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神奇的公式(二更)
看見也算是自己的得意門生之一的登門,安竹生老爺子的臉色就更是好轉了不少。
“小周啊,你也來了,那正好。我這里正好有個很要緊的事情,你一會兒來搭把手。”安老爺子心里合計著,這個公式雖然形式比較簡單,但畢竟一會兒用來檢驗的數據越多,這個公式能經受的考驗也就越大。就憑自己現在身邊的這幾個人估計還不大夠。可要是小周給加入進來了,就憑他現在是所里的副總工程師,抓幾個人再派些任務是沒什么問題的,所以他當然也就對于周副總的加入熱烈歡迎了。
“行,老爺子。您要我做什么,一句話的事兒。我今天就在您身邊了,好隨時準備完成您交給的任務。”周副總工程師自然是滿口答應。能夠混到這個位子上的人,腦子里沒有一點兒眼力見兒是不成的。如果明知道安老爺子在系統內部的能量,還故意給自己找不自在,那這樣的奇葩應該早就被從革命干部的隊伍中給清除出去了。
這時,資料員和剛才去找資料的那個工程師已經把那一堆資料袋給放在桌子上了。安竹生老爺子看見了,也徑直走到了桌邊。周副總連忙跟上去,在邊上,順便還問起了:“安老,您忽然想起調用這個項目的資料作什么?這個項目不是試驗數據和設計偏離較大,最后以失敗給收場了嗎?您現在再找出來,是不是想寫一部失敗的案例啊?”
安竹生深吸一口氣。這個項目最后的失敗,是對他的一個重大的打擊。在這之前的發動機試車事故中斷裂的高溫葉片已經讓以一己之力堅持試驗的他在部里失了分,而這個項目的失敗則讓他徹底起了求去之意。在這個項目被確定為失敗收場后,他辭去了身上的所有兼任的諸如總指揮、總設計師之類的職務,離開了他奮斗了幾十年的606所的研究事業。只是大部分時間去圖書館消磨那每日的時光。如果不是今天因為沈一一的那個公式,讓他靈機一動,想起了當時失敗的這個試驗還留下了大量的試驗數據,正好用來校核這個新公式的準確性,他從內心來講真的是不愿意回到這個令他傷心的項目的記憶中來的。
心理上做好了足夠的建設后,安竹生也就狀似平靜地和周副總聊開了。
“小周啊。我這里有一個公式。一會兒,你帶幾個人,把這個項目里前期的一些計算輸入給代進去看看。這樣,多取幾個點好了,都代進去計算一下。我想看看你們這樣算的結果,再和原來計算的結果比較一下,會有什么不同。”
說著,安竹生從自己貼身的衣兜里掏出那張折得好好的記有沈一一推導的公式的紙。周副總接過紙,打開后。“咦”了一聲,然后看向安竹生:“老爺子,這個公式好像是從來沒有看到過啊。您是從哪本書上找到的?”
安竹生沒有回答,只是吩咐道:“快找人來算起來吧,至于這個公式的來歷,我以后再告訴你。”
周副總答應了一聲,就把剛才通知他的那個人給叫了來:“李工,你這樣。從今天還在的人里面找個十來個人,一會兒把那疊資料里面的輸入條件都給代到這個公式里面去。我估計著這個公式。如果可能的話,你寫個簡易的程序,就用計算機來執行好了。這樣會快一點,也不容易出錯。”
李工答應了以后,就離開辦公室,去了隔壁的電腦室。這個時代的計算機可是金貴的玩意兒。每個單位所僅有的幾臺個人電腦。都得蓋個專門的空調房來伺候著,除了得開空調以外,進出屋還都得換鞋子。所以這上機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李工算是所里面對計算機命令相對比較熟悉的人,加上沈一一的那個公式形式上十分簡單,編個簡單的程序。也花不了多少時間,大概十來分鐘程序就編譯好了。這還得說沈一一的這個公式,既然是經驗公式,那么什么邊界元和有限元等數值計算的常用方法全然都不需要。她給的公式其實也就只是個多項式而已,當然因為用于高溫的部分,還有迭代的要求。
這個公式對于計算機來說,計算量是小到不能再小了,所以現在李工要做的事情,只不過是把那繁復的輸入條件一個一個輸成計算機程序能夠辨識的格式而已了。好在周副總給他派了十來個人,他也就很快地分工給這十來個人,每人負責輸入一堆輸入數據,然后再交叉檢查。最后提交給程序執行計算。
人多力量大。按這樣的分工一展開,一個小時以后,把原來的設計輸入作為輸入,執行沈一一的那個公式計算的程序就把計算結果給輸出了。李工很快地又帶著計算結果回到了隔壁的辦公室。那里安竹生老爺子正由周副總工程師陪著,在等待著這個結果呢。
這一個小時里,安竹生老爺子的內心絕對不象他看上去表現出來的那么平靜。他的心里其實是十分緊張的。可以說,他對于沈一一的這個公式寄予了厚望。在他的內心,非常希望通過引入沈一一的這個公式,能給自己原來走進了死胡同的那個研究項目帶來一絲光明。如果這個公式的計算結果,和自己原來的計算結果差不多,鑒于這二種計算方法本質上的不同,這就說明自己原來計算得沒有問題,可能是試驗設計上出了問題。可如果這個公式的計算結果和自己的計算結果大大不同,那就得看這個結果和試驗結果的比較了。如果這個結果和試驗結果更接近,那就說明自己原來的計算是有問題,而這個公式卻可以用來糾正自己原來錯誤的設計。這樣,這個公式的重要性就怎么強調都不過分了。
所以,雖然他在這一個小時中,和周副總二人不時地說些這樣或是那樣的話,看似輕松地聊著天,但他心里面盤算著的這些事情,讓他在看見李工終于重新回到辦公室時,第一時間就問了:“算完了?情況怎么樣?”
