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茜羅裙
第100章茜羅裙
“林夫人來得正好,我們亦是剛到。”待晚輩們見禮過后,鐘氏便和聲向林氏說道,一面便拂了拂發鬢,面上帶著和婉的笑意。
林氏的眼睛往蔡氏身上轉了轉,亦是笑道:“可不是。可惜君姑病著,不能來這里與親戚相會,少瞧了一場熱鬧。”
這句話幾乎是極為露骨的明示了,鐘氏卻仍是云淡風輕的模樣,不在意地道:“隔日長兄還要去給東院君姑請安,總有相聚之時的。”語罷將視線向旁一彎,便彎去了蔡氏的身上,語聲輕柔:“你也是的,如何到現在還不見過林夫人?還需我提醒你不成?”
她的語聲溫柔恬和,語罷還以袖掩著唇,眸中微含笑意,看上去與蔡氏十分要好。
蔡氏本就蒼白的面色,在這一刻變得更加蒼白起來,連嘴唇都沒了血色。她低著頭上來給林氏行禮,語聲嚅嚅:“妾見過東院夫人。”
“請起請起,莫要多禮。”林氏客套地笑著道,卻是未再多言,轉身跨進了屋門。
在對待妾室這個問題上,她與鐘氏的態度其實是一致的,故也只說了那一句,便此輕輕放過。
兩院眾人進得正房,向太夫人見禮畢,直待坐定之后,秦素才有余暇去打量鐘景仁。
算起來,她上一次見這位鐘舅父,還是在前世的十三年前。
隔了太久的時間,她對鐘景仁的記憶已極為淡薄,今日一見之下,便將他從頭到腳細細地打量了一遍。
鐘景仁約莫三十六、七歲年紀,寬額高鼻、濃眉方頜,生了一雙四平八穩的象眼,看人時總帶著三分和氣,容貌十分普通,氣韻亦不似鐘氏那般優雅。若非他行止沉穩、衣飾得體,說是庶族亦不為過。
秦素不著痕跡地看著他,尤其注意看他的眼睛。
相面之法亦是隱堂所授的課目之一,雖然教授得很粗淺,但用來察顏觀色還是足夠的。
暗自觀察了一會,秦素覺得,鐘景仁的眼神中正平和,無論說話還是安靜,雙眸中始終淡定從容。
那是歷經滄桑、久經歲月磨礪之后的人才會有的眼神,一切情緒內斂而不外露,讓人有些捉摸不透。
秦素顰眉凝思,驀覺一道視線投了過來,眸光竟是極為鋒利。
她心中微凜,佯作轉頭去看一旁的竹屏,眼角的余光瞥見,鐘景仁正看著自己這個方向。
她不由暗自咋舌。
真真是好銳利的眼神。她萬沒想到,她這位舅父還有著如此敏銳的知覺,她方才已經觀察得足夠隱蔽了,卻仍沒瞞得過他去。
她一面思忖著,索性便掉轉視線,迎上了鐘景仁看過來的目光。
二人的眼神在半空里相觸,秦素作出一副微愕的樣子,復又向他淺淺一笑。
鐘景仁亦向她笑了笑,那笑容幾乎可以用溫厚來形容,讓人根本想象不出,剛才那如箭般冷厲的視線,竟是出自他的身上。
此時,太夫人正在與鐘氏說著話,卻是說到了秦家的瓷窯:“……那黃柏陂雖是丘陵多生,卻難得有幾處山勢平緩,附近又出得上好的黏土,恰是燒制青瓷的上上之地,到得明年開春,卻是可以在那里開個瓷窯了……”
黃柏陂。
相隔一世,終于又聽到了這個名字。
秦素略略抬高了頭,恍惚的視線落在對面的竹屏上,又穿透而去。
眼前的華屋消失了,一點,又一點,雨絲漸大、雨聲綿密,迎面是霧蒙蒙的萬千雨線,她的雙頰滿是濕意。
在她的眼前,矗立著秦府殘舊的門扉,漆色剝落如陽光濾過樹葉留下的斑點,門上的匾額半懸半吊,上頭的“秦宅”二字已被蝕得爛了。她穿了一身華艷的宮妝,撐著青布傘,獨自站在覆滅的秦氏舊宅門前,茜紅的裙衫被細雨浸濕……
秦素恍了恍神,滿心的蒼涼如水彌散。
“……長兄說要建幾座階梯窯,那黏土燒著正合適……”
耳畔漸漸響起絮語,卻是鐘氏正在說著話。那溫柔的語聲像是隔了極遠,字字句句迢遙而來,慢慢地,將秦素的心神拉回到了此刻。
她無聲地吐了一口氣。
是啊,黃柏陂燒制青瓷,正是合適,否則,也燒不出那樣舉世驚艷的藏龍盤了。
那蒼涼如水一般漾在心底,晃一晃,便是滿懷的凄清。
秦素怔忡地望著眼前竹屏上繡的梅影蘭葉,似是在此,又若在彼,如真似幻,叫人不能辨清。那細密的涼意落上臉頰,舊時光里錯漏的瓦檐,與眼前精潔的屋宇重疊在了一起,如隔了霧,又似夢幻泡影,須臾消散。
她恍惚地看著這虛幻的景像,仿若立在衰草寒煙中,看細雨在斷壁殘瓦下連綿成線,那細細的蛛絲懸吊于檐角,她的茜裙上沾了薄薄的灰。
然而,再一個恍惚間,她的眼前已是竹屏清雅、沉香繚繞,舉止溫雅的小鬟侍立兩旁,滿屋子似曾相識的親人。
“嗡——”,悠長的一聲清響,秦素的心底忽地一涼。
她循聲看去,眼前不見頹垣舊屋,唯有高闊的屋頂下筆直的梁柱,窗紙上映了一抹風鐸的殘影,方才那一記清響,便是它在檐下被風吹起。
秦素驀地回了神,坐直身體,轉首看向上座。
鐘氏仍在細細地解說著黃柏陂的情形,并無人注意到秦素片刻的異樣。
秦素收束起了情緒,專注地聽著鐘氏說話。
看起來,這些年耳濡目染,鐘氏對燒窯亦頗為懂行,此刻便在向太夫人仔細介紹各式瓷窯的不同之處,一旁的鐘景仁手捋短髯,含笑聽著,并不插言,神態仍是平和從容,座中其余人等亦皆斂聲靜聽,俱是一臉的專注。
因今日并非晨定,而是與親戚相會,故德暉堂正房的氛圍亦較往日寬松了許多。秦彥昭聽鐘氏說了一會,終是忍不住少年心性,接口道:“卻不知黃柏陂能燒出何等好瓷來?這回舅父帶的白瓷盞便極精妙,那盞心的五瓣梅色潤氣足,比去年的蓮瓣雙鯉還要好。”(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