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華

第一百八十一章 出頭

第一百八十一章出頭

第一百八十一章出頭

作品:

作者:驚年渡

最強,最快更新!

朱雀巷的一切情況,似乎都在高高在上的皇帝的掌握之中。聽著馬云每日仔細的匯報,他心中滿意,卻又保留三分余地,誰知道這會不會是馬云這老東西的夸大,畢竟太孫第一次帶兵,就算是帶不好,也要說好,只要他這個大孫兒能按部就班循規蹈矩,他也就有理由讓太孫豎起威權來了。

這一次的春獵,不僅三大營以及京衛都要隨駕去方山,皇帝還打算帶上太子、漢王、趙王,文武大臣甚至后宮的張貴妃等若干人。

因為太子向來不去方山演武,這一次皇帝還偏偏要他在眾人面前騎射,至于出不出丑,落不落面子,都要看皇帝的心情,而至于后宮的張貴妃,她本就是將門虎女,隨駕北征是不可能的了,但是隨駕去圍獵,倒是一件賞心悅目的事情,何況隨行的勛貴就以英國公為主,家人團聚一次,對張貴妃來說就是莫大的恩典。

張貴妃興致勃勃地挑揀了幾個她宮里的昭儀美人,還嫌不夠,又請求皇上把太子妃漢王妃趙王妃也拉過去玩,韋氏和沐氏欣然同意,倒是張以身體不適為由,推辭了方山之行。

“太子妃身體如何了,”張貴妃關心道:“前兒我還聽說太醫院那里給你診斷了幾次,推不準是婦科上什么疾病,我看你安心在宮里修養些時日,不去倒是對的。”

“都是小疾,”張道:“我這次不去,就勞煩娘娘看顧一下太孫,這小子不知道在折騰什么幺蛾子,聽說憋著一口氣要和他漢王叔比試,就讓漢王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玩鬧玩鬧得了。”

“朕這一次可要好好看著,”皇帝反而道:“太孫既然夸口自己練出了一支隊伍來,朕就要看看他的本事。朕十六歲的時候,已經帶著燕山衛和蒙古人血戰了,他也是朱家的種,怎么地也不會是個內里草包的東西。”

他說著忽然就對著下首的高熾罵了起來:“你養的兒子,你瞧瞧,怎么一點不像你呢?”

高熾悶不做聲,倒是張硬氣地頂了一句:“是不像他,不是都說像皇爺嗎?”

這下殿里人人臉憋得通紅,張貴妃用帕子捂著嘴巴,還是露出了一絲笑聲來。

“都說他像朕,”皇爺氣得胡子一歪一歪地:“是形似還是神似?”

“是騾子是馬,拉出去遛遛不就知道了嗎?”這一回不是張說的,而是韋氏樂呵呵道。

這回張差點沒笑出內傷來,能這樣比喻的人也只有韋氏了,她和皇帝從來都不對付,每次說什么都能把皇帝氣得臉色鐵青。這一回果然叫皇帝發怒起來,把她們都趕出了大殿去。

張甚至能看到韋氏得意的神色一閃而過,不過很快就被郁色所取代。張知道是什么原因,郭氏生了個兒子,郭家的人已經開始上躥下跳,為郭氏謀奪次妃的位置了。

雖然皇帝不會插手,但若是郭家的人說動了高煦,高煦在宗人府遞上奏疏的話,那郭氏就能從侍妾變成名正言順的次妃了,如今高煦四個兒子,雖然生母都是侍妾,但郭氏不同于其他人,其他三個侍妾不過都是平民出身,郭氏卻是武定侯的孫女,做正妃都是可以的,何況一個因子而封的次妃。

韋氏若是有子也就罷了,但是自從平哥兒逝去后,她就一直再沒有生了,最大的安哥兒是害死平哥兒的李氏所出,還長著和生母一樣的臉,讓韋氏厭惡極了。若是讓安哥兒繼承漢王的爵位,她是萬萬不會答應的。

但是本朝的規矩就是無嫡立長,安哥兒是名正言順的繼承人,若是不讓安哥兒繼承,剩下幾個哥兒里面,最有可能的就是郭氏所出的孩子,其實只要不讓安哥兒繼承,任誰韋氏都是可以的,只是郭氏背后的族人野心更大,想要漢王廢掉她,把郭氏扶正。

趙王的元妃徐氏就因無子被廢,落發為尼,韋氏更不招皇帝喜歡,出生卑微不說,一點才德也無,皇帝若是重復趙王的故事,將韋氏也廢了,那郭氏就是最有可能成為繼妃的人。

郭家小動作不斷,自然叫韋氏分外惱怒。她喋喋說了一路,卻沒有聽到張的回應——倒不是因為張幸災樂禍,這郭氏原本就是該進東宮的人,結果她撒潑耍賴愣是叫皇帝把人賜給了漢王,看著漢王后院不安生,張自然痛快。不過這回,張并不關心她們之間的明爭暗斗,反正她的計劃馬上實施,到時候韋氏也好,郭氏也罷,應該統統都會消停了。

