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為官

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政治智慧

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政治智慧

此時齊老雖然已經不在黨和政府擔任任何領導職務,但多年養成的作息習慣卻不會輕易改變,他依舊早早就起床,此時正在廳里坐著喝茶。

聽到秘書說許立打來電話,齊老也清楚,一定是因為遼海領導班子調整的問題。齊老接起電話,大聲道:“許立,已經回到遼海了?情況怎么樣?”

“爺爺,我昨天晚上與文天大哥和江忠民談了大半夜,有些情況想讓您給拿拿主意!”

“噢?江忠民也參與了你們的談話?想必他是有意與你們和解吧!”

“爺爺,您真是料事如神!”

“小兔崽子,跟爺爺就別搞這些了,留著跟小柔說去吧!”齊老在電話里笑罵道。雖然表面上齊老對許立的這記馬屁并不十分待見,可在他心里卻還是十分高興的。畢竟已經退下多年,雖然不論是中央領導還是下面的同志也經常會來拜見他,但大多只是禮節性的拜訪,就算自己家里人在面對自己時也會顯得有些拘謹,已經很多年沒有敢與齊老這樣說話。

“爺爺,昨天江忠民跟我和文天大哥說了許多,通過昨天的談話也讓我明白了江忠民在遼海的真正實力,可以說遼海各市縣有一大半依舊掌控在江忠民手中,就算江忠民離開了遼海,這些人恐怕也不會輕易投向別人,很有可能會為了自己的利益,緊密的抱成一團,成為一股新的勢力。不過江忠民有意投靠我們,他還說今天會進京,想要拜訪您!”

齊老沉默了片刻,也在心中仔細盤算著如果接受江忠民會給自己一系帶來什么好處,以及那些弊端。齊老當然也知道江忠民是原國務院副總理陶紅革的人,但隨著陶紅革退到二線后,這些年來江忠民已經很少能借得上力,大多時侯都是在孤軍奮戰,能從省委副書記一步步跨入到省委書記的位置,也說明江忠民還是有些能力的,如果自己接受了江忠民的投靠,憑自己和陶紅革的關系,他想必不會提出什么意見,反而應該是樂見其成。

但讓齊老顧慮的卻不僅僅是這件事。這次中央對遼海領導班子進行調整,一方面是因為近期遼海局勢確實有些不太穩定,但更重要的卻是有人不想看到遼海成為自己的第二個后花園,想要把手伸進遼海,搶占這個距京城最近的省份,以此來限制齊家快速發展的勢頭。

齊老雖然對這些人的打算心知肚明,但僅憑現在齊家的權勢,還不足以與各方勢力抗衡,所以只能妥協。但對方也絕不敢太過份,至少文天這次雖然是調離了遼海,但自己已經基本與各方勢力達成共識,文天很有可能被調入京城任某部委的一把手,也算是順利升遷。但要是多了一個江忠民,自己該如何開口?其他各派還會同意給江忠民安排一個好位置嗎?

如果真的成功,等于是將撤回的手一下子分別伸進了兩個領域,打破了暫時的平衡,自己固然是高興了,但其他人恐怕不會像自己一樣樂見其成,反而有可能更加極力打壓自己一系的人。

“許立,這件事恐怕不太好辦!為了保住文天我已經與其他各系暫時達成了協議,要是再為江忠民出頭,我怕會引起這些人的反彈!”

“爺爺,江忠民在遼海留下的勢力不容小視,如果能接納江忠民,雖然他和文天大哥都被調離了遼海,可遼海卻依然是在咱們的控制之中,咱們也完全有能力與各方勢力叫板!”

“不能因小失大啊!有時步子邁得過大,反而有可能會遇到更多的阻礙,對你、對我們都不會是什么好事!”齊老嚴肅的道。

“要是江忠民真的投向其他人,與我們作對,遼海的情況恐怕不容樂觀!”許立不無擔心的道。

齊老當然不能眼看著自己的孫女婿受難,沉思了一會兒,才道:“你讓江忠民過來吧,我跟他好好談談!”

“是!”許立干脆的答道。

許立很快結束了與齊老的談話,又將這一結果通知了江忠民。江忠民此時已經趕到機場,馬上就要登機了。聽許立說齊老愿意見他,心中微微有些竊喜,同時又有些忐忑不安,原本還想去京城再征求一下老領導陶紅革的意見,可現在齊老既然表明態度愿意見自己,無論如何也要登門拜訪,不然惹惱了齊老,就算陶紅革想保他也難了!

中午左右,江忠民已經坐在了陶紅革的家中,將近一段遼海的工作向陶紅革做了簡要匯報,并且說了齊老要見他的事情。

陶紅革今年雖然已經年近八十,但依然精神矍鑠,頭腦十分清楚。對齊老要見江忠民一事,他不但沒有任何不高興,反而興奮的道:“齊老可是當年有名的智多星,從建國前到建國后,國內政壇經歷了多少次大風浪、大變革,可他卻始終能夠屹立不倒,并且使齊家成為國內有名的世家之一,如果能得到齊老的指點,你小子就不用怕了!”

見陶紅革并沒有對齊家不滿,江忠民一顆心也算放到了肚子里,自己一會兒也可以安心的去見齊老了!

陶紅革對江忠民不但是老上級的感情,更是把江忠民看作自己的子侄一般,囑咐道:“齊老這個人雖然表面上看并沒有什么性格,甚至有些圓滑,但這卻是我們一些高級領導干部最缺少的,一些人正是因為他們寧折不彎的性格吃了大虧,有的人甚至因此喪了命。也許當時我們會認為這些人有骨氣,可回過頭來再看,只有活著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活著才有能發揮出更大的作用,才能有機會糾正一些錯誤,你一定要牢記這一點!”

江忠民聽后深以為然,點頭道:“齊老確實可以稱得上是我國政壇的常青樹,就算是在最困難的年代,他雖然同樣未能幸免,但卻沒有像其他老同志一樣被徹底打倒,反而在政府部門擔任了重要職務,在他的保護下,有一大批老同志能夠保存下來,直到鄧老出山,這為國家發展保存了火種,他的政治智慧卻是我難以企及的!”更多舉報錯誤和落后的章節是對來書最大的幫助。

本月來書小說推薦榜

小說分類排行榜