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年代好年華

第127章 讀書有用

搜索留言:

第127章讀書有用!第127章讀書有用!→:

艷陽高照,五里橋大隊的社員們都在曬谷場上圍著。

戴著草帽的姜馨玉坐在桌子前,桌子上攤著一個賬本,每個領了糧食的人都要過來簽字,不會寫字的就在姜馨玉寫好的名字上按個手印。

大隊長帶著幾個青壯在一旁稱糧食的重量。

糧食是社員們最為關心的事,大隊還是趁著中午休息的時候來分的,這會家家戶戶不少連飯都不做就在這等著了。

姜馨玉現在對隊里的賬目還算了解,這幾個星期放假沒少去公房核賬。

隊里知青的分糧待遇和大隊的社員們都是不一樣的,當初開大會弄出人六勞四的范圍并不包括知青們。

知青畢竟不是本村人,在勞動上也普遍不太行,女知青就更不行,這完全是體力決定的。七成是他們的生活保障,如果變成六成,他們必然會鬧,所以當初開大會決定時,壓根就沒叫知青。

糧食分的一堆又一堆,在眾人眼皮子下過稱。

過完稱后,一家幾口一起把糧食運回家。

隊長媳婦就站在姜馨玉旁邊,和她時不時說著話,不遠處還站著大隊其它婦女同志。

“馨玉啊,你姐以后就在城里工作了,一個月多少錢?”

姜馨玉說道:“剛定下工作,第一年每個月還沒多少。”

她是傻了才把具體數目說了。村里不乏有恨人有笑人無的人。

一群人見她不說,撇了撇嘴覺得這丫頭現在精的很,還潑辣的很,上次把張鳳梅都熊的說不出來話,可厲害著呢。

“那工作你姐是咋得的,和我們大家伙都說說。”

從前隊長兒子李磊是隊里唯一的進城工作的工人,后來陳奕成了電影放映員,在成為“先進分子”后他成功轉正了,繼這兩人之后,姜玉珠成功進城了,成為了新華書店的營業員,這咋能不讓人羨慕?

地里辛苦刨食的哪個不想讓自家子孫后代出息?

等簽字的大爺按好手印后姜馨玉才說道:“縣里單位招工,先去報名,還得考試,考過了之后大差不差就能定下了。我姐這工作前前后后差不多跑了一個月。”

“我姐為啥能得到城里的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你們知道是什么不?”

一眾大爺嬸子小媳婦們都豎起了耳朵。

隊長媳婦接話道:“還不是有文化!”

姜馨玉對她豎了個大拇指,“嬸子說的對!文化是頂頂重要的。”

隊長媳婦莫名驕傲的直了直腰板!她男人讓家里孩子都上學,開銷每年是比大隊別的人家都多一筆,但只要有一個能進城獲得工作機會,這都是值得的!

可惜村里大多數人都不明白這個道理,再者,就算是明白了,也不舍得掏錢讓孩子去讀書。

姜馨玉給隊里的社員們當起了小老師,她想讓他們知道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也要讓她們對女孩兒更重視些。

“你們自己看看,不說城里,就咱們隊里,以隊長書記為首的干部們,哪個是沒文化的人?”

一旁隊里的干部們聽到她的話下意識挺了挺腰桿,馨玉這丫頭說的沒錯,他們就是文化人!

雖然他們中也不是人人都是高中畢業,也有只上到小學畢業的,但比起村里不少大字不識的,他們咋能不算是文化人呢?

“要是大字不識,城里是沒有單位會要你的。”

有人反駁,“那可不一定,縣里廠子里守大門的大爺就不識字。”

“還有不少工廠車間的工人,也有不少不識字的。”

姜馨玉一笑,“為啥守大門的工作輪的上人家就輪不到你?”

說話的大爺說道:“人家本來就是城里人,咱是村里的,和人沒法比。”

姜馨玉點點頭說道:“咱們在村里,本來起點就比別人低,所以就要提高自身的競爭力,有文化,才有成為城里人的機會!”

