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戰之軍工強國

第七十五章 禮物與要求

那年那兔)

第七十五章禮物與要求

這次兩軍會師令中央紅軍獲益匪淺。胡衛東一下子就支援了紅一方面軍七千多支步槍、三百多挺輕重機槍和五百萬發步機槍彈,還表示愿意派出教官為兄弟部隊培訓特種兵、工兵等技術兵種,但考慮到一方面軍的現狀,訓練中物資消耗較大的炮兵、飛行員等少數兵種則是從一方面軍中挑選精英前往洛陽進修。對于這些學員,胡衛東特別要求其文化程度不能低于高小,否則就算身經百戰,也得先花時間教會認字算數才能開始專業培訓,那就未免太沒效率了

次日胡衛東還獻寶似的請首長們參觀了鞏縣兵工廠的產品展示,太祖與彭、林等帶兵將領都是行家,看后都是贊不絕口。無論是因陋就簡生產出的“沒良心炮”與平射迫擊炮,還是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二四式半自動步槍,都令他們大開眼界。外觀與做工簡陋至極、性能卻遠比花機關更加優異、而且彈匣還能與二十響通用的“史上最廉價沖鋒槍”二四式沖鋒槍就更是讓那些身經百戰的紅色將軍們一個個都成了問題不斷的小學生,紅軍對于沖鋒槍可是一向鐘愛有加的,如果這種沖鋒槍真的那么便宜,豈不是意味著紅軍將來可以大面積裝備,想想就令人振奮。

但已經很少親自帶兵的朱老總卻要冷靜得多,看后略有些遺憾地說道,“就算槍再便宜,子彈這個問題也繞不過去,沖鋒槍消耗子彈太快了,你們搞出來的這種二四式步槍也有同樣的問題,好是好,但消耗彈藥的速度也比現在我們裝備的步槍快得多,如果裝備太多,繳獲再多子彈也不夠用。其實還是飛雷炮這種武器最貼近我軍的現狀”

胡衛東卻笑道,“子彈方面不用太過擔心,今年鞏縣兵工廠力爭生產2億發槍彈出來,明年則會達到3億發以上,我們全部紅軍加起來也就不到四十萬,只要不太浪費,應該足夠用了。”

彭林二人頓時大喜,但朱老總卻要厚道得多,“紅八軍團有二十多萬人,需要的子彈比一方面軍多得多,你們兩個可別覺得小李年輕好欺負就獅子大開口哦。”

“天下紅軍是一家,互通有無是理所應當的,我們部隊的打法消耗子彈偏多,但今年拿出500萬發子彈支援兄弟部隊還是沒問題的。另外,我們還可以轉移一部分生產線到陜西根據地,讓一方面軍至少在子彈方面做到自給自足。只是需要你們自己派人來取,兵工廠研發與生產的任務太重,實在抽不出那個人手了。”,胡衛東坦承道。

彭總、林總、徐海東等紅軍大將聞言無不大喜,胡衛東簡簡單單就將他在一方面軍中的聲望刷到了崇拜

此外胡衛東還將他與孫立人合作編纂成書的《中國國防軍全兵種操典》交給太祖閱覽,當即得到了他的高度贊揚。之后太祖還特地花費時間親自為其撰寫了引言,羅榮桓等優秀政工人員也在其專長的領域提出了不少意見和建議,令這部重要軍事著作在這一年七月定稿并開始印刷出版,成為抗日軍政大學最重要的軍事教科書。拜其所賜,本就大多具備豐富戰爭經驗的紅軍指揮員的戰術素養普遍突飛猛進,正是有了這一堅實的基礎,人民軍隊才能在抗戰前期武器裝備、單兵素質、乃至彈藥和兵力都不及日軍的弱勢下,令小鬼子吃盡苦頭

胡衛東當然也不是白幫忙,他毫不客氣地對中央提出了幾個早就想好的請求:

一,紅八軍團擴編速度太快,軍官、尤其是政工與營團級軍事指揮員嚴重不足,為此胡衛東以兩萬多名還未轉化過來的俘虜兵為條件向一方面軍換來了一千多個經歷過長征的老紅軍和政工干部,大大增強了部隊的凝聚力與戰斗力。

二,河南匪患嚴重,胡衛東請求中央將擅長教育和轉化綠林人物的何長工同志調到紅八軍團,專門負責收編和教育各路土匪武裝。

三,胡衛東之前讓蘇步青等數學家研制可以自動破譯密碼的機械譯碼機,雖然也取得一些成果,但離他的期望值還差得遠,胡衛東對此的看法是這些數學家此前連電碼都沒接觸過,實踐經驗嚴重不足,便請求中央將黨內最優秀的電碼專家、二局(情報局)局長曾希圣調到豫西蘇區領導這個項目,獲得了中央的批準。

此舉后來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一是在曾希圣的領導下,自動譯碼機終于在1937年底研制成功,并在其后數年里不斷改進,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無法磨滅的貢獻;二是曾希圣從此被定位在他最適合的技術干部位置上,而沒有像歷史上那樣轉為他不能勝任的行政干部,從而避免了歷史上的悲劇;三是曾希圣騰出來的空位被李克農接任,從而使得這個歷史上的“特工之王”提前十年登上了最適合他的崗位,令赤色黨本就十分出色的情報工作更上一層樓,以致于海內外一時都有“天下誰人不通赤”之說

四,雖然陜甘寧蘇區與紅一方面軍條件艱苦,但仍有很多進步知識分子投身革命,他們基本都歸中央直接領導。胡衛東對此早就眼饞,這次會師后他厚著臉皮以陜甘寧蘇區缺乏設備儀器為由,請求中央將其中那些理工科的人才調派到豫西蘇區,以進一步增強其本已領先國內的科技研發與工業生產能力。一向豪爽的太祖自然不會小氣,他大手一揮道,“可以,所有的專家隨你們挑選,如果需要的話全部帶走也可以,以后白區過來的知識分子也都優先送到洛陽去。”

“謝謝主席!”,胡衛東這下可樂壞了,陜甘寧邊區雖然技術人才不若他到處打劫來的多,但其中也有朱作其等國內一流的專家學者,而以后從白區趕過來的人才就更多了,有了這些技術人才的加盟,豫西蘇區的科研和生產必然獲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