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女的世外桃源

第一百五十六章 到目的地!

樂途查館

神農架景區經理張蕓

神農架林區位于湖北省西部,與四川、重慶、陜西接壤,是西安、重慶、宜昌大三角地帶的中心。國土面積3253平方公里,是全國唯一以“林區”命名的行政區,是湖北省直轄區。擁有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個國家森林公園、三個4A級風景區,一個省級旅游度假區,正在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國家地質公園和國家濕地保護區。

神農架的地位十分獨特和重要,是長江三峽大壩的天然綠色屏障;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涵養區;是國家旅游局確定的全國六大生態旅游區之一。199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神農架納入“國際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1992年,世界銀行全球環境基金將神農架確定為“亞洲生物多樣性永久示范地”。

和我們對自然的認識一樣,神農架的生態保護與幾經曲折,經歷了由依賴自然生態、破壞甚至掠奪自然生態、科學利用并與自然和諧相處等幾個階段。

1970年,國務院批準設立神農架林區。之后二十多年時間里,神農架是全國重要的木材基地之一,每年上交給國家的木材達10萬立方米以上,是典型的一業獨大的“木頭”經濟。路修到哪兒樹就砍到哪兒。曾幾何時,森林覆蓋率迅速由76.4下降到63。以致于《美國之音》曾預言:“再過5年,神農架將從地球上消失”。

1999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溫家寶同志作出重要批示:“神農架生態價值十分重要,應納入天保工程”。從此,神農架的保護與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2000年3月9日,神農架全面停止天然林砍伐,成為全國第一批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和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的地區之一。短短的幾年時間,森林面積由1193.92平方公里增長到2618平方公里,活立木蓄積量由1198.04萬立方米上升到2064萬立方米,年增長量達45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由73上升到88,自然保護區內達到96。神農架的生態保護工作得到了國家和湖北省的高度肯定和表彰。

2003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湖北省委書記俞正聲在省委省政府第三次神農架生態旅游現場辦公會上,提出了“保護第一,科學規劃,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的十六字方針,為神農架的保護與指明了方向。特別是在當前落實科學觀,構建和諧社會的新要求、新形勢下,神農架的生態地位更加突出,保護價值更加重要,保護作用將得到更大發揮。

在神農架,良好的生態保護是“第一道工序”,也是一條紅線貫穿始終。因此,良好的生態為神農架的經濟社會尤其是原生態旅游的奠定了堅實基礎,開辟了廣闊的道路。如今,神農架的原生態旅游已顯示出獨特的魅力。湖北省把神農架和長江三峽、武當山組合成“一江兩山”旅游精品,向國內外重點推出,國家旅游局把神農架列為全國六大生態旅游區之一。如今,良好的生態保護更使神農架變成了一個令人向往的生態旅游目的地,變成了一個不可多得、令人神往的好地方。

第一,神農架是一個自然神奇的好地方。在地球同一緯度地區,除了大平洋、大西洋,亞洲、歐洲和北非等其他地方都是荒山、湖泊和沙漠,只有神農架是中緯度地區唯一一塊相對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堪稱全球中緯度的“綠色奇跡”。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贊嘆不已,春天是花的世界;夏天是綠的世界;秋天是紅的世界,層林盡染,萬山紅遍;冬天是白雪和綠樹交織的世界。

第二,神農架是一個原始神秘的好地方。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象奇觀,造就了神農架眾多的自然之謎。“野人”之謎、白化動物、珍禽異獸、奇花異草、奇洞異穴等給神農架蒙上了一層神秘面紗。“野人”之謎是當今世界未被破解的四大謎之一,在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曾發現過“野人”的蹤跡,而其中只有神農架發現“野人”的次數最多,目擊者最多,據不完全統計,已有360多人次看到近120個次“野人”活體。神農架可能有“野人”,有四方面的依據:一是史書有記載。《山海經海內南經》、屈原的《山鬼》、明代《本草綱目》、《興山縣志》等都有關于“野人”的記載。《本草綱目》上記載:“南康有神曰‘山都’,形如人,長丈余,黑色,赤目黃發,深山樹中作窠……描述的就是“野人”;二是民間有傳說。民間關于“野人”的傳說歷史悠久,上自遠古,下至當今。從秦始皇修萬里長城,逃跑的民夫躲進深山老林變成“野人”的傳說,到今天神農架周邊地區流傳的進深山雙臂套竹筒防“野人”的傳說,有許多的版本;三是科學家有考證。人類從何而來?是猴子、猩猩,還是類人猿變來的嗎?為什么現在的猴子等站起來不能變成人?這個課題一直是人類學家、遺傳學家關注的問題。中國野考協會曾幾次組隊到神農架進行科學考察,發現了大量“野人”的腳印、毛發和糞便,經鑒定,神農架確實存在一種介于猿和人之間的靈長類動物;四是有大量的人證和物證。神農架周邊地區有許多人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看到過“野人”,有干部、軍人、教師、工人和農民。他們的描述基本相似:“野人”身材魁梧,全身棕紅色毛發,已習慣兩條腿走路。有喜怒哀樂表情,會發出各種叫聲。這些描述和史書的記載有驚人的相似之處。

第三,神農架是一個古老神圣的好地方。神農架因中華民族的偉大始祖炎帝神農氏在此架木為梯、采嘗百草、救民療疾、教民稼穡而得名。相傳炎帝神農氏在這里“架木為梯,以助攀援;架木為城,以避風寒;架木為壇,跨鶴升天”。神農炎帝是華夏文明開創者之一,后人將其豐功偉績列陳有八:訓牛以耕,焦尾五弦,積麻衣革,陶石木具,首創農耕,搭架采藥,日中為市,穿井灌溉。開創了古老的農耕文化和醫藥文化,神農架也因此成為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特別是在這里發現并整理出版的《黑暗傳》,被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神話學會會長袁珂先生等專家學者譽為漢民族的創世紀史詩,填補了漢民族無創世史詩的空白。

第四,神農架是一個科研科考的好地方。神農架億萬年前是一片汪洋大海,喜瑪拉雅造山運動使得這里變成了高山,成為“華中屋脊”,這里海拔超過3000米的高山就有六座。由于特殊的地理環境,神農架成為第四紀冰川時期各種動植物的避難所和棲息地,幾乎囊括了北自漠河、南至西雙版納、東自日本中部、西至喜瑪拉雅山的所有動植物物種。有高等維管束植物199科、872屬、2671種,其中列為國家一、二級保護的樹種有39種;動物500多種,其中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有50多種;可入藥的動、植物達2013種。如神農架金絲猴、植物活化石珙桐等都是神農架特有的珍稀動植物。早在1888年和1900年,英國、美國、日本等國的專家學者就到神農架進行科學考察,采集了大量的珍稀動植物標本。神農架是“物種基因庫”,是開展遺傳基因研究和克隆繁殖的理想場所。僅1986年至1992年,科學家們就在這里收集到農作物種質資源六類163種。神農架這所天然實驗室培育出了許許多多的專家學者、教授和博士。據不完全統計,每年以研究神農架的動植物為課題而獲得博士學位的就有近10位,還有不少國內外知名學者、院士以此為科研科考基地,神農架更是大中學生科考實習和從事社會實踐活動的理想場所之一。此外,也是作家、藝術家、音樂家激發靈感,創作佳品的好地方。