搜索留言:

第127章讀書有用!第127章讀書有用!→:

“你說的輕巧,上學的錢都從哪來?家里小子這么多,嚼用都不夠,哪有錢讓孩子都去上學?”

姜馨玉被難住了,真是忘了這一茬了。

計劃經濟時代,農村人都窮的叮當響的。她家不是偷偷做買賣和陳秀云同志的娘家補貼,也是窮的叮當響的。

她只能觍著臉大言不慚的說道:“好好勞動,多掙工分,年底總能多分點。有困難就想辦法克服,像我家也沒啥錢,我們姐妹三人上學的錢都是我媽問姥姥家借的。日子會暫時的艱難,但總有好的一天。”

姜馨玉其實更想說少生點孩子,一家要是就倆孩子,她不信兩個娃娃的學費還掏不出來。要是真掏不出來,那就是純純的摳了。

可現在每家普遍都有三個孩子以上,五個六個的也不少,一些沒分家的人家,可有二十幾口人,小孩就差不多近十個了,學費可是一大筆,不少人家都不舍得。

但這年頭大家都卯著勁的生孩子,尤其都想要男娃,這話說了估計還要被人懟。

“你們也別總覺得閨女不是自家的人,讓家里的閨女讀書能…”

姜馨玉的話還沒說完就被人打斷了。

“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嫁出去了就是別人家的人了,讓閨女讀書可不是浪費?”

姜馨玉想了想說道:“讓女兒讀書,她是不是有可能得到城里的工作?比如我姐,不管她以后結不結婚,她是不是能回報家里?”

“不是你說的這回事兒,閨女結婚了還咋幫襯家里?還能拿著工資補貼娘家?婆家能樂意嗎?”

現在的人思想根深蒂固的,姜馨玉老神在在的反問:“不管是兒子還是閨女,只要孝順,有出息了誰不回報把自己養大的父母?”

她不能和這些人說什么男女平等的話,因為這種觀念他們是從骨子里不認同的,她只能從付出和回報以及孝順上說事來讓他們認同。

姜馨玉的話大部分人還是不認同的,他們就覺得嫁出去的閨女就不算是自家的人了,讓閨女上學有什么用呢?不是浪費錢?

大隊長在此時揚聲說道:“馨玉丫頭說的對,知識文化是頂頂重要的,年年隊里開辦掃盲班你們都不積極,今年冬天再辦,都給我積極點。不識字,你們能走出村里不?走到城里大字不識,和城里人說話是不是連話都說不利索?看到穿著體面的城里人,說話是不是都氣短?”

大隊里的大多數人只去過鎮上,連縣里都沒去過,對外面的世界那是好奇又下意識怯懦。

還有那不以為意的人揚聲說道:“上學要是真有用,這些城里的知青咋都被派來下鄉修理地球了?”

這話姜馨玉不太好反駁。知青下鄉有城里工作崗位不夠的緣故,至于還有沒有別的原因,她也不太好說啊。

大隊長干脆說道:“分完糧后過幾天要推薦工農兵大學生,這沒上過學的是不是連機會都沒有?”

大隊長的這話很有力!

一眾人心中點頭,可不嗎?沒一點文化的還真是沒機會!

那可是大學生的名額,代表著以后能不能端起鐵飯碗,這機會不和縣里看不見的招工機會一樣,是人人都看的著的!

林帶蔭涼處站著的蘇青青白了姜馨玉一眼,嘀咕道:“瞎顯擺啥,她姐不就是一個小小的營業員!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大領導呢。”

一旁的知青沒附和她。

他們這些知青為什么會下鄉?還不是在城里沒工作?新華書店的營業員,這工作誰不眼紅?

比起天天在地里辛苦勞作,在書店上班多體面又輕松?

不說工作不工作的,這位姜同志說的挺對,文化就是重要。

他們這些下鄉的知青為什么會在大隊里的社員面前有優越感,一是他們本來是城里人,二是他們有文化!

能獲取工作機會的,哪個不識字?

然而他們這些識字的進步知識青年現在都淪落到和鄉下這些鄉巴佬一樣的地步了。

今天小加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