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門寒貴

第四百九十二章 城府極深的先帝

第四百九十二章城府極深的先帝第四百九十二章城府極深的先帝←→:最新網址:

“鎮國公府謀逆,是必然,也是迫不得已!”竇俊嘆息道。

“您何出此言?”蘇軼昭疑惑地道。

“這就要從當年鎮國公與先帝打江山的時候,開始說起了。”

竇俊開始回憶起了當年之事,“鎮國公盛林有雄韜偉略,他有勇有謀,更是重情重義。老朽這條命,就是他救的。”

“還請竇老將當年之事如實告知。”蘇軼昭朝著竇俊深深鞠了一躬,這是對竇俊的感激。

在鎮國公府出事之后,這位老者還能照顧文鈺母女,就已經體現出他是位重情重義之人了。

就憑著他這么多年的照顧,她都應該好好感謝對方。

“你既然不怕麻煩纏身,那老朽就如實告知你。”

“當年先帝和鎮國公、端陽王一起打江山,并且結為金蘭,那是眾所周知之事。”

“后來天下平定,先皇順理成章登基為帝。大赦天下,為有功之臣加官進爵。端陽王和鎮國公乃先帝的左膀右臂,自然獲得了榮華富貴。”

蘇軼昭點頭,這個她在野史中看到過。

“可后世只歌頌先帝驍勇善戰,有膽有識,卻不知當初簇擁為皇,呼聲最高的,卻不是先帝。”

竇俊臉上閃現義憤填膺之色,現在想來,還是為此感到憤怒。

蘇軼昭有些驚訝,世人都對先皇歌功頌德,說沒有他就沒有如今的太平之世。

她還以為,先帝是位蓋世英雄。

“如今朝中還有不少當年鎮國公手底下的人,你且去問問,當年誰的呼聲最高?”

竇俊指著門外,臉上充滿了憤慨。

“若非如此,鎮國公謀逆之時,就不會有這么多追隨者了。”

“您是說我祖父?”蘇軼昭其實并不驚訝,盛林真的是位了不起的人。

“正是!”竇俊接著冷哼一聲,“先帝這個卑鄙小人,若非他使計,如今的江山早已是盛家的了,還有他秦家什么事兒?”

蘇軼昭連忙看了一眼窗外,“您小聲些,隔墻有耳。”

“哼!老朽可不怕他秦家,爛命一條,要就拿去。若非當年還要照顧你和夫人,老朽早就追隨鎮國公去了,還會在這里茍延殘喘?”

蘇軼昭訝然,沒想到竇俊對盛林這般崇拜,這才是真正的有情有義啊!

“鎮國公兩次舍命救我,我照顧好他的后人,將來九泉之下也能對得起他了。”

竇俊忍不住老淚縱橫,“當年那樣意氣風發,豁達樂觀之人,都是被先帝給害的。”

接著竇俊總算說出了當年的實情,然而事實的真相卻與史書上記載截然不同。

原來當年起義時,最開始盛林他們三人不認識的。

他見不得百姓受戰亂之苦,為救百姓于水火,便拉了一支起義軍與前朝朝廷對抗。

后來他先后遇到了先帝和端陽王,因為前朝軍隊龐大,三人又性情相投,便決定擰成一股繩,合力對抗朝廷。

當時盛林并未多想,也非貪戀權勢,而是一心為民。

然而先帝就欺盛林年少不知世間險惡,提出與盛林、端陽王義結金蘭。

“先帝此人城府極深,當時鎮國公一腔熱血,只想平定天下,哪里算計得過他?平日里先帝就在軍中收買人心,并且在外一直宣稱端陽王和鎮國公對他極為忠誠,唯他馬首是瞻。”

“當時他們已經推舉先帝為領軍人物了嗎?”蘇軼昭問出了關鍵。

“根本沒有,那時他們三人才剛剛湊到一起。是軍中有軍師提出一盤散沙不利于行軍作戰,只能暫時推舉出一名領軍人物,有人發號施令,勁兒才能往一處使。”

蘇軼昭點頭,其實軍師說的也沒錯。一山不容二虎,當然要推舉出首領。

“當時你祖父十分有威望,他為人俠肝義膽,且武藝了得,對行軍布陣更是十分擅長,于是很多人都推舉他。”

“可先帝這個小人,一見苗頭不對,便找到鎮國公和端陽王,說是三人既然投契,那便結義金蘭。另二人不好拂了他的面子,便只能同意了。”

蘇軼昭沒想到先帝還挺婊,不過也說明了當時的鎮國公和端陽王沒有二心,只是為了黎民百姓吧?

“他最年長,平日里在軍中也對外宣稱兩位賢弟最聽他的話。還時不時當著下屬的面,說日后不會虧待了兩人。還未推舉出領袖,此人便以領軍人自居了。”

蘇軼昭很是無語,這不就是仗著兩位賢弟面皮薄,不好拒絕他嗎?

“后來軍中有許多人不買賬,說是覺得鎮國公更合適。于是在選舉的前一晚,先帝就找上了鎮國公,讓他放棄這次機會。”

竇俊很是懊惱,先帝真的城府太深了,他知道鎮國公重情重義,不會為了這個位子與他爭得你死我活。

“他答應了?”蘇軼昭其實不用猜也知道結果,必然是答應了的。

“是的,我當時對鎮國公極力勸阻,既然呼聲最高的是他,又為何要推辭?可鎮國公多重情義?先帝就是看清了這一點,利用他的良善和情義,擺了他一道。”

“再加上鎮國公當時并沒有太大的野心,只想救百姓于水火,于是也就放棄了。他說不論誰當領軍人,只要能平定天下,福澤百姓,就無需太計較。”

蘇軼昭聞言嘆了口氣,這就是不爭的后果。

“可他不知道,先帝居然會在登基之后翻臉不認人。”竇俊猛拍座椅扶手,痛心地道。

“到底年少啊!不知人心險惡,世上也有沒有后悔藥。”

蘇軼昭嘆了口氣,“那當年的端陽王呢?也沒有競爭嗎?”

“鎮國公都棄了,平日里此人又慣會籠絡人心,自然也有一部分追隨者,比端陽王要技高一籌,順理成章就是他了。再者他一直以長兄自居,那兩位賢弟還能不給面子?”

居然是以年長壓人?蘇軼昭可真是見識了。

“可為何最后論功行賞之時,端陽王被封王,而鎮國公卻只被封了個國公呢?”蘇軼昭忍不住問道。

連皇位都讓你了,你這樣不夠意思吧?

“那當然是先帝嫉妒你祖父的才干,又記恨當年簇擁你祖父的人太多,故意為之了。”

蘇軼昭嘆了一聲,原來先帝竟然是這樣的人嗎?

(本章完)

最新網址:←→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