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燃2003

第三十三章 青梅煮酒論英雄(7)

第三十三章青梅煮酒論英雄(7)第三十三章青梅煮酒論英雄(7)←→:

大強子對過往的緬懷還沒開始,便結束了。

因為卿云又提了一杯后,繼續的說了起來,他趕緊放下杯子,一邊認真聽著,一邊記錄著。

不僅僅是關鍵點,而是全文記錄。

他覺得今天卿云說的這一切,他不僅需要熟讀和背誦,還需要時不時的拿出來,重新閱讀重新思考重新感悟。

“整合期的第一個大忌,孤立競爭。

在這個階段,犯了這個大忌的人,其實都是這么一個想法,‘我不打別人,別人也別來打我’。

這特么的叫一廂情愿,怎么可能會有這種好事?

我們國家歷史上屈辱已經無數次證明了,你不去打別人,就一定會有人來打你,因為打的就是你這個不進攻的人。

第二個大忌,止步不前。

犯這個大忌的人,就是面對競爭,躺平了,走到哪算哪。但這也是不可能的。

行業整合期往后走,一定有至少80的人倒下,否則這個行業不會好。”

說到這里,卿云笑了笑,掏出黑莓手機,打開一封郵件后,將手機遞給了大強子。

牛強東接過來一看,‘2003年華國IT行業巔峰論壇’組委會的出席確認函。

他疑惑的看了一眼卿云,心里有些莫名其妙。

大強子并不認為眼前的少年是個膚淺的人,更重要的是,卿云沒必要在他面前展示優越性。

卿云將手機拿了回來,對著上面的行業巔峰論壇出席確認函,冷冷的笑著。

這把牛強東看得更搞不懂了。

在他看來,卿云獲得這種論壇的邀請,是行業對他的‘提前認可’。

畢竟,此刻的炎黃,并沒有什么了不得的成績。

別人對卿云的贊譽,是對其驚世絕艷的資本運作能力的贊譽。

反正,如果是他,他會非常高興的。

卿云搖了搖腦袋,將手機放在一邊,一臉古怪的說著,“其實,有的時候伱會發現,這個世界上,有一個很搞笑的場景。”

他指了指手機,“行業論壇,并不新鮮,很多行業都有,一個大會場里,滿滿當當都是行業里面的伙伴。

大家坐在一起,探討著行業的未來,聽大佬高談闊論,一起研究行業何去何從。”

劉強東的脖頸抽了抽。

他還沒參加過行業論壇。

雖然當初他把磁帶刻錄機做到占據全華國半壁江山還有多的情況,但畢竟那是一個微不足道的細分行業,用小卿總的話來說,天花板極低的細分行業。

就在大強子心里泛酸的時候,卿云嘴角的嘲弄越來越明顯,“然后所有人都抱怨,‘現在行業好難啊!生意太不好做了!’”

牛強東聽出了一點兒味來了。

果不其然,卿云呵呵兩聲,“這純粹就是一個完全沒有任何意義的話題。這個行業怎么會有未來?老牛,一個行業,當行業論壇什么時候開不起來了,這個行業就有未來了。

這個行業之所以沒有未來,就是因為大會場里幾百號人都在做一個行業。

他們還在說未來,未來其實和他們沒有一毛錢關系,那個大會場里80的企業死掉時,行業未來就出現了。”

這反常識的話,讓牛強東先是一愣,而后直接笑出了豬叫。

不愧是小卿總。

嘴真毒。

但一針見血。

冷面笑匠卿小云雙手一攤,“所以,整合期,必然要倒掉80的企業。這個階段就是大魚吃小魚,快魚吃慢魚。”

牛強東收住了笑容,但是,此刻云帝又嘆了口氣,拍了拍他的肩膀,“老牛,我們華國人有個很好的品質,就是比較能打持久戰。

我分析過阿美莉卡的很多企業,在我說的每個階段,阿美的速度都非常快,幾年就會結束,因為他們國家的很多創業者,很快就會認慫。

他們進入整合期發現打不動,認為‘我既然整不掉別人,那我就出局,我干其他的事’。

他們打不過就不打,甚至打不過就加入,把這個企業該給誰就給誰,反正錢也賺了。

但我們華國人不這樣,特別是老一輩的,他們認為‘一定要熬到底!老子就不信熬不過你!’