周副總見安老爺子搶在了自己的前面詢問,心里知道安老爺子估計是等急了,便也問道:“是啊,李工,怎么樣,計算結果和我們原來差多少?”
李工看著自己手里的一堆數據,又和資料里的計算書比較了一下:不確定地說:“機算的計算值和計算書上的計算值差了大概40多。”
“是嗎?”周副總看向安老爺子。他有些失望。還以為安老爺子帶來一個什么樣的好東西呢,怎么這個公式和我們原來的計算結果相差得也太多了。要知道我們原來的計算結果可都是通過很經典的方法計算出來的,這些是被歷史證明了的計算公式啊。現在這新的公式居然會算得和經典公式差這么多,這也準確率太低了吧。
誰知道,安老爺子卻激動得聲音都開始顫抖了:“快再找找,看看當時的試驗結果,和這個公式的計算結果相差多少?我記得好像試驗結果與我們當時的計算結果也是差了這么多。”
周副總聽了安竹生老爺子的話卻嚇了一跳。他這才想起,對啊,這是一個試驗失敗了的項目。要是原來計算的結果是正確的話,那這個項目就不會失敗了。可是當時計算的結果如果出了問題,而且正如自己剛才所想到的那樣,當時通過經典公式出了問題的計算結果,用這個安老爺子新拿來的公式計算卻正確了,這說明這個公式的價值是何等重要啊。
李工聽了安老爺子的指令,“噢”了一聲就又去資料堆里翻資料了。一會兒功夫,他找出了幾大本當時記錄試驗數據的原始記錄,并和他手上的那張記錄結果的紙相比較。這回時間不長,大概五分鐘都不到,就看見李工興奮地一抬頭,向安竹生老爺子和周副總報告說:“計算結果和試驗結果基本上完全吻合,只有二、三個離散點,但偏離也不超過百分之五。”
周副總聽到了這個好消息,兩眼放光啊。這個數據與試驗結果的吻合,說明這個公式很可能就是技術史上最適合于發動機流動計算的最有價值的計算公式之一啊。這要是讓安老爺子發表一篇論文,介紹這個公式的時候,自己能夠也加上自己的名字,那自己不也不能夠在技術史上留芳百世了嗎?所以他激動地對著安竹生老爺子喊了一聲:“老爺子,您要是寫論文的畫,我來幫您打字。”他的意思是自己也不是白白地加名字上去的,也會幫著整理資料之類的。
安竹生老爺子這回卻沒有接話,只是眼里噙著淚花,激動得說不出話來。他心里有些埋怨沈一一,為什么不早一些讓他知道這個公式。這樣當時自己就不會計算失誤,試驗失敗,而被迫讓這個重要項目以失敗收場了。可是他又非常感激沈一一,能夠有這樣的感知力,尋找到這樣一個公式,使自己有機會在試驗失敗不久以后就能夠新眼找到失敗的原因。他更激動于這個公式以后如果運用于我國裝備生產設計中后,會對我國的發動機事業帶來多大的促進。(未完待續。。)
終于碼完了。
二更送上。
大家看得爽的同時,還是要多多支持我啊。
打賞,收藏,訂閱,投票,我是來者不拒,多多益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