第五,神農架是一個度假休閑的好地方。神農架的森林面積達到2618平方公里,郁閉度達到了0.9以上,良好的自然植被使這里的空氣清新純凈,每立方厘米空氣中含負氧離子達到幾萬個,甚至十幾萬個,是天然的特級“氧吧”。特別是夏天,神農架的優勢更加明顯,茂密的森林成為“天然空調”,整個夏季日平均氣溫不超過26度。是名副其實的“清涼世界”。到這里休閑度假,可以洗去你城市的風塵,放松你浮躁的心情。此外,參加原始森林徒步、野外探險、峽谷漂流、攀巖等現代時尚的戶外運動,讓你在親近自然、回歸自然的同時,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特別是去年神農架建成了中國南方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天然高山滑雪場,是國家體育總局“北雪南展”戰略首選項目,是中國滑雪協會指定的訓練基地。滑雪是一項集參與性、競技性、娛樂性、健身性于一體的戶外運動。冬天到神農架追風逐雪,在林海雪原中挑戰自我,你會有更奇妙、更特別的感覺。

第六,神農架是一個民風淳樸的好地方。神農架雖然經濟比較落后,物質生活相對貧窮,但從另一個角度看,說明這里沒有受到現代工業文明的污染,是難得的一方凈土。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都市人無法享受到的。再加上山里人的淳樸厚道,知足常樂,熱情好客,山民們能歌善舞,原生態的篝火晚會會讓你留連忘返,樂不思歸,仿佛就是現代的“世外桃源”。神農架林區政府秉承以人為本、依法行政、求真務實、服務至上的理念,把所有的游客當作貴客對待,把所有的貴客當作親人對待,提供安全、快捷、細致、周到的服務。讓你慕名而來,滿意而歸。

原國家旅游局局長劉毅考察神農架后欣然題詞:“神秘之山,神奇之景,神怪之人,神逸之情,神農架必游。”

歡迎您來神農架,觀原始洪荒之貌,賞幽野綠秀之景,品神農文化之韻,探“野人”傳世之謎。

神農架原生態之旅一定會給你享受,給你快樂,給你驚喜,更給你美好而難忘的回憶。

爭做古道爾永探“野人”謎

科考隊隊員——張金星

張金星,男,山西榆次市人,1954年出生,大專。當代探險家、生態環境保護者。當過知青。從1983年開始一個人獨自徒步探險活動,走遍中國,曾獨自一人騎自行車完成了“奧運在北京”北京申辦奧運會活動,1993年,開始到神農架自費探險考察。并蓄須明志:“不揭示‘野人’之謎不出神農架,達不到目標不刮胡子”。先后受到國家政協主席賈慶林、國務院錢其琛副總理等國家領導親切接見。美國洛杉磯時報、香港大公報、鳳凰衛視、中央電視臺、新華社等海內外千余家主要新聞媒體均對我進行過多次宣傳報道,享有中國當代“野人”、“奇人”等美譽。

在神農架科學考察的12以來,張金星同志積累了豐富的第一手野考資料、數據和有關文字、圖片等。發表有關論文50余篇,各類考察記錄、筆記近300萬字,圖表數10張,考察日記100多萬字,各類專場演講報告100余場次,報告50篇,拍膠卷300多個。共獲最新“野人”信息39條,均作實地考證、調查落實。發現可疑腳印3000余個,最大44cm,最小23cm;可疑采食現場、棲息處10幾個,糞便6次,毛發100余根,可疑頭骨1個。并對所發現的任何有價值的現象都作了詳細記錄及初步分析,拍了照,灌了模型。共有10多次多人目擊“野人”事件發生。通過科學論證,張金星認為我們考察的“野人”應該是同大熊貓、金絲猴等古老動物同時代的另一物種——巨猿。

神農架金絲猴朋友

嚴康慧

嚴康慧,女,漢,1954年出生,大專,我國著名的金絲猴研究專家。19781988年,在北京大學工作學習,1989年,辭去北京大學心理學系的職位赴德國學習,1994年回國,并成為北京大學心理系靈長類動物研究小組外聘人員,對野外金絲猴的社會行為學研究收集整理數據。從此,在神農架開展川金絲猴野外研究工作,成為神農架金絲猴的好朋友,與這群可愛的精靈朝夕共處,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曾表達自己已離不開這群猴子。為保護好神農架金絲猴,曾灑下熱血,流下辛勤的汗水和淚水。作為一位女同志忍受著人生巨大痛苦,克服種種困難,生命多次死里脫生,一直長期堅持野外跟蹤考察金絲猴工作,為神農架保護做奉獻。在神農架野外考察11年以來,共發表論文10余篇,出版《金絲猴的社會》專著1本,錄相帶1盤,獲得國際靈長類學會的最高獎。

神農架概覽

(2005年5月)

一、基本情況

(一)區位及建制。神農架地處鄂西北邊陲,北顧武當,南鎮三峽,西望陜渝,東瞰荊襄,地理緯度東徑109°56′110°58′,北緯31°15′31°57′。神農架是1970年經國務院批準建制,直屬湖北省管轄,全國唯一以“林區”命名的行政區。全區管轄四鎮四鄉,1個國家級森林及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1個國有森工企業林業管理局(保護區管理局和林業管理局均為正處級單位)。全區國土總面積3253平方公里,總人口7.9萬。

(二)自然條件。遠古時期,神農架林區還是一片汪洋大海,經燕山和喜瑪拉雅運動逐漸提升成為多級陸地,并形成了神農架群和馬槽園群等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地層。神農架位于我國地勢第二階梯的東部邊緣,由大巴山脈東延的余脈組成中高山地貌,區內山體高大,由西南向東北逐漸降低。山峰多在1500米以上,其中海拔3000米以上的峰有6座,海拔2500米以上山峰20多座,最高峰神農頂海拔3105.4米,成為華中第一峰,西南部的石柱河海拔僅398米,為境內最低點,相對高差達2706.4米。

神農架地處中緯度北亞熱帶季風區,受大氣環流控制,氣溫偏涼且多雨,并隨海拔的升高形成低山、中山、亞高山3個氣候帶。年降水量也由低到高依次分布為761.42500毫米不等,故立體氣候十分明顯,“山腳盛夏山頂春,山麓艷秋山頂冰,赤橙黃綠看不夠,春夏秋冬最難分”是林區氣候的真實寫照。獨特的地理環境和立體小氣候,使神農架成為中國南北植物種類的過渡區域和眾多動物繁衍生息的交叉地帶。這里擁有當今世界北半球中緯度內陸地區唯一保存完好的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境內森林覆蓋率88,保護區內達96。這里保留了珙桐、鵝掌秋、連香等大量珍貴古老孑遺植物。神農架成為世界同緯度地區的一塊綠色寶地,對于森林生態學研究具有全球性意義。

