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一一薦言
類別:都市小說
作者:
書名:__
把大棚項目當成是扶貧項目來做,是沈一一這段時間以來考慮的一個想法。無彈窗很多事情,純粹從技術層面上來說,本來是很單純的事情。比如說種菜,有了土壤,種子,水源還有陽光,再按照植物本來的生長規律來照顧,那就一定能夠生長得出來。所以,技術上根本沒有什么大問題。可是往往某個項目在技術上沒有什么問題,在實施的時候卻會有其他的因素來干擾。這些因素一個是經濟上的,也就是任何項目都需要的初期投入;而另一個就是社會學意義上的,也就是利益分配的問題。經濟學家喜歡把社會學上的利益分配說成是也屬于經濟學范疇的問題。可是沈一一認為這樣的說法固然有道理,可利益分配的問題更多的是宏觀層面的一些東西。
后世的中國經濟發展,各屆政府一直在調控中注重的一個重要的經濟社會指標就是基尼系數,也就是衡量社會財富分配中的貧富分化的問題。中國后世的基尼系數曾經一度到達過接近0.5,屬于財富分配極度不均的范疇。后來,在她意外到來之前的新上任的國家領導人下大力氣調結構其實部分的目的也是在要想把基尼系數給降下來。她有印象中的最后邊一個基尼系數好像也確實是下降了一點,雖然和經濟學家宣稱要達到社會穩定的那0.35的指標來看還是顯著偏高,但起碼還是起了作用的。當然,身為一個研究科學的女生,沈一一也絕對不是一些后世網上的公知那樣拘泥于這個指標不放的人。在沈一一看來,那些言必以什么中國基尼系數過高來抨擊中國的發展模式的一些網上名人,其實就像是古代一的些腐儒那樣可笑。她這個不是專修經濟的人都看得出來,美國和中國的基尼系數都很高。就說明對于一個人口大國和面積大國而言,通常意義上的基尼系數有必要修正以后再來評價。可那些所謂的專家卻死抱著一些書本上的指標不放,據此來批評我國的發展狀況。對此有人說這些人是別有用心的,可在沈一一的眼中看來,這些人可能就是因為無知才會顯得別有用心。
但是,沈一一也不是沒有意識到貧富差距擴大的事情。但在一個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環境中,本來財富就一定會走向分配不均。改革開放當初的一個口號就是“打破大鍋飯,解放生產力”,所以分配不均本來就不是一個問題。真正值得關注的絕對不是一個基尼系數所指的分配不均,而應該是所謂的分配不公的問題。后世的一些網上專家,不管是因為個人水平所限還是別有用心,對于“分配不均”和“分配不公”從來不說清楚,在某種程度上誤導了公眾,在社會上制造了一種“仇富”的心理。其實。這種心理就像是罌粟的種子那樣,對于國家和民族的進步是絕對的毒藥。
沈一一信奉的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分配法則,就是多勞多得。她覺得一個好的經濟政策應該是讓勤勞的愿意工作的人能夠得到收入增加的機會。可是,勞動的價值恰恰不是以你付出的勞動力來計算的,而是以你創造的財富多少來衡量的。市場經濟下的資源配置恰恰是引導勞動者生產價值高的商品。也正基于此,在東北的冬季普遍缺少綠葉菜的時候,生產反季的蔬菜才成為一個有利可圖的生意。
當然,因為她本身缺少一些基本的生產資料和資源。所以她當然不能自己去開一個這樣的公司什么的自己賺錢。可是這也不妨礙她把這個點子貢獻給喬本然,因為她覺得如果這樣的好點子能夠幫助別人取得成功。那她一樣會覺得很快樂。
當然,以她實際的個性,哪怕是做好事,她也看得到其中的利益所在。提議把大棚種菜當成是“扶貧項目”來做,其實她是經過慎重考慮的。一來是其實城市每年的農業預算都是固定的,而且都早有去向。現在要上一個新的農業項目靠政府撥款有些難度。但是每個市都有一定的扶貧資金。通常的做法是層層截流一部分,最后只剩一點用來逢年過節地給貧困戶送送溫暖;可是這樣的做法在沈一一看來純粹是吸血而沒有造血。扶貧款的使用恰恰應該是造血,幫助貧困戶通過自己創業獲得收入增長,取得成功。扶貧的成績不在于說今年增加了多少的扶貧款,而恰恰應該是幫助了多少人走出了貧困。把大棚種菜當成扶貧項目。正好可以部分解決資金的問題。而且蔬菜生產期一般在一個月左右,相對的資金回籠也快,無形中增加了扶貧資金的周轉速度。可以說資金使用的風險也小。
