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09:合成系男神

第九百五十五章 :拒馬計劃

(昨天跳審核了,我這幾章得多用‘代詞’,望理解。)

周瑞在萬戶基地得到消息的兩小時前。

太平洋對岸,某軍事基地。

昏暗的指揮中心,完全是被屏幕照出了亮度,不少人臉上滿是油光。

雖然“關鍵時刻”還在后面,但他們實際上已經在這忙碌了一周了。

是的,一周。

此次行動,名為“拒馬計劃”,針對的就是那橫行無忌的“無頭騎士”。

至少明面上是這樣。

這次行動可以說隱秘而浩大,他們糾集了大量武器專家、導彈專家、航天專家、衛星專家。

在半個月前,外面還在奧運會余韻中的時候,這些人就聚集在了一起,并且于一周前,發射了自家的反衛星武器“kes2”。

眾所周知,衛星的軌跡是基本固定的,只要通過持續觀測,就能非常準確的推斷出來位置,如果是自家的衛星,會更方便。

對于“反衛星”來說,雖然是個移動靶,但好消息是它足夠規律,不趕時間的話,可以觀察這個“移動靶”幾百次。

壞消息是,即便如此,也沒有誰掌握了成熟的反衛星技術。

這個“成熟”,指的是穩定的、高成功率的、具有時效性的手段。

哦對了.現在有了來著某文明古國已經玩出來了。

白象:.

七十年代冷戰期間,鷹醬和毛熊分別進行過多輪反衛星試驗,不過均以“不盡如人意”結束,冷戰結束后更是完全停滯,形成了一個“理論上有這能力,但運氣占很大成分”的局面。

面對太平洋西邊在航天領域,越來越步步緊逼.啊不是.

是已經快看不到尾燈了的狀況,鷹醬軍方在南天門平臺發射后,就已經在研究有沒有辦法反制了,曾經的“反衛星技術”自然又被擺上了臺面。

不要說毛子在吃冷戰的遺產,鷹醬又何嘗不是呢。

反衛星武器,大體分為兩個不同的方式。

“反衛星衛星”:發射一枚到相近軌道的設備,和目標一起轉圈圈,直到時機合適的時候,去撞擊或炸掉目標,又叫“共軌式”。

“反衛星導彈”:直接地面發射導彈,直上云霄,干凈利落干掉對方,又叫“直升式”。

不難看出,后者更難。

所以他們用的是前者。

“漢森博士,你覺得會成功么?”

指揮中心的后排,一個白人老者雙手抱胸,托著下巴看向屏幕,眼神有些不耐煩但在盡力掩飾。

問他問題的,是一個五十歲左右黑人專家。

“這個問題半個月來每天都有人問,我的回答不會變.是的,我覺得會,這已經是最保守的方案了。”

他是“阿忒彌斯之眼”項目的負責人,nasa頂級專家,參加過阿波羅計劃的功勛工程師。

最近一年多,他全部的心血都放在了“阿忒彌斯之眼”計劃中,為阿波羅計劃后四十多年,美國第一次落月探測做準備。

被半路叫過來做顧問,漢森是很煩躁的,但.科學不是打打殺殺,科學是人情世故,他需要更多的經費,更多的支持

自己來到這里做顧問,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交換條件.

說起來最近這段時間,漢森明顯感覺到無論國會還是局里,包括那些眼高于頂的參議員,似乎都對“航天領域”的支持度有所上升。

不是說要啥給啥,只是比起以前要容易了一些,漢森無從判斷是因為對面領先太多,還是因為他們真的打心眼里開始重視航天了。

黑人專家說道:“是啊,最保守的方案.轉了上百圈才找到機會。”

“共軌式”需要在軌道上不斷調整修正,由于缺少太一天工那種硬件智能性和擬態指揮技術,對他們來說難度不小。

大概相當于,隔著十幾萬米,根據數據而非視覺,操縱一架遙控飛機去撞擊另一架,哪怕這目標會在固定路線經過,也有許多不可控因素。

就和落月一樣,月球的軌道不也是可以精確預測么?也沒見家家都能探測。

為了確保計劃成功,他們挑選的目標也很特別,乃是體積數百倍于衛星的.

