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秋涼之夏冬春重生

四郎番外:莞如隔世

朕又見到菀菀了,在殿選那日,她抬頭的那一刻。

她叫甄嬛,是殿選的秀女。

那一剎那,朕甚至覺著是菀菀回來了,朕的愛妻。

直至皇額娘開口:

“秀女甄氏,犯了皇帝名諱…”

甄氏很聰明,皇額娘的刁難都被她一一化解,朕自然留了她的牌子。

朕雖從眾兄弟中勝出,從皇阿瑪手中接過這大清王朝,但朝中半數老臣,仍覺著朕這皇位得來不正。

如今額娘也貴為太后,為妃時的忍辱負重與忍氣吞聲,在朕繼承大統后通通化為烏有。

然則朕心中知曉,若是有可能,皇額娘更希望坐上這個皇位的是老十四,即便她同樣是享太后尊榮,即便她心知真比老十四更適合做這天下之主。

若是菀菀還在,她定會是朕的皇后。無論何時,菀菀都是這世上唯一理解朕,支持朕,無條件信仰朕的人。

前朝與太后,都勸說朕應充實后宮,可誰人又知,朕想要的,唯一人爾。

朕同意了選秀,天子亦有天子的無奈。

可在殿選時她抬頭的那一刻,朕又在慶幸,慶幸同意了選秀。

朕亦奇怪,世上怎會有如此相像之人,莫不是有心之人有意為之?

待到夏刈跪在內殿回話:

“大理寺卿甄遠道,文官清流,為官本分,從未結黨。其長女甄嬛,自幼養在深閨,除容貌外,從未在京城顯現出過人之處。”

朕心中亦知曉,無論夏刈所稟結果如何,朕意已決,菀菀,必定要回到朕的身邊來。

朕給她賜封號‘莞’。

她果然很像菀菀,無論容貌,才情,品格。

朕很喜歡與莞莞相處,因為每一次,御書房紅袖添香時,碎玉軒共進午膳時,看她撥動長相思時,以及每次午夜夢回,見她依偎在朕懷中時,每當這樣靜謐而曖昧的氛圍里,朕都會恍惚,這個陪在朕身邊的,究竟是莞莞,還是菀菀。

但朕喜歡這樣的恍惚。

甄氏自然是才貌雙全,甚合朕的心意。然甄氏畢竟是甄氏,她亦有和菀菀不同的地方,那便是她的心性。

起先朕只當是姑娘家小性,時日久了便覺察到,甄氏的心性,是她的傲骨,是她的氣節。

菀菀便不會如此,菀菀所有的心性與氣節,都抵不過朕在她心中的位置。

若說溫柔小意,那延禧宮的安氏則更像菀菀些,卻是個謙卑怯懦的,過猶而不及。

同住延禧宮的夏氏也甚合朕心,溫柔卻嬌俏。

然則都不如甄氏,朕也曾見識過她的謀略,不輸于朝中謀臣,女兒家有這般見地與胸襟,朕納罕至極,這亦是與菀菀不同之處。

甄氏有孕,朕雖歡喜,卻眼見多番波折,朕亦憂慮,朕想起了同菀菀的那個孩子,心中不由地生出幾分驚懼。

尤其是幾番波折后,甄氏請旨讓宜修照顧這一胎。朕思慮再三,卻也認為這是當下最穩妥的法子,當夜便夢到朕與菀菀的孩子,驚醒后汗濕了寢衣。

當即傳話給夏刈,派人盯住景仁宮。

是,朕對宜修,疑心甚重。

她是皇額娘的侄女,菀菀的妹妹,自然也是這大清國的皇后,僅此而已。

那日,甄氏受驚早產,過程兇險,最終誕下一子,朕在暖閣外抱著朕的六皇子,心中感慨萬千,對著內間顫聲道:

“莞莞,咱們有孩子了!”

甄氏誕六阿哥,晉莞嬪,居六嬪之首。

莞莞,菀菀,咱們的孩子……

無人時,朕從不敢深想,許多時候,朕更愿相信,莞莞,便是菀菀的來生,我們的六阿哥弘曕,亦是……

少時,朕不在皇額娘身邊,母妃早逝,待朕回到親生額娘身邊,額娘已有了十四弟。朕從小便養成了陰鷙沉悶的性子,不如十四弟討人喜歡,皇阿瑪與皇額娘都更喜歡十四弟些。

如今朕與莞莞有了孩子,朕起誓,定不讓弘曕走朕的老路,吃朕吃過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