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長白山下

第一百七十七章 修祠堂

目錄:

長白山的雪

“嫂子,你這是啥意思啊?外人你都留著,唯獨我你不用。你這是瞧不起我是吧?”劉氏臉一沉,不高興起來。“你這這么多人,多我一個不多,少我一個不少。留下我來又能這么樣?橫豎你家也不缺那幾個錢?”“弟妹,你這么說,我就更不能留你了。啥叫多你一個不多,少你一個不少?那要你干啥?我們人夠了,真用不著。”方氏低頭干活,不再理她。

……哼,不用就不用,誰稀罕啊?”劉氏氣得扭著腰走了。

“大嫂,你這么做就對了,就她那樣的,能干點啥?打扮的妖里妖氣的。你不知道,現在娘和爹都自己做飯吃了。等著她做飯,還沒等爹和娘吃呢,她就和駿杰他們把好的都挑著吃了口氣得娘現在自己做飯,有的時候,我和淑珍做了好吃的,就讓玉妍給送過去,或者是叫兩個老的到家里來吃。好歹的,爹的病情是強多了,還得多虧了你家的雪蛤油。唉,爹現在都后悔死了,當時就應該自己過。現在和自己過了還有啥區別?”周氏在一旁說道。

“長子應該和父母在一起,這是咱們這的規矩。我聽說分家的時候,老爺子最開始就說要自己過。后來是大家勸著,這才和云柏他們一起的,是嗎?”柱子媳婦一邊收拾刺嫩芽,一邊問道。

“是啊,最開始老爺子就說,要自己過。等他們老的時候1誰能給他們養老送終,就把房子給誰。

可是我娘不同意,她這些年哪干過多少活啊,就想這和哪個媳婦在一起,等著媳婦伺候就行了。正好村長他們也說不和兒子們在一起,會讓人笑話。再說現在不分明白,以后還是亂子,所以老爺子就同意了。大嫂一個勁的說他們得和父母在一起,那我們爭整什么?早點搬出去,過自己的日子得了唄。我們每年給老兩口五百斤的糧食,棉的、單的衣裳鞋襪各一套,三節得送禮,這也夠可以的了。”周氏說起當初分家的事。

“唉,這就叫自作孽。要是當初他們能對云松嫂子一家好一些,云松大哥也不能要分家,那他就是長子。要是老兩口跟著云松大哥一家,如今可不是得享老福了嗎?看起來啊,這人真是不能作惡呀,人在做,天在看,早晚有報應的一天。你看云松大哥一家過得,這日子紅紅火火的。死去的老爺子得了追封,免了全家的稅賦。以后可勁的買地就是,種不了就租處去,反正不交稅。這一年得省下多少錢啊?”趙家媳婦在那也說起來了。

“不提這些了,如今我們就想著怎么好好的過日子。家里五個小

子呢,不掙分家業,以后可咋說媳婦啊?”方氏手里也不停著,一會兒就掐好了一大盆的大葉芹。“真是不好意思,請人幫忙也沒啥好菜,都是野菜。”這些都是幾個小的上山采來的。

“那有啥?嫂子家的菜,里面放了那么多的肉,比咱們家里可強多了。我家那口子就說,佟大哥家真實誠,請人幫工,給著工錢還管飯。飯菜做的油水足,比別人家強多了。”柱子媳婦把菜都拿去洗凈。

“總覺得鄉里鄉親的,能來幫工就不錯了,不能讓人家虧了。這幾年,多虧了村里人的幫忙,要不,我家也不知道啥樣呢。”方氏又開始挑燕兒以,今天打算包包子,用燕兒以和大葉芹兩樣摻在一起。

“玉梅,肉在里面那個缸里,你拿出來用水多洗幾遍,要不太咸了。”

前陣子啥的豬都腌上了,現在就用腌肉。

春生媳婦聽見了,就從缸里拿出來一塊肉,洗了洗,在菜墩上剁起餡來。沒多會兒,肉剁好了。方氏也把菜都燙了,攥出來,春生媳婦一起剁了。屋里發的面,大家齊下手,包出好幾鍋包子,放到前院的鍋里蒸上。家里用鍋的地方多,都用上房的鍋,那晚上就不用睡覺了,炕得燙人。

包子包好,還得做點米飯,又炒了幾個菜,正好干活的也都進院了。桌子擺在前面的院子里,這時候外面已經暖和了,在院子里吃,

寬敝。放了六張桌子,光是干活的就四桌,還有幫忙做飯的和自己家的人呢。四個菜,里面都放了肉,主食有米飯,每個桌上還有兩大笸籮的包子。這笸籮是用柳樹枝條扒了皮,編成的,是大郎編的。家里這樣的笸籮有的是,玉嫻用它來盛東西用。