方山的圍獵很快開始了。

紫金山正南方三十里外的方山又稱天印山,山前一馬平川,正是演武的好去處,而山中圍場中猛獸橫行,有人工豢養的,也有野生的,就連張貴妃,也一馬當先地獵了一只麋鹿來。

圍獵的日子寬松不過幾天,集結在山腳下的幾十萬大軍,即大明三大營,京軍十七衛,以及從各地都司輪番入戍京師的大軍已經將方圓數十里的范圍占了個水泄不通。

大閱三軍后,皇帝在帳中問道:“瞻基,你這次參加閱兵,有何感想?”

“真是壯觀極了!”朱瞻基興奮道:“將士們全身著甲,手持畫戟,合縱隊形表演偃月五花之陣,真是讓人眼花繚亂!但孫兒還是覺得,薊鎮、昌平鎮、真保鎮,宣府、大同兵營,軍型嚴整,士氣昂揚,氣勢恢宏,悍不畏死,摧枯拉朽、拔山舉鼎,是真正可用的軍隊!”

皇帝哈哈大笑道:“你說的軍隊,都是從前線拉下來的軍隊,他們每一個鎧甲上面都已斑斑,每一把刀刃上都坑坑洼洼,這是和韃子一槍一刀拼出來的。這些守邊的將士,才是屏籬大明的長城!”

英國公張輔率先稱贊道:“太孫殿下此行獲益良多,臣在軍營之外,也看到了太孫訓練出來的軍隊,真是軍型嚴整,頗為可觀,臣與諸位將軍已經迫不及待想要一睹威風了。”

朱瞻基當即跪在地上:“孫兒的新軍整裝待命,孫兒請皇爺爺移步一觀。”

“哦,是嗎?”皇帝笑了一聲,對漢王道:“高煦,之前太孫跟朕說,他訓練出一支二百人的隊伍來,要和你的家丁比試比試——朕當時滿口應了,現在倒被這小子架住下不來臺,怎么樣,你且陪他耍耍,不要動真刀真槍的,也讓大家都飽飽眼福。”

高煦就微微一笑道:“聽父皇的,兒臣就和瞻基耍耍。”

擺開陣勢對打的時候,原本信心百倍的朱瞻基就不由自主提起了心,因為他發現,漢王的家丁看起來散漫凌亂,根本不像他的新兵那樣都是孔武有力的模樣,但一上場來,他們似乎立刻變了模樣,像是千百次的訓練那樣熟稔,結開的戰陣有攻有守,而且似乎一下子就摸到了新軍的命門,朝著最薄弱的地方圍攻了過去!

站在高臺上指揮的朱瞻基看得一清二楚,急忙揮舞旗子變陣,隊伍飛速變成了三才陣,堪堪將漢王軍隊的第一波攻擊擊退下去。

漢王呵呵笑了幾聲,“父皇,這還帶場外支援的嗎?”

朱瞻基恨恨地棄了旗子,道:“比不上王叔久經沙場,瞻基不過做個示范罷了!”

“糟糕!”薛桓忍不住叫道,只見臺下漢王的家丁已經開始集結兵力沖擊新軍左翼,眼看就要將三才陣最左側沖垮——這時候領頭的王忠打出了暗語,隊伍立刻變成了勾形陣,勾形陣正面是方陣,兩翼向后彎曲成勾形,保護側翼的安全。

新軍堪堪打退了兩撥進攻,讓皇帝不由得稱贊了一聲,隨軍的公侯伯也紛紛附和,將太孫夸得面色發紅起來。

漢王眼睛一瞇,為首的家將似乎察覺到了,立刻分成雁翼,從兩側包抄過去,原本分散開的新軍立刻由兩隊變成了一隊,隨即首尾盤曲勾連,頃刻聚集,結成了圓陣。

這一下讓眾人看得十分驚訝,因為漢王的軍隊攻擊非常迅疾,本來新軍的兩層隊伍在這樣猝不及防之下,應該很快就會被攻破,但是明顯新軍的反應更加快速,而且這是一種連鎖反應,當為首的兩人快速合并起來、首尾勾連的時候,余下的所有人就只重復這一個動作,仿佛一個人一樣。

這就是他們這兩個月訓練出來的結果,如果說漢王軍隊一定程度上的整齊是戰場上磨合出來的,那么這群武舉人組成的新軍就是通過死命的訓練達成的,因為若沒有張給的大綱調教,這群人都自恃不凡,左手不肯聽右手,總是認為自己的辦法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