所以,我們的整合期特別的漫長。”

說到這里,他定定的看著若有所思的牛強東,“所以,老牛,整合期,往死里打,不要猶豫,生死看淡,不服就干!不要給敵人任何可以熬的機會,下手就下死手。”

牛強東徹底懂了,重重的點了點頭。

“整合期第三個大忌,被動等待,等待行業回暖的時機。

許多企業家無法接受行業基本面發生變化的現狀,以為這是所謂的年景或階段性問題,而忽視行業周期演進的本質規律。

在這種情況下,坦率的說,抱著‘以不變應萬變’心態好比在戰爭中當逃兵,很難最終活下去的。

第四個大忌,單打獨斗,以一己之力對抗行業。

行業整合期中最大的機遇就是‘整合’,要么整合別人,要么被整合。

只有合并同類項,實現規模效益,才能在整合期中向前走。

而許多企業家,心態和行動都是被動的,既不積極尋找整合機會,也不主動尋找加入更強戰隊的被整合機會。

這樣的企業除非有極強壁壘,否則會被逐漸邊緣化,最終成為整合期的淘汰者。”

其實卿云很想說,在華國,企業家,特別是老一代企業家,是真把企業當企業看,抱著對企業的感情,明明沒有核心能力,但卻有僥幸心理指望活到最后。

抱著死扛到底的心態,企業家只會越做越煎熬,既浪費了機會也空耗了時間。

企業,其實是一個商品。

但是這話,卿云卻沒法說,這是終局思想,也不適合他的商道。

只能說,如果他的下一代撐不起炎黃集團的時候,他會自己出局,將這個商品獻給國家也好,處置給別人也好,都行。

說完這句,一杯酒下肚,卿云又嚼了幾顆花生米。

牛強東明顯感覺的到,小卿總的表情輕松了不少。

他也知道,整合期完成,自然便是光明的未來。

卿云的臉上綻放出了笑容,“整合期進入到后半場,越來越多的企業出局,市場開始出現‘出清’的曙光。

一些企業因為市場被不斷搶占,關門走人;

一些企業因為被整合,合并到一個龍頭企業共同發展,做大做強;

一些企業轉型、換行,原有業務逐漸衰落;

一些企業因為企業家年齡到了,后繼無人,一蹶不振。

無論是何種原因,最終都是優勝劣汰的結果,市場慢慢集中在少數企業手中,80的市場由20的企業所獲得。

這些企業規模越來越大,市場地位和影響力越來越高。

最終,整合行業的效率提升,整合行業的門檻提高,市場進入了行業發展的第五個階段,涅槃期。

鳳凰涅槃,形容這個周期再合適不過。

這個階段的企業競爭,實際上已經是‘剩者為王’了。最可惜的一批企業家,是在整合期的末端和涅槃期的前夜退出的企業家,他們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中。”

這個階段價格戰開始消失,廠商進入合理化盈利的區間,市場需求量沒有減少,供給量下來了,行業里剩下的人,每一個人都有足夠強的客戶、產品和壁壘,他們一起瓜分了龐大的行業市場。

這個階段的大忌,只有一個,涅槃期前夜倒下了。

這種例子太多,整合期的后期,面對烽火連城的價格戰,很多企業確實心態繃不住,坦率的說,這個時期的企業家是非常容易交槍的。

但是,要交槍你得早點交,別等到這個時候才來交槍。

一個公司的價值,在不同周期里面,價值是不一樣的。

起步期,大家算的是什么?算的是未來的賬,這個時候企業的估值,沒有錨定點,取決于投資人看創業者的順眼程度,比如我投你一樣。

成長期和成熟期,大家算的是什么?算的是PS賬、PE賬,你的企業值多少錢啊?銷售額乘以5倍PS,你賣兩個億,值10個億。

為什么?