(三)資源狀況。古老漫長的地理變遷和相對封閉的自然環境,使神農架全境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一是生物資源。現有森林面積1618平方公里,活立木蓄積量2019萬立方米,實施“天保工程”后,森林年凈增長量29萬立方米。這里有各類植物3700多種。有高等維管束植物199科、872屬、2671種,其中列為國家一、二級保護的樹種有39種。有各類動物1060余種,其中兩棲類33種,爬行類40種,獸類76種,魚類47種,鳥類308種,昆蟲560種。金絲猴、華南虎、金錢豹、白鸛、大鴇等67種珍稀野生動物受國家重點保護。神農架可入藥的動、植物達2013種。白化動物和千年相傳的“野人”之謎為世人矚目。神農架是名符其實的“物種基因庫”、“天然動物園”、“綠色寶庫”。二是旅游資源。神農架保存完好的原始生態與億萬年來形成的亙古地貌,蘊育了眾多自然景觀,境內奇山異石、奇洞異穴、奇花異草、奇獸異鳥無處不在,無所不括。這里山峰瑰麗,清泉干冽,風景絕妙。神農頂雄踞“華中第一峰”,風景埡名躋“神農第一景”。紅坪峽谷、棕峽峽谷、關門河峽谷、陰峪河峽谷雄偉壯觀;龍泉瀑、香溪河、大九湖風光綺麗;燕子洞、冷熱洞、盛犀牛洞、潮水洞、令人叫絕。神農架獨特的生態旅游資源使其成為開展觀光攬勝、度假休閑、探險獵奇、體育健身、科學考察、科普教育的理想場所和最佳去處。觀原始洪荒之貌,賞幽綠秀野之景,品神農文化之韻,探野人傳世之謎,成為神農架旅游的精準概括。三是水能資源。神農架境內地表水資源豐富,溝谷深切,落差較大,發源于其區內的香溪河、沿渡河、南河、堵河4大水系年地表徑流量約22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達53萬千瓦,近期可供開發的27萬千瓦,現僅開發6.8萬千瓦。四是礦產資源。神農架全境礦產資源十分豐富,以磷、硅為大宗,磷礦儲量逾1.5億噸,且儲藏集中,礦體裸露,品位較高,運輸便利。

神農架也是湖北境內長江與漢水的分水嶺,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的水源涵養地,是三峽庫區最大的天然綠色屏障,作為全球同緯度地區唯一的綠色奇跡而倍受關注。1980年,神農架成立自然保護區;1986年經國務院批準為“國家森林及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199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接納為人與生物圈計劃“世界生物圈”保護網成員,受到全球環境基金(GEF)資助,成為“亞洲生物多樣性保護示范區”。

(四)人文背景。神農架據傳是華夏始祖、神農炎帝在此搭架采藥、療民疾矢的地方。他在此“架木為梯,以助攀援”,“架木為屋,以避風雨”,最后“架木為壇,跨鶴升天”。神農炎帝是華夏文明開創者之一,后人將其豐功偉績列陳有八:訓牛以耕,焦尾五弦,積麻衣革,陶石木具,首創農耕,搭架采藥,日中為市,穿井灌溉。為緬懷祖先,頌其偉業,林區人民政府于1997年開始在神農架主峰南麓小當陽興建神農祭壇一座,塑其雕像于群山之中,但見牛首人身的神農氏雙目微閉,似思似眠,神農塑像與千年古杉相擁而立,景致渾宏,氣宇不凡,蔚為壯觀。

神農架人文歷史久遠,早在20多萬年前,就有古人類在此活動。秦漢以來,神農架地區分屬歷朝歷代鄰近州郡縣管轄(僅三國至隋初設綏陽縣),清代隸屬湖北省鄖陽府房縣及宜昌府興山縣。由于這里谷深林密,交通不便,歷來為兵家屯守之地。唐中宗被貶為廬陵王后,命神農架山脈為“皇界”。清順治、康熙及嘉慶年間,義軍劉體純部及白蓮教軍先后在此屯守11年之久。革命戰爭時期,賀龍紅三軍在此建立蘇維埃政府。新中國成立后的上世紀50年代中至60年代初,國家以采伐木材為主要目的著手對神農架進行開發,并于1966年修通貫穿南北的公路。1970年國務院以〔1970〕國發47號文件,批準神農架林區建置,由湖北省直轄,行政地域由房縣、興山、和巴東三縣毗鄰區域劃出,國土面積3253平方公里。此后行政隸屬幾經變更,終于于1987年確定直屬省轄至今。

神農架文化遺存眾似繁星,民俗鄉風淳厚質樸。陽日古剎凈蓮寺、九沖佛影天觀廟傳承佛教衣缽,川鄂古鹽道依稀再現南方絲綢之路的繁榮,殘存的木雕、石刻及民間刺繡顯示炎帝后裔五千年的智慧。在此發現并已整理出版的《黑暗傳》被稱為漢民族的創世史詩,從而打破西方關于中國沒有自己史詩的百年神話。反映秦巴平民喜怒哀樂的百代民風土家婚俗、打喪鼓、山鑼鼓、打火炮堪稱中原文化的活化石。神農架不僅是東西南北野生動植物種類的交匯地,而且是華夏民族四大文化種類的交匯地。以神農架為原點,西有秦漢文化,東有楚文化,北有商文化,南有巴蜀文化。神農架是一處文化洼地,各種文化溪流在這里交融。神農架的自然條件和人文背景共同構成了神農架絢麗多彩的畫卷,雋秀如屏的群峰,茫茫蒼蒼的林海,完好的原始生態系統,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宜人的氣候,獨特的內陸高山文化使神農架成為當今世界人與自然合諧共存的凈土和樂園。

二、經濟社會

(一)開發歷程。

神農架的開發與建設,經歷了一個曲折而艱難的歷程。1956年,湖北省林業廳對神農架進行勘測,1958年,國家林業部對神農架森林實施空中航測,1962年,湖北省委、省政府決定開發神農架,調集8000余人的筑路大軍,南北并進,1966年198公里的干線公路全線貫通。至此,開始揭開神農架原始封閉的面紗。40多年的開發建設實踐,可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粗放開發階段(1960—1985年)。其間,修路是主要建設方式,伐木是主要生產任務,建設湖北省商品木材基地是主要目標。在此階段,全區修筑公路400多公里,累計生產木材150多萬立方米,向國家交售計劃內用材近百萬立方米。公路修到哪里,樹就砍到哪里,森林的過度釆伐,使森林覆蓋率由76.4%下降到63%,自然植被嚴重破壞并危及到多種多珍稀生物的生存與繁衍。專家們呼吁:象這樣再砍5年,神農架將從地球上消失。

探索階段(1985—2000年)。林區黨委、政府一直在探索將保護與有機結合起來的最佳途徑,在1985年提出了“加強保護,立體開發,綜合利用,全面”的建設方針,后幾經調整,于1997年確立了“立足保護,旅游產業,綠色產業,建設富裕文明的神農架”的建設方針,以旅游業為支柱產業,開始了神農架開發建設史上的戰略大轉移。在這一階段,全區累計造林60多萬畝,封山育林40多萬畝,森林覆蓋率和活立木蓄積量不斷提高,生態環境逐步得到恢復。1995年省政府神農架旅游現場辦公會的勝利召開,吹響了旅游經濟的號角。此后,以旅游為龍頭的第三產業得到充分重視并取得長足,逐步成為我區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產業。

