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戰之軍工強國

第一百三十五章 軍工新進展(上)

書名:

光能采油是沒用的,因為原油根本無法直接利用,好在上次英國人貝爾離開蘇區的時候,胡衛東托其采購的清單當中就有煉油設備在內,當時是準備用來嘗試精煉頁巖油的。雖然并不完全對口,但能夠煉化頁巖油的設備,對于更加容易處理的原油自然也不在話下,就是產能恐怕少了點,畢竟那時胡衛東并沒有想到這么快就拿下南陽。

7月下旬,已經成為百萬富翁的貝爾第二次來到蘇區,但他帶來的貨物卻令胡衛東有些失望,想要的很多設備、尤其是基干工業必需的那些大型設備一樣都沒有,但貝爾并不是不想賺錢,只是體積太大的機器根本沒法安全通過國統區,事實上他現在還有幾十臺較大的機床、發電機等大中型機器設備被迫滯留在連云港,而煉油設備這種體積超大的他更是早就預料到通不過而沒買,結果還真被他猜中,從而避免了不必要的損失......

但胡衛東卻對此十分生氣,他鄭重地對貝爾告誡道,“大件運不進來可以拆成零部件運進來,實在沒辦法我們也可以派人到國統區接收,能不能運到這里是我們的事,但你現在這樣做,讓我們很懷疑你繼續合作的誠意啊!”

貝爾剛才還為自己的小聰明而自鳴得意,一聽胡衛東這么說,表情頓時垮了下來,要是對方生氣不肯賣給他青霉素。那么他省下那點錢豈不是成了“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好在貝爾的自作主張也不都是自作聰明,他自己作主買下來的大量精密量具就喜得胡衛東差點當場一拍大腿,精密的測量工具是進行精密加工的必要前提。他怎么把這個都忘記了呢?而且更令他高興的是,貝爾這次帶來的游標卡尺、溫度計、熱電偶、氣壓計、分析天平等各種精密量具都是從德國或者瑞士采購的精品,這對于提高蘇區工業、尤其是軍工生產的工藝水平無疑將會起到極大的幫助。但胡衛東顯然不會就此滿足,他以30萬支青霉素為定金,要求貝爾替蘇區到歐洲采購生產這些量具所需的機器設備、并盡可能地雇傭一些熟練工人和專家過來,如果完成得好,100萬支乃至更多的青霉素也不是不可能的......

另外,在得知貝爾已經自己開了一個進出口貿易公司后。胡衛東向他要到了貝爾貿易公司遠東分區經理這個身份作為掩護,方便日后出國。又得到了30萬支價比黃金的青霉素后,滿面春風的貝爾欣然猜出了胡衛東的目的,當即邀請胡衛東與他同行。有他這個外國富豪掩護,相對來說要安全得多。但胡衛東并沒有馬上動身,這一是因為現在的貝爾還不能完全信任,畢竟胡衛東現在身份非同小可,又會隨身帶上一千多萬英鎊的巨款。他可不想出現什么意外;二是因為此時距離大蕭條后乍暖還寒的又一次經濟危機——1937年經濟危機還有一段時間,還未到抄底的最佳時機;三是蘇區、主要是軍工方面還有一些重要工作必須胡衛東留下親自完成......

首先是早在華北作戰時胡衛東就考慮過的30mm航炮(因為要的是爆炸殺傷而非動能穿透力,所以必須是大口徑。),以此配合九五式雙翼戰斗機的高升限、高爬升率。采用為其量身定做的搶占高位戰術足以與未來三年、甚至五年內新出的世界先進機型抗衡。航炮的生產制造對設備工藝與工人素質的要求不算特別高,而且需要的數量有限。可以集中優秀的技工進行精加工,所以這個項目進行得非常順利。還額外給每架飛機多造了3門航炮備用,倒是對九五式戰斗機的改裝以及相應的飛行訓練較為麻煩,但這就不是胡衛東的工作了,有王助、常乾坤等航空方面的內行負責,他很放心......

與此相比,新槍械的研制顯得更加重要,原來鞏縣兵工廠雖有一些沖床,但質量并不能讓胡衛東滿意,生產精密度要求較低的半自動步槍尚可,用來制造機槍和自動步槍的話廢品率肯定高得嚇人,因此之前胡衛東只搞出了二四式半自動步槍和生產條件要求更低的二四式沖鋒槍。但這次貝爾帶來了不少德國產的優質沖床和中國缺乏的鉻錠,新式機槍與突擊步槍的生產終于成為了可能。

胡衛東選擇的槍型模板是后世經過戰爭考驗的81式突擊步槍與81式班用輕機槍和歷史上生不逢時的80式通用機槍,名字則全部統稱為81式XX,畢竟這些經典槍型日后肯定還會使用很久,完全值得以人民軍隊的生日來命名。但令胡衛東有些遺憾的是,計劃中的85式狙擊步槍、85式高射機槍和M99式反器材狙擊步槍由于生產條件要求更高,胡衛東只得暫時擱置。

之所以選擇81式突擊步槍,一是因為胡衛東對其遠比那些外國名槍要了解得多,只要滿足生產條件,很容易就能制造出來;二是因為這種突擊步槍是世界突擊步槍發展史上的一個異類,它的單發射擊精度竟然超過了素以精度極高著稱的56式半自動步槍(按照一般規律,在設計制造水準相當的前提下,拉栓式步槍的射擊精度高于半自動步槍,半自動步槍又高于自動步槍。),這種獨特的設計思路說到底還是因為當時的中國實在太窮,不可能像美蘇那樣浪費子彈,但卻反而更契合抗戰時期中國國弱民貧的現狀,大部分時間段以單發射擊為主,只在沖鋒和反沖鋒時使用連發功能,戰斗效能不會下降多少,子彈卻能大大節約。

注1:該槍型是由前蘇聯PKMC7.62毫米機槍仿制,性能與成本都優于后來大量裝備國內部隊的67-2型重機槍,但是由于裝備繼承性等其他原因而競爭失敗,卻成為了我軍對外出口的拳頭產品之一,也算是“墻里開花墻外香”了。其最大的優點是重量極輕,全槍重量不到9公斤,甚至比捷克式這種輕機槍都輕,特別適合抗戰期間普遍都得靠腳走路的中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