眾人全都坐好,云松又抱了壇子酒來,男人們又吃又喝的,好不快活。干活的疲累,一掃而光。女人們當然不喝酒,只是邊吃邊嘮嗑,又打算明天的飯怎么做。

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了十來天。方氏每日除了忙碌,最掛心的還是二郎和博文,也不知道他們在府城怎么樣了。府試在四月底,如今應該考試了吧?就這樣每天惦記著。到了五月初的時候,林子的外圍就今都弄好了,云松微松了一口氣。不過,接下來還有活呢,祠堂又要修建了。云松找了村長,還有村子里的幾個老人在一塊商量了一下,決定五月初六開始動工。這樣,就開始買材料,玉、

嫻想起來方昀說過有賣水泥的,就讓云松去鎮上打聽一下。果然真的有,于是大家決定用水泥來代替黃泥,這樣會堅固很多。

村子里有車的人家,全都進鎮去拉磚瓦和水泥、白灰,沙子江邊有的是就不用買了。十來輛車拉了三天,才終于把材料拉完。大郎跟著付錢,玉嫻就跟大郎說,讓他買異西的時候,都跟人家寫一張購貨的契約,上面有雙方的印鑒或手印。這東西可是他們花了多少錢的證據,萬一哪天,皇上突然想起來,要查賬怎么辦?保留好憑據,省得以后麻煩。

如今材料基本上已經備齊了,木料就用年前收拾林子的時候砍的那些,當時云松就留出了蓋祠堂用的木料。萬事俱備,到了五月初六,就可以破土動工了。

這天已經是五月初四了,方氏早早的把米泡上,準備包粽子。正在院子里忙活呢,前面一陣喧鬧,一會兒,二郎和博文兩個人到了后面來。方氏一見兒子,高興地一把摟在懷里,也不管手上還沾著米呢。

“娘,我和博文都考過了,娘,我倆現在是童生了。等到秋天要是考過了院試,就是秀才了。”二郎被母親摟在懷里,幸福的感覺環繞著他。

“好孩子,好樣的。博文,來,姨母看看。真好,你們哥倆挺厲害呀。”方氏聽說倆人全都過了,自然是很高興的。

玉嫻化們在一旁,也都很開心,沒想到兩個人能過了府試。博文畢竟還念了幾年私塾,而二郎才進私塾半年多,就能有這樣的成績,真的是很不錯。不過,倒也沒什么太意外的。二郎之前跟著母親已經讀書認了字,又跟著袁青云念了一年半的書,底子也不算薄。再加上他又刻苦,從來都是手不離書的,能有這樣的成績,也跟他的努力分不開。

袁青云看著這兩個孩子,用手捋著胡須,也高興的不得了。畢竟這是他的弟子,他這做師傅的看著弟子有出息,當然老懷大慰。“云松啊,咱們晚上好好喝一杯,哥哥高興。”原來已經有人把云松叫了回來。

“好,大哥,咱們晚上好好喝點。,…云松是最高興的人了,他自己沒讀過書,一直很遺憾。現在有空的時候,也會去聽袁青云講課,能學一點就是一點吧。兒子有出息,當爹的心里都樂得開花了。

方氏松開了二郎,捧著兒子的臉好好看看“嗯,瘦了,晚上娘給做些好吃的,給你倆補補。

”回頭對春梅說道:“”會兒殺只雞,晚上咱們盹雞。再拿出點肉來,炒點菜,晚上熱鬧一下。”

云松也說:“我去下網,撈幾條魚回來,好好做頓。”說著就出去了。

方氏把糯米又添了些水,就領著孩子們進屋嘮嗑去了。大家全都進了東屋,一起問他們府試的一些情況。

初五端午節,過了節就是初六了,這天上午,村子里的人全都到了村子最東頭的那片空地。這是袁青云給看的地方,云松和村長他們又商討過后,一致決定的。時辰一到,村子里的男人們就開始挖地基,三十多個人一起動手,按照已經掛好的線開始往外挖土。

想當然,方氏她們又是在家做飯了,各家的媳婦全都來幫忙,佟家院子里支了兩口大鍋,十來個媳婦都在那忙活著。玉嫻和大郎他們,自然是上山下河去了。吃飯的人多,現在這時候也沒什么菜,院子里也就是韭菜和幾樣小菜。做不出來幾樣,所以還得進山里去看看。

幾個孩子,身上都背著弓箭,一起進了山。這個時候樹木的葉子已經長大了,對于進山來說,就不是很理想了。視線遮擋的厲害,不利于打獵。不過,大郎和小三都已經鍛煉出來了,還是能獵到一些東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