科學開發階段(2000年至今)。2000年3月,神農架天然林全面停伐,“天保工程”和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全面實施,我們面對工業經濟滑坡、企業職工下崗、農民增收受限、財政收入銳減、社會不穩定因素增加等各種困難與壓力,搶抓西部大開發、“天保工程”和退耕還林還草的機遇,圍繞保護與的主題,提出了對神農架進行“二次大開發”,構建以旅游業為主導產業、以綠色產業為支柱產業的生態經濟體系的設想,把神農架引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尤其是2000年省委、省政府神農架旅游現場會和2001年“一江兩山”區域旅游綜合開發現場會的連續召開,為神農架旅游業以及整個國民經濟的快速注入了新的活力。隨著“天保工程”和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的全面實施,全區自然資源得到全面有效地保護,森林覆蓋率、動植物種群不斷上升,國民經濟建設與實現了由資源消耗型向生態保護型轉變,由以木材生產加工為主向生態經濟建設為主轉變,由以傳統經濟建設向綠色經濟建設轉變。

(二)現狀成就。近年來,神農架8萬人民按照“保護自然環境,生態經濟,建設富裕文明的神農架”的建設方針,搶抓國家西部大開發歷史機遇,全面實施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徹底改變了神農架30余年以伐木取材為主的開發建設初衷,探索并實踐出了一條以保護促,以促保護的新路,取得了經濟建設和社會的巨大成就。

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隨著天然林的全面停伐,“天保工程”實施,全區以保護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為前提,及時提出了經濟從資源消耗型轉向生態保護型,圍繞保護與兩大主題,構建以旅游業為主導產業,以綠色產業為支柱產業的神農架生態經濟體系的思路。制定了“保護自然環境,生態經濟,建設富裕文明的神農架”的建設方針。經過努力,國民經濟逐步走上了保護與良性循環的軌道。2004年區內國民生產總值達4.55億元,三級財政收入達6382萬元,同比增長17%合3。4%。

生態保護卓有成效。神農架始終把保護自然資源放在經濟工作首位。全區于2000年3月9日起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實施了有效的森林資源管護,爭取并實施了“天保”工程,完成“天保”造林14.5萬畝,新增育林31.7萬畝。全區森林覆蓋率由1998年的70.1上升到現在的88,自然保護區內由1998年的85上升到目前的96;活立木蓄積量比1982年凈增553.8萬立方米,年凈增29.02萬立方米。亂砍濫伐、亂采濫挖、亂捕濫獵現象得到根本遏止,動植物種群和數量明顯增加。全區連續25年無重大森林火災。水土流失面積由867平方公里下降到411平方公里。

旅游業已成為主導產業。堅持生態旅游的產品定位,實施政府主導型和“市場導向、政府推動、業主開發、社會參與、區域合作”的指導方針,按照建設湖北“唯我獨有、華中地區最大、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海內外旅游目的地”的目標,聘請國內外權威機構編制了《神農架旅游總體規劃》、《天燕生態旅游區規劃》、《神農壇景區規劃》、《神農架自然保護區旅游規劃》。推出了三峽——神農架——神農溪“三峽雙神”國際黃金旅游線、“武當山——神農架——三峽”國內旅游熱線和區內旅游循環線。“兩線三鎮四區”的旅游格局基本形成,開發出了科研科考、探險獵奇、攀巖漂流、度假休閑,避暑療養、觀光娛樂等一大批旅游產品,全區旅游景區于2001年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制和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第三方認證。木魚鎮率先進入“省級旅游明星鄉鎮”和“省級旅游度假區”行列。逐步建立了穩定的客源營銷網絡和渠道,旅游市場逐步規劃,旅游環境明顯改善,旅游文化內涵漸趨豐富,旅游商品開發初具規模。全區建成神農架頂、天燕、紅坪畫廊等4A級景區3個,賓館飯店84家,旅游農莊(“農家樂”)90多家,床位近7000張,旅行社8家、旅游綜合龍頭企業3家,旅游藝術演出團隊2個,旅游商品和土特產專賣店100多家,旅游直接從業人員2800多人。食、住、行、游、購、娛相配套的具有一定規模的旅游綜合產業體系初步形成。以旅游為龍頭的第三產業迅速崛起,2004年,旅游總人數72萬人次,經濟總收入達1.5億元,其增加值占GDP51以上。

生態農業初顯生機。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與旅游業相配套的生態農業生機盎然。農業種植業內部結構不斷變化,綜合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累計退耕13萬畝,用于有機茶、板栗、中藥材、杜仲等綜合經濟作物。全區累計建成茶葉、板栗、中藥材基地10萬余畝,人工草場面積4.9萬畝。結合神農架氣候、土壤等特點,大力了營銷對路的高山土豆、高山反季節蔬菜,其中高山無公害蔬菜面積已達0.5萬畝,產值近千萬元。畜牧業積極推廣優良品種和養殖技術,山羊、中蜂、土雞等特色項目增勢可觀,效益明顯。按照零星搬遷與整體搬遷相結合、分散安置與集中安置相結合、扶貧移民與生態移民相結合的原則,大力實施了生態移民。從1998年開始,全區有4個村組實行了整體搬遷,有1215戶、5000余人實行了零星搬遷。搬遷戶有房住、有地種、有資源開發、有水電路“三通”,實現了搬得走、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移民人均增收25以上。

工業業結構逐步調優。天然林停伐后,全區關閉了88家木材企業,及時研究替代產業措施。近幾年相繼開發且已形成一定批量的神農架有機茶、紅樺汁、山野菜、絞股藍、百花蜜等特色產品。全面推進中小企業民營化,對工業企業進行了公司制改造。水電資源得到合理開發利用,裝機總量近10萬KW。2003年電量銷售達3億KWH,提供稅收近千萬元,水電工業逐步成為全區經濟的支柱產業。2004年完成工業產品出口創匯900萬美元,創歷史新高。

基礎設施明顯改善。近4年共投資6億多元,加快全區基礎設施建設。小城鎮建設迅速。堅持“生態立鎮、特色建鎮、產業興鎮、依法治鎮”的方針,按照“環境優美、風格典雅、特色突出、規模適度、功能健全、服務配套”的總體要求,籌資5000余萬元用于主要城鎮街道綠化、改建排水道、“四線”下地等市政設施建設,形成了松柏、木魚、紅坪、陽日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小城鎮。全區城鎮化水平已達40。路網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近五年來共完成貨幣工程量2.1億元,相當于前20年的總和,完成路基改造318.28公里,油路攤鋪232公里,分別是“九五”期間五年總和的2.89倍和2.33倍,實現了公路建設從數量型向質量型的轉變,主干線國、省道路面基本實現“黑色化”。國道、省道、區鄉道三級交通網絡基本形成。農網改造成效顯著,新建中低壓線路2000公里,全區供電入戶率已達90以上。農村供電電壓合格率93%,并實現全區同網同價。郵電通訊業務不斷拓展,各鄉鎮和景點景區已全部開通數字程控電話和移動通訊。

社會事業長足。廣播電視省干光纖網已在全區貫通,電視覆蓋率達92。有線電視實現了全區同網,可視電視電話會已開通到鄉鎮。教育、衛生、科技、文化、體育等各項事業全面,社會保障體系初步建立。

三、前景展望與工作舉措

當前,神農架林區正處于加快建設、加速的新的歷史階段,“集中精力抓經濟,一心一意謀”是神農架林區黨委、政府的第一要務。神農架的建設與將始終堅持“保護第一,科學規劃,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的科學方針。

(一)

