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福女帶空間去逃荒

第245章砸鍋賣鐵

如今這個境況,再艱難將領們也不能撂挑子,撂下邊關,草原騎兵就要進犯,他們走了百姓可怎么辦,又要受鐵蹄屠戮。

人心都是肉長的,他們最好的青春歲月都灑在西北,守著邊關百姓比守著媳婦孩子的日子都要長,這里讓李爺爺顧爺爺李老大等武將功成名就,也是他們割舍不下的眷戀。

西北早就成了他們第二故鄉,即便新帝不是個東西,可他們守衛的不是哪個皇帝的江山,而是百姓的安穩。

正因為感同身受,李家顧家舉全族之力托舉西北,無論夜王和其他世家做不做,給不給錢,他們都會盡一切力量去做。

不是只有文官才有胸懷大義,武將心里也裝著百姓,他們能看到更多更慘烈的人間疾苦,悲歡離合,也更明白打仗是不得已而為之。

顧李兩家捐獻財物送去西北的事,很快如風一般傳遍了大街小巷。

沒有人刻意隱瞞,但百姓們是知道的。

朝堂上很多文官私底下都在偷偷議論,若是李老大和顧家還在朝堂,又豈能如此艱難。

他們也很悲觀,李老大作為一代名將,價值比他們高多了,都落到如此下場,他們這些文官的生路又在哪兒。

他們可不是李老大,憑一己之力托舉兩個家族,新帝一個不高興,朝臣人頭就要落地。

一家子可怎么辦,左右宰相的下場人人都看得清楚,記在心里,心頭滴血。m.gew

耿立的死那么容易就糊弄過去了,這里面和這些文官上下隱瞞也有很大關系。

兔死狐悲之心,人人皆有,耿立故意殘害忠臣良將,恨他的人多如過江之鯉,別的忙幫不上,可我們能落井下石,也算是給宰相和諸位死去的大臣報仇了。

新帝做事剛愎自用,霸道,顧頭不顧腚,大臣們心懷不滿,出工不出力,他用起來就是不靈光。

很多事越拖越麻煩,加上新帝聽不進別人意見,導致很多事都耽誤下來。

說句實話,要不是有夜王和李老大在撐著,很多人早就反他了。

夜王沒有反,別人就不敢動,說到底那是叔侄倆,誰知道你倆到底咋商量的,萬一夜王背后出手,那豈不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誰也不想做傻子,大家都在觀望。

加上新帝趁機派兵鎮壓,散兵游勇不成氣候,就壓住了。

朝堂官員也不希望打仗,李老大不在,誰也不敢保證成功,萬一玩砸了,直接打進京城,大家的命更危險了,腦袋都不一定保得住。

顧李兩家的大宅沒人住,有老仆人在打掃看管。

也沒人敢去住,哪個世家無論是否得寵都不沾染他倆家的宅子。

一個是人言可畏,不敢犯眾怒。

李家顧家在朝堂上是有人緣的,忠肝義膽很得人心。

我們可以不幫忙不出力,但決不能做讓人唾罵的畜生,文人也有自己的風骨。

二么是忌諱,顧李兩家是武將,英烈太多了,真不是誰來了都能壓得住的,誰敢往里住。

新帝絞殺都能逃出去,說明顧李兩家氣運昌盛,更沒人敢住那宅子。

老百姓自發給宅子里的老仆人送菜送肉,百姓的民意也要顧忌。

兩家留在京城出嫁的姑娘們,也會定期去打掃看望。

兩家死在城門口的家人們,李二叔顧老大等人,是將士們不顧生死把尸首放下來的。

百姓去收斂的,白發蒼蒼的一群老人拉著推車把尸首掩埋,做了記號。

沒人敢管,更沒人攔著,也沒有哪個官員站出來責罰,民意讓新帝睜只眼閉只眼。

去哭墳的只有兩家出嫁的姑娘們。

出嫁的姑娘們在京城,和李家顧家交好的武將夫人,都會過去看望,請她們出席宴會,也是照拂的意思。

婆家也有所收斂,不敢欺辱。

只有當潮水褪去,才能看到沙灘上留下了些什么。

這回西北送物資,京城很多武將心里更是向著李老大和顧家,無他,那西北很多將士都是他們的子侄親人。

新帝的做法讓大家愈加憤怒,最先怨恨的是武將。

文官到底不能打仗,哪怕出人出力上下跑動,也只是落個被新帝斥責的下場。

武將打仗要豁命啊,你不讓我們吃飽,還要蓋宮殿。

京城的情形被傳回西北,夜王揉著眉心十分頭疼。

奪是一定要奪的,這個絕不會變。

但時機很重要,現在黑甲衛還不夠成熟,難民還沒有完全安定,很多百姓還在勒緊褲腰帶過日子,打仗需要錢,需要糧草。

番地也不是人間天堂,依舊有很多困難。

西北將領不可能幫他們打仗,他們一動,草原騎兵就要大軍壓境,能依靠的只有李老大這些強壯的武將。

門閥世家也都給與了最大的幫助,薅羊毛也薅不動了。

最近李老大帶著騎兵在番地周圍不停的巡邏轉悠,也是威懾。

其實能拉出來的還是李家軍,黑甲衛還不能讓人畏懼膽顫。

李老大自己都沒有絕對把握一定能打勝仗,目前只能保住番地不被人進攻。

黑甲衛訓練成形的時間太短,還不夠強盛。

目前能拉出來讓人眼前一亮的,只有盧將軍和趙將軍的小股騎兵,和李玉訓練的一支隊伍最強。

這一出門就看出來了,老將帥眼里是沒有秘密的,瞞不住。

開春了,顧家隆重的辦喜事,迎娶李玉。

這是顧家的大事,來的賓客十分貴重,很是熱鬧,夜王妃和夜王都親自出席,帶著幾個兒子來吃席,給足了臉面。

李玉今兒只管端坐等著喜婆給梳頭就行。

王氏和叔奶奶特意來看她。

“玉兒,要嫁了,祖母沒什么可叮囑你的,你記住,李家永遠是你的腰桿子,天塌了你還有一群哥哥們給你撐著。”

叔奶奶言辭鏗鏘有力。

“叔奶奶,我走了您可要照顧好自己,別太累了。”

“好。”

叔奶奶轉身偷偷擦眼淚。

王氏望著女兒,滿臉疼愛又有些舍不得。

“去了顧家脾氣要收斂些,不能太剛硬,別要爺們的強,夫妻要和睦,有商有量,那是你丈夫不是你兒子,要懂進退……”

“是。”

“有委屈了回家說,爹娘都在。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不要太早懷孕,怕你身子骨沒長開。還有照顧好長輩和弟妹,對磊子要軟和些,感情越處越深,卻經不起消耗……”

王氏細心的叮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