一個火箭分級殘骸。

如果有足夠的權限就能知道,這個分級殘骸,正是大半年前元旦時刻,在軌道上差點撞毀南天門的那個。

這個十幾米高的大家伙,被偷偷加了料用于制造車禍,后又被榫卯機器人破壞掉了動力系統,變成了一塊徹底的軌道大垃圾。

無法控制但卻能定位到位置,有著遠比衛星更大塊頭,更方便命中。

它自己都沒想到,都這樣了,還能被二次利用,或者說反復鞭尸。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屏幕上模擬的動畫像是ppt一樣的刷新著,動畫形象是一個類似衛星的設施,實則里面承載的是高爆炸藥。

終于,在一個小時后,他們終于要和火箭殘骸相遇了。

那枚年初時“肇事逃逸”的火箭殘骸,第80多次出現在了“kes2”的雷達系統中,不過這一次兩者距離夠近,工作人員啟動了追蹤程序。

“kes2”的游動發動機開始工作,完成了上百次姿態控制的最后臨門一腳。

之后就是等待了。

兩分鐘后沒有聲音,也沒有圖像,系統顯示.成功碰撞并引爆。

對于期待已久的“關鍵時刻”而言,這一幕稍稍有些沉悶。

就像是鋪墊了好幾天,主角最高光的時刻卻沒有畫面一樣。

但大多數航天行為就是如此,像是太一天工那樣有擬態指揮系統,像是看電影大片一樣的才是異端!

幾分鐘后,指揮中心接到了電話,早就守株待兔,對準固定位置的地面大型觀測站,捕捉到了這次爆炸。

指揮室里這才爆發出了歡呼聲!

“我們成功了!”

“擊中目標!”

“將它炸的粉碎!”

漢森依舊抱著手臂,在歡呼聲中顯得有些寂寥

幾十年前的技術,到現在也沒什么進步.連“kes2”本身都是存貨.他作為上個時代的工程師,實在高興不起來。

從什么時候開始,自家航天領域的進步變得如此緩慢了?

國際空間站建立?不,還要更早,空間站建立真正占據決定因素的,是繼承遺產的俄羅斯,至今空間站大部分載荷運輸工作,都得依賴那邊的發射能力

不知何時,一個空軍的高級將領,出現在了漢森身旁,臉上帶著笑意。

“感謝您的幫助,漢森博士,又是一次偉大的突破。”

漢森認識這個人,他來這里,就是受到此人游說,對方也許諾了一些其他方面的支持給“阿忒彌斯之眼”項目。

漢森違心的說道:“是的,令人印象深刻。”

空軍將領道:“我們將向世界證明,已經掌握了‘軌道防御技術’,太平洋對面有人要睡不著覺了”

漢森擦了擦眼鏡,沒有接茬。

他心里最清楚,這幫人真正的“假想敵”,不是一根軌跡可以實時定位、不會躲避的火箭殘骸。

而是可以隨意機動、速度極快、且無法雷達鎖定的“空天戰機”。

是可以自由重組,改變形態,分裂出單元機器人攔截,且可以搭載武器系統的“軌道平臺”,乃至軌道航母。

期間的差距,相當于摸了一下女生的手,就宣稱自己是海王情圣一樣大。

不過他從一開始就清楚,“拒馬計劃”的成功只是一個開始,而對外的宣稱,則會往上提好幾個級別。

“反衛星”會變成“軌道防御技術”。

“軌道防御技術”會延伸為“軌道攻擊技術”。

最后再聯系上下文,表示我們在航天領域,依舊強的可怕!

一種很老掉牙的,夸大成果的戰略威懾手段,冷戰時期漢森見過很多。

轉身準備離開前,漢森提示道:

“一點小建議,之前那是一個巨大的、可定位的、單獨的太空垃圾,但現在,它變成了軌跡無法預測、數以百計太空殘骸,危險性成倍的增加。”

空軍將領聞言卻不憂反喜:“哦?比如撞到‘天堂之門’?”

漢森搖搖頭轉身離開,準備返回華府,繼續忙碌“阿忒彌斯之眼”項目。

那邊也已經進入了最后階段。

“天堂之門是一艘會動的船,將軍,我很早就給你們解釋過,而且他們早就加強了對軌道碰撞的防護。”

空軍將領道:“總有機會的不是么?天佑美利堅。”

“.你說得對,天佑美利堅。”

(本章完)

請:m.badaoge←→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