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但胡衛東既然知道歷史上的經驗教訓,自然不會犯下同樣的錯誤,但是他也深知冀東根據地將來處境的艱難,因此根據地的領導者非大智大勇不能勝任,可是考慮到這里的巨大危險,胡衛東又不舍得將軍中大將放在這里,萬一不幸犧牲了,他哭都來不及,而且領導干部名氣太大、地位太高,必然會令鬼子過早地注意這里,反而不利于冀東根據地的鞏固發展。因此胡衛東認為,建立冀東根據地固然重要,但最多只能派一個團級干部,這個人必須有勇有謀,還得擅于做群眾工作,他想了一會兒,發現此前曾被他長時間冷落的楊文翰居然是最適合的人選......
光論游擊戰的水平,楊文翰在整個紅軍之中都很可能要排進前十,在紅八軍團之中更能排進前三,而政工出身的他做起群眾工作來自然也不在話下,同時此人警覺性很強,又有較強的人格魅力,這在艱苦的環境下對于維持部隊的凝聚力十分重要。另外,將他留下還有一個順帶的好處,楊文翰對老蔣與國民黨可是切齒痛恨的,將來紅軍抗日改編之后這家伙成為“摩擦專家”的可能性不小,將其丟在屆時只有日偽軍、沒有的冀東,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
當然,胡衛東也不好意思將人往冀東一丟就不管了,雖然借鑒了歷史上的經驗教訓,胡衛東并沒撥給楊文翰多少戰斗部隊(注1),但卻一下子派給他五百多個足以勝任連級以下軍事指揮員或者政工干部的抗大(書中太原會師后豫西蘇區的兩大軍校都并入了紅軍大學,紅軍大學也較歷史上更早改名為“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簡稱抗大。)畢業生,即便以后楊文翰真能拉起十萬大軍,也不必擔心沒有足夠的中低級軍官了,此外再加上一營六百來個士兵和一些非戰斗人員,總共一千五百多人,這就是楊文翰帶到冀東的種子。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胡衛東還特別派給楊文翰一百多個身手不凡又擅作群眾工作的特殊人才,胡衛東在《操典》中提及、歷史上更是對敵后抗戰作出了巨大貢獻的“武裝工作隊”(簡稱武工隊)終于由此提前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考慮到游擊戰的特殊性,以及冀東根據地在至少一兩年里很難與其他主要根據地連成一片,也就不太可能從蘇區兵工廠獲得彈藥補充,基本全靠繳獲日偽軍的武器彈藥來補充所需,因此胡衛東并沒有撥給楊文翰多少自動武器,基本上也就是人手一支三八式,以及消滅冀東日偽軍過程中繳獲來的33挺歪把子機槍和4門大正十一年式37mm平射步兵狙擊炮,對此楊文翰一度滿腹牢騷,認為軍總將主力部隊看不上的垃圾丟給他,但胡衛東對此早有預料,專門向其進行了解釋......
原來,歪把子雖然問題一大堆,但它卻有一個十分適合游擊隊的特點——和三八式步槍子彈徹底地完全通用,這在目前世界上應該是獨一無二的。如果是其他的輕機槍型號,一旦原來的子彈打光,之后除非剛好繳獲到該型號機槍的彈匣(或者彈板之類),否則這機槍就成了廢鐵,而歪把子只要還有三八式步槍的子彈就能直接放進彈倉使用,這對一般只對日軍小部隊下手、繳獲步槍的概率遠遠大于繳獲到機槍的游擊隊來說無疑是十分適用的。
而大正十一年式37mm平射步兵狙擊炮雖然威力小了點,但使用穿甲彈的話,打鬼子土木結構的炮樓和日軍的輕型坦克與裝甲車(冀東地區鐵路縱橫,遇到坦克、特別是裝甲車的概率還是挺大的。)卻是綽綽有余。而且大正十一年式37mm平射步兵狙擊炮重量極輕(只有89公斤),射程與精度卻很不錯(最大射程5000米,對于1000米內的目標可以進行精確狙殺。),十分適合游擊作戰。另外,考慮到楊文翰帶隊離開大部隊之后炮彈就很難獲得補充了,37mm炮彈體積小、重量輕,也就意味著可以攜帶更多的數量,這無疑比大口徑火炮更加實惠。另外,哪怕是九二式步兵炮,都得是大隊編制的鬼子才會配備,楊文翰再怎么驍勇善戰,也很難率領游擊隊打敗日軍大隊從而繳獲到70mm以上口徑的大炮彈,而大正十一年式37mm平射步兵狙擊炮雖然在日軍之中裝備數量并不是很多,但卻是裝備給鬼子中隊一級的,游擊隊至少存在從敵人那里繳獲到炮彈的可能性。當然,這兩樣武器主力部隊用不上,也是胡衛東選中它們的重要原因,但總不能犧牲主力部隊來加強游擊隊吧?
楊文翰等派往冀東的干部聽后怨氣頓消,而胡衛東所說的“武器不是越先進越好,只有適合自己的武器,才是最好的。”更是從此銘刻于心,再加上胡衛東還派給他們一個總共8人的軍工小組,以幫助他們維修槍炮和復裝子彈,就更是讓這些干部欣喜不已。
同時,為了讓楊文翰的冀東獨立團更快地站穩腳跟,胡衛東還讓深入冀東平原的挺進師頂著鬼子飛機的空襲多逗留了十余天,將所謂的“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徹底摧毀,這樣楊文翰等人就可以迅速化整為零散入廣闊的冀東農村扎下根來......
注1:由于冀東地狹人稠,消息很難保密,因此歷史上幾乎每支進入冀東的八路軍大部隊都會立即遭到日軍的重點關照,而他們新來乍到不了解當地情況,一旦被盯上就很難擺脫,結果往往損失慘重,最終疲于應付敵人的掃蕩,根本沒時間發展根據地,前后加起來損失了幾萬八路軍。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后來八路軍方面就只派干部前往冀東,這樣目標小不易引來鬼子大部隊,而兵員都由當地征召,他們熟悉冀東的實際情況,跟鬼子打起游擊來要得心應手得多,冀東根據地才終于在鬼子眼皮底下發展了起來,等敵人重視起來的時候,已經沒能力撲滅這燎原的烈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