的戰略目標

今后五年,全區保護與總的指導思想和奮斗目標是:始終以鄧小平理論和黨中央關于科學觀的方針為指導,以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動力,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目標,堅持“保護第一、科學規劃、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的方針,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加速,把神農架建設成“生態和諧、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社會文明”的國家生態園及旅游明星區、生態農業區、水電示范區和文明富裕區。國民經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以2003年為基數,到2008年國民經濟主要指標實現翻一番。其中,國內生產總值達7.78億元,年均增長14.9%。財政收入突破7200萬元,年均增長14.9%。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0:35:55,區域經濟民營化程度達90%以上,城鎮化水平達50%以上。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明顯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000元,年均增長14.9%;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1000元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下,森林覆蓋率進一步提高,人口出生率保持在全省平均水平以內。

“一園四區”的具體內涵是:

國家生態園:充分利用神農架“聯合國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成員”和“亞洲生物多樣性示范區”的優勢,進一步加大保護力度,使這片華中地區唯一的原始森林得以永遠保存;加強生態環境建設,使其對三峽工程、華中地區乃至長江中下游的生態平衡發揮更大的作用;進一步突出其動植物古老、特有、珍稀的特點,使素有“物種基因庫”之美譽的神農架在科研方面發揮其更大的作用。通過保護和建設,使神農架成為我國一流的生態園區,在環境保護、生態平衡、科學研究等方面發揮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旅游明星區:充分利用神農架世界級旅游資源優勢,把旅游業建成馳名中外、特色鮮明、成熟、配套良好、運作規范的大產業,成為全省乃至全國以旅游業為核心帶動整個區域經濟快速健康的樣板地區,爭取在我省旅游業中占據核心地位,發揮龍頭作用,爭取用10年或更長一點的時間把神農架建成全國一流、世界知名的生態旅游示范區。

生態農業區:在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構建適應神農架生態特點的農林復合生態系統,充分利用無污染綠色農業和生物產業的優勢,努力形成產品優、批量大、無公害、市場好、產業化的農產品開發新格局,把神農架建成全省最佳的生態農業區。

水電示范區:合理開發,充分利用神農架豐富的水能資源,建設高效清潔能源,獨具特色的山區水電產業。用5年時間實現水電裝機容量13萬KW的目標,走以電興工,以電惠農,以電代柴,以電代氣的山區小水電建設示范之路。

文明富裕區:按照“不爭總量大小,當求人均領先”的思路,發揮人口少,資源豐富的優勢,經過進一步的努力,在經濟快速的前提下,使城鎮人口比重達50以上,改善城鄉二元結構。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健全,社會就業比較充分;全區人均收入超過全省平均水平,文化生活較大改善,生活質量顯著提高。

(二)的戰略選擇

根據目標,神農架將堅持走生態立區、旅游富區、開放活區和科教興區之路,實施四大戰略:

生態優先戰略。始終把生態保護放在優先地位,放在經濟工作的首要地位,自覺做到“兩個為主、兩個為輔”:以調整人的經濟行為為主,以生態工程措施為輔。重新審視人類活動的合理性和適度性,把經濟行為導向生態優先的方向。重點解決坡地開墾、超載放養、亂建旅游景點、水資源和礦產資源不合理利用等人為生態破壞問題。以自然恢復為主,人工建設為輔。順應自然規律,大力推進人工封育、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等措施,積極農村能源。對現有的天然林地、天然草場、天然濕地依法實行保護。

旅游主導戰略。牢固樹立“各項工作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建設以生態旅游業為重點”的觀念,堅持“穩妥生態工業、大力生態農業、突破性生態旅游業”的調整方針,把有限的資源集中在以旅游為中心的生態經濟上。最終形成以生態旅游業為主導、以生態農業為基礎、以生態工業為支柱、以其它產業為輔助的經濟結構。

外向帶動戰略。全面擴大開放,一方面大力“引進來”,大膽采用新的引資方式,吸引更多的資本和技術參與神農架的建設。另一方面積極“走出去”,引導企業選準市場和項目,將“引進來”與“走出去”有機地結合起來,雙管齊下,真正做到“以開放促改革促”,發揮開放的帶動作用。

科教興區戰略。以科技為先導,以創新為動力,大幅度提高生態環境和生態經濟的質量和效益;大力宣傳、普及生態建設和可持續方面的科技知識,重視人才的培養和群眾素質的提高;以實施素質教育為核心,以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的職業技術教育為重點,適度超前教育,全面提高全區勞動者的文化程度和從業技能。

(三)今后的重點工作

“十五”期間乃至今后更長一個時期,神農架將舉全區之力,拓寬融資渠道,充分集中可用資源,以十大工程為載體,綱舉目張,全面推進“一園四區”建設。

一是實施投資總額達5.2億元的天然林保護工程。實現生態環境的全面改善。完成森工轉產,保護、恢復和森林植被,提高森林覆蓋率,恢復和擴大動植物種群數量。加強森防組織網、森防監測網建設,形成全方位自然保護網絡。

二是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將全區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退耕,新增生態移民后原居住地退耕2萬畝,植樹種草,美化、改善自然生態環境。

三是實施生態農業建設工程,推動生態農業大。著力構建與旅游業協調的生態農業體系,以神農架獨特地理條件和氣候優勢為依托的特色農業,以良好的生態環境為依托的綠色農業,與生態旅游相配套的旅游農業。加強農業產業基地建設,通過35年時間,建成10萬畝草場,和10萬只商品羊,10萬頭商品豬,5萬畝優質中藥材,5萬畝高山無公害蔬菜基地。建立健全農業產業化服務體系,扶持有機茶等名特優農副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建設。

四是實施生態移民工程。按照規劃,用5年時間逐步將保護區內以及遠山、高山、深山的農民分期分批遷移到生產生活條件較好的地方。與小城鎮建設相協調,積極推動移民建鎮,實現生態保護和經濟“雙贏”。

五是實施農村“五改”工程。大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改善農村的人居環境和精神面貌。用12年時間,基本解決農村飲水難、行路難等實際問題。用58年時間達到農民人均純收入過4000元的目標。

六是實施旅游基礎設施工程。鞏固并抓好4A景區建設,抓好旅游景區景點規劃編制工作,“一大三高”地抓好景區項目建設,用23年時間將神農壇、大九湖打造成4A景區,形成一批國內一流的旅游精品。

七是實施交通暢通工程。堅持交通事業與小城鎮及旅游業相協調,用3年時間實現交通三化(國省道高等級化、區鄉道路黑色化、鄉村公路網絡化),區內路網實現“兩縱兩橫”并暢通五大出口的目標。

八是實施綠色產品開發工程。深度開發有機茶,高山無公害蔬菜,紅樺汁、絞股藍及綠色旅游商品加工項目,出精品創名牌,形成一批具有代表性和自身特色、在全省乃至全國叫得響的產品。

九是實施能源建設工程。適度、可持續地開發水能資源,加強以水電為主體的清潔能源建設,從電氣化工程、農網工程,環保能源工程入手改善城鄉能源結構,普及推廣環保能源。

十是實施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用5年時間完成以松柏鎮、木魚鎮為中心,沿國道,省道和旅游公路布局,中心鎮——重點集鎮——一般集鎮,“一點三級”相互配套的有鮮明神農架特色的小城鎮體系建設。圍繞大旅游、建設現代市政體系,抓緊區內路網、電網、通訊網、廣播網及其它公益基礎設施建設。用35年時間實現交通“三化”,所有鄉鎮和村鎮程控與移動通訊覆蓋率達100,主要景區景點和鄉鎮計算機與互聯網普及率100。