因為你有廣闊的成長空間。你的利潤是2000萬,乘以20倍的PE,值4個億,因為我認為你還能再翻翻再翻翻。在成長期、成熟期算賬就是算增量賬。

到了到了整合期了,你會發現算賬的邏輯又變了。

因為全行業虧損,或者是沒有利潤了,這該算什么賬了?

算PB賬,算一個公司凈資產多少,就只值多少。

賬面有凈資產7000萬,那么公司就只值7000萬,因為你沒有創造利潤的能力了。

所以,給你7000萬買你的公司已經不錯了。

甚至你發現絕大多數的人在最后一刻倒下的時候,按低價凈資產,甚至打骨折賣了企業。

這一點,石玉柱如此,宋儒華也是如此,百億TOP……”

卿云聳了聳肩膀,雖然TOP倒下的原因有很多,但根本點就是,從主業來說,TOP在大爭之世掉隊了。

牛強東也理解這個道理,沒有去死抓文字,交談不是論壇,有的時候意思到了就行了。

“等他們拿著現金出局了,涅槃期達到頂峰,也就是摘果子階段徹底來臨了。”

卿云淡淡的說著,“此后,新的好時代到來了,行業進入發展周期的第六階段,收獲期。

在這個階段,剩下的人,分享了絕大多數的市場。華東的龍頭和華南龍頭打來打去,大家和平了,你也打不過我,我也打不過你,大家各自占據一方,相安無事。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是,你也不敢打死我,我也不敢打死你,這要結合國家經濟發展的大勢。

國家發展國內經濟為主旋律時,你必須要有對手,國家展開國別經濟競爭時,國家會幫助你打死對手,或者幫助對死你。

這個周期,‘剩’者成為了‘勝’者,整個行業進入了一個穩定的長治久安階段。

比如,我岳父發家的飼料行業,這個行業原本百家爭鳴,現在已經只剩下不到5個品牌,經過長時間的整合期、涅槃期后,先后進入穩態發展的收獲期。

穩定的市場格局、穩定的客戶、穩定的上下游關系,讓這些頭部企業獲得了與成長期相同的利潤水平,但經過一輪輪的優勝劣汰,這些企業的規模又是之前的數十倍甚至上百倍。

你可以想象,這些企業可以輕松地將過去整合期、涅槃期所產生的大量‘虧損’悉數收回,企業終于迎來其最美妙的發展狀態大規模盈利。

這是對穿越周期企業最大的犒賞,是對行業的專業級企業家最大的回報。

某種意義上,它們是最后的行業王者,是這一場‘奪取南極的競爭’的最終贏家。

我們縱觀諸多世界500強,沃爾瑪、福特、三桑、殼牌、LV集團、京瓷、輝瑞等各個行業的超大型企業,實際上都是在一輪輪廝殺中最終的涅槃者和收獲者。

許多大企業,至今已囤積了數十年的收益,遠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營收與實力,富可敵國,令人驚嘆!

這個時候,大忌是作為一個既得利益者,停止進步,因為行業的發展,并沒有止步。”

卿云點了點桌子,“我說過,行業的周期發展階段有七個,如果在第六個階段停止進步,那么在第七個階段,企業將死無葬身之地,死的比前面六個階段還要快,還要慘烈。

在行業進入穩定的收獲期時,一股新的力量開始醞釀。

新的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開始發育,本質上是隨著社會的進步,終端客戶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更快更便捷、更舒適……

這是驅動一個產業新的變革動力。

在這個基礎上,一個新的行業會在原有的行業上誕生,或者原有的行業將發生行業邏輯、商業邏輯雙重顛覆性的變更。

這意味著新的機會開始醞釀。

新的技術、人均GDP的提升、終端用戶畫像、國家基礎設施建設……

這些都會導致整個社會經濟的潛在邏輯發生重大的變更,這會催生同一個行業里新的賽道出現,甚至另外一個新的行業。”

(本章完)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