既然要用扶貧款,那就得真的從貧困縣搞起。沈一一的想法是找一個最貧窮的貧困鄉來干起。當然這個鄉得是公路可以到達的地方,因為示范大棚的產出必須要及時運出。平時農科院的專家前去指導也有交通的問題。所以交通因素不能不加以考慮。還有,對于鄉領導的素質也有要求。可以不聰明,但一定要有風骨。用沈一一的話就是一個要是個堅定的**員。貧困鄉的領導,很多是自然條件所限,或者是領導的思想跟不上經濟的發展潮流。可這些在這個項目里都不是問題。因為沈一一恰恰已經幫他們想好了要做什么和該怎么做,需要的只是他們的堅持執行而已。可是一個致富項目,帶頭人心里必須想著自己的百姓,而不能只考慮私利。一個自私的帶頭人哪怕最初能帶領群眾走出貧困,最后也一定會因為富了起來利益分配不公而使整個項目失敗。這樣的例子,沈一一前世讀過很多ngo的扶貧報告都有體現,讓她印象很深刻。
其實前一天晚上,沈一一在給二位老專家寫“小論文”的空隙,作為休息的一種形式,轉換了腦力激蕩,就這個問題寫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并形成了十來頁紙,主要就述說了自己對于大棚種菜項目的思考,以及自己覺得應該注意的地方。當她把自己的思考訴諸的文字交給喬楚生的時候,后者心里的喜悅之情是溢于言表的。少年認為沈一一這樣關心自己的父親,證明對方心里對自己是另眼相待的。所以當即表示一定回家就交給自己的父親。
所以當喬本然在自己兒子的反復提醒下,于晚飯后在書房內打開沈一一的“扶貧計劃”的時候,還是心里感到很好笑的。他仿佛看見了自己當年也在兒子的這個年紀時,對于某位自己傾慕的女生的殷勤的樣子了。不過,當他看著那份計劃書上娟秀的字體一行行在自己眼前展開的時候,隨著躍入眼簾的文字越來越多,他不楚對這個少女的多智贊嘆起來了。
沈一一所描述的把“大棚種植”當成的“扶貧項目”來做的種種好處的分析,可謂是思維發散但邏輯縝密。計劃書里例舉的優勢分析和重點工作對他的啟發也很大。他確實可以看出這樣操作的必要性。甚至小姑娘為了堅定他的信念,還在計劃書的最后著重介紹了一個理論概念,即所謂的邊際效用。并著重介紹了邊際效用遞減的道理。其實這個概念自己在黨校學習的時候老師也講過,所以自己也有印象。所以喬本然很容易看出沈一一的這個注解其實是有偏差的。因為她只是說假設村民的收入是100元,但增加了200元,那收的增加就是200;可如果收是1000元,但增加了200元,收入的增加則不過是20,這個數字上的差異在沈一一的嘴里卻成了邊際效應遞減的例子。他暗暗好笑,所以哪怕是神童,也不可能什么都懂啊。
不過沈一一所想要表達的意思,喬本然是完全看懂了。其實他這段時間也在想著,怎么樣名正言順地插手這個大棚種植的項目。既然在沈一一提起以后,自己回家過年期間又考慮清楚,這確實是一個可以出政績的項目,那么以他這么多年來的政治經驗,當然就不會輕易地放過這樣一個機會。可是畢竟農業這塊一直不是自己分管的,所以怎么插手進去是一個問題。而沈一一這個計劃書里一提起把項目當成“扶貧”來做,倒忽然給了他啟示。扶貧恰好是自己這個常務副市長分管的工作里不起眼的一個小部分,這下倒正好給自己有明確的理由可以介入了。他想了一下,理了一下思路,決定明天就去找一下老孟,就這個問題向他吹吹風。現在春節剛過去,東北的冬天比較長,春天來得比較晚,說不定現在啟動的話還可能種上一茬的綠葉菜先探探路,頂不濟也能為年底的鋪開積累一些經驗。自己明年上二會的政績中,有一塊就要靠這個了。(未完待續。。)
那個啥,大家知道最近風聲比較緊吧。
所以我現在寫東西是小心翼翼的,就怕踩雷。
不過我自覺我的文字三觀還是很正的。所以自估問題不大。
大家捧個場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