撫今追昔,萬千感慨,繼往開來,豪情滿懷。建區以來的30余年,神農架取得了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全面和進步,并為未來經濟的全面振興和崛起騰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神農架這片美麗神奇而又充滿機遇和希望的熱土,正洞開山門,敞開胸襟,以全新的開放精神與誠信理念,熱忱歡迎社會各界人士前來觀光考察、投資興業。由神農架精神哺育的八萬林區人民正借黨的十六大強勁東風,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力克萬難,奮發圖強,以建設“一園四區”為目標,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神農架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

神農架景區簡介

神農架位于湖北西部邊陲,東與湖北省保康縣接壤,西與重慶市巫山縣毗鄰,南依興山、巴東而瀕三峽,北倚房縣、竹山且近武當。是我國唯一以“林區”命名的行政區。

神農架地區是大巴山東延的余脈。山脈呈東西方向延伸,山勢由西南向東北逐漸降低。山峰多在海拔1500米以上,其中海拔2500米以上的山峰有20多座。最高峰神農頂海拔3105.4米,為“華中第一峰”。

神農架是長江和漢水的分水嶺,境內有香溪河、沿渡河和堵河4個水系。由于該地區位于中緯度北亞熱帶季風區,氣溫偏涼而且多雨,海拔每上升100米,季節相差3—4天。“山腳盛夏山頂春,山麓艷秋山頂冰,赤橙黃綠看不夠,春夏秋冬最難分。”是神農架氣候的真實寫照。

獨特的地理環境和立體小氣候,使神農架成為我國南北植物種類過渡區域和眾多動物繁衍生息的交叉地帶。神農架擁有各類植物3700多種,其中有40種受到國家重點保護;有各類動物1050多種,其中有70種受到國家重點保護。幾乎囊括了北自漠河,南至西雙版納,東自日本中部,西至喜馬拉雅山的所有動植物物種。

神農架是我國內陸唯一保存完好的一片綠洲和世界中緯度地區唯一的一塊綠色寶地。神農架林區森林覆蓋率88,保護區內森林覆蓋率96,保持完好的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是最富特色的壟斷性的世界級旅游資源,動植物區系極為豐富,許多物種古老、特有而且珍稀。蒼勁挺拔的冷杉、雍容華貴的梭羅、風度翩翩的珙桐、獨占一方的鐵堅杉,枝繁葉茂,遮天蔽日,金絲猴、白熊、蘇門羚、大鯢以及白鶴等走獸飛禽出沒草叢,翔于林間。這里山峰瑰麗,清泉甘冽,風景絕妙。神農頂雄踞“華中第一峰”,風景埡名躋“神農第一景”,紅坪峽谷、關門河峽谷、夾道河峽谷、野馬河峽谷雄偉壯觀;陰峪河、沿渡河、香溪河、大九湖風光綺麗;萬燕棲息的燕子洞、時冷時熱的冷熱洞、盛夏冰封的冰洞、一天三潮的潮水洞、雷響出魚的錢魚洞令人叫絕;流泉飛瀑、云海佛光皆為大觀。

神農架茫茫的林海,完好的森林生態系統,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宜人的氣候條件,原始獨特的高山內陸文化,共同構成了絢麗多彩的山水畫卷。神農架也因此享有了“綠色明珠”、“天然動植物園”、“生物避難所”、“物種基因庫”、“自然博物館”、“清涼王國”等眾多美譽。在地球生態環境日益遭到破壞、環境污染日趨嚴重的今天,神農架正以其原始完整的生態環境引人矚目。

神農架旅游資源的特色體現在“雄、秀、幽、野”。“雄”,是指神農架山體高大,群峰林立,具有雄偉壯觀的氣勢;“秀”,是指神農架河湖飛瀑,風光綺麗,具有精巧靈秀的神韻;“幽”,是指神農架峽谷深邃,古木幽篁,具有幽遠深邃的美感;“野”,是指神農架森林茂密,謎團紛呈,具有懾人心魄的野趣。

神農架以三峽雙神線和區內旅游循環線為主軸,依托木魚、紅坪、松柏三個重點旅游接待城鎮,形成了神農頂、神農壇、國家森林公園、玉泉河四大旅游區,并有公路、水路與外界相通。以209國道往宜昌、十堰、襄樊。

主要景區簡介

(一)神農壇景區

(1)神農壇景區位于神農架木魚鎮沿209國道往南六公里處的小當陽,這是一個很有靈氣的地方,迎面矗立在神農壇對面的絕壁經過長年的風化作用,呈現出了形似奔馬、狀如流云的圖案,更為奇特的是在絕壁上還一幅栩栩如生的神農氏天然神像,而這卻是神農壇建成之后才發現的,神農壇景區是由我國著名的書畫家錢紹武先生設計的,于1997年正式建成,是我區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集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為一體的景點,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古老植物園、千年杉王、神農祭壇,另外還有反映神農風情的晚會可供觀賞。

古老植物園集中了一批保護和孑遺古老、珍惜、瀕危的植物物種,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珙桐,五·一期間正值花開,珙桐獨特的花朵通體潔白,如千萬只白鴿棲滿枝頭,美麗而壯觀,因此又稱“中國的鴿子樹”。

(2)天生橋景區位于神農架南部神農壇東面的彩旗,緊鄰209國道,距神農壇4.8公里,是2003年4月正式對外開放的新型生態旅游區。這里海拔1200米,面積60平方公里,是一個以奇洞、奇橋、奇瀑、奇潭為特點的休閑、探險、攬勝的旅游區。在這里有風情萬種的飛瀑,鬼斧神工的天然石橋,香飄萬里的蘭花山,險峻扼要的石壁棧道,組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山水畫卷。

(3)香溪源景區,它位于神農架木魚鎮西側2公里處。于1993年正式對外開放,不僅具有神農架“林木幽深”的特征,而且時四季風迥異,各具情趣,夏天尤為清涼、舒適。游人至此,觀賞茫茫薄霧,聽著潺潺流水聲,使進入這清幽景色中的你就像進入仙境一樣。據說當年王昭君在溪中洗臉時曾掉過一串珍珠入水,從此溪水一年四季芳香撲鼻,美麗的傳說寄托了人們對昭君的追慕,其實香溪的源頭的林間,香花芳草極多才是溪水飄香的真正原因。每逢三月香溪河畔桃花盛開的時候,河水中可看到一種淡紅色的魚,這種魚身分四瓣,形似桃花,人稱“桃花魚”。河水清清,倒影岸邊桃花,水中魚群追戲,是花是魚確實難以分辯。清代詩人寫下:“花開溪魚現,魚戲花景亂;花下捕魚人,莫作桃花看”的詩名來描繪此種情景。

名山名泉出好茗,香溪源頭所在地也正是著名的茶葉之鄉,這里的茶葉分布在林深綠重、朝日暮雨、海拔1000m—1200m之間的山谷中。由于空氣新鮮濕潤,日照較少,散射和漫射較多,又無寒冬酷暑,氣候溫和宜人,且盡得高山之云霧、香溪之凈水、萬木之芳香,這得天獨厚、無與倫比的自然生態環境優勢造就了優勢的神農有機茶,據《神農百草經》載:“神農采藥,為民療疾,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

