貯金閨

第八十三章:戴安道

“在下戴逵,字安道,譙郡铚縣人。”

以前這個有兩撇胡子年輕的先生這般開口道。

左右人都相互側目,都沒想起來這位是誰?

謝令姜眼睛亮了亮。這可是大儒的弟子,也是當今名士,而且和三叔很像,喜歡隱逸于山水之中。三叔真有本事,居然能請他過來。他早年師從名儒范宣,博學多才,善于鼓琴,工于繪畫人物和山水。

“你,叫什么名字?”

這年輕的先生用戒尺敲了敲謝令姜的桌面。

“小女謝令姜。”

“你為何見到我眼前一亮呀?”

這位年輕的先生說話倒十分直接,看上去倒也有幾分氣韻不凡,瀟灑俊逸之姿。

“自然是因為聽得先生,也識得先生。”

謝令姜并不怯場,昂起頭來,眼睛發亮的開口。

謝倏然和嵇玉山幾乎是與此同時驚異無比的看向了謝令姜,他們心里有些疑問,但是也并不認得這位年輕的先生,可怎么一個常在閨中的小娘子居然就認得呢?

戴安道也是覺得有些嘖嘖稱奇,然后又詢問道。

“那你便說說,你都知道我哪些事?”

謝令姜不緊不慢的開口,“聽聞戴先生您少年時候聰明過人,博覽群書,喜好六藝之術。十來歲時便撰寫了《鄭玄碑》,凡是見到此物之人都認為這小玩意兒詞美書精,器度巧絕。”

這時候謝三郎謝泉,謝四郎謝倏然,嵇玉山,禇幼安這幾個年長的郎君都有所了悟,他們也曾聽過謝三叔談起過這位少年賢達,聽說他善于鑄佛像雕刻。

“還有呢?”

“我還聽說您曾經隨令尊游覽建康,只見沿途山清水秀,柳暗花明,便長立船頭,一站數時辰不歸船艙。而后于瓦棺寺里頭于名士王蒙面前揮手作畫,一副《漁翁圖》躍然紙上,栩栩如生,他以獨具之慧眼,透過這幅《漁翁圖》,料定戴先生必非仕途之庸人,定為山川之高士。因而感嘆道:“此童非徒能畫,亦終當致名。恨吾老,不見其盛時也”。王蒙雖非公卿王侯,卻因畫名顯赫而為世人景慕,且心性極高,驕人傲物,從不輕易褒揚他人。如今竟如此盛贊戴先生,我等所聽言者自然覺得先生,確實不同凡響,而格外地另眼相看了。”

“你知道的倒不少。”

戴安道倒也是點了點頭。

“我還知道呢?戴先生,您師從名儒范宣,手不釋卷,勤學好問,處處以范大師為師,對方讀書,您就讀書

,對方抄書,你也抄書,范先生也極為器重,可是您很喜歡游山逛水,閑書作畫,范先生便不大滿意,范先生認為此不過是雕蟲小技,于世無補,應當細讀經史子集,學治國安邦之道。”

謝令姜頓了頓。

“而您不言不語,仿照東漢張衡《南都賦》,繪成一副《南都賦圖》,將之獻給范先生,范先生看后為之震撼,見南都繁華造極登峰,然后范先生覺得十分敬佩,決定和您學畫。”

謝令姜不過幾段話便將這年輕先生的來龍去脈說的此般清楚,謝氏子弟互相張望而后紛紛喟嘆不如長安。

戴安道早先前聽謝安談起過這個侄女兒,但是并未意識到一個小小女郎懂得什么東西,今日一見,果然覺得不同凡響。

“你又是如何知道這些事情的呢?”

“那自然是,有幸曾得到戴先生的兩幅畫和一個刻碑。”

謝令姜之前得到的是阮遙集送過來的見面禮,正是那小小刻碑,鄭玄碑。而從阿娘那里曾得到《漁翁圖》,又從祖父那里得到過《南都賦圖》,而對于這位名士先生的了解,還在于上輩子所了解到的,他同當時著名的僧人慧遠反復論辯,常使慧遠詞屈不能應。為了反對佛教的因果報應說,他還專門寫了一篇著名的論著《釋疑論》,對因果報應說提出質疑和否定

戴安道一時有些訝然,而后又有些不好意思的開口。“多年不見幼時玩藝拙作,不知稍后小娘子,可否借出來一觀?”

謝令姜這時感覺到,旁邊的這些兄弟們個個用濡慕不已,渴望的眼神盯著自己,于是點了點頭。

而后,戴安道便開口,“今日里,我來授課便是回答你們的疑問,可我卻主動問了這么多問題,現如下你們便可以自由問我問題了。”

謝令姜并沒有開口詢問了,反而是謝七郎謝玄迫不及待地開口。

“聽聞戴先生反對因果之觀,秉性高潔,常用高標準來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于禮節規范。又反對當時風行的放浪形骸的社會風氣,認為所謂放達是不走正道,不足取。可時下風氣如此,戴先生偏偏反其道而為之,請問是為什么呢?”

嵇玉山自然是點了點頭,他的曾祖父就是竹下七賢之一的嵇康,向來是放浪形骸,如今有這樣的名士反對,自己自然是有好奇之心的。

戴安道并不因為對方問了此般話就生氣,反而霍然無比的開口。

“這倒是一個極妙的問題,我現在就可以回答你。假若說父母去世了,卻以采藥為由而不回家

的,你覺得算不算一個好兒子呢?君王遇到危險,而不能挺身而出的,是不是茍且偷生之臣?倘若在這世上,一個人只追求所謂放達的形式,而不去實踐做人的根本目標,這種行為就是舍實逐聲,是東施效顰。”

聽到他這樣說,嵇玉山也提問了:“請問先生,那又如何理解儒家尚譽,道家遠離虛名呢?”

戴安道不緩不慢地開口:“儒家尚譽,是為了提倡賢,如果失其根本,便是“懷情喪真,以容貌相欺”。道家遠離虛名,是為了追求實,否則,情理俱虧,必然導至“本薄”,也就是說,沒有根基。”

謝泉恭敬無比地開口:“敢問先生,那我們為人處事,又該如何去做呢?如何才能追求根本?追求務實?情理不虧呢?”

“擬之然后動,議之然后言,先辯其取舍,而后能行。”

戴安道又解答了,再而后,便布置讓每個人都畫一幅建康的風景圖。

“這次我也是前來游玩的,能夠與諸位相識,也是一種緣分,并愿意和各位少年切磋清談,你們謝氏子弟,確實是寶樹芝蘭,不過此女郎,更是有林下風氣。”

眾子弟拜服。

三五第一小說網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