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戰之軍工強國

第四百三十七章 東北戰局

書名:

此外,作為一個資深的bb黨,胡衛東知道歷史上蘇聯最終還是獲得了德國關于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方面的技術援助,結果卻反而導致蘇聯之前以意大利技術為基礎研制、在1938年就開始建造的戰列艦與戰列巡洋艦都不得不推倒重來,結果才沒能趕上蘇德戰爭。否則以原路堅持下去的話,當時屢屢創造奇跡的蘇聯人搞不好真能趕在蘇德戰爭爆發之前將其完成,因此這里胡衛東寧可按照歷史的安排來做,想來應該更加保險一點......

胡衛東的計策后來果然收到了奇效,蘇聯人建造的戰列艦與戰列巡洋艦最終都爛在了船臺上,而美英法一時間卻被嚇得不輕,小胡子則利用這個機會再次詐到了幾億美元貸款和國際條約的進一步松綁,由此進一步加強了備戰工作,當然這些都是后話了......

雖然又陰了老毛子一把,但是蘇軍的撤離對于東北戰局的負面影響卻已經成為定局,少了總數多達數十萬、而且武器裝備精良的遠東蘇軍協同作戰,關東軍的60萬大軍對于東北的赤色黨武裝來說就顯得太多了點,以林總的謹慎,一度打算且先退回錦州再作打算。但是,太祖在接到滬寧杭順利光復的消息后卻當機立斷,命令華北野戰軍將全部野戰部隊調入東北與日本關東軍決戰,而機動兵力幾乎全被抽空了的華北解放區則暫時由現在已經騰出手來的中原軍區派出部隊接管防務。與此同時,為了保障出關部隊的后勤補給,華北解放區完全停止了北寧線、津浦線、平綏線、正太線、隴海線等幾條鐵路干線上的民品運輸,將全部的運力都用來運輸補給,而中原邊區幾大兵工廠的干部職工更是幾乎不眠不休地拼命工作,為的只是盡可能多生產出一點武器彈藥送到前線。

在幾乎是半個中國的全力支持下,華北野戰軍義無反顧地向沈陽發起了猛攻。日軍雖然超乎預期地頑強,但血肉之軀終究擋不住漫天落下的炮彈,何況即使只比人數,也是華北野戰軍更多。因此結果自然顯而易見。經過一個多星期的激戰,華北野戰軍以傷亡11萬余人的代價,成功攻克沈陽,全殲城內固守的日偽軍20余萬(其中日本正規軍9萬多人。另有四五萬日本警察和武裝平民。),并立即乘勢東進,占領了已經成為一座空城的撫順。由此中隊重新奪回了東北戰場的主導權,總兵力已經膨脹到七十余萬的華北野戰軍向東可以與東北野戰軍會師合攻偽滿“國都”長春。南下可以進攻對于日本來說比偽滿的意義更加重要的旅大“關東州”,而兵力愈發捉衿見肘的日軍卻只能一直被動挨打,明眼人都看得出日本在東北長達八年的統治已經是“兔子的尾巴——長不了”了......

其間炮擊了海參崴的日本聯合艦隊主力在得知中國第十五集團軍渡江南下之后。并沒有千里迢迢地再殺到上海與十五集團軍主力作戰。而是自認為十分高明地“趁虛而入”,進攻他們自認為守備力量已經大為減弱了的中國青島海軍基地。這樣做還有一個原因,滬寧杭全被中國光復,也就意味著日軍失去了在中國江南的所有機場,如果硬要進攻上海,就只能靠艦隊獨自作戰,而敵人卻可以獲得陸基飛機的支援。這樣打太虧了,而如果是進攻青島的話,日本在朝鮮和旅大地區新修的大量野戰機場卻可以幫到大忙。

可是哪怕就為了那兩個7萬噸級的巨型船塢,胡衛東也不可能輕忽青島的守備工作,日本海軍登時碰了一鼻子灰。由于此前歷次戰斗當中日本海軍已經蒙受了相當大的損失,現在很難再承受太大的損失,因而在青島遇挫之后并沒有孤注一擲硬拼,而是以防范旅大海軍基地被中國華北野戰軍襲取為由進駐旅大。同時,由于當初旅大遇襲的教訓,鬼子的警戒工作做得幾近完美,華北航空總隊尋覓不到有利的戰機,反而折損了不少架飛機,赤色黨上下也由此意識到對于空軍來說,在實力不占優勢的情況下,進攻作戰遠比防御作戰更加艱難。此外,日本陸航開始大量裝備的新型九九式戰斗機也顯示出其全面超越蘇式i16戰斗機的出色性能,成為華北航空總隊面臨的一大威脅,但這也在客觀上加快了殲1和轟1的研發......

東北戰局的糜爛,迫使日軍提前將還未完全訓練完成的三十萬朝鮮軍送過了鴨綠江,結果理所當然地被久經戰陣的中隊打得落花流水,短短一個月內被殲二十多萬,其中光是俘虜的棒子就超過十萬,軍中的日本軍官倒是大多頗為悍勇,上萬人幾乎全都戰死,卻依然無力回天,遭到重大打擊的還有關東軍一部,在這個月內合計被殲滅7萬多人,其中戰俘超過3萬。

雖然再次遭到沉重打擊,但是日軍大本營驅役朝鮮兵作為炮灰的目標卻還是基本達到了,華北野戰軍雖然在這次戰役中總共只犧牲了一萬余人,但是本就已經不太充足的彈藥補給卻因此愈發匱乏,而由于朝鮮軍彈藥攜帶量很少、鬼子戰敗后又有毀壞武器彈藥的傳統,因此繳獲的數量相比華北野戰軍的需要量來說不過是九牛一毛。

最終,兵力龐大的華北野戰軍因為補給跟不上而不得不暫時回退到沈陽一帶,而由于那十萬多朝鮮俘虜帶來了額外的后勤壓力,以及青島空戰之后同樣需要補充彈藥和損耗的武器,這也占用了中原解放區的不少軍工產能與鐵路運力,因此華北野戰軍彈藥儲備恢復的速度遠比林總的預期慢得多。

而日軍大本營則抓緊時間將國內新編成的部隊送到中國東北,令關東軍的總兵力重新恢復到了70萬以上,雖然連日本人也知道這是涸澤而漁,但至少眼下關東軍的確是暫時穩住了局勢,盡管同樣由于后勤的問題,日軍也無力大舉反攻,東北戰場一時間形成了僵持的局面。不過,說是僵持,但高原領導下的東北解放區卻通過積極向農村滲透的方式不斷擴大,而日軍卻愈來愈龜縮于已經為數不多的幾個大中城市和鐵路沿線,實際控制的地盤日益狹小,只要稍有腦子,都能看得出到底哪邊占了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