(二)神農頂景區

神農頂景區是神農架自然保護區劃定的一個生態旅游小區,同時又是國家林業部門建設的一個示范性生態景觀區,已通過ls09000和ls14000質量環境管理雙認證,是國家4A級景區,代表了神農架的自然景觀,其面積為250平方公里。

神農頂景區包括五大觀光景點:神農頂、風景埡、板壁巖、金猴嶺、小龍潭。旅游項目有:徒步穿越原始森林、挑戰極限攀登華中屋脊神農頂、尋覓野人蹤跡、高山滑雪以及森林沐浴行等。神農頂景區所在的自然保護區也是國寶金絲猴的故鄉。五月的神農頂景區草木新綠,高山杜鵑競相吐艷,姹紫焉紅,沁人心脾。

在此棲息的神農架金絲猴屬于川金絲猴,在中國三種金絲猴中它分布最廣,也是最興旺的種群。與灰黑色的黔金絲猴和棕黑色的滇金絲猴相比,此金絲猴成年個體披著柔軟細密、光澤如絲的金黃色長發,是名副其實的金絲猴,傳說中的美猴王孫悟空的原型就是金絲猴。

(1)華中第一峰——神農頂。

海拔3105.4米,超出武當山1493.4米,峨眉山6.4米,華山1027.4米。1942年,原國民黨政府房縣長神農架探察團團隊長賈文治賦詩云:“苦竹成林杉蔽空,龍盤虎踞勢豪雄,登臨方知群山小,此是華中第一峰”,“華中第一峰”之稱就此沿用下來。1982年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準,林區人民政府將其定名為“神農頂”。

神農頂為“金字塔”形山峰,是長江支流香流河、神農溪的發源地之一,也是漢水支流南河、堵河的發源地之一。這里山頂生長鋪地柏、高山杜鵑、香柏、蕨類、苔蘚、小叢紅景天等。怪石參差,難以行走。從燕山運動、喜馬拉雅運動至今,山體仍在不斷抬升。

神農頂年平均氣溫7.9℃,年均降水2500毫米。9月至次年4月為冰雪期。冬春寒風凜冽,白雪皚皚;夏秋雨霧蒙蒙,涼風習習,難見神農真面目。待雨后新晴,舉目遠眺,群山俱俯,唯我獨尊,依稀可見長江漢水縹緲霧帶,山頭云霧蒸騰宛如仙景,令人心曠神怡。

神農頂還分布著眾多珍稀動植物,箭竹叢里多次發現野人的足跡,冷杉林間不時可見白熊的蹤影,蘇門羚在草甸上覓食,麝獐在幽徑上疾行,金絲猴成群結隊,毛冠鹿奔逐嬉戲,匍地柏散發著陣陣幽香,紅景天點綴著茫茫山野。……這里是神農架自然保護區西片的中心點,也是觀賞神農架高山風光和原始植被的主要地方。

(2)風景埡

神農第一景——風景埡,1970年林區建制前為巴東縣與房縣的界埡,又名“巴東埡”。海拔2950米,經過千萬年來的風化深蝕,形成的峰林萬仞摩天,下接深澗,姿態名異,似柱似筍,栩栩如生。石林周圍,杉林竹海蒼翠、高山杜鵑搖紅、流云飛霧纏繞其間,石林若隱若現,綽約多姿。山嶺縱橫、河流碗蜒,盡在腳底,臨懸崖峭壁深澗,使人驚心動魄,望而生畏,風景埡奇特風光被譽為“神農第一景”。因此人們說:不到風景埡,枉到神農架。

(3)暸望塔

暸望塔建于大神農架南坡海拔2997.7米處,塔高14米,鋼筋水泥結構,為自然保護區護林防火和森林病蟲害觀測的配套設施,也為游客提供服務,暸望神農風光,登上塔頂,神農群峰,千里林海盡收眼底。

(4)板壁巖

板壁巖海拔2590米,因山勢陡峭似板壁而得名。它也是“野人”經常光顧的地方,林中還多次發現“野人”的足跡、毛發和糞便等。板壁巖景點是一個典型的高山植被原始生態游覽區,有高山草甸、箭竹、高山杜鵑,原始森林和形態名異的石林。山坡上簇簇高山杜鵑散落在如絨的草上,微風起處,大片箭竹林如波濤翻滾,最為奇異的是七十年代末,科考隊員們兩次在竹林里發現奇妙的竹窩,專家們推測為“野人”所為。跟云南的著名“石林”相比,板壁巖的石林別具特色,它沒有云南石林的集中與壯觀,但確十分的靈秀、別致。可能是巖質的原因,也可能是億萬年風霜雨雪侵蝕的結果,板壁巖的巖石都不是光滑的,都是那樣刻滿滄桑,嶙峋凹凸。而大片的野古草甸讓人躺臥在軟綿綿的五花草地上,仰望藍天白云,聆聽松濤鳥語,可是別有一番情趣。

(5)金猴嶺

金猴嶺是因這里是國寶金絲猴的主要活動區域之一而得名。金猴嶺原始森林游覽區平均海拔2500米左右,最高處為“華中屋脊”的六大支柱山嶺之一。景區范圍內主要樹種是巴山冷杉。這里是一個五彩繽紛、層次分明的植物世界。挺拔的冷杉構成的第一層次的高大喬木,其外表四季皆成碧綠色。第二層次的喬木有樺樹和櫟樹等闊葉樹種。這引起喬木身上,多有藤本植物纏繞,有的從根部到梢部都被裹得嚴嚴實實。第三層次,由名目繁雜的灌木所構成。灌木叢中躺著一些自然倒伏的大樹,大樹上結滿了綠苔,綠苔上生出五顏六色,形態各異的菌類。最低一層是地衣類;它們緊鋪在林地上,猶如一床床綠茸茸的地毯,濕漉漉、亮晶晶的。

走在林中,滿耳鳥語,或圓潤、或明麗、或嘹亮、或低回,似晶瑩的露珠從樹葉上滑落,似光潔的珍珠在玉盤中流滾動,我們可以把王維的詩這樣改一下:“空山不見人,但聞鳥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6)小龍潭

小龍潭海拔2300米,位于金猴嶺腳下,幽靜涼爽,景色宜人,能為游客常年提供吃、住、購、娛等服務,是神農架之旅必到之處。這里以餐廳為中心,匯聚了神農藥材館、“野人夢園”、野生運行救護站、夏令營基地等多項服務功能,可同時接待100多人進餐和野營,這里有一只人工喂養的金絲猴。

這里的“野人夢園”展廳。概述古今中外各地發現“野人”及中科院三進神農架考察野人的基本情況,還展示有野人的毛發、現場灌制的腳印、毛發和糞便的光普分析圖……這些表明:確有一種既不同于現代人類,又不同于其他已知靈長類動物的存在。

(7)大九湖

大九湖位于神農架的西麓,被稱其為湖北的“呼倫貝爾”,大九湖并非湖,而是一片沼澤地,屬山間盆地,也是一處高山濕地。高山濕地在我國不多見。這里海拔1700米,面積為36平方公里,中間卻是17平方公里的平川,四周高山重圍,但是在“抬頭見高山,地無三尺平”的神農架群山之中,出現這樣的大面積的平地,卻是少見的,大九湖因而享有“高山平原”的美稱。

