孫和她遇上了……”

皇帝看他吞吞吐吐的樣子,就道:“都說了些什么,你一樣樣道來!”

“說了許多呢!”太孫看金英為難,就直接說了:“她說皇爺爺這一次手上攥著鄭和下西洋帶來的貓兒眼,她娘要了好幾回都不肯給,是要留給我大婚的時候用呢!說寶慶姑母嫁了個沒有家底的平頭百姓,皇爺爺才給她送了豐厚的嫁妝,等我大婚的時候,皇爺爺就會把這幾年攢下來的好東西都給我,都補貼我,誰叫我不會娶個身份高、有家底的高門貴女呢!”

永平公主除了嫉妒寶慶的駙馬長得一表人才之外,還嫉妒皇帝這一次給寶慶的嫁妝,的確是相當豐厚了,可能是她當初的兩到三倍了,這其實的確有皇帝補貼的意思,因為其他公主郡主都嫁的是高門顯貴,唯獨寶慶的駙馬是個低級官吏。但是這樣說出來,還說大郎以后娶個老婆,如此低賤如何如何,說現在皇帝手中的好東西都給他存著——這自然不會是一個十歲的孩子說的話,自然是她娘永平公主曾經說過的,叫她給聽去了。

皇帝自然勃然大怒,他手中的東西如何多,那都是他的,想給誰給誰,還輪得到別人說三道四?特別是他現在還非常懷疑永平的居心,之前老是帶著媛姐兒去東宮,想要湊成一對青梅竹馬,司馬昭之心,皇帝怎么會看不出來,又在高熾高煦兩個身上屢加勸說,這和漢朝時候的館陶公主有何區別呢!

現在看到寶慶嫁了個平民,知道以后太孫的大選,也是板上釘釘從民間選了,主意就不能打了,又在兩個孩子面前,說什么今后的太孫妃家世低賤如此如此的話——皇帝發了怒,就立刻叫了李興海童兩個,專門申斥永平去了,連帶李讓也得了訓斥,罰了一年的俸祿,在宗人府內的職位,也降了幾級。還有小縣主,這一回被皇帝送去了寧國公主府上,說什么時候教導好了,再送還回去。

張這一回解氣了許多,不過她一轉眼就看到了太孫衣袖上的灰塵,就道:“你又到哪兒侍弄蛐蛐去了?”

太孫先是一驚,接著就不好意思道:“趙輝也是個妙人,他那里也養了蛐蛐,我沒忍住,就跟他斗了兩把。”

他說著不由得大為驚奇道:“為什么我每一次斗蛐蛐,您都知道呢?”

張好笑道:“你當我沒見過你斗蛐蛐的樣子,勁頭上來,跪著趴著,一點模樣都沒有,起來的時候,光記得拍打膝上的灰塵,肘下卻總是忘了。”

太孫將袖子翻過來一看,也哈哈大笑道:“原來如此!”

太孫被趙王帶的也是酷愛斗促織,張眼見他在這宮里被管得嚴,唯一一點除了畫畫之外的興趣愛好不能被抹殺了,也就沒有管他如何斗了,但是這小子常常欲求不滿,因為趙王畢竟在宮外住著,買蛐蛐開賭局是很方便的,他就不行了,想出宮還得偷偷摸摸地。

“今兒皇爺爺跟我說,”太孫想起了正事:“天壽山陵寢還有半年就營建完了。”

昌平的陵寢既然快要修建完畢,那么皇帝應該會北巡,看看工程,再看看宮殿的工程,這樣也說明皇后的梓宮很快就要安放入陵寢之中了。

張好半天沒有說話,太孫似乎有些局促起來,他道:“娘——”

“我知道了,”張道:“我想起來一件事,你上次給我看的北京宮殿的圖紙,我看了,想改進一個地方。”

張一直不敢輕視古代工匠的智慧,而古代能設計和建造出大規模的群體建筑,不是憑空,必然需要一種多人能夠識別遵循的整體設計圖、甚至構造模型,上輩子見到故宮珍藏的樣式雷燙樣之后他就有了直觀的印象,但是仍然沒有想過古代的建筑圖樣已經精確、精細和精美到了難以表達用語言文字去表述的地步。

而太孫帶回來的圖紙,除了平面圖,此圖還繪制了透視圖、局部平面圖、局部放大圖等分圖,粗圖到精圖,畫得擠擠挨挨——非常非常精細的圖紙,十幾處大型建筑,每一個細節,每一個結構的尺寸,每一處建筑的臺基、瓦頂、柱枋甚至門窗,從建筑之間的庭院陳設到建筑內部的布景,均按比例繪畫在這張圖上一展無疑。

樣式雷的圖紙已經和現代設計圖十分相似了,張手中這些圖卻像是現代精準繪制的地盤尺寸建筑圖甚至有過之,因為古代人是用“規”和“矩”手工繪制的圖樣,所以這種圖紙是非常讓人驚嘆的,它是蒯魯班親手所繪的各工情形立樣圖。

歷朝歷代有一個“銷王氣”的說法,中山王徐達在驅逐北元的時候,將元朝的皇宮一把火燒掉了,但是之后明朝在南京的宮殿,卻是大體依照元朝皇宮建筑而成的,而北京的宮殿,是仿照南京故宮所建,而高敞壯麗過之,只不過三大殿在明清幾百年時間里,幾次毀于大火,所以張知道后世存留的故宮是清朝時候修的,她再對比此時的設計圖,就知道清朝修建的故宮因為后面沒有這種合抱粗的大梁了,所以根本無法同此時修建的三大殿相比,因為畢竟是此時是從川蜀的深山之中采集的大木,還有鄭和從交趾占城帶回來的木料,此時的大殿實在是蔚為壯觀。

但是清朝修建的宮殿即使百端比不上明故宮,但是還是有一個地方,非常值得借鑒。

“第一,將這些個全木制廊廡拆掉,”張道:“修建磚墻做防火墻。第二,每個大殿上,要安裝避雷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