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錦春

第954章 姑妄言

“二皇兄有何高見?”四皇子再度開了口,語聲仍舊很是溫文。

二皇子便笑道:“我可不敢說什么高見,只是一點明悟罷了。想來,想要做出以假亂真之胎記,本就是個水磨功夫,沒個三五七年怕是做不成的。那假公主的貼身使女想必被收買了,便幫著她做這假的朱砂痣。自然,這些知情者都是不能留的,于是,假公主身邊的貼身仆役便總是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出事,不是失蹤就是死了,是也不是?”

“二皇兄高見。”三皇子捧了他一句,復又轉向中元帝:“稟父皇,接下來要說的,便是關于淑儀夫人以及幾個宮人的死亡真相了。卻說那假公主進宮之后,與一位淑儀夫人極為交好,而假公主身邊唯一活下來的、且知曉她根底的使女,亦與淑儀夫人走得極近。很可能是在無意之間,那使女便將朱砂痣可以偽制一事給說了。”

言至此處,他放緩了語速,似是要給所有人都留下深刻的印象,續道:“聽得此事后,淑儀夫人向來冰雪聰明,立時便聯想到了假公主的身上。在此,我尚且不知淑儀夫人是如何知曉假公主身上的胎記的,不過,她久伴君前,又出身于冠族,想必有她自己的消息渠道,知道這些也不是難事。總之,在知曉此事真相之后,淑儀夫人卻因病被打入冷宮。她本是心思高遠之人,自去了冷宮之后,便一直圖謀復寵,遂拿此事來要挾假公主,要她想法子幫忙。而假公主受到威脅,自知事敗,心下極是惶惶,于是便暗中聯絡上了那個大族的嫡長孫——也就是她的長兄——請其設法解決此事。”

話說到此處,座中的大多數人,甚至包括中元帝在內,皆是露出了恍然大悟之色。

三皇子向著中元帝深深地彎下了腰:“兒臣尚有一事要向父皇稟報。便在惠風殿事發當日,有人曾親眼目睹桓大郎桓子澄出現在惠風殿附近,兒臣請父皇允準,傳邢大監進來問話。”

中元帝看了他一眼,目中隱有深意,淡然不語。

見他未置可否,三皇子此時膽子也大了些,便直接將邢有榮喚進來問話。

自然,問話之后得來的結論,也的確越發證明了三皇子的言辭。邢有榮交代說,就在惠風殿事發當天的上晌,他與幾位金御衛的首領曾親眼瞧見,桓子澄出現在了天龍山北麓山道附近,而那條山道,正通往惠風殿。

待邢有榮退下之后,二皇子也不去看中元帝的臉色了,興沖沖地搶先道:“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接下來的事情委實一目了然。”

三皇子連著說了許多話,似是有些累了,此時便向他笑道:“既是二皇兄都想明白了,吾愿聞其詳。”

二皇子便站了起來,面朝中元帝揖手:“父皇,接下來的事情兒臣已然想得清楚,便由兒臣來說罷。”

中元帝微微點了點頭,并未開言。

二皇子像是得了什么天大的好事兒一般,笑得見牙不見眼,躬身謝過了中元帝,遂轉向眾人,樂孜孜地解說起來:“依我猜測,那假公主與那嫡長孫二人應是暗中聯手,借著與淑儀夫人閑聊之機,趁機將淑儀夫人并一應知情的宮人盡皆格斃,同時又收買了宮里一位受寵的妃子并幾個宮人,證明事發時公主并不在淑儀夫人的宮中。如此一來,既斬斷了一切首尾,又把自己摘了出來,神不知鬼不覺,從此后高枕無憂,再不必擔心這秘密被人識破了。”

“啪,啪,啪”,大殿里響起了清脆的擊掌聲,卻是三皇子撫掌而笑:“二皇兄果然聰明,卻是給了小弟喝水潤喉的閑暇了。”語畢,端起茶盞,一飲而盡。

縱然有他二人笑談作態,然大殿中的氛圍,卻是比方才還要壓抑。

三皇子今日是沖著誰來的,諸人已然瞧得清楚。而叫大多數人吃驚的是,三皇子的目的還不止于此,而是大有借晉陵公主滅桓氏之意。

如此一來,中元帝的態度,便至為關鍵了。

這到底是滅掉一個冠族的大事,眾人自是不敢擅自開口,只看中元帝表態。

中元帝面容淡淡,視線轉向一直未語的太子殿下,盯著他看了許久,雙眉驀地一松:“太子可還有什么要置疑的?”

此時的他,面色十分溫和,眸中似乎還帶著幾分喜意。

太子殿下一眼瞥過,面色驟暗。

他緩緩站起身來,沉聲道:“兒臣還是之前的看法。世人常說‘人言可畏’。何以可畏?因人言者,不知其真偽、善惡、虛實,只聽其言,花團錦簇,焉知那繁華之下沒有污泥朽木?以兒臣看來,僅憑言語取證,委實難以叫人信服。兒臣以為,還是要看實證或物證,才可取信。”

說到這里,他便轉首看了看站在旁邊的俞氏,面上不見喜怒,沉穩地道:“三皇兄此番說辭,緊要的一點便在于公主是真還是假。而這位‘好心’的夫人,依照記憶畫下了所謂檀木印,然,那畫像清楚么?確實么?那印上鐫著什么字,或是刻著什么花紋,皆畫出來了么?”

這聲音一落,三皇子的面色變了變,卻是沒說話。

太子殿下也不看他,仍舊面色沉靜:“只憑一句不記得了,就要硬生生將檀木印易了主,這根本說不通。在三皇兄的所謂‘故事’中,那檀木印乃是證明公主真假最重要的證據,然這位夫人卻偏于此處語焉不詳、含糊不清。說難聽些,便是隨便從街頭找個人來問一問檀木印,那路人亦能說得與她一般無二。晉陵公主明珠得返,此事傳遍了大陳,那認親時所用的檀木印,亦是所知者甚眾。這位夫人所謂的證詞,在我看來,大有水分。”

言至此,他轉身面向諸人,眼風微帶譏誚:“世人有云: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今日吾等眾兄弟姊妹聚集于此,所為何來?不過是聽了滿耳朵的子虛烏有罷了。虛擲光陰、徒耗時間,不過如此。”語罷,拂袖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