大九湖緊鄰四川,靠近陜西,與重慶的巫溪、巫山縣交界,是神農架通向重慶的西大門,古來便有“一腳踏三省六縣”之說。到了大九湖之后,最有趣的還是扎向平川的那些山頭,仔細數一下,會發現有九座山峰,似九條蒼龍,在爭飲甘醇,龍頭、龍頸、龍身、龍尾無不形象逼真,活靈活現。“薛剛反唐”的故事在這里久相流傳。

平原西面山坡上至今保留著鸞英寨、擂鼓臺等遺址,山槽間至今保留著卸甲套、九燈河的古名,鸞英寨即薛剛夫人紀鸞英的寨堡。

(三)國家森林公園

(1)天燕景區平均海拔2200米,是以奇樹、奇花、奇洞與山民奇風異俗為特色,以獵奇探秘為主題的原始生態旅游區。天燕生態旅游區因北有燕子埡,南有天門埡而得名,控制面積1100平方公里,規劃開發面積55.18平方公里,是我國正在建設中的生態旅游區和亞洲生物多樣性示范基地,是國家重點投資的全國生態旅游示范區。該景區集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在2003年被國家旅游局評為4A級景區。

該景區由燕徑與支棧兩線相連而成,呈8字型環行線,全長2800米,游程大約需要1個半小時。其主要景點有:燕子埡、燕子洞、幽澗、蘑菇巖、燕天飛渡、會仙橋、天門埡、劉享寨、仙桃峰、野人洞、牛鼻子洞、山寶洞、神農古塔遺址、紫竹河原始森林、云海佛光、塔坪山林田園風光及民俗風情等。2002年6月份國家旅游局副局長孫鋼游覽天燕景區后作了一首詩“千巖古洞立千秋,海燕呢喃喚客游;攀巖追壑賞綠游,虹橋飛渡最風流”。

(2)古犀牛洞

古犀牛洞位于紅坪畫廊西側山上,這里曾是古人人類居住生活和遠古動物之所。1996年文物工作者在一山洞淤泥里發現了一具較為完整的巨型動物遺骨,此洞也因此稱為“古犀牛洞”。在出土的動物化石和骨骼殘骸中,有犀牛、大熊貓、野牛、斑鹿、水鹿、劍齒象、獼猴、豺、狼、竹鼠等。犀牛有8個以上的個體,劍齒象有6個以上的個體,其中年長的、年幼的、大個體、小個體,十分豐富。出土的舊石器有20余件,有砍砸器、刮削器、砸擊石錘、錘擊石錘和雕刻器以及石葉、石片等。舊石器大多以黑色燧石為原料,也有少量以石英沙石為原料,多用錘擊法加工而成。這些發現可以斷定在遠古時候生活著大量的以大熊貓和劍齒象為代表的古動物,古犀牛洞也是游覽紅坪畫廊的精品景點。

(四)玉泉河景區

(1)神農架自然博物館

神農架自然博物館是一個區域性自然博物館,該館館名由原國家主席李先念所題。該館于1996年建成,占地700平方米,內設十三個陳列廳。大廳的生態小景,自然地展示了原始森林中的苔蘚、地衣、雪壓雷劈自然倒伏的大樹、藤本絞殺現象、以及伴生的蘭科植物和地被植物等。地形模型圖生動形象的展示神農架的地形、地貌,以及旅游景點景區的分布情況。奇石展廳的各類奇石都是來自于神農架大自然,有圖案精美的景觀石、造型各異的象形石,還有反映地質變遷的各類化石。動物廳陳列的有300余種珍奇野生動物,其中有許多是國家一、二級保護和省級重點保護的。如金絲猴、華南虎、白熊、金雕、白鸛、禿鷲等。動物廳中的兩只金絲猴標本栩栩如生,正是它們改變了動物學家認為神農架沒有金絲猴的結論。動物廳內的300多種動物都是專家們多次考察神農架的科考成果。本展廳內的根雕藝術品,都是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既有大自然的杰作,更有藝人的智慧,真可謂化腐朽為神奇,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野人”謎蹤廳,猶如進入大自然的謎宮,讓人稱奇,令人深思,耐人尋味。盡管到目前為止,既無照片,更無實物來證明“野人”的存在,可在茫茫的神農林海中卻有300多人目擊到140多次“野人”蹤跡。野考專家多次對神農架“野人”進行考察,不得不承認神農架地區有一種介于人和高等靈長目之間的動物存在,“野人”僅僅是這種神秘動物的代稱而已。廳里不僅珍藏有目前世界上唯一架裝復原的“中國犀”化石骨架,而且還藏有數十種其它動物化石及打制的石器,如砍砸器、刮削器等。

(2)武山湖景區

武山湖景區位于神農架東部,是神農架林區的東大門,是陽日鎮政府所在地,這里海拔為460米,氣候溫暖,是林區的“小江南”。陽日鎮是一個擁有1萬多人口的農業重鎮,青楊河、關門河在此交匯,始稱“南河”。該景區主要由武山湖、龍腑宮、臘梅林、仙月洞等景點組成。由于這里地勢平坦,日照時間特別長,故名陽日。考古證明古人類在此活動頻繁,留下許多歷史遺存,近年來在樂義村出土了許多石器,有極大的研究價值。

武山湖內,曲徑通幽,青山排出,鳥語花香,美不勝收,鴛鴦戲水,樂不可支,狗熊泅渡,妙趣橫生,飛魚掠景快似閃電,錦鱗游泳視若無人,加之猴群出沒,羚羊奔馳,古樹林立……乘舟溫游其中,感慨由然而生,著名詩人徐遲來到武山湖,曾出佳句:“大三峽不如小三峽,小三峽不如神農架”。

(3)大寨灣原始生態景區

位于神農架新華鄉境內,這里山勢較低,草木蔥蘢,河流蜿蜒,山峰秀麗,奇景遍布。神秘可怖的人洞子,狹窄彎曲、仰天一線的棕峽,奇特豐富的生物物種,波瀾壯闊的觀音河使這里成為崇尚自然,反歸真我,溶入山水的自助探險旅游天堂。

從今年4月份起,神農架林區旅游門票有所調整,神農頂景區總門票由60元調整為100元,國家森林公園統一定價60元,其它景區點門票價格不變。

如果這篇文章資訊有誤,請以形式進行補充,或通知樂途

相關線路推薦

(湖北省武漢市)

出發線路

¥2200起

¥1080起

¥490起

¥1430起

¥2760起

¥5700起

¥1680起

¥1040起

¥2870起

¥999起

¥1830起

¥208起

¥2950起

¥1620起

¥1000起

¥1900起

¥1998起

¥4967起

¥790起

¥3680起

當地周邊與地接線路

¥680起

¥2450起

¥550起

¥385起

¥840起

¥380起

¥360起

¥168起

¥398起

¥198起

¥420起

¥138起

¥635起

¥138起

¥468起

¥780起

¥198起

¥827起

¥105起

¥400起

合作伙伴提供的

合作伙伴提供的

頻道內容精選

專題推薦

社區內容精選

熱帖排行

旅游線路

酒店住宿

機票預訂

找景點

出發地

目的地

目的地

到店日期

離店日期

出發地

目的地

出發日期

目的地

可輸入中文/拼音

目的地指南

周邊景區

度假住宿

機票預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